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风声再起 证监会似控制融资节奏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国际板风声再起 证监会似控制融资节奏

加入日期:2011-11-25 8:29:2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传创业板公司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面值将退市
  据钱江晚报报道,在退市制度的设计方面,深交所在中小板退市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创业板公司的特点,在现有《创业板上市规则》规定的退市标准基础上,增加了两个退市标准:一是连续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即创业板公司在最近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将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二是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 于面值的,即创业板公司股票出现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低于每股面值的情况,将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
  据证监会有关人士透露,深交所目前已经提出了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初步方案,拟从增加退市标准、完善恢复上市审核标准、缩短退市时间、改进 退市风险提示方式、设立单独的板块和退市后的去向安排等六个主要方面对创业板退市制度进行完善。方案将在进一步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按照深交所的建议,创业板实行直接退市制度,不再实行长时间的退市风险警示制度。首先,公司达到暂停上市条件,其股票即停止交易;达到终止 上市条件即摘牌。其次,根据不同情形进一步缩短退市时间,保证问题公司和绩差公司尽快退出市场,使创业板真正实现存优汰劣,健康发展。最后,不允许暂停上 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方式恢复上市。(财.经.网.)

 

  屠光绍:国际板准备工作进程正加快
  在昨日举行的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上海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表示,目前各方面正加快国际板的准备工作进程,将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在同一场合再度强调了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必要性。
  屠光绍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配置国际金融资源,因此境外的企业到上交所来上市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国际板的准备需要考虑到宏观层面怎样更好地发挥其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中形成良好互动作用、基础层面各种方式综合发展等问题,所以各个方面都需要加快准备。
  张育军在会上表示,上交所债券交易量虽增长迅速,但仍慢于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没有充分利用交易所市场来更好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势在必行,我们每年都把发展债市作为上交所最重要的战略来加以推动。他表示,截至今年11月,上交所的债券交易量已达约18万亿,今年很有可能突破20万亿。
  张育军表示,经济结构转型是十二五 的主线,交易所的基本使命是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支持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上交所也在转型,从相对封闭到相对开放、从服务大型企业到服务中小企业、从重视股票到重视债券,从加强监管到监管与服务并重。他指出,目前上交所的服务重点也在转型,一是改进对高新技术企业实体经济企业的市场服务,对企业进行培训,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培训上门服务为核心的市场服务;二是为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好的拓展融资渠道、融资空间;三是通过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为投资人提供投资优质对象。
  他同时表示,由于当前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变动大,受市场冲击大,上交所也正在统一体系进行引领,目前上交所正在推进风险揭示机制、风险监控机制、风险化解机制,比如加强对科技企业、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督,加强对市场重大经营活动变动的监督,使投资人能够了解最新动态。
  张育军还指出,金融产品推出要考虑三个条件,一是实体经济的需求,二是有无适当的制度化解风险机制,三是投资人风险鉴别承担能力,而任何金融产品的推出,风险防控都要放在重要地位。(证.券.时.报.)


  上海市副市长:国际板推出要考虑市场多层面因素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24日表示,目前各方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板的准备工作。他同时指出,国际板的推出需要考虑多重因素,除了宏观层面、基础层面的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市场层面的因素。
  屠光绍是在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上海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就要具备配置国际金融资源的能力,因此境外企业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否则国际金融中心所谓配置国际资源就没有基础。他透露,目前各方正在加快推动进程。但他也指出,国际板涉及多方面问题,其推出要更多地考虑和整个国家的对外开放、金融体制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形成互动。要在法律、会计等基础层面做好准备,此外还要考虑市场层面的准备。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一个加快准备的过程,在适当的时候一定会推出来的。屠光绍说。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目前上海经济增速处于全国倒数第二的位置,大概是8.4%,比北京略高。对此,屠光绍称,这其中既有被动调整的因素,也是主动调整的结果。他认为经济增长保持在8%以上就已经不低了,而如果8%的增长能够长时间持续下去,就说明经济发展状况是可持续的。
  对于被动调整,屠光绍指出,上海经济外向型程度较高,全球经济不景气对上海经济产业有影响。此外,目前上海自身经济结构正在调整,比如对房地产业进行调整,目前上海正在按照中央统一政策,主动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日前,上海率先发行了地方政府债,对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屠光绍认为,与间接融资相比,目前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过低,而在直接融资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例也不平衡,国债和企业债也不匹配,公司债的发展太慢,这些都成为导致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不平衡、不合理的因素。他认为应该加快直接融资,尤其是其中的企业债、公司债等债权融资。(.上.证.)

 

  国际板推出风声再起
  11月中旬,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了国际板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并随时可能推出的消息,这当即引发市场波动。在波动稍稍平息后,原证监会副主席、现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昨日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各方面都在加快国际板的准备进程,并将在适当的时候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相关高层人士在11月连续两次公开讨论国际板。
  昨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在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上海论坛上表示,目前为国际板的准备各个方面都在加快进程,要在适当的时候把国际板推出来。
  屠光绍表示,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境外企业到上交所上市是必然的结果,否则上海便没有配置国际资源的基础。
  他指出,目前各方面为国际板的准备都在加快进程,因为国际板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怎样和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进行互动,还需考虑到各个层面,当准备好之后,再在适当的时候推出。
  就在同日上述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表示,国际板对A股只会有有利影响,对中国经济只会有有利影响,对投资人更是有利影响。
  张育军表示,推出国际板对A股、对中国经济和投资者只有有利影响,而这是研究国际板的基本前提。他还进一步指出,股票何时发行、怎样发行,取决于市场,因此,控制市场结构是投资者的责任而非证监会。
  张育军最后强调,坚持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不会变,而加快培育市场的约束机制至关重要。(.每.日.经.济.新.闻)


  老法师看盘:争议国际板 张总经理为何认为对A股是利好
  昨天,又是一个探底回升的走势,本周4个交易日竟然有3天都是这样,而且每天沪市的成交量都只有500亿元左右。这种极度疲弱但又始终死不下去的走势,就是典型的牛皮行情:似乎要反弹了,但又让看多者没有一点想做多的欲望。这种走势,你让我说什么?
  既然对行情没什么好说的,那就只有说点其他的了。昨天,上证所总经理张育军公开表示,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而对于国际板的推出,他认为对A股只会有有利影响。
  张育军这话,让我听着有些耳熟。依稀记得10年前的2001年,国有股减持办法刚刚浮出水面时,就有高层曾经说过,国有股减持对A股市场是利好。结果,不久之后大盘于2245点见顶回落,并就此展开了长达数年的熊市,沪指一直跌到998点才见底。如今,国际板推出的呼声又逐渐高涨,但争议已经很多了。有的说,国际板推出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开闸,更有张总经理认为对A股是利好。但反对的声音同样很大,更有股民网络哭诉国际板要的不是钱,是命。
  如果要问我的观点,我认为最起码对A股市场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即便国际板引入的是中移动、麦当劳等好公司,但任何一家公司一旦登场,其重量级绝对都将超过中国石油(601857,收盘价9.68元)。而在目前新股IPO高市盈率圈钱不止、市场苦苦承受的局面下,大盘肯定也是难以支撑的。如果整个市场都垮了,广大投资者都已经伤不起了,上再好的公司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在整个市场没有恢复信心,大盘趋势没有得到彻底修复之前,任何盲目的大规模扩容,都是有害无益的。
  当然,到底国际板推还是不推,何时推出,你我说了都不算。最终,肯定是管理层将在综合考量、深思熟虑、平衡各方利益之后,才会作决策。至于大盘,我的观点依旧没有改变,只能是继续观望。 (.每.日.经.济.新.闻 张.道.达)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