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闪电花出超募资金15.1亿 现金流紧绷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碧水源闪电花出超募资金15.1亿 现金流紧绷

加入日期:2011-11-28 13:34:56

超募资金闪电花出15.1亿,碧水源现金流-1.6亿紧绷

2011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2.98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80.43%,超过营业收入1.3亿元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田小蕾/文

今年2月开始,碧水源像极了当年入关的八旗子弟,马不停蹄地跑马圈地。

先是云南、 再是湖南和江苏,现在轮到了内蒙古,它在各地建立合资公司的热情愈演愈烈。

如果碧水源细算账本,应该会冷静一点。今年前三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6亿,同比减少190.55%,货币资金仅有16.9亿,同比少8个亿。

不过,国海证券分析师杨娟荣透露,碧水源不会停止扩张脚步,下一步将相继在湖北、河北和广东成立合资公司。

一边是资金吃紧,一边却收不住扩张的步伐,碧水源用什么来填补后续扩张的资金缺口?

扩张成瘾资金吃紧

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里,一栋六层高的青绿色办公楼,大厅里空空荡荡,大楼顶层上挂着“碧水源大厦”的牌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识,这里就是于去年4月22日登陆创业板并以“两市第一高价股”一战成名的碧水源办公楼。

一进公司,左手边是会议室,大门紧闭,右手边是展览厅,前台工作人员说,只有在高层领导的带领下才能进入参观,随后便把大门关上。来过碧水源大厦的朋友曾经向我感叹说,这家公司处处散发着一股机关单位的保守气息,给人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感觉。

也正是这家外表不起眼的公司,曾以69元/股的发行价和94.52倍的市盈率惊艳资本市场,但也曾因项目走不出北京而备受诟病。不过,从今年开始,碧水源将彻底脱掉“蜗居北京”的帽子,在全国范围内大展拳脚。

据公开资料显示,碧水源目前在北京之外拥有7家合资公司,其中5家均成立于今年2月之后,地域覆盖了云南、江苏和湖南。11月15日,碧水源又决定斥资4900万投资设立内蒙古东源水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军内蒙古水务市场。显而易见,碧水源在想尽办法为拓展外埠业务铺石建路。

不过,短期内碧水源无法从这几笔对外投资中获益,而立竿见影的是,账面上的资金快速流失。如果算上内蒙古投资项目,今年仅在对外投资上,碧水源就将耗资近8亿元。其中,这些项目最少的消耗2215.2万元,最多则高达6亿元。

按照国海证券分析师杨娟荣的说法,碧水源接下来打算在湖北、河北和广东设立合资公司。对于现金流为-1.6亿的碧水源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碧水源证券事务代表张兴却表示,“我们现金流没有问题,超募资金也还够用,之后一年内没有融资打算。”

然而事实是,碧水源今年5月以后的四笔投资全部出自超募资金,待所有出资到位,将共耗资近7.3亿,加之先前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届时超募的18.8亿元将仅剩3.7亿。

因此,杨娟荣与张兴的观点相反,她认为:“碧水源自有资金已跟不上公司目前的扩张速度,可能要靠融资才能满足需求。”

华创证券环保行业分析师谢天卉也表示,碧水源靠融资扩张是大概率事件。

2.98亿应收账款1.7倍于营业收入

碧水源显然不愿承认资金吃紧的事实,但下滑190.55%的现金流不容狡辩。

为克服现金流紧张局面,碧水源共拿出9.1亿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即便如此,其资金供应仍捉襟见肘。于是其在7月9日决议发行不超过11亿元短期融资券,用于昆明第九、第十污水处理厂BT项目建设,注册申请已于11月2日获批,张兴表示两个月后就会发出。

“从财务数据上看,能说明碧水源现金流有问题的是其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的剧增。”南部某证券环保行业王姓分析师提醒理财周报记者。

2011年前三季度,碧水源应收账款2.98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80.43%,超过营业收入1.3亿元;预付账款2921.3万元,较年初增加69.99%;存货1.54亿元,比期初增加了272.64%。

针对剧增的应收账款,张兴解释:“回款集中在四季度,下个月就有所好转。”

不过,上述王姓分析师担心,碧水源回款风险不小,其客户以地方政府为主,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今年地方财政趋紧,支付能力受到影响。

就在记者前往碧水源采访前一天,碧水源就公开表示昆明第四污水厂的应收账款将拖延至明年收回。

据了解,污水处理公司竞标成功后,客户往往先付30%预付款,当生产出的系统运到现场安装时,客户支付30%,待安装调试完毕,客户再支付30%钱款。剩下10%的款项则作为质保金,一年后若设备运营正常再进行支付。

“目前许多客户都要求延期付款,拖个一年半载很正常。”杨娟荣说。这拉长了碧水源现金回笼的周期,明显增加坏账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导致现金量状况恶化。

记者还从分析师处获悉,至今为止,碧水源大概有30亿左右的工程项目订单,一年动辄就需几千万来撬动。

“为扩大规模做准备,碧水源大量购进生产原材料,导致存货增加,占用现金流,外加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双双攀高的双向挤压,碧水源的自有资金撑不了多久。”王姓分析师说。

背靠大树未必凉

而令一直关注碧水源的海富投资副总经理赵哲担心的,是碧水源的持续盈利能力。

以往,用背靠大树好乘凉来形容碧水源再恰当不过。碧水源过硬的政府背景,成就了其在北京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曾经就有同行抱怨碧水源几乎把北京大的市政污水项目都拿走了,其它公司根本没有机会介入。

不过,也正是由于过度依靠政府,使碧水源的高成长性受到质疑。一方面,虽然其在努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但要付出巨额资金代价。碧水源的常务副总裁何愿平承认,“有些地方很难打交道”。

另一方面,赵哲指出,依靠政府就意味着受政策影响很大。例如货币政策一旦收紧,政府缺钱,工程款就会一拖再拖,导致碧水源长期拿不到钱。

今年三季报一出,与碧水源237.35%营收高增长率对比明显的,是净利润仅实现了35.75%的增长,盈利能力隐患若隐若现。

已有18865条与碧水源相关的微博 参与讨论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