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后两月财政投放或超万亿 年末信贷有望集中爆发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今年后两月财政投放或超万亿 年末信贷有望集中爆发

加入日期:2011-11-7 7:57:2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影响货币总量五因素正在变化 央行应适度释放流动性
  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非常复杂和微妙,不确定因素很多且变化很快,对宏观政策的把握和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最近特别强调:要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要不要调整、如何调整,事关全局,需要认真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综合平衡,准确把握。其中,准确把握货币总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灵活调整实现预期目标至关重要。
  11年近5倍货币投放如何实现
  首先,认我们来看看2000年以来我国货币总量的变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广义货币(M2)在2000年末的余额为13.25万亿元,到2011年6月末达到78.08万亿元,比2000年末增长了64.83万亿元,增长了4.9倍,增长速度世界最高。其中,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末M2为47.52万亿元,比当年10月末即增加了2.21万亿元;到2010年末达到72.58万亿元,比2008年末又增加了25.06万亿元。
  大幅增长的货币总量如何投放出来的呢?
  从2011年6月末与2000年末比较的情况看,影响货币总量增长64.83万亿元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外币占款和贷款投放:一是外币占款,增长23.24万亿元(从1.43万亿元增长到24.67万亿元);二是人民币贷款增长41.46万亿元(从9.94万亿元增长到51.40万亿元)。
  在上述两大因素中,直观看,贷款增长几乎是外币占款的两倍,应该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由于贷款增长是受制于存款增长(我国规定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存款总额的75%),而外币占款基本上会直接增加售汇人(企业或个人)的存款,因此也会支持商业银行增加贷款(即使按70%计算,外币占款即可支持增加16万亿元贷款),而贷款又可以部分地转化为存款(贷款的货币乘数效应)。因此,外币占款的增长,实际上对货币总量增长的影响更大。近10年来,外币占款增长成为影响我国货币总量增长最主要的因素。
  这里需要进一步注意到的是,在贷款投放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除了受存款规模的约束外,还受到借款人自有资金的约束。即商业银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不允许借款人负债率太高,如一般企业负债率不高于60%、新项目资本金到位率一般不低于30%等。这样,贷款的增长实际上还受制于社会自有资金增长的约束,即主要是受社会新增利润水平的影响。
  从近10年来的情况看,我国推动的住房体制、教育体制和医疗体制改革,带动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教育产业和医疗产业及相关资源领域(特别是土地和矿产等)的大开发,并推动相关资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创造了巨额社会利润,大大增强了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和国有经济的资金实力,推动其扩大投资并带动银行贷款的巨额增长。
  近10年来贷款主要投向政府融资平台、国有大企业,然后才是大型跨国企业和民营企业、个人消费信贷(主要是住房和汽车),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领域。
  央行怎样回笼货币
  当然,在扩大货币投放的同时,中央银行也还会利用一些渠道和工具适当回笼货币,对货币总量的增长予以控制。
  目前,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总量的主要渠道和工具有:一是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照目前大型商业银行21.5%、中小银行19%以上,平均20%计算,存款总额78万亿元,大约冻结15万亿元以上;二是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公开操作,目前主要集中到央行票据的发行和回购上。
  票据发行属于市场上的商业行为,条件和价格需要买卖双方达成统一才能发出,如果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央行票据可能难以发行,其规模就会趋于萎缩(近年来央行票据持续减少,目前已从高峰期的4万多亿元下降到2万亿元左右),而且其利率一般属于市场化水平,远远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该利率连续十多年维持在1.62%的水平,远低于银行存款一般利率水平)。法定存款准备金属于强制手段,只需要中央银行发出通知即可,从央行操作灵活性和成本角度看,远比央行票据有效。
  因此,近年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调控货币总量的主要工具。其中,2011年上半年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9月份又扩大了存款准备金计缴基数。
  从上述影响因素看,控制货币总量变化,仅仅依靠控制贷款投放显然是不够的,而且贷款本身的扩大和收缩也不是无条件和随心所欲的,必须全面分析和把握货币总量的各种影响因素。
  五大因素变化影响M2增速
  当前,货币总量各种影响因素正在发生变化,值得高度重视:
  一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趋缓,外币占款增速回落。由于外币占款的增长是近10年来货币总量增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对外币占款增长态势的变化要密切关注、认真分析。如果外币占款出现趋势性增速回落甚至规模缩减,将对货币总量的增长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是,今年以来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度减少,企业利润水平下降。如果房地产和资源开发控制继续保持严格控制,教育和医疗等所创造的利润水平下降,则社会自有资金的增长就会受到影响,其能够带动的贷款投放就会相应萎缩;
  三是,2008年四季度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幅度扩大了货币投放,商业银行贷款迅猛扩张,目前普遍面临严峻的贷存比和流动性监管上限压力,如果其他条件不改变,商业银行继续扩大贷款的能力会受到制约;
  四是,目前国家鼓励人民币走出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推行人民币海外清算行模式并鼓励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情况下,货币投放总量不变,会进一步加大国内人民币流动性压力。这是影响国内货币总量的一个新的因素,需要有足够的重视;
  五是,在货币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由于需要贯彻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同时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和微型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就会出现结构性的局部资金更加紧张的局面,有可能会对货币总量的控制产生冲击。
  进入三季度之后,我国货币总量增长速度呈现下降态势,9月末M2同比增长13.0%,大大低于年初确定的今年增长16%的目标。
  央行有必要释放流动性
  从当前宏观经济状况看,一方面经济增速呈现环比下降态势,但全年仍有望维持9%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环比也有所降低,但全年可能仍将维持5%以上。考虑到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目前宏观政策不宜作大的调整,需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和总体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因此,需要高度关注和全面分析货币总量诸多影响因素的变动趋势,及其对货币总量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和预期目标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
  如果外币占款增速持续回落,土地收入等资源性收益持续减少,可能需要中央银行进一步扩大公开市场操作,扩大央行票据回购等以释放流动性。必要时,需要相应适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第.一.财经.日.报)


  央行或淡定应对降息潮 中国当以我为主
  在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境遇中,欧洲央行3日突然宣布将基准利率(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下调25个基点,以利于刺激欧洲经济复苏。
  在此之前,印尼、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也一再出现意外降息,量化宽松之风或引发全球各国降息潮,然而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国内诸多专家并不看好这一场场意外,认为中国不能盲从降息,应根据国内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定,避免输入性通胀加剧,谨防出现经济滞胀。
  各国纷纷降息
  北京时间11月3日晚间,欧洲央行突然宣布将再融资操作利率、边际贷款利率和边际存款利率全部下调25个基点,分别降至1.25%、2.00%和0.50%,从11月9日开始生效。由于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通胀率已达3%,远远超过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设定的2%的警戒线,外界曾普遍预计欧洲央行将保持原有利率水平不变。
  对于欧元区而言,通胀压力居高不下,高利率势必进一步加重债务危机国的负担。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顾春太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欧洲央行降息是其企图解决主权债务危机采取的举措。现在欧洲制造业持续低迷,降息是刺激实体经济的一种方式。
  据导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各国的意外降息可谓接二连三,皆为国内经济复苏让路。10月11日印尼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6.50%,这是该行自2009年7月份以来首次下调利率,该决议超出绝大多数分析人士的预期。无独有偶,巴西央行已于两个月前打头炮,将基准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12%;紧接着继巴西、印尼宣布降息之后,量化宽松之风吹至澳洲,澳联储11月1日也宣布下调基准利率至4.5%,这是澳联储2009年4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并结束了自去年12月以来维持了11个月的4.75%的利率;此外,还有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都曾纷纷降息。
  顾春太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还谈道,欧洲央行此举确实是全球货币政策放松的标志,然而他对其产生的效果存疑,认为可能作用不大。
  不必追潮流
  在欧洲央行降息之时,中国央行上周3年期央票继续停发,在公开市场仅发行了两期央票,上周二发行的1年期100亿元央票也较前一周同期减少5成,共回笼资金110亿元,而上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1070亿元,共实现净投放960亿元。兴业银行首席分析师鲁政委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也提道,这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的松动,已经微调了,比如接下来还会发行地方债铁道债等。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能够维持资金利率基本稳定,缓解近期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压力,进而纷纷猜测货币政策将会有逐步松动的趋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表示,欧洲央行降息标志着新一轮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始,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可能因此加大。对此顾春太认为,确实会加剧输入性通货膨胀,但这是一个较慢的过程,毕竟欧元与美元还不一样,中国未必会立刻显现出这一影响。
  关于在这场降息潮中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问题,鲁政委则强调,面对潮涨潮落,中国需要淡定,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决定政策调节的合适时点和选用恰当工具,不应盲从。他还专门对此作出了3点解释:一是国内货币政策不是放松得越早越好;二是也不能一下子放松,不可能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要选用恰当的工具,如动态修订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三是是否降息取决于国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中国还是要以我为主。
  顾春太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他认为,一方面要谨防国外经济二次探底,数据显示目前欧洲仍未摆脱通胀的困扰;另一方面,是否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一定要根据国内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定。十一五期间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拉动,而十二五期间若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增速减缓,可能会产生很多隐患,从而导致经济发展迟缓,此时货币政策宽松则可能加剧通胀率。顾春太解释说,要防范经济滞胀的危险。(.经.济.导.报)

 

  全球29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揭晓:中国银行入围
  中行:短期内对资本影响不大 2012年底之前没有股权融资计划
  国际金融监督和咨询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4日在法国戛纳发布全球29家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银行名单,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乃至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唯一入选银行。
  根据这份名单,首批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中,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等国际知名大型银行,其中有17家来自欧洲,8家来自美国,4家来自亚洲。除了中国银行之外,亚洲另外3家均来自日本。
  在今年10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与会领导人通过了一项旨在减少系统性金融机构风险的新规,包括加强监管、建立跨境合作机制、明确破产救助规程以及大银行需额外增加资本金等。根据这项新规,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将被要求额外增加1%至2.5%的资本金。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是指业务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程度较高、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给地区或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冲击的金融机构。该机构每年11月对这份名单进行审查和更新。
  据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国际通用银行风险控制标准《巴塞尔协议III》,到2013年全球金融机构的最低核心资本充足率将提高至7%。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规定,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从2019年起,核心资本充足率需提高至8%至9.5%。
  中行入选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会否引发补充资本的需求?
  对此,中行有关负责人说,目前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全球系统重要性机构的附加资本要求,与国内对大型银行的资本要求一致,短期内对中行的资本影响较小,2012年年底之前中行没有股权融资计划。中行三季报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中国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92%,资本充足率为12.84%,均超过中国监管层的最低要求。(.上.证 .王.宙.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