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渝致信郭树清:希望改圈钱市为投资市 2011年10月29日下午,中组部先后到三会召开处一级以上干部会议,分别宣布了新的继任者。今年60岁的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调任银监会,接替刘明康,成为银监会历史上第二任主席。今年55岁的前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成为新一任证监会主席。凤凰卫视邀请股民、学者、媒体人等各方人士通过致新任证监会主席的一封信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期望。以下重庆时报专栏作家、重庆工商大学MBA兼职教授苏渝致郭树清的一封信。 尊敬的新任证监会主席: 希望新领导人重新定位股市功能,改圈钱市为投资市。 中国股民从肩上卸下了国企三年脱困的重任,又肩负起了喂养中小企业,承担社会保障,维护安定团结的担子,而几千万投资大众的利益谁来保障,他们难道不是被安定的对象吗?他们付出的如此之大,索要的回报却很小,他们希望:新股再少发一点,上市公司包装上市少一点;印花税和佣金少一点,上市公司的分红多一点;上市公司圈钱的手短一点,创业企业的生命力长一点;股评家诚实一点,信息披露透明一点;监管力度更大一点,打击黑庄和内幕交易更猛一点;投机歪风更弱一点,投资理性更强一点;证券市场综合治理紧严一点,发审委员更清廉一点;股民投资生态环境宽松一点。 倘若中国股民这一点点起码的回报都达不到,那我们股市奉献给股民的除了风险,就只剩下危机了。作为主席让大多数股民赚到钱才是硬道理,否则,没有人会陪你玩了,作为主席看到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反其道而行之,位坐在那位置不敢到失职吗? 苏培科致信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请别再无为而治2011年10月29日 19:36来源:凤凰网财经 作者:苏培科字号:T|T14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2011年10月29日下午,中组部先后到三会召开处一级以上干部会议,分别宣布了新的继任者。今年60岁的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调任银监会,接替刘明康,成为银监会历史上第二任主席。今年55岁的前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成为新一任证监会主席。凤凰网股票邀请股民、学者、媒体人等各方人士通过致新任证监会主席的一封信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期望。以下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致郭树清的一封信。 尊敬的新一任证监会主席: 您好! 希望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此信。 之所以急切地写这样一封信,主要是期望您上任之后能够有所作为,能够摒弃争议,能够挽救市场信心,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能够弥补制度漏洞,能够让股市恢复正常功能,别再无为而治。 如果您真的想在中国股市有所作为,那就得先认清目前中国股市的形势,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中国股市的低迷不堪,搞清投资者亏损的真正原因,明确中国股市的定位。对于这些问题,我想您可能正在思考,但为了提高效率、了解真相和有效地解决问题。我忍不住将自己最近的一些思考和观察一并写出,以供参考。 其实,对于目前中国股市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只要深刻地去反思如下几个争议,市场中的很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争议一:该不该救赌民? 有人认为,股市是赌场,股民是赌民,赌民在赌场上赌输了,应该愿赌服输,政府不应该救市。 我想大部分人对赌民一词是不认同的,就连管理层也不会认同。如果他们承认股市是赌场、股民是赌民,那么上市公司融资抽水就名不正言不顺。况且,零和博弈的赌场里有赢有输,赢输总体平衡,但在A股市场这个赌场里股民几乎都是输家,显然股民并非赌民,而更像是韭菜,一茬又一茬的被割。 或许有人会说,赌场是零和博弈,股市有分红,不是零和博弈。但从1990年至今,A股市场累计现金分红总额约1.8万亿元,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平均若按三分之一算,大家分到的红利也就5000多亿元,若剔除了交易所的规费、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过户费、券商的佣金和给政府上缴的印花税(有人估算这几项费用加上投行的保荐费用这20年来大概已超过2万亿元)。其实这个数据并不夸张,笔者将1993年至2010年间的历年证券交易印花税累加,其总额为6382.15亿元,仅此一项就已经超过了上市公司给投资者的分红。另外,自股权分置改革以后A股市场的交易量大幅飙升,2007年沪深两市超过45万亿元;2008年超过26万亿元;2009年超过54万亿元;2010年超过55万亿元;2011年截至目前已经超过35万亿元。从市场交易量来看,券商的佣金收入、交易所的规费、登记公司的过户费均不是小数,若按照单向1‰的券商佣金标准来粗算,仅这几年券商收取的手续费已经超过了4000亿元,靠投资分红和长线投资在中国显然是靠不住的。如此一算,自有中国股市以来,A股市场的投资者整体处于负收益,也印证了A股市场确实不是在零和博弈,而是在负和博弈。 在这样一个负和博弈的市场里,中国股市却完成了一个令各国股市都惊羡的数据,就是上市公司的IPO融资和再融资。1990年至今A股累计融资4.3万亿元,尤其这两年融资额度和融资频率极高,几乎世界领先。十一五期间,内地股票共筹资2.84万亿元,相当于市场前15年股票筹资的3.1倍。但我们的股市走势在这一时期几乎是全球最差的股市,有人统计中国股市在这10年间,上证指数[2473.41 1.55%]仅上涨了103点(2245点―2348点)。对于这样一个只长胖不涨高的股票市场,监管部门应该深刻反思,如果只重抽血而不重造血、忽视投资和资源配置功能,那这个市场一定会崩溃,而且投资信心很难恢复,目前恰恰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显然,负和博弈的中国A股市场是一个病态的市场,是一个严重的圈钱市,需要对其进行救治,让其恢复投资功能,让投资者恢复信心。 争议二:大小非和大小限是堰塞湖吗? 有观点认为,大小非和大小限解禁并不意味着流通套现,不足为虑。 对此,我认为此论危害甚大,是导致监管部门麻痹、不作为的主要依据。 对于目前中国股市的萎靡不振,很多人将其归咎为上市公司融资太甚,让市场难以承受。其实,我认为除了这个因素之外,大小非和限售股减持、套现是导致股市失血过度的根本原因。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从1990年以来上市公司已经从市场拿走了4.3万亿元的真金白银,但这与大小非和限售股套现所需要的资金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夕,中国证监会曾在三大报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1月31日,沪深两市的总市值为45456.48亿元,其中流通市值为14301.43亿元,非流通市值为31155.05亿元,非流通股市值是流通股市值的2.18倍。但截至2010年底,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6.54万亿元人民币(相对于2005年的8.2倍),其中流通市值19.08万亿元,占总市值的71.9%,较股改之前的1.43万亿元增长了13.34倍,随着限售股在今年陆续解禁,流通市值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全流通时代需要巨额的资金来填补大小非和大小限的套现需求,如果监管部门对此视而不见,继续加速扩容,则对A股市场来说是雪上加霜。 我在几年前就曾发文预警,如果管理层对于大小非和限售股不进行必要的制度安排,未来几年中国股市只能靠时间来消化限售股这座庞大的堰塞湖,若再加上IPO不断制造的新限售股,新痛加旧病一并发作,会让中国股市在未来几年很难畅言牛市。(2010:中国股市全流通序曲 2010年1月5日发表) 监管部门认为,解禁并不意味着全流通全套现,有些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和大小非并不会减持套现,但从市场的交易量情况来看,大小非和限售股早已在二级市场里疯狂流通了。2006年之前沪深两市的年交易量一直维持在5万亿元以内,直到2006年交易量突破了9万亿元之后一发不可收拾,2007年超过45万亿元、2008年超过26万亿元、2009年超过54万亿元、2010年超过55万亿元、今年才10个月就已经超过35万亿元。显然,大小非和限售股正在侵蚀着中国股市,尤其在目前实体经济和企业急需流动性的情况下,抛股套现就成了习惯性的动作,因此管理层不能再对这个巨大的堰塞湖视而不见,中国股市流动性紧缺的局面需要及时缓解。 争议三:牛熊交替谁说了算? 极端市场主义者认为,不能救市,股市应该按照自身的规律来寻找底部。牛熊交替是市场法则,熊长牛短天经地义,政府不应该干预。 但是我们知道有效市场假说是有前提条件的:市场里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市场里的价格反映这些理性人的供求平衡,信息完全对称。尤其在中国股市,这些假说条件恰恰就是最大的弊端,如果要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我们就得让这些有效条件更充分,而不是自由放任。 如果我们的股市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真正的市场,让市场自身来修正我是完全赞同的。但若是被一座堰塞湖给压着,股市功能丧失、投资信心殆尽、市场动弹不了,监管层在这个时候不应该无为,应该解决问题、有所作为,让股市在合理的情绪范围内波动,而不是大起大落。 有人猜测说,目前管理层之所以对股市无动于衷,其一是担心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的格局下,我们的股市表现过好会引入太多的境外热钱,股市如果有泡沫不利于宏观管理;其二是由于中国股市为国企、央企脱贫解困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该上市的都已经上市融资,股市低迷无足轻重。 其实,我认为在目前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大背景下,恰恰应该充分利用股市,让其成为吸纳过剩流动性的场所,而不是让其兴风作浪,一会炒房、一会炒农产品,如果这些过剩的流动性能够留在股市,即使股市有些泡沫,市场的功能还是存在的,总比市场在熊市中煎熬显得主动。况且,泡沫是一个中性词,资本市场不可能完全消灭和排斥泡沫与投机,泡沫程度和投机程度的判定根本就没有一个完全精确的标准,所以一个具有活力的市场应该允许一定的泡沫存在,但不能过量。如果股市兴盛,除了有利于宏观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流动性之外,还有助于改善居民消费状况。据AC尼尔森公司曾经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股民的消费意愿与股市行情的波动非常密切,一旦股市低迷股民的消费意愿会大打折扣,旅行、娱乐、餐饮等数量和意愿都会减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股市暴跌时投资者对预期的下降导致消费行为收缩,所以股市低迷不利于中国启动内需。 而对中国股市的定位和使命,我希望决策层千万别狭义地界定为融资,也就是别以圈钱为唯一目的,否则一个弱势的中国资本市场很难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有效转型。 争议四:救市还是治市? 如果用救指数还是弥补制度漏洞来描述这一争议可能会更精确些。 我认为,同时监管部门应该主动对自身监管体制进行改革,改变其身兼监督、管理、发审等多重职能的现状,缩小权力寻租的空间,营造法制化的市场环境。 其实治市也就是救市,只是不同于以往那种资金救市模式:国家队资金入市--诱导资金介入--拉抬股指--掩盖矛盾,然后让外资、内资共同将股价疯狂拉抬,从而高位抛售,然而再美名其曰:股市有泡沫,唱空、打压一通,等股市下跌之后再在低位伺机介入,继续唱牛、拉升,将中小投资者玩于股掌之间。对于这种救市我坚决不赞同。因为 人造牛市的结果只会让日后的股市局面更加恶化,但若从根源上弥补各种制度漏洞和治理股市我赞成的,现在政府应该进行适当的拯救股市信心,但不能只简单地救指数,更不是资金诱导式救市。而是要救人心、救秩序、救机制,及时进行体制改革,打破和扫清既得利益集团继续圈钱的旧游戏规则。 当前市场中的很多救市言论,基本诉求都是治市。但该从哪些方面来救治? 首先,我认为应该从新股发行制度来着手改革,让新股发行制度最好改得更彻底一些,别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此我曾多次建议,新股发行制度应从7项措施进行彻底改革:一要改变目前权力发审的模式,将新股发审的权力下移,实施更加市场化的注册制;二要在询价环节实施惩罚性的报价成交机制;三要取消网下特权分配机制,让市场中的所有投资者公平参与申购;四要用市值配比认购法来限制一级市场的裸申专业户,让一、二级市场价格和利益有效衔接,改变一、二级市场价格割裂的问题;五要解决全流通定价机制,不妨成立专门的借券公司,将新发行的限售股借给这些借券公司,然后实施融券,在理论上实现新股发行的全流通,从而让IPO定价趋于合理;六要返还一级市场申购资金在冻结期的利息,让监管部门最好远离利益瓜葛;七要严格监管开盘、收盘和申购环节的各种市场行为,避免价格操纵。 其次,应该引入更多的增量资金来缓解大小非、大小限的套现压力。 在增加股市增量资金方面,我建议不妨用融资融券中的融资方式将存款引入股市。商业银行可以专门开发一款融资存款,利率可以高于普通存款利率,这样融资者是在自愿借入的基础上杠杆买股,一旦投资失误则会被强行平仓。因此,股市风险是由融资者来承担的,而不是由储户和银行来承担,反而储户有可能在借资的过程中可以获得高于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可以主动地对冲通胀和应对负利率侵蚀。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通过融资既可以拓展新的盈利模式,也可以解决目前融资融券业务清淡的局面。 除了拓展增量资金之外,我也曾多次建议对限售股实施市场化的二次发售机制,这样不但会给限售股找出一个合理的减持路径,也会给二级市场安装一个优胜劣汰的闸门,可以约束一些公司刚一上市就业绩变脸。有了二次发售机制,会进一步促进大股东做好上市公司。在这里,二次发售机制相当于一个利益约束和担保的机制。 第三,提高违规成本,提高主动监管和跨境监管的能力。 建议我们的政府在拯救股市时,可以学习美国政府在挽回投资者信心方面的经验。从美国股市揭发世通造假和安然丑闻事件后,世通自身的股价由最高64美元跌至最低的0.9美元、公司裁减员工17000人。于是这些事件、丑闻的暴发给美国社会安定和美国投资者信心造成了极大打击,美国股市于是也产生信任危机。在这个时候美国政府为了重拾投资者信心,在2002年7月30日美国国会上通过并由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Sarbanes-Oxleyact简称《索克斯法》,并在财务报告责任方面,《索克斯法》要求上市公司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对公司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定期报告真实性作出书面保证,对于公司财务报告要亲自审阅并提出意见。如果CEO和CFO不照办或者明知故犯,就会面对罚款和监禁的刑事惩罚。自从索克斯法案之后,美国上市公司的内控和投资者信心都有明显的改善。 针对几家上市公司造假就出台一部法律来亡羊补牢的行为,实际就是挽救投资者的信心,这种救市行为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在上市公司造假频发的A股市场,我们为何没有这样的救市魄力? 第四,降低交易成本,减轻交易环节的各种盘剥。 比如降低登记公司的过户费、交易所的规费、监管费、印花税、券商的佣金等。 第五,减少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让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减少IPO绿色通道,让市场恢复投资、融资、资源配置的合理功能。 第六,建议引入集体诉讼制度,依法治市。 由于我国股市法制不健全、制度规则不完善、缺少集体诉讼机制,并且司法前置程序长期设置壁垒,使得金融市场的很多受害者欲诉无门、忍气吞声。这不但助长了违规者的气焰,也加剧了金融环境的恶化。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大力改造市场环境、完善市场规则、提高参与者水平外,引入集体诉讼制度已刻不容缓。 第七,改革当前的监管体制,让监管者脱离官本位,让其全心全意地执行监督职能。随着我国金融混业和金融控股的发展,分业监管问题越来越大,应统一协调和分类监管。 (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此致! 祝愿中国股市早日走出困境! 苏培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凤凰卫视)
温天纳致信郭树清:您的理论经验将成为最宝贵资产 2011年10月29日下午,中组部先后到三会召开处一级以上干部会议,分别宣布了新的继任者。今年60岁的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调任银监会,接替刘明康,成为银监会历史上第二任主席。今年55岁的前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成为新一任证监会主席。凤凰卫视股票邀请股民、学者、媒体人等各方人士通过致新任证监会主席的一封信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期望。以下香港资深投资银行业人士、招商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温天纳致郭树清的一封信。 尊敬的郭树清主席: 您好!首先我谨代表证券及投资业界恭贺您正式获委任为中国证监会主席,对此我们心里充满期盼,毕竟主席您将会成为首位曾经直接领导和管理过世界级规模之中资金融机构的银行家,转而肩负起领导并管理这个举世触目之证券市场的责任,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全球证券业的发展趋势。 回想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我是在1992年进入证券业,处理内地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的工作,亲身目睹内地和香港市场在过去20年的急速发展。近5年,我一直在内地和国际市场上密切关注和评论内地证券市场的变化。此时此刻,我们证券业也正面临前所未见的机遇,同样危机四伏。 在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海啸后,全球经济尚未复原。欧债危机,美国主权评级及债务问题持续困扰证券市场,经济复苏步伐并不明朗。回想金融海啸源于监管体制无法追上金融创新,创新与监管之平衡如何取舍对业界也是一个难题,也是中国证券业向前发展的挑战,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转融通等等新产品可以壮大市场,但市场稍一出乱,也会衍生种种的问题。 金融海啸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升,欧盟EFSF需要补充资金,马上想到中国,当然中国是否参与就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见一斑。 目前,内地正面临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重要时刻,证券市场有助调节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转型。一个健康的市场必须要监管制度的配合,这方面将是政府和业界共同的责任,必须一起努力。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升,人民币国际化更是成了重要的议程。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债券, 人民币计价股票和基金,跨境ETF种种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如何充分利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协助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也是必须要考虑的策略,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享有一定的优势,证券市场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也是未来持续发展重要的一步。 伴随着人民币走出去和国际化,跨境监管的联系和合作也将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为一位在过去20年参与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业内人士,我对中国证券市场充满信心。2020年将会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人民币自由兑换成为国际货币将实现,上海有机会成为如纽约、伦敦般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融资中心,面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企业走进来,市场环境将变得极为复杂,监管的难度也将大增。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必须要栽培出自己的国际投行和金融机构,不单只要在中国市场和国际投行竞争,也需要在其他国际市场正面和当地的投行竞争,RQFII是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发展重要的一步,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回流机制的试验。在金融市场和产品急速发展的同时,监管制度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改变。 主席过往在金融市场拥有丰富理论和经验,将会成为我们金融市场最宝贵的资产,带领我们的监管市场走在市场发展的前面,让我们中国证券市场出现飞跃的发展 。感谢主席对我们业界的支持。 (温天纳 香港资深投资银行业人士、招商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凤凰卫视)
谢国忠:体制不调整 内地金融业很难健康发展 29日,经济学家谢国忠针对证监会、银监会与保监会人事变动对凤凰网财经表示,体制调整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传闻已久的中国金融系统人事变动尘埃落定。中组部29日消息称,尚福林已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党委书记,郭树清已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项俊波已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党委书记。 谢国忠接受凤凰网财经连线时说,中国整个金融集团反映的是整个体制问题,体制调整是金融健康发展的前提。体制不调整,中国金融很难健康的发展。 除此之外,对本次人事变动他不愿过多评论。(凤凰卫视)
全能技术型官员郭树清再接新挑战,中国股市国际化步伐或加速 * 将成为总市值超过23万亿人民币的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者 * 被认为是一位全能的技术型官员,丰富的经验或将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 学者的优势与制肘 * 不时流露幽默、平易近人的一面 按市值计为全球第二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郭树清,将迎来他职业生涯中的新挑战--成为总市值超过23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者. 郭树清被认为是一位全能的技术型官员. 2005年3月,建行前董事长张恩照因涉嫌受贿而匆忙离任,时任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临危受命接管建行.七个月後,建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IPO(首次公开发行)的国有商业银行. 现在郭树清要接管的中国证券市场,自去年以来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上证综指.SSEC去年下跌了14%,今年以来继续下挫12%.而2010年中国的GDP同比增长10.3%,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幅亦达到9.4%,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郭树清到证监会後一定会有所作为,但短期内未见得会有太多改变.相信未来支持创新和改革的人会越来越多,当变革成为共识,那时候郭树清就能有所为了.一位与郭树清有密切工作接触的金融高管说. 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职期间启动并推进了股权分置改革,此後推出创业板、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创新业务等.不过对比当下力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立国际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中国股市推出国际板却一直难产. 国际板牵涉面广泛,需要平衡的利益众多,目前的利弊之争牵制了国际板的推出.而从技术层面上看,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仍严格管制的情况下,国际板上市企业募集资金如何使用?这道绕不过的外汇坎,亦成为阻碍国际板推出的实际操作障碍. 而郭树清作为外管局局长的经历,无疑将为他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经验和人脉资源的帮助. 这就是中央用人的高明之处,他(郭树清)的背景,对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上述金融高管称. 在担任中国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之前,郭树清曾历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国务院体改办党组成员,以及贵州省的副省长等职务. 有过上世纪70年代插队劳动的经历,曾参与早期的经济体制改革设计工作,又在中国经济较落後的贵州省做过三年的副省长,让郭树清深谙中国国情;而外管局局长,及之後全球市值最大银行之一董事长的经历,又让郭树清具有国际视野.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希望丰富的经验能为郭树清带来智慧和魄力,去面对并解决中国证券市场的种种问题,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学者气质的底色** 浓厚的学者气质,是几乎所有接触过郭树清的人给出的一致评价. 建行H股成功挂牌之後,作者曾问郭树清,如果能够自己选择,他是更愿意做一位宏观的管理者,还是一线的操作者.郭树清当时回答说:也许我会选择去做研究工作. 郭树清1982年南开大学哲学系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中国社科院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于1986年5月至1987年8月赴牛津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曾两度获得过孙冶方经济学奖. 他(郭树清)无论是作为青年经济学者,到後来的官员,再到建行的董事长,其实他作为经济学家的底子一直没有变.学者气质是他的底色,也是郭和其他领导的不同之处.一位接近郭树清的人士说.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钟伟就曾评论时任外管局局长的郭树清,神色温和,讲起话来条理清楚、言语简洁明了,完全没有某些官员与学者交往的态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亦认为一大批活跃在经济改革一线、具有良好理论素养的学者中,郭树清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郭树清目前仍在中国央行研究生院担任博士生导师,发表研究论文、文章300余篇,出版过《比较价格体制》、《经济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整体的渐进》、《过剩与贫穷之间》、《直面两种失衡》、《郭树清改革论集》等作品. 在巴曙松为《过剩与贫穷之间》写的书评中,就认为郭树清先後在贵州省和外管局任职,这是两个存在巨大反差、同时也尤其容易引发理论反思的工作环境:一面是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省的领导者;另一面是因贸易顺差激增而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的管理者. 这使得作者能够从地方管理到国家宏观调控,从贫穷和短缺到以富裕和过剩,以及从国内到国际,以一种相对宽阔而且现实的视野,来系统地考察和思索转型期的中国问题,并以务实的精神去解决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巴曙松称. **优势与制肘** 银行业是顺周期行业,郭树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深入研究,应该是他作为以资产计中国第二大银行的董事长最大的优势和信心所在. 没感觉董事长有强势的时候,但他很有主见,尤其是对自己在宏观形势的把握上很有信心...他对建行的管理更体现在战略发展的层面上.建行一位接近郭树清的人士称.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资银行亦随之在过去两年发放了天量贷款.而在2009至2010年的巨额放贷潮中,建行的贷款增速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最低的.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建行作为中国最大的按揭贷款银行,第一家上调首套房的贷款利率.这或许是建行对楼市气味变坏最敏锐的反应. 建行是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先行者,上市後的股价表现也在四大行中颇为靓丽. 但一位在建行工作了多年的职员就表示,建行上市後,内在的变化并不像外界认为的那麽大.这当然与建行是一家有近60年历史的老牌国企、痼疾深重有关,但我个人认为,郭董事长可能是很好的改革方案的制定者,但未必是一位强有力的改革家. 上市只是银行改革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助推器...我们只是要找到一个途径,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转变.郭树清曾这样说. 郭树清亦在接任建行董事长後就公开表示,完成股改後国有商业银行的党委将不会干预银行的具体经营决策. 这个他(郭树清)恐怕没做到,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上述建行接近郭树清的人士说. 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如何处理党委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关系,这不是建行一家需要面对的问题.大环境如此,不能苛求郭树清一个人.上述金融高管说. 温文尔雅是郭树清学者气质一方面的体现,另一方面大家也会感觉到他比较优柔寡断,为了照顾这个那个,反而事情办不好.一位认识郭树清多年的人士称. 钟伟就曾评论称,郭树清的工作作风虽然也强硬,但他可能更擅于随机应变,遇到阻力时他一般会说,这件事情我明明考虑得很周全,为什麽执行的过程中就遇到很多阻力呢?一层意思是说:我错了,我应该退下来.另一层意思是:我是对的,但是实施此政策的时机还没有到,所以我也应该退下来. **轻松幽默的一面** 无论是作为官员还是建行的董事长,郭树清也有幽默、平易近人的一面. 此前郭树清接受路透专访,作者问您都喜欢哪些运动?高尔夫?打网球?郭树清一直摇头,然後突然冒出来一句:我在家洗碗.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大笑起来. 然而郭树清很认真的接着说:我觉得洗碗是很好的饭後运动,还省水省电.只要我在家吃晚饭,就会去洗碗. 郭树清的细致亦令人印象深刻.在建行H股上市的庆功酒会上,郭树清在致辞的时候说:今晚到场的佳宾贵客、big potatoes前面已作了介绍,我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些 small and medium-sized potatoes (中小级别的人物),他们为建行的上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于是郭树清用了不短的时间,一一念出几位来自建行一线优秀员工代表的名字,还有参与建行上市的承销团、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中一些职员的名字.很多被念到名字的人都大感意外.没想到郭董事长会在这麽重要的场合提到我的名字.一位承销团的成员说. 他没有架子,这麽多年来一直这样,没有因为职位的变化就变了.跟我们这帮朋友在一起放松的时候,他很幽默,有时候会有点小脾气,甚至显得有点孩子气.一位与郭树清熟识超过二十年的朋友曾这样说.(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