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暗示房产税加速推进 党报:调控不能动摇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住建部暗示房产税加速推进 党报:调控不能动摇

加入日期:2011-10-28 7:45:4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限购令难言退出 住建部暗示房产税加速推进
  住建部:条件具备后限购可退出
  不可调整限购:将使楼市调控前功尽弃
  财政部:将加快推进房产税实施
  房价最大跌幅达40% 上海个别楼盘降价凶猛
  上海前10月土地出让量增价跌 收入锐减300亿
  北京10月新盘价格比周边项目低两成以上
  三季报显示开发商不差钱 降价促销或加速行业洗牌
  人民日报:楼市调控面对降价风波不能动摇

  限购令难言退出 住建部暗示房产税加速推进
  关于饱受争议的限购令,住建部似乎给出了一个并不明确的退出时间表。
  昨日(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暗示,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规模,或将得到调整。而关于限购令的期限问题,他称,当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成后,限购政策就将退出。
  但关于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姜伟新坦承比预想的要艰难。这也被很多分析人士解读为,短期内限购令仍将高悬在市场上空。
  限购未起主要作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限购令是最让市场谈虎色变的一项政策。今年1月26日,国务院在新国八条中提出,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划定了第一批限购城市。7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限购。市场认为,这标志着限购扩军步伐开启。
  据统计,当前全国共有43个城市出台了限购政策,除35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之外,仅有8个二三线城市纳入限购。
  在姜伟新看来,限购是起了一些作用,不能说是主要作用。对于限购令的出台,他表示,限购是个行政办法,在调控中属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其出台的背景是,在其他手段都用了以后,还差一点火候才能把房价抑制住。
  截至目前,新国八条已出台9个月,楼市调控也进入了深水区。据悉,不少城市在年初出台限购令时,设定的期限为一年;北京等一些城市设定的限购门槛被指过高。在临近年关的时点上,限购令的调整和存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姜伟新表示,当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立,并实现全国联网时,就不必采用限购政策。
  限购令短期难退出
  据悉,住建部从2009年就着手建立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其目的在于实现个人住房信息的网络化。该系统在全国连通后,将可跨区域查询个人住房交易情况,并据此对该购房者实施相关的政策约束,防止投资投机性购房。
  在去年的国务院一号文中,也提到加快重点城市的个人信息系统的建设。但该系统的建设似乎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姜伟新也表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比预想的要艰难。因为除了从银行系统、财政系统、税务系统采集信息之外,还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单是这个环节,这几年推进不是很容易。
  这一表态似乎预示了限购政策的前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限购政策短期内不会退出。
  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昨日也表示,有关部门不会轻易放开限购措施。
  房产税将加快推进
  按照任志强的观点,如果放开限购措施,必然会用税费政策来替代,如增加交易税、资本利得税、房产税等手段。这样就会避免下一轮房价的快速上涨。
  事实上,在昨日的答询中,姜伟新也暗示了这一点。在面对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提问时,姜伟新表示,通过税收调节房价、调整市场供求关系的意见非常重要,也是对的。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昨日表示,中国将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实施,使它进一步发挥在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他强调,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将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完善税制,加快税收政策的制定,抓紧总结两个城市的房产税试点经验,加快推进房产税实施。
  据知情人士表示,由于征收范围、征收基点、税率等细节尚需完善,因此新税种要在全国推广尚需时日。而上海、重庆两个先行城市的试点效果,将成为新税种出台的重要参考。(.每.日.经.济.新.闻)

 

  住建部:条件具备后限购可退出
  十二五3600万套保障房规划该调则调,房产税加快推进
  委员追问,部长解答。昨天,关于保障房和楼市调控的疑问被一一摆上桌面,由此释放的诸多政策信号也将令市场揣测良久。
  在昨天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部长姜伟新透露,2012年保障房开工量可能少于今年的1000万套。
  此外,十二五3600万套保障房规划数将评估,不排除进行调整。
  在回应委员对于限购的质疑时,姜伟新表示,在住房信息系统等平台搭建完备的前提下,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
  明年保障房开工可能缩量
  当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情况。
  除了姜伟新和住建部副部长齐骥之外,与会的官员还来自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央行和银监会。
  作为人大行使监督权的形式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首度启动专题询问,内容涵盖政府决算、医疗改革、粮食安全等。
  而在当前楼市调控棋局难解之时,本次询问的主题显得更为应景。
  中国政府原本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2011年的任务是开工1000万套。
  截至9月底,全国各地已经开工986万套,完成全年任务已是板上钉钉。
  不过,2012年的建设任务量仍是变数。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提及保障房建设计划时曾称,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
  此后,明年1000万套这一说法在官方层面鲜有公开提及。
  昨日在回答委员询问时,姜伟新表示,明年建设指标可能会有所减少。
  他表示:现在我们考虑,明年可能不会开工这么大的规模了,各个地方正在上报,我们跟几个部门在研究,开工的数量可能要比今年的1000万套要少。
  姜伟新释放的另一个政策信号是,明年准备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数量、质量,特别是数量进行中期评估。
  由此,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3600万套原定的规划数是不是要进行调整。
  需要的话应该进行调整,实事求是。他说。
  纠正一些地方以售代租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表示,明年保障房建设套数任务可能有所调减,但中央财政给的钱肯定不会减少,而且会有所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按照财政部的统计,中央财政对保障房建设的补助资金从2007年的72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522亿元,如果要包括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就达到了1700多亿元。
  之所以调减明年建设任务,资金压力被外界认为是一大主因。
  有委员认为,保障性住房的财政大头是在各地方政府,今年1.3万多亿的投资中,中央政府出资大概占了13%不到。在现行的国家财政分配体系下,地方财政是不堪负担的。
  即便降低了明年的建设指标,也不意味着明年的资金压力会有所缓解。
  因为今年在建是1500多万套(注:包括去年的一些保障房任务),明年就不止了。姜伟新称,今年的1000万套有900多万套要结转到明年,明年(哪怕只)开工几百万套,那么明年在建的规模跟今年持平或者比今年还要略高一点。明年资金的需要量,可能要(与今年)持平,甚至还要略多一点。
  除了资金压力可能持续数年外,外界对保障房是否存在赶工的疑虑也成为询问的焦点。
  今年各地的开工率也有突击完成之嫌。一名委员说,不仅应该抓开工率,也应该抓竣工率以及入住率。
  对此,住建部确有考量。
  谈及约1.3万亿元投资对应1000万套保障房时,姜伟新表示,这是对应到结构完成,现在的要求是,三分之一达到结构完成,三分之一出地面,三分之一做到基础浇铸混凝土。
  如何消除保障房的寻租空间,这也是委员发问部委官员的一大主题。
  现在有些地方由于资金周转的问题,把一部分租的房子也卖了,这是不符合国务院有关规定的。姜伟新表示,我们会在工作当中看看怎么样纠正这种做法。
  不得已出了限购
  本轮楼市调控中,一些地方给限购松绑的意图频现媒体。
  有人忧虑,限购取消之时,便是房价反弹之日;也有观点认为,限购非市场经济的治理良策,不可长久实行。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便称,抑制商品房市场的过度投机是为了平抑房价,但长期采取限购政策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相悖,应该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调节。
  王保安对此回应表示,下一阶段将抓紧总结上海、重庆两个城市的房产税试点经验,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实施,以使它进一步发挥在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当中的调控作用。
  至于政府为何动用限购这一手段,姜伟新解释称是不得已之计。
  是(因为)房价高速上涨,其他手段都用了以后,但还差点火候才能把房价抑制住,(所以)最后不得已出了这样一个限购的措施。(限购)作为一把剑在悬着,还由监察部和住建部实行问责。这招真是起了一些作用,不能说是主要作用。姜伟新说。
  既是权宜之计,总有退出时限。
  对此,姜伟新赞同一些委员提出的更多地采取税收办法发挥调控作用,他表示,住建部正在努力建设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如果这个信息系统将来建立起来,加上银行系统、财政系统、税务系统的一些信息,再加上公安的一些信息系统,如果能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
  记者获悉,住建部在去年年底的工作会议曾要求在2011年10月底以前,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必须实现与建设部的联网,其他城市的信息系统建设要加紧推进。这一动作,被外界公认为是为房产税大面积推广铺路。
  姜伟新坦承,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比预想的要艰难,原来设想是40个重点城市先跟住建部联网,然后再推广到265个地级市跟住建部联网,这恐怕得几年时间。(.第.一.财.经.日.报 .刘.展.超)

 

  不可调整限购:将使楼市调控前功尽弃
  据媒体报道,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审议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报告时表示,目前的公租房建设政府包揽太多,要发展租赁市场,过于严厉的限购政策影响形成更多的市场化出租房屋,应进行调整。她表示,调控房价应抑制对房屋的过度投机,而不是抑制老百姓的投资性购房,没有多余的投资房,租赁房市场就全由政府背起来,这是不可能的。
  吴晓灵此语一出,舆论哗然。确实,限购是一个行政办法,很多经济学家对此颇有微词。但是,诚如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所言,限购政策是房价高速上涨,其他手段都用了以后还差那么点火候才能把房价抑制住,至少是过高过快上涨的势头给抑制住,最后不得已出了这样一个限购的措施。应该说,限购政策对于当前房价过快上涨的遏制作用有目共睹。
  吴晓灵认为应该放宽限购政策,允许投资性购房,主要的论据有两个:一是政府对租赁市场不应大包大揽;二是限购政策让市场上没有多余的投资房可供出租。
  可众所周知,基本实现住有所居,既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义务,也是中央政府对国民做出的庄严承诺。这决定了在住房的问题上,政府部门不可以做甩手掌柜。
  具体到租赁市场而言,政府当前参与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几年前,很少看到政府部门提供的相对廉价的住房供出租。廉租房也好,公租房也好,都才刚刚起步。就算十二五规划的3600万套保障房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最大的受益比例也仅为20%。更多的居住需求,仍要通过市场化的购买或租住手段来解决。
  再来看限购政策与租赁市场的关系。在增量的意义上,限购当然会缩小租赁房源的市场供给,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大多数限购对本地户籍都是限二禁三,依然还有多余的房源可用于出租。这与应抑制对房屋过度投机,而不是抑制投资性购房并不矛盾。更重要的是,在存量的意义上,前期我们积累了太多的空置房。限购政策使得二手房交易萎缩,反而有利于这些存量空置房更多投入到租赁市场。
  吴晓灵提出的用增值收益税收递减的方式限制过度炒作房屋的建议很好,问题是较难操作:一来,二手房交易的阴阳合同可能使增值收益税设计落空;二来,这需要有一个全国联网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作为基础,而这个系统目前尚推进艰难。
  毋庸讳言,作为行政手段的限购政策终有一天会退出,但是时间显然不是现在。笔者以为,那应该等到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好、保障房建设计划全部落实到位的那一天。否则,调控刚见成效就放宽限购,必然使得所有调控努力都前功尽弃。(.第.一.财.经.日.报 .舒.圣.祥)

 

  财政部:将加快推进房产税实施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27日举行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表示,将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实施。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十二五末以后,住房保障将逐步转向货币补贴为主。待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后,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
  王保安表示,将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实施,使它进一步发挥在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目前上海和重庆已经开始进行房产税试点。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将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税制,加快税收政策的制定,抓紧总结两个城市的房产税试点经验,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实施。
  姜伟新表示,当前的住房保障还是以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最近两年实物保障较多,预计十二五末以后,住房保障将逐步转向货币补贴为主。
  明年相关部门将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数量、质量等进行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3600万套原定的规划数是否需要调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表示,抑制商品房市场的过度投机是为了平抑房价,长期采取限购政策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相悖,应该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调节。可以用高额递减的增值收益税收和在扣除每人一定住房面积后开征存量房产税的方式加以调节。鼓励富人长期持有房产,并将房产投入租赁市场,解决租房市场房源的问题。
  对此,姜伟新表示,采取税收办法对房价进行调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见。住建部正努力建设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准备先在四十个城市进行试点,即把四十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尽快实行全国联网。如果这个信息系统将来建立起来,再加上银行系统、财政系统、税务系统、公安系统等相关信息系统都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
  发改委副主任穆虹表示,随着住房保障制度改革顶层设计的逐步清晰和加强规范管理的需要,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归并。未来应该把廉租房和公租房进行统筹建设、合并管理。对经适房和限价房,今后应创造条件,由城市作出选择,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使这两类住房适当进行并轨。(.中.国.证.券.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