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履新后首秀避谈股市 大视野显现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郭树清履新后首秀避谈股市 大视野显现

加入日期:2011-11-11 7:52:3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郭树清履新后首度亮相演讲
  郭树清履新首秀避谈股市
  郭树清首秀 不提A股谈宏观
  郭树清纵论世界经济再平衡
  郭树清:建议提高外汇储备直接投资比重
  郭树清:世界经济再平衡应予中国更多权利
  郭树清的大视野
  闻到树的味道
  郭树清首把火点燃四堆干柴
  郭树清能否玩转股市魔方

  郭树清履新后首度亮相演讲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全球年会上发表演讲。
  昨日,履新不久的郭树清以中国证监会主席身份首次公开亮相。站在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年会最后一场讨论会的讲台上,他并没有发表对证券市场改革与发展的观点,而是与同场其他演讲者吴敬琏、成思危等一样,谈论宏观问题--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再平衡。
  郭树清就读中国社科院期间曾被借调至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后来又长期在国家体改委工作,熟悉中国改革的进程与探索,尤在经济内外部失衡方面有颇多著述,被认为是敢于啃硬骨头的改革者。
  资本市场助力经济再平衡
  在通往讲台的路上,郭树清不慎摔了一跤。演讲开始时,他便自我解嘲道,刚才没能掌握好平衡的自己,非常适合讲再平衡的问题。
  接着他直入正题,指出中国的不平衡并不简单地在于消费不够--事实上中国在食品、纺织品、汽车、住房等消费品,以及石油、煤炭、水泥、钢铁等资源方面的消费都已经相当庞大,以至于未来中国在很多自然资源方面的消费增量,将超过全球产能的增加量。
  但中国的不平衡确实存在。在郭树清看来,这首先体现在城乡差别。从农村地区来的人,消费水平也非常低。我认识一个农民工,他夫妻俩在北京八年了,只去过一次天安门广场,没有其他消费。
  此外,地区之间差别大,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商品与服务之间的差别也非常大。如果消费不足成立的话,首先是服务消费相对于商品严重不足。郭树清说,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曾经与他讨论中国哪些行业属于新兴行业。他对佐利克的回答是,在中国几乎所有产业都很有前景;但是说到服务业,所有的服务业差不多都是短缺的,包括医疗、教育,因此差距更大。
  事实上,郭树清所说的这些不平衡,也鲜明地表现在中国证券市场。据统计,截至9月,沪深两市的229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23.1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占9万亿元,高达四成;金融保险业占7.7万亿元,达30%;采掘业4.3万亿元,也有两成;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房地产业各以1万亿元占不到5%;信息技术业、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三类行业总市值加起来1.5万亿元,只占6%。此外,农林牧渔类上市公司只有82家,占比不到4%,农村、农业发展远落后于城市发展。
  如何加强证券市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并且是以市场化手段而非大跃进式的行政干预,是郭树清这位新任证监会主席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昨天的演讲中,郭树清还提到物质财富、金融财富与知识财富的不平衡;制造业发达与低端产业集中的不平衡等。资本市场也正在为改善这些不平衡而努力,特别是创业板推出之后,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得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然而创业板在发展中也存在不足。例如被广泛诟病的超高估值:一旦上市,企业的估值就有天壤之别,一夜暴富会不会让创新的激情让位于对财富的盲目追求?此外,现行发行审核体制在实践中仍然对轻资产的创新科技企业和商业服务企业不够友好,这似乎也与发展服务行业和高附加值的科技企业的初衷不尽吻合。可见制度在操作层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磨合,比起制定政策,这是更细致入微的工作。
  中国证券市场在过去10年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解决了市场的根本矛盾,市场化发行的改革尝试也正在建立起合理的定价博弈机制,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的发展则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深度。在行政审批方面,各项制度安排和操作环节也更公开透明。接下来,证监会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以促进证券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规范上市公司分红
  一些迹象显示,郭树清时代的证监会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均衡发展股市的投融资功能。
  针对投资者最关心的股市回报问题,证监会相关负责人9日表示,上市公司必须牢固树立回报股东的意识,所有上市公司应采取措施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
  该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决策过程和执行情况的监管。证监会将立即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开始,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则、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并作为重大事项加以提示。此外,证监会正系统梳理和研究分红税收政策,推动分红税收政策合理化,增加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积极性。
  不过,促进上市公司分红文化的形成,也需要投资者的参与。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就曾指出,有的投资者往往对于分红超利息水平的股票不感兴趣,而不分红的小盘股却被热炒。由此看来,做好投资者教育,提倡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的股市文化也是一项长期任务。(.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郭树清履新首秀避谈股市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昨日在IFF国际金融论坛2011全球年会上完成了自己公开演讲的处女秀。不过,郭树清的发言并没有涉及股市,而是阔谈国内经济的不平衡,认为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大、地区间发展差距大、商品经济和服务经济差距大、公共服务差距大和物质财富与知识财富差距大等五个方面上。(北京商报)


  郭树清首秀 不提A股谈宏观
  11月10日下午,郭树清出席国际金融论坛2011全球年会并发表演讲。
  这不是郭第一次来到国际金融论坛现场,但这次出场与以往不同:因为他是以新一任证监会主席的身份首次公开亮相。
  郭树清开场语提到,由于其工作安排的原因,将原来主旨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演讲题目做出了调整。
  此前一天晚间,证监会刚就股市波动较大,各界对上市公司分红、发行审核体制、股市扩容、资本市场诚信等四大热点问题对外做出详细解答。
  这被市场解读为郭树清的第一把火。其中披露的提升上市公司分红水平举措,更为市场热议。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理顺当前中国股市筹资与回报关系的有效举措。
  然而,这在当晚被解读为利好的四大回应,并未在次日股市得到积极回馈。
  10日,沪指报收2479.54点,跌1.8%。当前,欧债危机恶化扩散,国际资本市场震荡加剧,国内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前景未明朗,A股依然表现无力。
  在此背景下,郭树清的首次公开演讲格外引人瞩目。然而,他的视线抛向了更宽广的世界宏观经济格局。
  郭树清指出,中国经济不平衡,并不是表现为消费不充分,特别是物质不充分,而是表现为不同阶层收入差距大,消费差距也大;城乡消费差距大;地区消费差距大;商品和服务差距大,服务严重不足,公共服务欠缺更多;物质财富和金融财富增长快,知识财富增长慢。
  他认为,我国外贸顺差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调整是必然的,中国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但目前国际社会要求中国要负的责任和义务太多。
  虽然郭树清未直接谈及A股,但所谈均与A股息息相关的中国经济内在不平衡问题。
  以第一把火和首次公开演讲度过郭树清10月31日履新后的第一个十天,并赢得巨大回响后,资本市场对他的期待更大。首当其冲的是对于敦促上市公司分红、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探索等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而更远的,是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这不仅是眼下热议的新股问题。
  大家对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期望很高是可以理解的,希望能通过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解决中国股市的所有问题,希望是好的,但这不太现实。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只是解决市场入口问题,对应的出口问题,即退市制度改革迟迟未决。这或是新一届监管层领导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包括新三板改造、国际板与垃圾债试点等,以及最为根源的上市公司行为规范与法人治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指出。(.21.世.纪.经.济.报.道)


  郭树清纵论世界经济再平衡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10日在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全球年会上发表关于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演讲。
  他说,现在中国有大概4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70%都是外汇储备,都是证券类投资和组合投资,直接投资比重非常低。
  郭树清说,最近几年,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一些国内机构在直接投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中国是全世界排名第五的投资大国,但是绝对额很小。他提出,如果把每年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拿来做直接投资,或者是二分之一拿来做直接投资,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
  他说,中国有一个学习积累经验的过程,外国也有开放市场,共同合作配合的过程。目前,我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在发达国家多,发达国家在提倡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声调很高,但落实起来很难。
  谈到中国经济的不平衡问题时,郭树清说,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并不表现为消费不充分,特别是物质消费不充分,而是表现为:城乡差别,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很大;地区之间差别非常大;商品和服务之间差距很大;公共服务欠缺较多,地区之间差别也很大,均等化水平非常低;物质财富和金融财富增长的同时,知识财富增长缓慢,人力资本增长缓慢,生态财富则是负增长。
  他说,中国经济对外不平衡的表现,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比较落后,制造业很发达,占比也很高,但是高度集中于低附加价值的低端产业。我们是靠低端产品和其他国家交换来获得贸易顺差。
  郭树清说,我们看到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双向调整,这是市场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外经济平衡关系好转的标志。
  他还说,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了很多要求,让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有道理的,但是责任和权利必须对等。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应该在国际机构享有更多相应的权利。(.中.国.证.券.报 .申.屠.青.南)


  郭树清:建议提高外汇储备直接投资比重
  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10日首次公开亮相,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建议加大外汇储备的直接投资力度,表示此举有利中国,有利于世界。
  郭树清在论坛上发表了关于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演讲,并未涉及其所主管的证券市场。他说,现在中国有大概4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70%都是外汇储备,都是证券类投资和组合投资,直接投资比重非常低。
  郭树清说,最近几年,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一些国内机构在直接投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中国是全世界排名第五的投资大国,但是绝对额很小。
  他提出,如果把每年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拿来做直接投资,或者是二分之一拿来做直接投资,那就不得了,这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
  他说,中国有一个学习积累经验的过程,外国也有开放市场,共同合作配合的过程。目前,我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在发达国家多,发达国家在提倡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声调很高,但是落实起来很难。
  在谈到中国经济的不平衡问题时,郭树清说,中国经济的不平衡首先表现为城乡差别,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很大;第二,地区之间差别非常大;第三,商品和服务之间差距很大;第四,公共服务欠缺较多,地区之间差别也很大,均等化水平非常低;第五,物质财富和金融财富增长的同时,知识财富增长缓慢的,人力资本增长缓慢,生态财富则是负增长。
  他还说,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了很多要求,让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有道理的,但是责任和权利必须对等。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应该在国际机构享有更多相应的权利。(.新.华.网 .赵.晓.辉 .陶.俊.洁)


  郭树清:世界经济再平衡应予中国更多权利
  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首次公开发表演讲不谈资本市场谈经济,以一个学者型官员的视野与资本市场进行首次对话。
  昨日,在出席国际金融论坛2011全球年会时,郭树清根据会议确定的主题,就世界经济再平衡问题发表了演讲,只字未涉资本市场话题。但巧合的是,之前一天证监会就加强上市公司分红等市场高度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分析人士认为,这当中应该体现了郭树清对当前市场建设发展的一些看法。可以说,他的态度和思路已经提前在公众面前亮相。
  郭树清在演讲中提出,将全球不平衡归因为中国因素依据并不充分。在世界经济的再平衡过程中,中国的确可以做很多事情。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了很多要求,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享受更多的权利,是有道理的。但必须强调,责任和权利必须对等,目前要求中国承担的义务太多,而赋予的权利相对较少。一些发达国家在提倡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声调很高,但是落实力度有限。因此,如果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方面,国际社会能够加强协同、共同应对,将会比较理想。
  他指出,从国内情况看,中国经济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一是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大、消费差别也较大。二是地区之间差别较大。三是商品和服务之间差距很大,相对于商品消费而言,服务消费严重不足,以医疗、教育、卫生、旅游等为代表,几乎所有的服务行业都存在短缺问题。四是公共服务比较欠缺且地区差别较大,但近年有所改善。五是相对于物质财富、金融财富的快速增长而言,我国的知识财富、人力资本增长相对缓慢,而生态财富甚至呈现负增长。
  谈及中国经济对外的不平衡表现,郭树清认为,核心问题在于产业结构发展比较滞后。其中,制造业发达,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48%,但产业高度集中于低附加值、低端产业。中国依靠低端的产品出口获得贸易顺差,尽管近年来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有所缩小,有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在于价格调整,即出口产品价格涨幅小而进口产品价格涨幅大。(.上.证 .周.翀 .马.婧.妤)

 

  郭树清的大视野
  一身米黄色的风衣,一头黑白相间的发丝,一副平添学者气质的眼镜,一脸和蔼却不失威严的笑容,这样一幅剪影昨日出现在北京CBD核心区的国贸大酒店,剪影的主人是郭树清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郭树清学术背景深厚,身居重要部门的关键岗位,平易近人,这些特点让他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昨日,郭树清作为中国证监会主席首次亮相,自然引来诸多媒体的争相采访。
  下午4点钟,郭树清刚一出现在酒店大堂,便被多家媒体团团围住。他高兴地与记者们打着招呼,愉快地收下记者递来的名片,谦逊地跟从工作人员的指引,但对于记者们提出的关于资本市场的问题,却始终是笑而不答。有问必答的郭树清为何如此沉默呢?
  会议开始之后,记者找到了答案。当天会议主题是全球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郭树清作为演讲嘉宾之一,作了关于世界经济再平衡的主旨演讲,与他同台的有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韩国前总理韩升洙、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和国开行董事长陈元。在此务虚场合,应该不适合讨论资本市场的具体问题。
  郭树清坦言,因为工作安排原因,将演讲题目由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转向世界经济再平衡,我想我也比较适合谈这个题目这种自信来自于对失衡问题的长期关注。早在本世纪初,郭树清便开始研究失衡问题并陆续发表文章,2007年将文章结集出版,书名定为《直面两种失衡》。
  郭树清在演讲中提到,他认识一对农民工夫妇,在北京打工8年只去过一次天安门广场,很少有其他消费。在郭树清看来,这说明经济发展存在非常大的不平衡。解决经济的矛盾,需要有对实际问题的充分了解,需要有直面矛盾的勇气,也需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吸取别国成功经验的谦逊态度。在这些方面,郭树清可得高分。
  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不足半月,首次面对媒体也是三缄其口。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管窥其些许监管思路。近日,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公开解答市场关心的四大热点问题,包括上市公司分红、发行体制改革、股市波动与扩容的关系以及惩治市场失信行为等。接近证监会的人士透露,这是郭树清上任以来首次对股市政策作出安排,体现了他的施政理念。
  在四大热点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股市红利政策,强调公司红利是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基石,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主要形式,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重在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投资价值的核心在于上市公司的红利,强调上市公司分红,可谓切中肯綮,能收纲举目张之效。这反映出郭树清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提升股市投资价值。
  另一个热点是下一步证券发行体制改革制度安排。其中提到证监会关注业界的交流和讨论,关注国际变化趋势,尤其是重视国内市场发展的深刻特征和多方诉求,坚持三公原则,围绕上市公司的真实透明,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
  尽管谈的是发行体制改革,但因其是资本市场核心制度之一,因而更能展现新任主席的施政特点。就此而言,可以看出,郭树清主政证监会的三条原则:一是解决问题需要立足国情,二是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三是要关注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其最终目的是形成国际一流的资本市场。
  纵观十六大以来的资本市场改革,券商综合治理、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推出中小板和创业板、鼓励金融创新……如果说证监会前主席尚福林是一个披荆斩棘的勇士,为中国股市开辟一条道路,那么从建行董事长岗位上卸任的郭树清,更像是一个既有宏观战略又会精打细算的理性管理者。他的施政措施将立足于现实,深化改革,提高股市投资价值,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证.券.时.报 .贾.壮 .郑.晓.波)

 

  闻到树的味道
  ⊙记者 周翀 马婧妤
  昨天,很多人可能会感到遗憾。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履新后首次在公开场合亮相,但未就股市问题发表任何看法。
  不过,我们已经闻到了树的味道--早在之前一天,他的态度和思路,就已经以回应市场关心的四方面问题的形式,随我们的报道展现在投资者面前。
  可以充分相信,郭树清主席细读了13天来社会各界对他的建言和寄语,并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了积极的回应。那么,这树的味道是什么呢?我们愿意不揣浅薄,与读者诸君共同分析讨论一下:
  首先,是一个态度。我们注意到,证监会关于市场热点问题的回应,态度是积极的。这种积极,不仅体现于回应时多次使用了我们关注到市场各方对……问题的高度关切,也包括了对市场关心和探讨相关问题的欢迎态度,如业界继续深入探讨应有裨益。这种积极,不仅体现于注意力对市场热议问题的集中,也包括了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回答,即要实施的措施、拟议中的政策和酝酿中的思路。如果从13天这个时间概念来讨论,我们认为,回应的态度无疑既积极,又认真。
  其次,是几个观点。前天的回应涉及分红、发审、融资和透明度建设四个问题。在提出下一步措施之前,每个问题都用去大量篇幅从源头解剖问题,内中很多观点,相信是深度地融入了郭树清对市场的思考。例如,就分红问题,回应中提到上市公司应十分重视对股东的回报……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主要形式。上市公司重视对股东的回报,对于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回应中还总结了分红存在的四大问题,这些总结是比较到位的。再如,对发审制度,回应中关于发审制度内涵和外延的定义,对发审实务工作改革产物的由来、新兴加转轨的阶段特征和未来目标的定位,对发审制度基本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和市场发展水平的判断,都是比较客观审慎的。还如,对于资本市场诚信和透明度建设问题,回应中讲到: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诚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既反映出监管部门工作还不够到位、信用监管还需加强,也和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对诚信的认识不够到位,社会诚信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有关。这个评价,也是比较中肯和全面的。
  我们认为,深入分析这几个观点,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证监会下一步工作的思路。比较明显的,是证监会和郭树清打算从加强回报的角度推进后续的改革措施。
  再次,是一种精神。尽管很多人都愿意使用新政、新时代等词汇来形容监管部门负责人更替可能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但我们认为,这些措辞和情绪,因有割裂发展过程之嫌,所以并不科学。
  事实证明,在前天的回应中,证监会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并未与之前有较大差别,例如,在讨论市场融资问题时,回应认为宏观经济景气度、上市公司质量以及国际市场状况等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市场运行的主导力量,沪深股市波动幅度有所加大,这是内外部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市场扩容的结果,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最基础功能之一,对于促进社会资本形成、完善金融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如,对发审制度,强调其必然随着经济发展、法治完善、市场主体成熟而不断地加以改进。
  由此可见,认识的深化是有既定规律的,它必须随着实践的深化而深化,表现为一个有因有果的过程。就资本市场领域而言,随着市场的发展,人们对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的认识会深化和变化,促成改革的共识会逐渐积累,最终形成变革。而在每一个发展阶段,认识相对地都会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以监管主管的更替人为地为市场改革发展断代,不仅从理性的角度看不可取,而且从感情的角度讲,对前任也并不公平。
  总之,初闻树的味道,感觉挺清新--地气用根来接,年轮一圈圈地增长。树其树矣,行人必荫。
(上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