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力推多晶硅行业整合(附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工信部力推多晶硅行业整合(附股)

加入日期:2011-11-16 8:21:5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工信部将力推多晶硅行业整合 三部委商议相关扶持政策
  光伏发电目标酝酿再扩容 国内市场欲启动先整合
  东北证券:光伏产业期待政策利好 关注5只股
  华泰联合:建议中长线关注光伏板块 光伏行业荐2股
  东兴证券:多晶硅价格猛跌暴增成本压力
  长城证券:多晶硅产能投放将启
  长江证券:多晶硅强烈推荐3股
  【掘金多晶硅行业6大龙头】

  工信部将力推多晶硅行业整合 三部委商议相关扶持政策
  工信部将力推多晶硅行业整合
  工信部相关人士日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工信部日前组织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赴四川、河南等地与多晶硅行业企业座谈,了解行业企业目前生产经营状况。根据目前调研情况,工信部已初步形成稳定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推动多晶硅行业整合,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
  该人士透露,目前由工信部牵头的三部委正商议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但有关部门将不会考虑采用直接补贴方式对企业进行扶持。
  根据此前公布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工信部即将推出第一批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多晶硅企业名单,首批进入该名单的企业有望成为此次行业整合主体。
  另据权威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末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已确定由此前披露的1000万千瓦上调至1500万千瓦。其中,大型地面光伏发电1000万千瓦,屋顶及离网发电400万千瓦,光热发电100万千瓦。
  权威人士透露,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将视国内CPI变化情况择机推出。根据该方案,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附加有望上调至8厘/度,在目前4厘/度的基础上增加一倍。(.中.国.证.券.报 .郭.力.方)


  光伏发电目标酝酿再扩容 国内市场欲启动先整合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有望将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上调至15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目标为1400万千瓦。而此前备受业界关注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也有望近期提高至8厘/千瓦时。一系列政策动向都弹奏出国内光伏市场即将大规模启动的强音。
  与此同时,工信部将以加强多晶硅行业准入为契机,推动国内多晶硅企业整合。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近日表示,政府将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企业加强合作。这被进一步认为是多晶硅之外,光伏产业向下游整合的政策信号。
  分析指出,五年1500万千瓦的新装机目标的提出,预示着未来5年国内太阳能发电(特别是光伏发电)市场蛋糕将可能远远超出市场预期,这对于目前因国外市场需求不佳而陷入困顿的国内光伏全产业链是极大的提振。而光伏全行业领域的整合,也预示着十二五期间国内光伏产业格局将出现显著变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字头企业提前摆脱行业低迷,进而做大做强,将成为明显趋势。
  国内市场加码
  光伏发电装机目标由此前的900万千瓦上调至1400万千瓦,显示出政策力挺十二五期间国内光伏产业大发展的决心。要知道,2010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量仅近90万千瓦。除此之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提高,以及光伏上网电价将出细则,则预示着国内光伏市场大规模扩容已箭在弦上。
  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国内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太阳能发电市场的全面启动,意味着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价附加补贴需求将随之扩大。根据初步核算,截至2011年底,电价附加补贴资金缺口将达到200亿元。而按照目前4厘/千瓦时的标准,每年收取的电价附加补贴资金只有100亿元。因此,调整电价附加已迫在眉睫。
  他指出,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未来将视CPI变化情况择机而出。根据方案,电价附加有望上调至8厘/度,在目前4厘/千瓦时的标准上增加一倍。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内光伏上网固定电价政策,吸引大批企业投资国内光伏电站建设,甚至一度引发西部光伏电站抢装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近日表示,未来,相关部门还将出台国内光伏上网电价实施细则,进一步吸引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一家在西部从事电站投资的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按照目前的固定上网电价水平,当光伏电站系统成本为16元每瓦时,投资收益率可达8.2%,投资回收期为8年,投资回报预期可观。而且,随着目前组件成本不断降低,收益率对于投资者会越来越有吸引力。
  多晶硅率先整合
  尽管国内市场的春天即将到来,但今年以来因国际市场需求一路下降而备受打击的国内光伏组件及多晶硅生产商目前正经历彻骨的寒冬期。今年以来,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持续下跌,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11月9日,国内多晶硅主流报价20-23万元/吨,比年初(2月15日)68-74万元/吨的报价下跌2/3。硅业分会预计,到11月底,国内九成多晶硅企业将陷入停产关闭状态。电池组件价格也在一年之内大幅下降。
  在此背景下,推进多晶硅行业整合已成为政策考虑的重点。日前,有媒体报道,工信部近年来推进多晶硅行业准入取得实质性进展,首批多晶硅准入企业名单将公布,而乐电天威、新光硅业等4家企业已达到国家准入标准。
  相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国内多晶硅行业整体陷入低迷的背景下,工信部有意借此次首次准入名单发布契机,推动国内多晶硅行业整合工作。据了解,此次入围的企业均符合《准入条件》要求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等标准要求,这些准绳或也将成为整合主体的资质要求。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王海生认为,行业整合的推进伴随的是扶持优势企业、淘汰落后企业,因此,像新光硅业、天威保变、保利协鑫这样已达标企业,未来5年就可以借机加速扩张生产规模,在国内市场全面启动前占据有利位置。
  电企或掀扩张潮
  在多晶硅领域整合推进的同时,光伏产业链上游环节或也将迎来整合期,特别是在众多大电池组件生产商也深陷寒冬之际。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一些中字头电力集团也在加速向光伏产业链下游扩张,特别是在电价将迎来新一轮上调期的预期下,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有望加大,大型电力企业将渐渐步出亏损,其加快在光伏产业布局的动力也会随之增大。
  丁文武表示,政府将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企业加强合作,并给予支持。这一说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上述趋势的存在。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主要从事下游光伏电站的开发运营,在此前国内启动的两轮光伏发电特许权招标中,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中字头企业成为主要中标者,囊括了前两轮共计300兆瓦电站项目。上游的诸如无锡尚德、赛维LDK及英利绿色能源等组件生产巨头,均成为这些电站项目建设的主要供货商。
  一直以来,国内光伏设备制造市场格局以民企为主。但不少业内人士纷纷预计,这一现象在不久的将来或逐渐改变。国内一家大型投资公司负责人指出,在目前光伏行业极度不景气以及国内市场因上网电价政策落实开启在即之时,整个产业发展很有可能沿袭风电产业发展的路径,即国有企业从下游电站运营开始,逐渐渗透到制造业领域,成为光伏制造业的主力。
  有业内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两年来,国内光伏电站招标及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进过程中,均曝出因组件质量不合格或延期交货而导致的工程项目开工率不足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下游电站开发商开始积极谋划向上游组件制造领域扩张,以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控制成本,并确保电站发电效率。这或许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光伏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中.国.证.券.报 .郭.力.方)


   东北证券:光伏产业期待政策利好 关注5只股
   A股光伏板块前三季度呈现整体下跌,局部反弹的走势,其触发因素主要还是市场总体走势以及光伏行业相关的政策。光伏板块受欧债危机双重打击,欧美股市大幅下跌,海外上市光伏公司估值大幅回落,对A股光伏公司估值形成巨大压力,同时欧债危机造成的流动性匮乏使光伏项目普遍缺少融资支持,造成欧洲光伏需求低于前期预期,行业景气度处于低位。
  产能过剩和需求不及预期的双重作用导致了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快速下跌,四季度是光伏装机淡季,预计价格下降趋势不见好转。
  目前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已呈现微利甚至是亏损状态,多晶硅环节尚有较高的毛利,由于下游压力的向上传导,短期内硅料价格仍将进一步下降,在其价格没有调整到位之前,光伏行业难言触底。目前光伏设备订单出货比已降至1以下,行业固定投资快速下降,此轮低谷中,行业洗牌在所难免,挺过此轮低谷的厂商未来仍将享受光伏行业带来的持续收益。
  当前制约光伏项目需求的主要原因还是欧债危机造成的融资困难,当前时点下,明年的需求情况尤为重要,故四季度主要关注当季国内外光伏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对于未来政策的预期变化。欧洲各国光伏政策总体将保持稳定,中美日等新兴市场是未来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
  四季度光伏板块随大盘波动概率大,如果大盘上扬,且国内外有光伏相关利好政策推出,那么四季度光伏板块仍有机会,部分个股仍会呈现一波小反弹的行情。在政策层面上,我们重点关注欧债危机的演进、希腊等国光伏市场的启动、中美日等新兴光伏市场新的利好政策的推出等。
  在个股上,我们首选多晶硅冷氢法环节上市公司东方电热,目前采用热氢法的多晶硅公司成本较高,硅料价格的持续下降使得冷氢化改造势在必行,而新建线都将采用冷氢化技术,东方电热作为国内唯一冷氢法电加热器上市公司,业绩确定性高,受本轮光伏低谷影响小。其次,我们认为耗材类公司在板块反弹时也是较好的投资标的,该领域壁垒较光伏产业链下游高,受光伏主产业链产能过大影响小,同时具备进口替代的利好。建议重点关注东材科技(601208)、恒星科技(002132)、新大新材(300080)、方大炭素(600516)、南洋科技(002389)等公司。
  投资风险: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光伏行业相关刺激政策不及预期。 (.东.北.证.券)

 

  华泰联合:建议中长线关注光伏板块 光伏行业荐2股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王海生、袁瑶11月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近期欧元区就希腊债务危机达成一揽子协议,该事件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欧债问题,但有益于债务危机的缓解,欧洲国家的信用等级同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振。光伏市场作为政府担保的投资项目,融资条件也有望改善。经过前期一再杀跌,A股光伏板块已经跌至11年20倍的估值水平,相对于中期的成长性,这个估值并不高。明年二季度全球需求可能出现回暖,而国内市场或有机会,明年的需求增长可能超出目前的预期,而对此的预期将会在一季度开始显现。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研报认为,光伏板块离底部不远,建议开始中长线关注,尤其是下游电站开发板块及前期超跌但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的中游品种。建议关注综艺股份(600770)、海通集团(600537)等。(.华.泰.联.合)
  


  东兴证券:多晶硅价格猛跌暴增成本压力
  事件:
  1.近期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进口多晶硅价格现货中间价格为34.5美元/公斤,最低价格达到30美元/公斤。和今年3,4月份最高进口价格相比,下跌了近35美元/公斤;跌幅达到了50.35%。与此同时,多晶硅进口数量继8月份达到6473吨之后,9月份达到6489吨,创出历史新高。1-9月份累计进口数量达到48544吨,超过去年全年47510吨的进口数量,预计全年多晶硅进口数量会创造历史新高,突破6万吨大关。
  2.多晶硅小企业因为多晶硅价格跌破成本价,开始停产或倒闭。10年以前上马的众多多晶硅小企业由于规模小,采用的技术落后,且未实现循环回收利用,造成其太阳能级别多晶硅生产成本达到40-50美元/公斤,在目前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处于亏损状态。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停产且一些规模小的企业开始倒闭。
  3.赛维LDK硅化学公司近日宣布,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投资100亿元建设世界单体最大高纯硅料生产基地一期3万吨。该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LDK硅还原法生产工艺,包括四氯化硅冷氢化、三氯氢硅精馏、三氯氢硅还原、还原尾气回收等技术。
  我们研判:光伏产业近期主产业链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成本压力暴增;多晶硅价格连续创下新低,成本压力下迫使具有资金实力和规模优势的企业进行第二代冷氢化技术改造,而采用传统一代热氢化技术且不具备资金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则未来被淘汰出局;未来整个主产业链发展将是一个价跌量增的过程。在整个主产业链经受严冬洗礼的过程中,我们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光伏产业装备环节能够提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有效降低主产业链企业生产成本的企业,这类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成本压力剧增之时,将会很有可能成为逆势成长的标的,在我们给予整个太阳能行业主产业链中性评级之时,我们仍特别看好此类企业,坚持给予它们强烈推荐评级。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能够提供第二代多晶硅冷氢化技术从而有效降低光伏多晶硅生产成本的投资标的,拥有冷氢化技术和提供冷氢化核心装备的企业精功科技东方电热。建议长期价值投资者在行业低谷之时,积极配置此类有逆势成长潜力的股票,未来在行业企稳之时,将会获得较高收益。
  


  长城证券:多晶硅产能投放将启
  (1)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王斯成近期提到,预计2-3年内我们多晶硅就能实现自给。从去年的情况看,多晶硅国内产量约4.5万吨,进口4.75万吨,进口与自给基本持平。今年1月行业准入下发,7月15日前多晶硅项目的报送将完成,预计未来几年会有大批多晶硅产能投放,行业内竞争将逐渐激烈,像去年一样供不应求导致价格高企的局面很难再次出现,未来多晶硅企业之间也将火拼成本。不过短期来看多晶硅价格仍有小幅反弹,企业的成本和可供给量都决定了下行的空间不大。
   (2) 风电方面,未来分布式开发可能成为推动风电发展的新契机。相关部门正在探索风电的分散式接入办法,预计相关的扶持政策会陆续出台,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小型分布式风电项目开发的前期工作。与大规模集中式风电项目相比,分布式风电规模小,更适合于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的内陆地区就地并网和消纳。尽管国外分布式风电的开发利用已经较为普遍,但在国内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发展的关键,主要看电网公司能否给予一定的支持。
  个股重点推荐
  (1) 特变电工:地处新疆能源重地,未来的集变电设备、新能源、煤炭、电力为一体的大型能源企业,前景广阔,值得长线配置。
  (2) 东方电气:火电设备投资有望回暖,核电解禁越唱越响,未来核电安全审查、核电立法有阶段性结果以及政策层面对核电后续发展有明确表态将成为股价表现催化剂。
  (3) 秀强股份:二次创业太阳能玻璃快速发展,行业弱势不影响公司景气,增透玻璃积极扩产并产销两旺,TCO玻璃批量供货可能超预期。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