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6000点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但斌:6000点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加入日期:2011-11-15 17:22:1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桂浩明:公司要高分红更要高增长
  郎咸平:垄断国企套牢我们
  周科竞:郭树清时代IPO会降速吗
  任志强:我不承认房价大跌 开发商比2008年好过
  巴菲特:欧洲债务担忧仍存 难以阻止欧元抛售
  叶 檀:外资金融机构拿走大笔真金白银
  谢百三:A股有下行趋势迹象
  易宪容:国内CPI是否出现了拐点?
  张 明:在今后一两年里电力股会上涨
  李大霄:增强股市吸引力为当务之急
  李大霄:目前已具备实行积极的股市政策条件
  李稻葵:若北上广房价下降10% 会带来更大社会问题
  张璐晶:你愿意拿1283块救欧洲吗?
  私募教父但斌:6000点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桂浩明:公司要高分红更要高增长
  当然,如果投资效果好的话,倒也无可厚非,将来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更多回报。但问题是很多进一步的投资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这样不但使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还会拖累整体经营。
  细算一下,股市从2009年8月份高点开始回落以来,已经调整了两年多,跌幅在1000点左右。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并没有出现明显恶化,境内经济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上市公司效益总体上还在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股市出现这样的走势,无疑是令人沮丧的。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譬如最近人们比较关注的上市公司分红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如果与海外市场的上市公司作番比较,不难看出中国上市公司的分红率相对较低。那么,是不是因为分红少,甚至有的上市公司多年来一直不分红,降低了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导致了股市的长期低迷呢?
  应该说这的确是一个原因。考察一下那些分红少的公司,大多在上市时情况还可以,手中也不是没有利润可以用于分配,但是公司往往以一句为了扩大再生产,利润暂不分配为搪塞,将盈利部分继续用于投资。当然,如果投资效果好的话,倒也无可厚非,将来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更多回报。但问题是很多进一步的投资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这样不但使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还会拖累整体经营。甚至还有个别公司,没有分配掉的利润被大股东挪用,乃至一步步被掏空。总体来说,上市公司不分配以及少分配利润,与其投资扩张冲动强烈有关,而这无疑和它缺乏真正的、持久的成长性,违背企业运行的规律有关。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客观上对资本市场是有害的,将其视为股市中的负面因素,显然是有道理的。现在证监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该制定分红政策,加大对股东的现金红利回报,这是有的放矢之举,抓住了问题的一个要害。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是否分红,应该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其长期发展。如果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很高,也不一定要分配现金红利,因为钱留在企业中可以创造更高的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即便不分红,这点钱也是作为股东权益存在着,同样归属于投资者。而分红,不过是将这部分股东权益以现金形式发放给股东,分红以后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是要减少的,反映在股价上就需要做除息处理。在这个意义上,并非红利分配得越多越好。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是美国的微软公司,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发展很快,不分配红利,这并没有降低其投资价值,相反倒是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其实,对于一家成长性优异的企业来说,有时分配现金红利并非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如果企业还想在资本市场上再融资的话,先分红再筹资,股东还要多承担一笔红利税,在财务上就未必合理。因此,鼓励上市公司多分配现金红利是对的,也符合中国现在公司治理水平比较低的现实。但是,在评判公司价值的时候,也不适合以每年的分红率高低为主要依据。因为这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研究。
  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能够高分红当然是好事,这也是大家在选择投资目标时需要认真关注的因素。但与此同时,寻找一个高成长的公司可能更重要。因为只有高成长,才会给大家带来丰厚回报。管理层现在抓上市公司的分红问题很有必要,但是否还应该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提出更高要求呢?至少从IPO开始,严格把关,将那些真正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公司推上市,同时采取措施,杜绝上市后变脸现象。做到了这两条,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就会有很大提高,股市也不可能再表现得很疲弱。 (新.闻.晨.报.刊)
  


  郎咸平:垄断国企套牢我们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11月13日在微.博称,宏观调控民企被高利贷套牢了,而我们的生活被垄断国企套牢了。
  郎咸平表示:高铁大跃进资金缺口一万亿套牢了,铜价跟着暴跌到五万多套牢了。保障房大跃进资金缺口1.4万亿套牢了,螺纹钢价跟着暴跌到四千多套牢了。股市表现仅优于希腊股民套牢了。宏观调控民企被高利贷套牢了。我们的生活被垄断国企套牢了,例如油水电。僵局。
  郎咸平:税改需要灵魂
  要真正降低企业税负,帮助企业发展,税收就应更科学、合理,这次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只能说是向前迈进一步,还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
  2012年1月份开始,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始进行增值税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上海将作为本次第一个试点地区,从交通运输行业做起,然后再扩展到高级服务业以及其它的行业。试点地区计划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此举将减轻试点行业的税负,避免重复征税,财税界与企业界猜测这有可能是我国减轻税负的开始。
  两税的差别
  假如现在有ABC 3家商店,A卖了100元的商品给我们消费者,其中80元是从B那儿买来的,而B 40元的成本是从C那儿买来的。如果是营业税,那么就是各缴3%。A缴3元钱,B缴2元4角,C交1元2角,大家都在交,其实,A已经帮B和C缴过了,可是BC还要缴,这就是重复征税。
  如果A100元的售价减去80元的成本,只有增加的20元才缴税,按11%的税率就是2元2角,B用所赚的40元交11%的增值税,相当于交4元4角,C也用所赚的钱去缴11%的增值税,假设C没有成本,那么ABC一共缴了11元的税。营业税虽然是重复扣税,可是他们加在一起却是6.6元,如此看起来营业税比较划得来,可是因为是重复征税,存在不公平。增值税的公平之处在于,只有赚了钱才去缴税。
  但现在营业税一旦改成11%的增值税,就会给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相反,此次税制的改革对大公司更有利。根据某证券公司的报告,最有利的公司分别是亚通公司、东方航空海博股份、锦江集团、上海机场上港集团。对大型企业的税负我们格外重视,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一种进步。
  税改的灵魂
  要真正降低企业税负,帮助企业发展,税收就应更科学、合理,这次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只能说是向前迈进一步,还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而这一方面,国外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用低增值税帮助中小企业。按照国际潮流来看,欧美各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增值税所采取降低的标准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在德国有三种税,分别是标准税、零税率和优惠税率。零税率用在出口方面,标准税率是一般的交易税率,低税率则给小商小贩,包括农业产品、文化用品、图书报纸、部分医药用品、艺术品、化肥饲料等等46种商品。欧盟9个国家包括比利时、希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英国、卢森堡、荷兰、葡萄牙,他们的中小企业都要缴5%的增值税。
  第二通过法律限制大型企业。日本的《大店法》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改成《大店立地法》,规定在一个区域只能有两到三家沃尔玛、家乐福,用法律来保护中小企业,给它们留下生存的空间。法国的《卢瓦耶法》和《萨班法》规定,3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要统统到中央政府报批,类似家乐福在中国非常快速的开店在法国是不允许的,其目的也是要保护其他中小企业。德国政府1996年通过一个特别法律叫《闭店法》,规定大超市、大卖场只能在17点之前营业,要把17点之后的这些时间留给小商小贩,让它们有生存空间。英国也有类似的法案来帮助这些小商小贩。
  我对于目前所推行的增值税改革条例等等是乐观其成,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可是欧美各国新的思维是我们目前所没有的。我们的增值税在表面上已经跟国际接轨,但是增值税里面的灵魂却没有接轨。日本、欧美等国透过两个方式来帮助小老百姓,帮助小企业,帮助小商小贩。第一与国际接轨的增值税税率,对中小企业应大幅降低;第二利用法律限制大企业、大卖场的生存空间,让位于中小企业。
  在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要受到严格的保护,是因为它们的贡献最大,占到我国85%的税收,贡献了80%的新增就业人口,它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上海作为试点,更要向欧美学习,将民营企业增值税税率和大企业一分为二,用对中小企业实施低增值税税率和相应的法律来帮助它们,使其蓬勃发展。(理.财.周.刊)
  


  周科竞:郭树清时代IPO会降速吗
  虽然新股发行暂停成为了一个误会,但还是有投资者一厢情愿地认为新股发行速度开始放缓,认为发审会议由每周三次降为每周两次。但本栏认为,新股发行速度未必会真的降低,短期的减速是因为新华保险发行量较大所致。
  新股发行不可能不区分创业板股票和超级蓝筹股,如果遇上大蓝筹股发行,很可能会减速创业板公司给其让路,假如未来还要发行中国移动,说不定一周只有这一只新股也属正常。况且,新股发行速度与发审会议频率也未必同步,如果保荐机构送材料时间合适,那么有可能一次发审会议上会不止一家公司,如果时间不凑巧,那么可能每次会议只有一家公司。故发审会议的频率并不能代表新股发行量的高低。
  新股IPO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链,保荐机构、询价机构等专业人士均依托这一过程生存,降低新股发行速度,也就是减少这些机构的收入,如今股市已经摆脱最低迷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证监会主席减缓新股发行速度的可能性并不高。
  投资者应该清楚认识到一点,如果不是投资者真的放弃认购新股、拒绝承接新股,那么新股发行是不可能暂停的,新股发行暂停只能是无奈的结果,而不会成为主动推动的政策。如果股市未来走好,新股发行不可能暂停;如果未来股市重新走低,但新股发行仍然没有出现失败,那么新股发行也不会暂停,毕竟希望上市的企业太多,市场又没有拒绝出资,新股发行仍将向纵深发展。
  虽然投资者对郭主席抱以很高期望,但郭主席也是凡人,不是神仙,他也必须要根据经济规律调控股市,中国A股的大扩容有无法停止的内在因素,投资者最好放弃期待新股发行放缓的念头。
  其实,投资者希望的只是股市的上涨,而并非真的跟新股过意不去,如果股市能够持续走高,即使新股保持现有的发行速度,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想让新股频发的股市保持涨势,就必须要有持续不断的新资金投入,具体到现在的股市,就需要未来管理层不断地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放松银根,一旦这一过程暂停,股市将有可能步入调整。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向整个中国经济投入更多流动性,或许是缓解小企业融资难、股市低迷等诸多经济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现在的投资者,还是应该在谨慎中前行。 (北.京.商.报)
  


  任志强:我不承认房价大跌 开发商比2008年好过
  就在不久前业界还流传着调控或将放松的小道消息。然而温总理调控绝不可有丝毫动摇的讲话将调控松动的幻想击碎。人民日报本月8日连发三篇文章《楼市遇冷,调控还会继续吗》、《房价拐点不能成调控拐点》、《降价退房潮需要理性对待》,被业内同样理解为调控将持续的最有力的注解。
  文章中称,楼市调控的成效越明显,可能遭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当前房地产调控面临的形势和环境与2008年底十分相似。无论是经济因素还是社会稳定因素,上述每一条都有可能成为房地产调控力度由紧变松的理由。目前所能见到的降价,也只是局限在部分楼盘,甚至局限于很短时间、个别户型的促销。调控的价格目标,与大多数人的预期还有不小差距。如果放松调控,房价必然会大幅反弹,坚持两年的调控将前功尽弃。
  对于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当务之急是明确态度,顶住压力,北、上、广一线城市几乎在第一时间做出表态。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北京市还要继续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全面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继续严格执行政策;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称,广州将继续贯彻现有政策,如中央和广东省有新政策出台,广州市也将严格执行。
  事实上,在温总理讲话之前,一线城市一些楼盘已不同程度地推出了促销举动。其中,降价幅度较大的城市当属上海等长三角城市。而更有迹象表明,降价正在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有业内人士指出,资金链不断收紧是房企降价的主要原因。2011年三季度,146家上市房企共计实现营业总收入866.3亿元,同比下滑22%。此外,销售不畅、库存高企的惨淡局面也令房企难以为继。
  对于房价普降,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认为:房价跌得比较多我不太承认,目前只有个别楼盘下降。从全国情况来看,房价并不是完全下降的趋势。任志强认为,开发商的情况比2008年情况好得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9月份,房企到位资金6.1万亿,共完成投资4.4万亿。如果从投资和到位资金比例来看,2008年是1比3.8左右,而现在是1比4.2。
  与任志强观点不同,中国社科院马光远认为,现在整体的价格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目前无论是70个大中城市还是重点城市,房价已经基本停涨,包括龙头开发商在内也出现了实质性的降价行动,明年上半年之前只要继续坚持限购政策,房价就会是整体向下的趋势。
  事实上,调控积累的效果正在由量变引发质变,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每周交易数据情报显示,11月首周楼市继续走低,当期监测的35个城市中,28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6个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
  据记者了解,万科、龙湖、星河湾等企业目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促销楼盘项目,其中部分项目降价幅度在20%-40%。即便降价楼盘纷纷遭遇老业主维权纠纷,但房企以价换量的策略已经不可逆转,房价迎来实质性拐点已成业界共识。
  


  巴菲特:欧洲债务担忧仍存 难以阻止欧元抛售
  沃伦-巴菲特周一接受采访时表示,意大利和希腊的领导人变更应对两国有利,但欧洲债务危机担忧将继续有损全球经济。
  巴菲特表示,投资者对欧元的信心正不断减弱,而欧洲缺乏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欧元的权威人物。他称阻止人们抛售欧元是困难的。他称,在美国经济于2008年开始萎缩时,美联储和财政部愿意采取一切措施以重振经济。
  巴菲特称,欧洲没有哪个机构具有与美联储可比的权力。(中.国.网)
  


  叶 檀:外资金融机构拿走大笔真金白银
  外资金融机构对于中国金融机构的第一阶段投资取得完胜。
  为应对欧债危机,美国金融机构兑现中国金融机构的股份。高盛、美银等,都通过减持中国金融机构的股票以渡过难关。承认境外机构减持是因为内忧,并非因为看淡中资银行股,并不能让我们更加好受一些,因为外资金融机构拿走大笔真金白银,显示中国的金融机构被错误定价。
  按照媒体披露,2006年4月,高盛以25.8亿美元买入工行4.9%的股份。从2009年开始连续3年,为缓解次贷危机与市场下行的负面影响,高盛连续减持,共获得57亿美元左右,是当初25.8亿美元的2.2倍。虽然今年工行股价下挫,导致今年高盛业绩下降,但这是无伤大雅的账面损失,高盛早已收回本利,并且仍然持有工行2.2%的股份。
  外资机构兑现中国金融股有三大原因。
  一是应对业绩下降。10月18日,高盛集团发布财报,由于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大幅缩减,第三季度净亏损4.28亿美元,合每股净亏损84美分。上一次亏损是2008年第四季度,单季亏损21.2亿美元,主要是因为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整个金融市场深陷金融危机泥潭。
  这并不是终结,次贷危机的旧账还没有算完,由于恒康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等集团要就高盛销售的抵押贷款相关产品对其提起诉讼,高盛已将截至第二季度末的可能诉讼损失估值由20亿美元上调至26亿美元。
  二是对欧债风险敞口巨大。白宫的估计非常乐观,11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高级经济顾问MichaelFroman表示,美国银行业对欧元区危机的风险敞口有限,若在希腊形势变数丛生的情况下债务进一步恶化,美国仍能应对任何的扩散效应。
  情况并不乐观。相对独立的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调查结果显示,美国银行对欧债危机风险敞口总规模大约为6400亿美元,大约是美国银行总资产的5%。该研究服务部提醒美国议员,由于美国银行业对德国和法国的银行风险敞口多达1.2万亿美元,并且对PIIGS的直接风险敞口也达到6410亿美元,一旦欧洲的主要银行倒闭,美国的银行机构也将面对相近的问题。这还不是结束。如果按照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和通过二级渠道形成的风险敞口来计算,美国对希腊和其他欧元区国家的风险敞口将十分巨大。该机构的评估结果不计算美国银行对欧洲银行投资组合的风险敞口在内,也不计入货币市场、退休金、保险基金所持有的欧元区资产在内。
  10月18日,高盛集团首席财务长DavidViniar表示,经对冲后,截至第三财政季度末,公司在欧洲债务方面的风险敞口为25亿美元。同期公司在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五国所有主权金融机构以及企业方面的总敞口为42亿美元。
  很明显,一旦欧债危机深化,美国银行业将泥足深陷,这也是美国为欧债危机不断打气、并且要求欧美金融机构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根本原因。
  三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为应对未来风险,欧盟业已出台相关要求。10月12日,欧盟出台了《欧洲主要银行强制性资本重组大纲》,要求银行暂时提高资本充足率,减少股息和股东红利的发放。10月底,欧盟再次决定,将欧洲各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7%提升到9%的标准;同时要求必须在2012年6月达到该标准。10月底举行的欧盟峰会后,欧洲银行管理局公布了银行资本重组的规模,银行核心资金缺口为1064亿欧元。
  据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国际通用银行风险控制标准 《巴塞尔协议III》,到2013年,全球金融机构的最低核心资本充足率将提高至7%。11月4日,金融稳定委员会在法国戛纳发布全球29家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名单,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等国际知名大型银行,其中有17家来自欧洲,8家来自美国,4家来自亚洲。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银行从2016年起,用3年时间逐步达到附加核心资本要求,其附加资本相当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1%~2.5%。
  预计未来欧美金融机构将开始出售资产、补充资本金、减少风险敞口,换言之,他们将进一步抛售手中的资产,不管是企业的股份,还是中国金融公司的股份。
  没有比从定价错误的中国金融机构拿钱更轻松的事了,中国的金融机构间接为部分金融机构弥补了欧债危机所产生的风险敞口,看上去像个讽刺,生意做亏的机构在不断唠叨国外金融机构的无奈。拜托,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在高管聘任等根本激励机制上并未进入市场轨道。市场化的态度是,承认这次生意做亏了,然后说,拿走你们的钱,别想再来第二次。(每.日.经.济.新.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