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暗示政策重心转向 现两大预调微调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央行暗示政策重心转向 现两大预调微调

加入日期:2011-11-17 8:08:4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中国央行:世界经济存四大风险 不确定性增加
  央行: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货币政策
  央行重申保持稳健货币政策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央行首提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存准率下调概率上升
  稳健货币政策将出现两大预调微调
  央行明确预调微调 专家称货币供应量或放松
  存准率下调要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稳物价首要任务淡出 央行报告暗示政策重心转向
  一年期央票利率再下调 机构激辩降息预期
  鲁政委:年内不会降息和全面下调存准率

  中国央行:世界经济存四大风险 不确定性增加
  中国央行16日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目前全球经济正面临四大风险。
  一是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导致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若危机进一步向核心国家蔓延,可能引发全球系统性风险。
  二是美国财政整顿的政治僵局、持续疲弱的住房市场及不断恶化的金融状况将可能持续抑制美国的复苏势头。
  三是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剧跨境资本无序流动和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四是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制定难度加大。虽然商品价格近期趋稳,但由于需求较为旺盛,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通胀水平仍有可能维持在高位。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希望加息抑制通胀上涨;另一方面,由于发达经济体利率普遍较低,加息可能吸引更多热钱涌入。
  央行称,由于增长前景黯淡,主要发达经济体均继续放松或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应对全球经济复苏中出现的新的不确定性,主要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已出现分化。 (.中.新.网 .魏.晞)

 

  央行: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16日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下一阶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并根据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
  报告介绍,第三季度,央行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根据形势变化对有关参数作了适当调整。
  分析人士认为,10月末信贷突击增长,显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已开始。央行提出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可能意味着未来如果出现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为保证信贷增长持续,央行可能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计算公式相关参数继续进行调整,适度放松该公式对商业银行放贷行为的约束。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制约商业银行放贷的主要约束有存贷比指标、资本充足率指标及存款准备金率。
  前两项松动可能性不大,比较可能的是央行将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计算公式相关参数继续进行调整。
  分析人士表示,存款增速不容乐观,成为当前制约商业银行放贷首要因素。年末商业银行可能面临比较大的存贷比考核压力。
  报告显示,9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6月末低3.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1万亿元,同比少增2.1万亿元。此前,央行发布的10月金融运行报告显示,10月人民币存款减少2010亿元。
  报告称,金融创新分流存款使货币供应量有所低估,具体表现为:一、9月末,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为2.8万亿元,同比增31.9%;二、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余额6992亿元,同比增39%;三、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为3.3万亿元,同比增45.7%;四、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存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的流动性和总需求。
  展望四季度,报告指出,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监测与调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贷款投放进度和节奏,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继续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表外业务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管理,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分析,做好风险提示工作,防范系统性风险。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推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推进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交易,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中.国.证.券.报 .任.晓)


  央行重申保持稳健货币政策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昨日,央行在《201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称,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央行还表示,将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一方面,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提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表述上的如此搭配预示着,下一步货币政策并不会有大的转向,但将可能在若干领域进行局部调整。对此,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认为,在此政策基调下,未来存准率可能适度降低,而最好的时间窗口则可能在今年12月份。
  央行还强调,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适度增长。并将合理安排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
  M2增速并不低
  对于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货币政策,央行总体认为,稳健货币政策成效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水平回归,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相适应。
  《报告》显示,2011 年9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余额为78.7 万亿元,同比增长13%。而在2010年的12月,M2增速曾经高达19.7%。到了今年10月末,M2增速更是下降至12.9%,这一水平甚至低于正常年份。
  但央行认为,总体看,2011 年以来M2 和M1 增长逐季放缓,货币总量增速平稳回调,符合宏观调控预期和稳健货币政策要求。此外,考虑到2011 年以来表外理财等金融创新对M2 增速回落的影响因素,当前实体经济的实际货币条件仍保持适度合理水平。
  9 月末,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为3.3 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275亿元。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余额为6992亿元,比年初增加1130 亿元。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为2.8 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499 亿元。
  上述三者在今年的增量之和达到1.59万亿元,占9月末M2余额78.7万亿元的2%。
  针对金融创新对货币统计的影响日益加大,在10月份,央行还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纳入M2的统计范围。但规模更大的银行表外理财资金却并未纳入M2的范围。
  农行战略规划部研究员付兵涛认为,央行可能觉得理财资金快速增长的持续性有待观察。今年负利率情况下,理财需求十分旺盛,但随着通胀的下降以及监管趋严,明年增长不会像今年这么迅速。
  货币政策预调微调
  央行认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综合作用下,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CPI上涨5.5%,这比全年最高点--7月份的6.5%,整整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多数经济学家预计,此轮通胀下行态势已确定,CPI将继续降低。
  但另一方面,调控政策收紧,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之下,中国经济增速正逐渐趋缓:第一、二、三季度GDP增速分别是9.7%、9.5%以及9.1%,而在第四季度甚至可能破九。
  在此关键节点,决策层提出预调微调政策。央行在昨日发布的《报告》中也指出,将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但需要指出的是,央行同时也提到了,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温彬表示,目前商业银行资金紧张,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存准率。上半年,稳健货币政策框架下,连续多次上调存准率。因此,如今下调存准率也应算作预调微调的一种。
  在温彬看来,最好的下调时间窗口就在12月。10月份PMI数据已经在下降,如果11月份PMI再降低的话,12月就该放松了。
  海通证券发布的报告也认为,在11、12月,新增贷款规模应该在比较高的水平,在5500亿到6000亿左右。而准备金率可能在明年一季度下调。
  不过,央行对物价走势依然保持足够警惕。也要看到,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性,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央行在《报告》中列了三点原因。一是当前物价仍在较高水平;二是经济内在扩张的压力依然存在;三是,劳动力成本、服务业及非贸易品价格等可能会有持续和刚性上升的过程,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加剧通胀预期。(.第.一.财.经.日.报 .聂.伟.柱)


  央行首提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存准率下调概率上升
  昨天,央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首次提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对比二季度的措辞,央行并未提及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控重心发生微妙变化。
  物价稳定基础不牢固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综合作用下,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CPI自8月起连续回落,10月份跌至5.5%。央行认为,8月份以来CPI环比增速显现放缓迹象,目前看同比CPI涨幅有继续回落的可能。若国内外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物价涨幅回落还可能加快。不过央行仍然认为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性,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
  当前物价仍在较高水平,尤其是在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条件仍将持续、前两年国内需求扩张较快的大环境下,通胀预期短期内难以轻易改变。央行表示。此外,目前经济内在扩张的压力依然存在,物价调控不能松懈,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中国劳动力成本、服务业及非贸易品价格等可能会有持续和刚性上升的过程,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加剧通胀预期,物价对总需求扩张的敏感性也会更强。
  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宋启超表示,由于前期紧缩的持续,加上食品价格季节性等因素,通胀正处于阶段性的快速下降进程,明年通胀形势将明显好转,中国将告别高通胀时代。
  货币政策微妙变化
  CPI逐步回落之际,货币政策的方向也发生微妙变化。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对于下一阶段调控思路表述中,今年一、二季度报告中重点提出的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未出现。
  央行昨天表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近期,央行已经开始逐步微调货币政策。央票利率连续三期下降,10月份信贷投放环比大幅上涨20%,资金面紧张局面得以缓解。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调控政策的关注点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从抑制通胀逐步向兼顾经济增长转变,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已进入前瞻把握和审慎平衡的阶段。
  - 分析
  存准金率下调概率上升
  通胀的回落,为政府在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提供了空间。近期央行也频频释放微调信号,而专家预测最快今年年底央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面临着通胀下降,但经济增速却因为外界形势不明朗和房地产市场降温等因素可能迅速下滑的大环境,中国应该尽快放松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的软着陆。他预测央行将很快调降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本月底或者下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是关键时间窗口。
  国泰君安分析报告指出,1年期央票利率低于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经释放了降息的信号,预计接下来将会看到存准率的下调、然后是基准利率的下降。目前年底下调存准率的概率显著上升,而2012年1季度以后存在降息可能。
  但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目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时尚早,他表示,但从短期来看,政策完全反转的时机尚未成熟,毕竟目前的通胀率仍高于4%的官方目标。更重要的是,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8.5%-9%的水平,政府还没有必要通过降息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全面放松货币政策。野村证券指出,今年内央行将保持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不变,但会通过公开市场进行微调。
  动态、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方式可能成为央行的首选。央行昨天在报告中也透露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刘利刚认为,为了给中小企业减负,央行将对中小型银行采取幅度更大的准备金率调降幅度。
  - 相关
  央行称目前货币供应适量
  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M2增速快速下滑,已经从上年末19.7%的高位回调至今年9月末的13%,市场担心货币供应量的萎缩将影响到经济增长。不过,央行昨天表示,考虑金融创新导致的货币供应量低估,当前的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需要基本相适应。
  在上一轮稳健货币政策时期(1998-2007 年)M2增速平均为15.9%,在加入金融创新等因素后,目前实际货币增速只比这一平均水平略低一些。央行表示,如果再考虑到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了较高水平的货币存量,以及中国经济增速趋稳,那么现在的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的需要是基本相适应的。
  目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企业与居民投资渠道日渐丰富,分流了企业与居民存款,使货币供应量有所低估,央行也正在逐步扩大M2的统计范围。刚刚公布的10月份M2数据中,央行首次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纳入M2统计范围。
  此外,央行还指出,银行表外理财资金、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存款也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供应。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为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275亿元,同比增长45.7%。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央行接下来可能将银行表外理财资金、境外金融等机构在境内的存款等数据逐步纳入M2中。
  全球经济面临三大风险
  央行昨天发行的报告指出,欧债危机、美国政治僵局和恶化的金融状况、发达经济体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是全球经济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
  央行认为,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导致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若危机进一步向核心国家蔓延,可能引发全球系统性风险,目前欧元区正在会同IMF等国际机构探讨如何加速实施纾困方案,如果危机的救助和处理能取得市场认可的成效,将有助于提振信心,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除了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整顿的政治僵局、持续疲弱的住房市场及不断恶化的金融状况也为全球经济带来风险,目前的状况可能持续抑制美国的复苏势头,从而影响全球经济。此外,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剧跨境资本无序流动和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制定难度加大。央行表示,虽然商品价格近期趋稳,但由于需求较为旺盛,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通胀水平仍有可能维持在高位。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希望加息以抑制通胀上涨,而另一方面由于发达经济体利率普遍较低,加息可能吸引更多热钱涌入。(.新.京.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