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荣添:超级牛市来了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叶荣添:超级牛市来了

加入日期:2011-11-3 16:55:15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李稻葵:下轮风暴货币危机
  聂伟柱:印度利率市场化给中国上了一课
  袁 雪:看空G20峰会的三个理由
  郎咸平:楼市是火股市是冰 中国经济病根在哪里
  成思危:中国不可能英雄救欧 扭曲操作是变相QE3
  叶 檀:像逼迫日元一样倒逼人民币升值不可能成功
  谢国忠:占领华尔街或是预兆 发达国家或将革命
  李大霄:让投资者赚钱股市才能长远健康发展
  皮海洲:市场化发股制度急需推倒重来
  郭士英:应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李稻葵:下轮风暴货币危机
  美国和欧洲目前均面临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刻挑战,但欧洲的债务危机可能早于美国财政问题而解决。欧美改革步伐不一致,外加新兴市场经济被投资者屡屡看高,将带来一轮各国货币之间相对估值的大调整,从而引发货币危机。面对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必须做好准备。
  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至今的3年来,世界经济进入了比较快速的恢复期,但是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解决。2011年8月初以来,美债危机爆发,引发了新的一轮金融市场波动。这轮波动会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什么影响?下一轮危机的爆发点在哪里?世界经济走势在未来若干年将会如何演绎?这一形势下,中国应当如何准备,临阵以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有预判。
  美国经济彻底恢复路途茫茫
  美国是全球金融风暴的策源地,美国经济本身也蕴藏着深刻的矛盾,必须解决。上一轮金融风暴之所以比较快地结束,美国的主权信用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以其主权信用为担保,帮助私人部门修补资产负债表,由此带来了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也带来了经济比较快的恢复。但是如今,美国财政部的债券信用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财政开支在未来必须削减,投资界对美国经济预期出现了新的一轮下调。
  那么,美国经济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如何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呢?可以说,从本质上讲,美国经济体制正面临着深刻的改革重任。
  用二元经济形容今天的美国经济再恰当不过。这就是说,美国既有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部门和人群,包括高科技、高等教育、高端制造等方面,苹果、微软、谷歌、波音等大公司比比皆是,但是必须看到,美国还存在着一大批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部门和人群,积聚在低端制造业、普通的国内服务业,他们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牺牲品。
  这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部门所对应的人群,是一批没有受过良好基本素质训练、从拉丁美洲国家通过非法移民或投亲靠友进入美国境内的、连英语都讲不好的新移民,这部分人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包袱。由于这部分人的进入,美国已经成为了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双语国家,在美国,存在相当部分只会讲西班牙语而不会讲英语的低端劳动人群。难怪哈佛的着名政治战略家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去世前大声疾呼:谁是美国人?在他看来,美国制度的基础正在动摇,新教的传统正在丧失,由此导致美国社会面临挑战。
  面对这样一个二元经济现象,美国当前的经济制度不但不能化解反而会激化矛盾。美国长期形成的高福利的制度安排,在二元经济和全球化的催化下,导致60%以上的财政支出属于赋权性的财政支出,用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贫困救济、低收入家庭过多的住房补贴等方面。这一切使得美国社会中没有竞争力的那部分人群更加没有竞争力;而这种负担将越来越重,又会反过来作用到高端人群身上,使得他们的税收负担日益加重。
  我们甚至可以合理地推断,美国式的民主体制应对二元经济体制很可能是最束手无策的。事实上,今天的美国政坛变得四分五裂:以奥巴马为首的民主党人认为,应该增加社会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和解决社会矛盾;而以共和党、茶党为代表的政治家们,却想恢复美国早年以新教徒文化为社会核心的传统经济制度,那就是大幅度地削减财政开支、削减税负,以此刺激经济。双方一直争执不下,因此,美国出现了改革意志不清、方向不明的政治局面。
  特别令人遗憾的是,美国社会目前没有出现一批思维清晰且有号召力的学者,为改革指明方向。美国当前的改革与上世纪80年代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改革不同,当时民众支持改革的意愿十分强大,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极具感召力的学者,比如出现了经济学领域的供给学派,大幅度号召私有化、减少管制,以此推动了里根改革的成功。今天的美国政坛显然不是这个情形。
  有理由推断,美国经济、政治格局在未来4-5年内很难出现大规模的逆转,下一届总统也很难像里根那样大力地推动改革,社会共识在短期内难以凝聚。据此我们可以认为,美国的主权债务规模很难在短期内削减,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政府所能削减的是一些社会最需要的财政支出,比如科研、高等教育、基础建设,而伤筋动骨的福利性支出却不能削减。
  基于这一分析,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复苏的道路可能比欧洲还要艰难,尽管美国自身具有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产业。未来四五年美国的基本状况,将可能是维持比较低速的经济增长,财政情况继续恶化,政治纷争不断出现。在此情况下,美国唯一的政策选择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此带动和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第三轮量化宽松不管以什么名称出现,可能都是迟早的事情。
  欧债危机三年内将有起色
  欧元区的状况也可以归纳为二元经济:一元是德国,它的制造业与中国等新兴市场相互匹配,不断互补,而且经济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极具竞争力,是欧洲境况最好的经济体;另一元是南欧一些竞争力较差的经济体,它们所面临的是必须削减政府福利性开支,不仅是为了平衡预算和削减债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削减社会福利的方式增加其劳工的竞争力,跟上德国等欧元区其他国家的步伐。
  但是,当下欧洲的问题是,极富竞争力的德国的百姓不愿意为过高社会福利的南欧诸国埋单,德国的政治家很难说服选民。因此,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是,希腊、葡萄牙等国家会由于得不到德国等国的直接援助,同时自身也没有明确的改革意愿用以说服资本市场,最终出现债务的违约和重组;违约和重组将使这些国家面临不可能再借到新债。最终,只有在被逼无奈之下,这些南欧国家将会启动改革程序,而改革程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社会的骚乱。在这种情况下,欧债的价格可能将进一步下降,从而给德国和法国的金融机构带来冲击,德国和法国政府将不得不拿出财政资金挽救自己的金融机构。换句话讲,德国和法国的纳税人由于不愿意直接为希腊、葡萄牙等南欧国家埋单,最后将不得不为自己的金融机构埋单。当然,从政治上讲,为自己的金融机构埋单,比为南欧国家直接埋单理由充分得多。假如个别南欧国家出现了违约和债务重组,其他身临债务危机的南欧国家也会得到警示-必须真正拿出勇气进行财政税收的改革,大幅削减社会福利水平。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已经爆发了近两年的欧债危机可能会在3年内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也就是说,南欧国家会进行深刻的改革,而德国等国则将为自己的金融机构埋单。南欧国家的改革是整个国家面临国际压力整体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而美国的改革是国家内部针对部分社会阶层的社会福利的削减,美国的改革难得多。
  新一轮的风暴是货币危机
  根据以上的分析,美国的财政情况将继续恶化,经济改革步履艰辛,而欧洲被逼无奈必须出手改革,3年的时间完成转变。因此,未来3年之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欧洲的债务情况得到稳定,金融市场得到恢复,而美国仍在动荡之中。这时将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金融市场开始担忧美元的信用,资本会从美国流向欧洲,导致美元兑欧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美元危机将会出现,类似于1971年8月前的情形。当然,整个欧美债务调整的过程中,投资界会不断地看好新兴市场经济体,导致后者的货币面临持续升值的压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今世界没有欧元崩溃的机制。无论从欧债危机两大主角的哪一方来看,欧元垮台都对它们自己不利。从德国的角度看,如果其重新启用自己的货币马克,则将面临巨大的货币升值压力,是引火烧身,同时这也意味着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在退步,这对德国明显不利。从正处在主权债务危机中的南欧国家的角度看,欧元倒台更是引火自焚,因为如果脱离欧元区,它们自己发行货币将面临极大的市场挑战,市场会不信任它们的货币,而它们此前已经发出的债券是以欧元计价的,它们不可能以发行自己货币的方式逃脱已经重压在身的债务负担。因此,我们认为,欧元机制不会因为这一次的债务危机而崩溃。
  中国必须严阵以待
  面对这样一个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必须做好认真的准备。
  第一,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因为外部市场的需求不可能迅速恢复,贸易保护主义还会一浪高过一浪。
  第二,必须管理好自己的外汇储备。对于已经投入的发达国家主权债务而言,要加强与各国政府的协商,讲清楚中国政府是有选择的,不一定非得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他们手中,我们只是出于对世界经济稳定的考虑,出于负责任的大国的考虑,继续持有他们的债券,同时提醒发达国家必须要考虑中国的利益,包括自由贸易、台湾、新疆和南海等政治问题。
  第三,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对流机制的建立,鼓励中国的企业和居民走出去投资,利用当前国际金融动荡的机遇,投资到境外的资源型、经营状况比较好的金融工具中去,尤其是投资到那些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正在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境外资产中去,由此获得中国经济自身发展带来的好处,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总之,动荡的国际环境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给中国经济提出了挑战,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动荡中也蕴藏着可以让中国经济不断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我们在做好认真准备的同时要抓住机遇,利用好有利条件,为中国经济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价.值.中.国.网)
  


  聂伟柱:印度利率市场化给中国上了一课
  上周,印度央行宣布,允许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存款利率,并从即日起执行。这意味着,在长期实行利率管制的印度利率市场化迈过关键一步,几近完成。
  经济体制改革启动较晚的印度,却在利率市场化上给中国上了一课。
  上周,印度央行宣布,允许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存款利率,并从即日起执行。这意味着,在长期实行利率管制的印度利率市场化迈过关键一步,几近完成。
  反观中国,自从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起步,利率市场化改革历时已有15年。但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关,存款利率市场化依然没有松动迹象。
  印度反超
  印度放开存款利率,看似突然,实则有其必然的原因。
  中金公司昨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印度放开存款利率其实是在通胀高企、实际负利率的宏观背景下,长期固定的存款利率造成的矛盾爆发的结果。
  自从去年以来,印度的通货膨胀持续处于高水平:印度批发价格指数(WPI)维持在8%至11%的水平。而另一方面,存款利率管制下,基本上保持在4%以下。实际负利率问题已十分严重。
  显然,这种实际负利率的存在对于储户而言是不公平的,这造成了社会财富由储户向贷户转移。与此同时,尽管享受了政策性利差,但印度商业银行却不得不面临储蓄外流的状况。
  据中金公司统计,印度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四季度的约37%下降到今年二季度的28%,居民定期存款占GDP 的比重由2009 年一季度的232%下滑至今年2季度的219%。
  紧接下来的是流出的储蓄进入了房市、股市,间接推高了资本价格:清迈、孟买、德里的房价自2007年以来分别上升了150%、80%和50%。
  利率管制造成了上述一系列的扭曲,矛盾不断积累下,印度放开存款利率,完成利率市场化,也符合市场预期。
  政策公布当天,孟买市场的银行股价下跌1.2%,之后两天迅速回升,似乎影响并不特别显著,这其中主要原因便是市场已提前消化了这个消息。
  利率市场化预演
  如果仔细对比中印两国的话,当前二者面临的问题其实存在颇多相似之处:持续的实际负利率、银行存款外流、房价高涨等。
  目前,央行规定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5%。而今年7月CPI达到6.5%,全年平均料在5%以上。二者相差150个基点以上,实际负利率情况难言乐观。
  实际负利率也造成了银行体系存款的外流。统计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16家上市银行存款外流的规模达到1356亿元,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与此同时,房价的高涨在国内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印度的改革或许是一个值得中国学习的样本。事实上,对于中国而言,利率市场化已经拖不起。在现阶段利率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变相的利率市场化已在中国愈演愈烈,这其中以理财产品和民间借贷最为典型。
  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要知道,此消彼长,理财产品的激增是在储蓄外流的基础上形成的。事实上,3.57万亿也只是存量的概念,今年理财产品多以7天、14天等短期理财产品为主,从增量上看,理财产品的规模十分惊人。
  收益率方面,连7天、14天的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都普遍保持在8%以上,定期存款在其面前毫无竞争力。更值得警惕的是,为了争夺客户,商业银行普遍在打价格战,甚至挪用其他利润做高理财产品收益率。
  民间融资方面更是如此。负利率情况下,居民加速将闲置资金投入民间借贷,这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愈演愈烈的高利贷危机。
  这种利率市场化在若干领域的预演,意味着利率管制的成本正越来越高。而回过头去看,从启动至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延宕15年之久。对于中国而言,与其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被动实行利率市场化,不如抓住改革的主动权,早日推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表,让市场形成预期并逐步消化,倒逼改革。
  


  袁 雪:看空G20峰会的三个理由
  20国(G20)集团首脑峰会将于11月3日至4日在法国蔚蓝海岸线上的戛纳举行。会议的所有目光和讨论重点,都放在了一个根本不是G20成员国的国家:希腊。
  而希腊将就是否接受欧盟第二批贷款而举行全民公决,这很可能让欧盟所有防范危机蔓延的努力毁于一旦。
  11月1日晚间,希腊政府宣布,受到法国总统萨科齐的邀请,总理潘帕德里欧将出席G20峰会,讨论欧债危机的最新进展。
  一年前,法国接过G20主席国指挥棒。现在萨科齐推动的G20优先任务已经发生转移。
  在当下危机缠身的情况下,法国本来大力推动的主要议程,包括推进世界货币体系改革、加大大宗商品市场透明度减少投机,以及通过一套评估体系再平衡全球经济等议题,都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戏剧性的变化让本届峰会变得很有看头,但却难有结果。看空本届G20的理由有三:对欧债危机难有实际解决方案、难以看到来自新兴国家支持欧洲的具体承诺,以及主席国法国原来设定的峰会改革议程难有实质进展。
  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缺细节
  与近两届峰会不同,本届G20再次面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危险。而与此前新兴国家和老牌工业化国家两极增长的情况不同,此时此刻新兴国家也开始受到欧洲和美国疲软的影响。因此预计新兴国家和美国都将进一步施压本轮衰退的导火索:欧元区。
  虽然上周欧元区在最后期限前,拿出了一套综合性解决方案,对3个核心问题都做出了政治性的原则指导,但缺乏细节。
  采用何种方法扩大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的火力,如何让私人投资者承担50%的损失,包括银行将怎样凑齐9%的核心资本金,细节都还寥寥,且需要大量的技术性谈判。除了信誓旦旦,欧洲领导人也很难拿出令人信服的细节。
  峰会召开前两天的突变,又给欧洲带来新的难题。1日,希腊总理宣布将于2012年1月就是否接受欧盟和IMF援助举行全民公决,这也意味着将打翻一揽子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旦希腊拒绝,将切掉欧元区给希腊的所有资金,使这个国家陷入更深衰退,银行系统崩溃,激化社会矛盾。 IHS Global Insight的主权风险部主任Jan Randolph在邮件中写道:这将事实上成为希腊是否将留在欧元区和欧盟的投票。
  新兴国家援欧更谨慎
  欧元区如此风云突变,也会让新兴国家更加谨慎的对待是否施以援手。Jan Randolph也表示,必须尽快拿出细节,明确如何增加EFSF的火力,才能吸引外部投资者。此外,新兴国家一向对欧盟的决策意愿和能力表示质疑,希腊出人意料的行动将让这种担忧更甚。
  因此在本届峰会上,很难得到新兴国家对欧元区做出具体承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G20峰会前访问奥地利时表示,中国相信欧盟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上周五,中国财政部长朱光耀也表示,中国正在等待更多的细节,才能采取行动。
  虽然欧盟希望得到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帮助,但这在欧盟仍有政治风险。记者了解到,欧洲最大的工会欧盟工会联合会(ETUC)秘书长Bernadette Ségol在11月2日与萨科齐会面时,就将提出对中国出资帮助欧盟的担忧。
  一位IMF高官告诉本报记者, IMF与中国、日本等几个可能出资国进行了沟通,得到的信息是如果中国或日本出资,他们更倾向于通过IMF参与救助欧洲的行动。
  因此此次峰会很可能继续延续10月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讨论,研究增加IMF资金池的可能性。IMF总裁拉嘉德在9月时称,IMF仅有3940亿美元的资金可用于借贷,如果世界经济持续恶化,这些资金恐怕难以满足需求。(21.世.纪.经.济.报.道)
  


  郎咸平:楼市是火股市是冰 中国经济病根在哪里
  现在的经济是冰火两重天,楼市是火,股市是冰,这一切的病根在于制造业危机。10月30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现身西安作报告,抛出上述言论。
  经济问题根源是制造业危机
  在演讲一开始,郎咸平就抛出了现在中国的经济市场是冰火两重天的论调。他说楼市是火,股市是冰,世界上只有我国的房价居高不下,这种又发热又发冷的现象就是生病的表现。
  导致中国经济生病的原因即在于制造业的危机。郎咸平认为这一危机也是房价的真正驱动因素,因为制造业的利润低下迫使部分企业主不得不改炒房、炒股,使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
  制造业的危机主要是四大原因造成的。据郎咸平分析,首先,高税率导致许多企业无法生存;第二,频繁的加息、提准导致许多中小企业难以为继;第三,劳动成本高;第四,人民币升值带来极大压力。受上述四大原因的影响,运输工业、电子设备与器械、橡胶、家具、塑胶、金属、电脑等八个行业的企业回流较为严重。
  他向西安企业主建议,中小企业应看清形势,不要贸然地进行大项目的投资,同时也应该朝着一些高附加值行业的方向进行转型。
  房价涨跌掌握在居民手中
  自年初限购令和试点房产税施行之后,中国的房价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下降,特别是五个特大城市均表现为小幅的波动。郎咸平认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与2008年五大城市领跌的情况极为相似,但却有着本质区别,眼下房价只是阴跌。
  房价为什么会出现阴跌?郎咸平以北京房价为例,北京户籍居民中有7成以上的人至少有一套住房,在北京房地产交易市场中,约2/3的交易都是二手房,与此同时,在北京大部分非当地户籍居民是没有房子的,他们才是真正会买房的刚性需求者。而掌握一套以上房源的居民是不愿意降低房价的,即使开发商出现了部分降价,在市场上仍不是很明显。
  对于房价的涨与跌,郎咸平认为房价是否下跌要看当地户籍居民的态度,房价是否上涨则要看非户籍居民是否开始抢购。
  四万亿投资带来多重影响
  郎咸平称,政府四万亿投资带来财政、滞胀、民企三大危机。第一是财政危机,33%城投债负现金流,政府信贷违约影响银行债权,标普和穆迪预测银行5%到12%坏账,惠誉预测2013年银行危机;第二是滞胀危机,萧条和通胀并存,9%的GDP增长扣除6%通胀,实际增长3%;第三是民企危机。
  郎咸平表示,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消费、出口、政府投资情况恶化。第一消费,9月份超市、专业店销售增速比8月下跌0.1%和1.2%。第二出口,9月份出口环比下降2.1%。第三政府投资,四万亿投资有利于银行、钢铁、基建,但目前股市表现最差;到10月下旬,21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净值,其中9家钢铁,6家基建。(国.际.财.经.时.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