今年后两月财政投放或超万亿 年末信贷有望集中爆发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今年后两月财政投放或超万亿 年末信贷有望集中爆发

加入日期:2011-11-7 7:57:2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今年后两月财政存款投放或超1万亿
  年末信贷有望集中爆发 放松投放或成微调新举措
  政策天平开始向保增长倾斜 局部微调在所难免
  影响货币总量五因素正在变化 央行应适度释放流动性
  央行或淡定应对降息潮 中国当以我为主
  全球29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揭晓:中国银行入围

  今年后两月财政存款投放或超1万亿
  有助流动性继续改善 商业银行超储率有望上升
  11月伊始,资金面重归宽裕,验证了政策平稳期流动性的自我修复效果。尽管年内尚存一些不利因素,但财政存款集中释放将支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继续改善。据中金公司估计,11-12月财政存款投放量将超过1万亿元。
  10月末流动性相当紧张,进入11月,资金价格全面回调。短期内资金面的波动既暴露流动性依然较脆弱现状,但也体现了流动性自我修复的效果。
  10月末资金骤紧,从原因上看,源于存贷比考核与财政存款增长叠加共振,这与7月情况相似。然而,从结果上看,无论是资金脉冲时间跨度,还是资金价格上行幅度,此番流动性紧张程度与7月相去甚远。在净投放规模不及大行准备金补交额度局面下,11月伊始资金骤松亦是当前资金面不同于往常的体现。
  据测算,商业银行超储率在8月底创出0.8%的年内低位后,到10月底已缓慢回升至1.5%左右。
  可以确认,年内资金面已度过最紧张时刻。
  临近年底,财政存款释放将带来大量基础货币投放。从往年经验看,年底中央财政存款投放量通常较大。
  数据显示,前9月财政预算盈余逾1.2万亿元。从理论上讲,若严格执行7000亿元预算赤字,那么10-12月财政净支出应达1.9万亿元。以往财政存款投放一般集中在年底,据中金公司估计,11-12月财政存款投放量将超过1万亿元。11月初,在大行最后一次补交存款准备金后,存准基数扩容对资金面影响趋弱。即便考虑外汇占款与公开市场投放量可能下降,财政存款投放也应能支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继续改善。
  如果未来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不排除有关部门加快支出节奏的可能。中金公司预计,自11月开始,超储率可能明显上升,七天回购利率有望回落至3%-3.5%之间。(.中.国.证.券.报 .张.勤.峰)


  年末信贷有望集中爆发 放松投放或成微调新举措
  继温家宝总理天津调研讲话后,中国在多个领域开始了政策微调。本周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就被认为是扶持微小型企业的重要措施。但你是否曾想过,信贷政策也将开始出现重大微调,其中,年末信贷放松很可能成为标志性事件。
  2008年9月,中国意外降息直接催生了一轮超级反弹。那么,这一次呢?
  年末信贷有望集中爆发
  打响微调第一枪的,正是财税方面的改革。据悉,财政部本周决定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修订后的细则从11月1日起施行。
  那么,这次财税改革到底有多大影响呢?据国信证券测算,就广东省增值税而言,新政对其影响约15亿元,占总增值税收入0.3%。1年营业税征3200多亿元,新政减少的营业税初步判断达到9亿,约占0.27%。对税种总收入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实质性利好。
  微调固然好,但很多人似乎更想将这个微去掉。此时,适当信贷放松悄然浮出了水面。
  事实上,此前已有消息称,部分银行接到允许其在监管指标合格的基础上,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放松信贷投放。
  但有人对此也提出了质疑,如果允许适当放松信贷,那么存贷比已超过监管红线的银行怎么办?对此,中信建投解释称,按监管政策,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借助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来筹集资金,同时低于5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不计入存贷比监管范围。
  国泰君安宏观组向 《每日经济新闻》指出,考虑到信贷宽松和经济的关系,从前两轮政策放松的经验看,货币宽松后信贷宽松的出现,对应着经济环比见底回升。
  有趣的是,国债收益率和信贷之间存在微妙的联系。国泰君安宏观组介绍称,国债收益率反映的是银行资金情况,可以定义为货币宽松。信贷变化反映的是实体经济资金的变化。2008年,信贷宽松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近3个月后的11月出现,股市在11月见底。2010年,10年期限国债收益率从1月开始明显回落,信贷到7月出现同比增加,股市在7月见底。以今年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9月22日开始持续下跌,那么如果信贷宽松从11月开始,两者的时间差是过去3年来最小的。这意味着,股市将出现趋势性见底。
  加大向小微企输血力度
  除此之外,向小微企业输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微调方向。回顾过去的一个月,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倾斜正在层层推进。
  据悉,10月24日,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下发通知,明确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1天后,银监会对各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出台了融资新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达到相关目标的银行,可申请发行专项金融债。上述专项债券被业内人士定义成为信贷政策定向宽松的创新举措。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成都农商行交易部主任夏瑜认为,此举意味着商业银行可向小型微型企业配置更多贷款额度,在货币政策整体没有发生转向的背景下,无疑是对小微型企业的最重要输血。(.每.日.经.济.新.闻 .杨.可.瞻 .张.雨)


  政策天平开始向保增长倾斜 局部微调在所难免
  通胀压力日益趋缓,经济增速明显放慢,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在此背景下的政策天平开始向保增长倾斜
  三季度以来,市场普遍预期,政策存在放松的可能。随后的政策动向,包括3年期央票利率下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这种预期。
  11月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接受法国《费加罗报》书面采访时称,对二十国集团而言,当务之急是保增长,在增长中求平衡。
  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就强调,要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市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不至于有全面性的政策转向,但局部政策微调在所难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1日发布的官方PMI,在经历了前两个月小幅回升后,10月降至5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为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大大低于市场预期。
  同日发布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走势则恰恰相反--10月达到51.0%,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状况自6月以来首次出现改善。
  官方与汇丰两个PMI反向变化,很大程度上由其样本所决定:汇丰PMI的样本多集中于中小企业,官方PMI则以大型企业为主。
  如果考虑到样本的差别,两个PMI在趋势上并未出现背离。官方PMI中,小型企业生产指数结束了连续四个月处于临界点以下的不景气状态,上升至50%以上,表明小型企业生产量有所增长;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为49.8%,虽然位于临界点以下,但比9月显著提升5.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小型企业新订单数量降幅明显收窄,企业发展预期显示趋好迹象。
  对官方PMI下滑幅度超出预期,瑞穗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这显示了在表内外信贷同时收紧的环境下,实体经济下滑的速度已明显加快。
  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意见相反,认为官方PMI经常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进行季节调整,PMI虽仍有所下降,但降幅比官方数据要小得多,为0.3个百分点。因此10月经济增速并不像官方PMI显示的那样出现了明显下滑。
  最近一期的财新调查显示,灵敏反映短期经济变动的工业增加值继续放缓。12位经济学家的预测均值为13.3%,较9月放缓0.5个百分点。
  市场普遍认为,受外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出口,是中国增长中的最大风险。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下降7.4个百分点,降至17.1%,不过季节调整后环比仍保持增长。
  未来出口增速下滑仍将继续。官方PMI中,10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6%,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财新调查中,经济学家对10月出口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5.9%,较9月下滑1.2个百分点。
  沈建光预计,10月中国出口增速可能从9月的17%降至12%,四季度出口增速更可能下滑至个位数。不过,由于未来进出口均将有所回落,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负贡献仍然可控。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12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放缓至5%-6%,并带动制造业投资趋弱,但不会令出口相关行业出现大量失业者。
  由内需决定的其余两驾马车,目前运行良好。随着劳动力工资上涨以及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的不断加大,消费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投资虽然短期受到资金制约,但随着近期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展期等措施出台,资金项目期限错配问题逐步解决,不会出现大幅下滑。
  财新调查中,经济学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预测均值分别为24.7%和 17.4%,较9月分别下降0.2个和0.3个百分点。
  在经济增速温和放缓的同时,通胀将由高峰短暂回落。财新调查的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均值为5.5%,较9月回落0.6个百分点。
  汪涛认为,推动CPI上行最大的推动因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当来自供给面的冲击结束并且供给对更高的价格作出调整后,价格会企稳并通常再度回落,这是中国CPI将在未来数月回落的最重要原因。
  商务部、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三部委10月监测数据均显示,食品价格均出现回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10 月食品价格环比可能在-0.1%附近,为6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值。
  宋宇测算,由于需求降温,非食品领域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CPI近期降至零附近,已低于历史水平,预计到年底,当月CPI增速仍在4%以上。
  10月官方PMI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走低10.4个百分点,降至46.2%, 2009年4月以来首次跌至临界点以下,显示上游通胀压力大幅下降。
  对四季度通胀压力放缓的判断,市场预期颇为一致。但对长期的通胀走势,观点并不一致。
  汪涛认为,存在一些结构性因素使得中国此后的长期通胀率可能维持在4%-5%,而非危机前的2%-3%。
  宋宇则认为,通胀回落以后,是否会再度走高将是随机的过程。价格上涨要有需求的支撑。与年初相比,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调,房地产价格停止快速上涨,劳动力价格虽然粘性较大。但近期PMI就业指数正在恶化,显示总需求回落后,对劳动力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通胀的走势,与决策当局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一起,直接影响未来政策的未来走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认为,如果接下来外部经济持续疲软但不发生短期猛烈衰退,有利于抑制商品价格,改善中国贸易条件,中国可以开始适度放松货币政策。但如果外部经济复苏,出口增加,贸易盈余导致国内供给下降,那么央行仍需要继续从紧货币政策调控内需,控制通货膨胀。
  也有多位研究者指出,在外汇占款较高、仍然处于负利率的情况下,现在没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必要。此外,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一方面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减免税费,另一方面对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新.世.纪.周.刊)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