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市场就像是在写唐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反正只要名字叫得好听就行。”这是一家大型产权交易所负责人对眼下产权交易所泛滥成灾、“李鬼”当道的讽喻。
证券时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对于眼下这个繁荣与泛滥并存的市场,经历过1998年产权市场“大整顿”的产权交易所老总们大多不认同,而对于一些走上证券化道路的产权交易所,他们认为标准化拆细已经突破了产权交易边界,属违规行为。
产权交易所泛滥
14年后又重来?
“和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怎么什么都做”、“和街上的房地产中介机构没有区别”——面对眼下泛滥成灾的产权交易所,经历过产权交易市场的“大萧条”与“大繁荣”的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孙菊美至今心存困惑。“有时候我都不明白,究竟产权市场该何去何从?”
从1997年至今,这种困惑普遍存在。14年后的今天,产权交易所再度泛滥,除了稀贵金属、艺术品、金融资产、股权交易所外,农副产品、医药产品,甚至国画、大蒜、药品、人参果、红辣椒、丝绸等交易所也纷纷突击成立。“产权交易所泛滥成灾”这个曾经大量出现在报纸上的标题,如今又反复见诸报端。
表面的繁荣总是相似。“现在和1997年有一点很像,那就是大家都热衷办产权交易所。”江苏省产权交易所总裁陈磊说,根据当时的统计,1997年全国有100多家大大小小的产权交易所,其中挂牌在当地而影响力较大的地方性产权交易所有淄博、天津、武汉等10多家,而现在国内新成立的交易所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1997年。据坊间传闻,最近一年多,各类产权交易机构已经快速增至200多家。
“1997年的时候叫做‘地方柜台交易所’,是标准化交易,根本是和场内交易对着干、一模一样的交易,因此引起了国务院高度重视。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10号文进行整顿,这些交易所后来基本关掉了,只留下上海、深圳几家还在运作。”浙江产权交易所董事长颜春友回忆。
“1997年无疑是泛滥。”长江产权交易所总经理武冰承认,“现在是繁荣,不过繁荣中也有泛滥。”他表示,如今产权交易所出现的繁荣景象是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密切相关的,这本是件好事,但是后来被一部分打着“产权交易所”的幌子进行投机的人滥用,且从地方到中央都没有统一监管部门,泛滥由此产生。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认为,两次泛滥有着相似的大环境。“一是客观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的每次整顿都有一个大背景,而1997年和现在恰恰都处在新一轮经济启动的时候;二是两次泛滥都在股市的低迷期,大量社会资本、资金有非常强烈的找投资、找出路的欲望。”该负责人指出,但是这些盲目建设交易所的人们,并没有看到产权市场制度设计的要领和关键点。
“1997年和现在比较,还是有一些情况发生了变化。”江苏省产权交易所总裁陈磊表示。第一,与1997年相比,现在那些产权交易所交易的不再仅仅限于企业产权,而是囊括了各种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交易品种,产权交易的外部边界被任意扩大。“虽然现在成立的交易机构打着产权交易所的旗号,但他们交易的不仅仅是企业产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产权交易所了。”第二,是成立产权交易机构的动机有很大不同。1997年办产权交易所的主要是政府,大半产权交易所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产权交易难题而成立的,交易所多由国资局、财政局、发改等部门设立。
“今非昔比。”一位产权交易所老总感叹,“这个行业聚集了很多精英,也混进了一些投机者,他们虽然不是主流,但是打着产权交易的旗号,用非产权的方式投机、赚钱,实际并未起到借产权市场创新服务企业的作用,反而扰乱了市场。比起过去,这种人可能更多了。”
标准化拆细连续交易
突破产权界限
当记者将坊间传闻的2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的数字分别向接受采访的7家产权交易机构负责人求证时,他们无不大吃一惊。其中一位不愿具名的产权交易机构负责人说:“这个数字我是不承认的!第一,没有官方统计,中国产权交易机构协会官方统计的是66家会员,这才是我们承认的产权交易所;第二,现在打着产权交易旗号做着非产权交易的机构太多了,难道这些也算?要这么算,别说200家,400家都有。”这位产权交易机构负责人指着记者的采访本说:“不要写我的名字。现在产权交易所的名声都被他们弄臭了,我什么都不好说、什么都说不好。”他指的“他们”是那些鱼目混珠的产权交易机构。
记者了解到,在这些鱼目混珠的产权交易机构眼中,按照2003年《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延伸理解下来,似乎全世界所有商品市场都属于产权市场,如果按照产权包括股权的概念来理解,产权市场大概还可以包括股票市场。
“任何事物都应当是有边界的。像酒类、化肥、药材、水果这些交易所当然不是产权市场,而应当属于大宗商品市场。”陈磊表示,“我们都是本分的交易所,以企业产权交易为主,以产权方式进行‘非标’的企业产权交易。”对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各类大宗商品的远期交易所,几家产权交易机构都态度鲜明地撇清关系,认为绝不能将这些交易机构与产权交易所混为一谈。而对于眼下蜚声全国的文化产权交易所等走证券化道路的交易机构,这些负责人也认为,“根本与产权市场毫无瓜葛”。
“现在市场上的份额交易已经跨出了‘非标准化’、‘不连续’的产权交易界限,进入了证券形态范畴了,和我们产权交易已经没有关系了。”颜春友认为,产权交易方式是不拆细、不连续交易的非标准化的交易方式。他举例:“文化产权这种份额交易并没有建立在画的实体上,而是对艺术品的资产证券化,属于证券形态,只不过股票交易的是所有权,而份额交易的是权益。”他认为,按照1998年证监会“不得拆细、不得连续、不得标准化”的“三不”原则,份额交易属于标准化拆细,超出了产权交易范畴。
“如今在‘三不’原则下谈产权市场,实质没有离开企业产权交易这个根本。”——陈磊的观点被同行普遍认同。对于这些产权机构负责人来说,企业产权实物形态对应的是资产市场,股权形态对应的是权益资本市场,债权形态对应的是债务资本市场,产权市场是涉及资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综合性市场,涵盖资产交易、权益资本交易和中长期债务资本交易市场。
“产权市场应当是位于证券市场之下,并与之相衔接的基础性资本市场。”对于产权市场的定位,颜春友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资本市场第一层是金融市场,第二层是证券市场,第三层才是产权市场。柜台交易市场(OTC)是证券市场体系多层次的一个组成部分,产权市场是资本市场多层次的组成部分,它位于证券市场之下,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对于眼下碎片化的产权交易市场,这些国有产权交易机构的负责人大都认为,“一切都一定要在政策范围内”,穷举每个品种开设交易所并将其作为赚钱工具的做法,不仅曲解和利用了产权市场,还令市场无序,支离了交易品种,肢解了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