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李大霄:中国股市从诞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局面
叶 檀:股市反弹为扩容
曹仁超:因楼市变中下阶层
郎咸平:券商由从犯变成主谋
桂浩明:房价跌了 房地产股会涨吗?
周科竞:900亿转融通能hold住
皮海洲:四大原因致IPO没完没了
水 皮:目前市场需要的是保温
中 金:改征增值税利好大中型交运企业
韩复龄:三年期央票停发 准备金或年内下调
李大霄:中国股市从诞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局面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10月27日在微博称,从担心泡沫的稳健型政策为主转向积极股市政策的基础已具备,估值底部及强有力的政策底部助推市场底部形成。中国股市必须善待投资者,把外围资金吸引过来。
李大霄称:相对房地产黄金等价格高高在上的其它资产,长时间停留在低位而且规模庞大的优质蓝筹股票投资价值凸显。数量超级庞大的优质股票存量随着全流通渐渐完成,使得大规模投资行为不造成股市巨幅波动成为可能,这是中国股市从诞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局面,从担心泡沫的稳健型政策为主转向积极股市政策的基础已具备。
估值底部及强有力的政策底部助推市场底部形成,就非常有可能2307点变成比较长时间的低位。非常重要的大环境是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保证了大量的中国企业有广阔的成长空间,给庞大的股票市场外围资金提供了巨大的财富增值空间,只能用善待投资者的方法才能把资金吸引过来。(证券时报网)
叶 檀:股市反弹为扩容
大规模超募、破发说明资金配置效率低下,投资者总体亏损说明市场缺乏财富效应,经济周期明显说明市场买单远未结束谁说市场的大牛市到了?吃饭行情罢了。
沪综指反弹到2400点以上,为新一轮扩容埋下伏笔。
股市扩容绝不会放缓。《第 一财经日报》报道,上海一名保荐代表人透露,在年度第四期保荐代表人培训上,监管层所披露的新股审核数据显示,目前创业板企业在审200多家,主板首发在审300多家,主板再融资150多家,项目数量充裕。各类公司轮番上市,央企上市接近尾声,保险银行上市再融资如泰山压顶,地方国企上市重组方兴未艾,证券公司上市正在急行军,文化传媒行业已准备停当。
统计数据表明,截至10月24日,今年以来首发公司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43家,募集资金金额累计已高达2384.73亿元。与此同时,A股流通市值大幅缩水。而全部A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与去年年末比,分别缩水4万亿元与2万亿元左右。
A股市场对于缓解中国经济的压力起到扛鼎作用。
首先,通过直接融资解决银行信贷压力,缩小货币供应量。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债券市场、证券市场融资已经超过信贷规模。企业债发行乐观估计在5000亿元左右,而130家公司债已发行和提出预案的2274亿元,截至10月21日,银行次级债发行2076亿元,加上证券市场融资再融资量上半年达到4965亿元,预计全年在万亿元左右,总量为1.935万亿元。根据央行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量为5.68万亿元。
按照评级机构惠誉8月30日公布的数据,经惠誉调整后的社会融资总量在2011年预计将达到18万亿元,将比官方统计高出3.5万亿元。这些项目包括来自香港银行的贷款、非正式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产品融资、信用证融资等,并未包含在央行的社会融资总量统计范畴。民间融资加直接融资的总量将超过贷款总额,由此减少银行风险,降低基础货币的发行量,但社会货币总量、广义货币并未因此下降。
其次,通过上市为以往的扩张政策买单,减少实体企业现金流与银行的资本金压力。
由于金融危机之后的扩张政策,导致企业过于激进,银行业风险大增。笔者将这两年称为缓解现金流压力的买单年。仅根据已披露数据统计,2011年~2013年,上市银行融资需求约为8752亿元,其中次级债4184亿元;金融债、人民币债券2904亿元;IPO、配股、定增等1664亿元。
企业急不可耐的主要原因是绷紧的资金链条。如铁路建设高潮回落,导致相关公司捉襟见肘。中国北车调整再融资方案,10月26日公告,把A股非公开发行的原方案调整为向A股全体股东配股。方案公布为拟向全体股东配售不超过24.90亿股,募集资金为不超过71亿元。此前两次增发落空,3月23日,中国北车推出定增预案,拟以7.16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15亿股,募资约107.39亿元;7月5日,中国北车调高发行数量和降低发行价格,并将募资预期调整为102.38亿元,依然落空。同样难过的还有中国南车。10月10日,中国南车以4.44元/股收盘,跌破上一次定增调整价格4.46元/股,股价盘中最低探到4.39元/股,为近两年来的价格低点。
此外,与基建项目相关的铁路、公路、工程机械行业等,均处于低谷期,投资高峰期拉下的饥荒必须填补。
第三,重点企业与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都要靠股市。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板齐上发新股还不够,创业板不足以解决创新型企业的资金困境,新三板将进入扩张阶段。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调整了代办系统主办券商业务资格验收授予程序,目前有超过半数国内券商获得主办资格。今年前8个月,7家证券公司获得资格;9月以来不足两个月,6家证券公司获得资格。据统计,目前已有56家证券公司获得资格,超过全部106家证券公司的半数。协会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协会共受理中关村园区111家公司挂牌申请备案文件。其中,出具备案确认函92家,审查未予通过3家,主办券商撤回12家。新三板扩容预热动作明显加快,未来扩容或将面向全国。
证券市场是全国投资者勒紧裤腰带支援企业建设的缩影。如果仅是为国贡献倒也罢了,问题是证券市场为伪市场体制,贡献可以名正言顺纳入私囊。
一方面是吸资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是超募大富大贵。截至目前,已经上市的269家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总数达1116.9亿元,超募资金超过10亿元的创业板公司有21家,不足1亿元的有26家,其中4家创业板公司实际募集资金低于预计募集资金数额。从分红方面来看,截至2010年,A股市场20年来给予普通投资者的现金分红总额占融资总额的比率不足17%。普通投资者还需支付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成本甚至超过红利。
大规模超募、破发说明资金配置效率低下,投资者总体亏损说明市场缺乏财富效应,经济周期明显说明市场买单远未结束谁说市场的大牛市到了?吃饭行情罢了。 (每.日.经.济.新.闻)
曹仁超:因楼市变中下阶层
在通货膨胀压力下buy and hold投资策略(即买入后长期持有)早已不管用,取而代之的是何时买卖、买卖什么及何处投资。
40年的投资经验告诉本人:发达无秘方(There is no magic formula for getting rich)!成功的投资来自准确的前景展望,而准确的前景展望来自资料收集及分析。作为分析员只能提供意见但无法预知未来。
投资一定涉及风险,如何控制投资风险?就是止蚀不止赚。例如如何在1984年7月至1997年7月共13年的香港楼价上升期,以及1999年中至今的黄金12年上升期及个别行业的盛衰周期中获利?
又例如1997年起的思捷环球股价由2港元上升至2007年的133港元再回落到今年8月的18港元;利丰由1994年0.4港元上升到今年的25.92港元后又再大幅回落;富士康由2005年的3港元上升到2006年的27.7港元,又重返今年8月的3.2港元;六福珠宝由2008年底的2港元起步到近期的46港元;腾讯由2004年的3.3港元上升到今年的230港元后又回落;大昌行由2008年的0.84港元到今年的11港元。
换言之,在合适时刻投资上述股份往往一本万利(上述乃事后孔明)。年轻人常常说没有发达机会,却忘记机会不是由天上跌下来的,而是靠自己去找寻。
投资布局宜攻守有据
1997年后的投资由于风险大增,需要的是绝对回报(absolute returns), 例如利用股票期权或恒指期货建立long/short投资组合。以下是1997年7月后的投资策略:
一、哪一行业你看好,哪一行业你看淡?二、切合形势的宏观经济市场分析;三、详细的短期市场趋势;四、深入了解每间上市公司的资料;五、由下而上的公司资料收集以及调查研究。
即使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恒指由24989点回落到18628点,仍然可找到大量逆市上升的股份,更何况今年9月开始股市进入上落市的机会十分大。但一般散户在个股分析上表现欠佳,往往输多赢少,在今年恒指回落25%中面对亏损。事实上,今年公用股仍上升不少(因长期利率下跌),赌场股亦上升不少(因新加坡赌场并没有威胁澳门赌场业务),消费股升幅更大(大量内地自由行人士来港购物),受惠于国家政策的股份亦上升不少。
今年60%的股份因投资者对前景忧虑而下跌(不是因为公司业绩差),踏入第四季又如何?
1.Take risks when you are young:年轻人不应过分逃避风险,冒险是必须的;
2.Be a contrarian bargain hunter:例如去年11月人人看好时看淡、今年9月人人看淡时看好;
3. Dont compromise on quality:买优质股,不要买低质股;
4. Control that urge to panic:不要受恐慌情绪影响投资决定;
5. Set reasonable expectation:追求合理利润。
谁绑架了金股楼价?
许多人对通货膨胀有许多误会,以为流通货币增加了必然刺激物价上升。长期而言的确如此,金价一定较1970年高。美国过去60年(即由1950至2010年)物价平均每年上升3%,即今天100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1970年1月时的3美元。上述只是每年平均数,但短期波幅可以很大。过去60年美国CRB商品价格指数大幅上升集中在1968到1980年及1999到2011年。反之,1981到1999年则十分平稳。通胀和股价升降关系十分复杂,真正令股价上升的理由是企业纯利而不是通胀。
过去金价表现只反映通胀因素,但2011年起金价上升不再反映通胀问题而是人们对货币的不信任。如在1980年1月850美元水平买入黄金到2007年中才打和,其间长达27年,如计算利息损失,今天金价虽然高见1920美元一盎司但仍未打和。即在不适当时刻买入黄金不但不能保值,反而是十分高风险的行为。
另一个例子是在1997年第三季买入普通住宅而非豪宅,15年过去,至今不少普通住宅楼价仍未重返1997年水平。在1997年8月买入恒生指数,至今波幅十分大但升幅十分有限。如在1990年买入日经平均数至今亏损很大;1990年在东京买入住宅楼至今损失70%;2000年初买入道指至今略有亏损;在2006年买入美国物业至今亏损30%。换言之,长期而言,股市、楼市、金价与通胀有关,短期而言两者关系十分复杂。股市、楼价、金价皆有本身上升周期和下降周期。一个股市周期需时9到11年(期内又可分为两个小周期)。楼市在1997年前平均9年一个周期(7年上升、2年回落),但1997年后却出现连续6年回落,是否香港回归后出现大改变?
这次楼价上升周期由2003年第三季开始至今已8年,是否又告一段落?黄金的周期更长,通常上升12年、回落18年,即一个周期长达30年。
恶性通胀不会上演
英伦银行于1694年成立,当年的主要任务是为皇室筹务经费,用作应付战争开支。
从成立到1946年国有化前,英国通胀率从来未超过30%,因为人民受不了。美国于1912 年成立联储局,当年的目的是为美国联邦政府支付外债。明年是联储局成立100年,过去100年美国通胀率从未超过20%。换言之,英美国家经常面对通胀但从末出现过恶性通胀(hyperinflation),只有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日本因战败而出现过恶性通胀。中国内地在1947-1948年由于内战出现了恶性通胀,拉丁美洲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在1980年代亦曾出现恶性通胀。
根据凯恩斯的研究,民主国家通胀率的最大承受点是20%,一旦超过此水平可导致政府崩溃,相信此乃1980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升至22厘的理由(当年面对15%通胀率)。
历史告诉我们:英美政府是不容许恶性通胀出现的,但却拼命制造温和通胀,即通缩亦不能长期存在。长期而言,只要英美仍主导世界金融市场,我们便会生活在一个温和通胀的世界。
通货膨胀不是影响股票、房地产及黄金起跌的最大因素。货币购买力平均每年只失去3%至4%,错误的投资决定损失往往很大。过去45年通货膨胀对投资界所带来的影响是人人相信货币已失去作为储存价值的作用,导致资金不断在股市、楼市、金市间流窜,不断产生资产泡沫。例如1997年8月至今的恒生指数过去14 年的滔天巨浪,香港楼价由1997年12000港元/平方英尺到2003年的4200港元/平方英尺再重返11000港元/平方英尺过去14年楼价的升降所引发的财富转移及民怨十分大。至于黄金,从1980年的850美元一盎司跌至1999年的252美元,再上升到今年的1920美元,亦产生了巨大的利损得失。
资产泡沫愈接近爆破期,上升速度愈快,例如2007年8月至10月的恒指。资产泡沫爆破后情况又十分恐怖,例如2008 年10月。在通货膨胀压力下buy and hold 投资策略,即买入后长期持有早已不管用,取而代之的是何时买卖、买卖什么及何处投资, 即when、what、where。Stock picking(选股)成为游戏新规则,例如今年的公用股、赌场股、消费股皆跑赢银行股、地产股、航运股。在负利率环境下,金价升完可以再升,直到负利率环境改变为止。
香港地产的黄金30年于1967年起步,1997年结束。1997年7月出现亚洲金融风暴加上特区政府成立后立即推出新房屋政策(每年供应八万五千个居住单位),令香港楼价出现狂泻。2003年9月特区政府改用勾地表取代公开拍卖土地政策,加上批准内地人来港买楼做投资移民,刺激物业需求上升,令香港楼价大升。
香港股票市场自1997年起过去14年三上三落,楼价V型走势令1982到1997年冒起的中产阶级饱受煎熬,香港步入M型社会,即小部分家庭由中产进入富裕阶层,只占总人口的20%,大部分中产却变成中下阶层,因为专业人士的收入在过去14年停步不前,尤其是大学生。14年前大学生月薪12000港元,今年新毕业的大学生收入仍然差不多,但12000港元的购买力只及1997年的5000港元左右,即大学生实际收入减少40%,早已跌入下层收入阶层,社会无法再为80后提供高收入工作岗位。反之1980年毕业的那批大学生到1997年已成为社会上的高收入阶层,这段时期社会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晋升机会。但1997年毕业的大学生到今年不少仍停留在月薪30000港元左右,扣除通胀即没有上升。
年轻一代失去上位机会,却要面对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自然仇富。M型社会的出现是经济环球化的结果,并非香港独有,上述问题亦非特区政府可以解决。随着内地教育水平提升,估计两地经济在15年内看齐,届时香港大学生地位和今天的内地大学生一样不受重视。(价.值.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