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一战 2307是未来三年底部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最强一战 2307是未来三年底部

加入日期:2011-10-26 17:56:0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易宪容:房产泡沫或将引爆中国金融体系巨大风险
  对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的认识,角度不同、利益各异,所形成的结论也完全不同。在国外的不少投资者看来,按照成熟的市场经济标准,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为无论是银行信贷滥发、地方融资平台扩张,还是房产泡沫破灭及银行贷款景气下滑周期中的恶化,都是导致金融体系快速恶化的诱因。不过,在国人特别是相关决策者看来,中国金融体系有风险,但其金融风险基本上都在可控的范围内,无论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是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的风险都是如此。
  证券市场的担忧映射房产大泡沫
  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有多高?我们只要看一个现象就可以见叶知秋了。截至8月31日,国内16家上市银行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其利润达4610亿元,同比增长达34%,各银行年化净资产收益率普遍达到20%。在全国利润额最多的10大企业中,其中银行占8席,工行更是成了国内最为赚钱的上市公司。可以说,这是国内银行有史以来业绩最好的时候。奇怪的是,银行上市公司如此好的业绩,股市却在业绩公布之际跌得底朝天。不少银行股纷纷跌破了1年来的最低价。何也?市场担心国内商业银行这种业绩不可持续,担心国内商业银行未来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担心国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爆发。
  中国金融体系与美国金融体系最大的不同是我们以银行为主导,90%以上的融资都是通过银行体系来进行。不仅银行利率决定了国内金融体系的价格,而且银行体系的风险决定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证券市场对银行上市公司的风险的担心,其实就是对国内金融体系风险的担心。而国内银行体系的巨大风险就在于房产泡沫破灭的信贷风险。可以说,近20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无不与房产泡沫破灭导致的信贷风险有关。
  2003年以来,中国房产泡沫已持续了近10年的时间,形成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泡沫。这个泡沫之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住房价格持续飙涨。尽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说房价上涨幅度十分平稳,但实际上各大中城市的房价上涨基本上在5倍以上,而北京这样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8倍以上,城中心10倍以上(我们只要用10年前某楼盘的价格与当前该楼盘二手房的价格比较就看得一清二楚)。二是炒作成风。由于政府政策鼓励住房炒作及房价疯狂上涨,使得购买住房就能够赚钱成了一个真理,成为人人皆知的赚钱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全民投机炒作住房。历史上找不到哪个国家哪个时期持有多套住房的人会如此之多。三空置严重。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时期住房持有在投机炒作者中的数量是如此之多。如果国家对中国住房普查,其问题就会全部显露出来。
  仅从这3方面来说,中国房产泡沫已经膨胀到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而致使银行信贷随时都面临着巨大风险。
  更大的风险是对大风险视而不见
  然而,无论是地方官员、金融机构管理层、房地产开发商,还是持有多套住房者等,都对这个巨大的风险视而不见,甚至干脆否认其存在。
  比如,当前银行逾期贷款在增长,他们就理解为其占贷款的比重小,并特别指出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都在下降,因此银行信贷风险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高,四大国有银行所占的比重也高,但到目前为止其不良率奇低,因此这些贷款不仅没有问题而且还是质量较好的资产。又比如,四大国有银行的管理层都出来说,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由于这些银行已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首套贷款所占的比例在95%以上,因此个人住房贷款的质量良好,根本就不存在风险。更为好玩的是,根据银监会对住房贷款的压力测试,房价下跌50%对国内商业银行影响也不会太大或国内商业银行在房价下跌50%的情况下可以承担其风险等。总而言之,在他们看来,国内整个银行信贷根本就不存在多高风险或有风险也是在可控范围内。
  但是,上述这些分析是建立在两个假定条件下。一是假定房价只涨不跌。可以说,只要房价不下跌,国内房地产的银行信贷就不存在风险,也不会出现多高的信贷不良率。不过,这种假定是不成立的。中国这个前所未有的房地产大泡沫,即使政府继续托市(比如现在这样,不提高住房贷款利率,不增加住房投机炒作及住房持有成本),房产泡沫也可能继续吹大,但是这个吹得巨大的房产泡沫不逐渐挤出,想让其不破灭是不可能的。当前这些没有体验过房地产价格周期性调整的人根本就无法想象到房产泡沫破灭将带来何种可怕的后果,当然不会认为银行信贷有风险了。
  二是假定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或他们所看到报表反映市场的实际情况,但实际上这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比如,我国已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首套贷款所占的比例如果真如四大国有银行管理者所说占95%以上,在政府统计报表中每年的房价又上涨不高,那么这些年来的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真是多此一举。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他们的这个95%其实就是当前享受优惠利率的贷款者的比例。试想,作为一个住房投机炒作者,如果简单证明自己是购买第一套而可享受种种优惠条件,他为何要说自己购买第二套而增加其购买住房的成本呢?可以说,在这个95%中,作为一个住房投机炒作者,已经购买100套住房,也会千方百计说成是购买第一套住房的。
  破除自欺欺人的幻想
  近10年来国内房价飚升,房产泡沫吹大,完全是银行信贷及优惠税收政策推动的,尤以2009~2010年更为明显。既然是银行信贷推高的,那么房产泡沫破灭又岂能不带来巨大的风险。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10.26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26万亿元,这两个指标都比2008年底增长了1倍。更为严重的是,据有人估算,现在的55万亿元左右的银行信贷中,60%~70%都与房地产有关。无论是房地产上下游产业的企业贷款,还是个人住房及土地抵押贷款都是如此。房价上涨时,这些贷款风险自然隐蔽起来,但如果房价下跌,其风险有多高是很难以测算的。而且往往是,如果某个资金链环节断裂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爆发,那么问题不仅会全部暴露出来,而且极易迅速放大与蔓延。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闭,并非是个体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而在于某个金融环节流动性断裂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塌,而这些风险多大是无法用静态的方式及房价上涨思维来计算的。
  可见,当前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就在于国人从未经历过住房价格出现周期性调整所面临的风险,在于国人没有认识到国内房产泡沫有多大,没有认为到这个巨大的泡沫一定会破灭,而假定房地产不存在泡沫及房价不会下跌,进而想当然地认为整个银行的信贷风险特别房地产信贷风险都在可控范围内。任何系统性风险存在着不可预测性,相关决策者幻想着等到国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发生后再来关注,恐怕将为时已晚。最近,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提出警告,可能下调人民币的债务信用评级,理由就是在信贷高峰后债务违约风险上升,经济将面临着调整。形势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我们对国内银行信贷风险及金融体系的风险应做充分认识,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信贷风险做出客观和全面的估量。(大.众.理.财.顾.问)
  


  曹仁超:谁绑架了金股楼价?
  在通货膨胀压力下buy and hold投资策略早已不管用,取而代之的是何时买卖、买卖什么及何处投资。
  40年的投资经验告诉本人:发达无秘方!成功的投资来自准确的前景展望,而准确的前景展望来自资料收集及分析。作为分析员只能提供意见但无法预知未来。
  投资一定涉及风险,如何控制投资风险?就是止蚀不止赚。例如如何在1984年7月至1997年7月共13年的香港楼价上升期,以及1999年中至今的黄金12年上升期及个别行业的盛衰周期中获利?
  又例如1997年起的思捷环球股价由2港元上升至2007年的133港元再回落到今年8月的18港元;利丰由1994年0.4港元上升到今年的25.92港元后又再大幅回落;富士康由2005年的3港元上升到2006年的27.7港元,又重返今年8月的3.2港元;六福珠宝由2008年底的2港元起步到近期的46港元;腾讯由2004年的3.3港元上升到今年的230港元后又回落;大昌行由2008年的0.84港元到今年的11港元。
  换言之,在合适时刻投资上述股份往往一本万利。年轻人常常说没有发达机会,却忘记机会不是由天上跌下来的,而是靠自己去找寻。
  投资布局宜攻守有据
  1997年后的投资由于风险大增,需要的是绝对回报, 例如利用股票期权或恒指期货建立long/short投资组合。以下是1997年7月后的投资策略:
  一、哪一行业你看好,哪一行业你看淡?二、切合形势的宏观经济市场分析;三、详细的短期市场趋势;四、深入了解每间上市公司的资料;五、由下而上的公司资料收集以及调查研究。
  即使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恒指由24989点回落到18628点,仍然可找到大量逆市上升的股份,更何况今年9月开始股市进入上落市的机会十分大。但一般散户在个股分析上表现欠佳,往往输多赢少,在今年恒指回落25%中面对亏损。事实上,今年公用股仍上升不少,赌场股亦上升不少,消费股升幅更大,受惠于国家政策的股份亦上升不少。
  今年60%的股份因投资者对前景忧虑而下跌,踏入第四季又如何?
  1.Take risks when you are young:年轻人不应过分逃避风险,冒险是必须的;
  2.Be a contrarian bargain hunter:例如去年11月人人看好时看淡、今年9月人人看淡时看好;
  3. Dont compromise on quality:买优质股,不要买低质股;
  4. Control that urge to panic:不要受恐慌情绪影响投资决定;
  5. Set reasonable expectation:追求合理利润。
  许多人对通货膨胀有许多误会,以为流通货币增加了必然刺激物价上升。长期而言的确如此,金价一定较1970年高。美国过去60年物价平均每年上升3%,即今天100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1970年1月时的3美元。上述只是每年平均数,但短期波幅可以很大。过去60年美国CRB商品价格指数大幅上升集中在1968到1980年及1999到2011年。反之,1981到1999年则十分平稳。通胀和股价升降关系十分复杂,真正令股价上升的理由是企业纯利而不是通胀。
  过去金价表现只反映通胀因素,但2011年起金价上升不再反映通胀问题而是人们对货币的不信任。如在1980年1月850美元水平买入黄金到2007年中才打和,其间长达27年,如计算利息损失,今天金价虽然高见1920美元一盎司但仍未打和。即在不适当时刻买入黄金不但不能保值,反而是十分高风险的行为。
  另一个例子是在1997年第三季买入普通住宅而非豪宅,15年过去,至今不少普通住宅楼价仍未重返1997年水平。在1997年8月买入恒生指数,至今波幅十分大但升幅十分有限。如在1990年买入日经平均数至今亏损很大;1990年在东京买入住宅楼至今损失70%;2000年初买入道指至今略有亏损;在2006年买入美国物业至今亏损30%。换言之,长期而言,股市、楼市、金价与通胀有关,短期而言两者关系十分复杂。股市、楼价、金价皆有本身上升周期和下降周期。一个股市周期需时9到11年。楼市在1997年前平均9年一个周期,但1997年后却出现连续6年回落,是否香港回归后出现大改变?
  这次楼价上升周期由2003年第三季开始至今已8年,是否又告一段落?黄金的周期更长,通常上升12年、回落18年,即一个周期长达30年。
  恶性通胀不会上演
  英伦银行于1694年成立,当年的主要任务是为皇室筹务经费,用作应付战争开支。
  从成立到1946年国有化前,英国通胀率从来未超过30%,因为人民受不了。美国于1912 年成立联储局,当年的目的是为美国联邦政府支付外债。明年是联储局成立100年,过去100年美国通胀率从未超过20%。换言之,英美国家经常面对通胀但从末出现过恶性通胀,只有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日本因战败而出现过恶性通胀。中国内地在1947-1948年由于内战出现了恶性通胀,拉丁美洲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在1980年代亦曾出现恶性通胀。
  根据凯恩斯的研究,民主国家通胀率的最大承受点是20%,一旦超过此水平可导致政府崩溃,相信此乃1980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升至22厘的理由。
  历史告诉我们:英美政府是不容许恶性通胀出现的,但却拼命制造温和通胀,即通缩亦不能长期存在。长期而言,只要英美仍主导世界金融市场,我们便会生活在一个温和通胀的世界。
  通货膨胀不是影响股票、房地产及黄金起跌的最大因素。货币购买力平均每年只失去3%至4%,错误的投资决定损失往往很大。过去45年通货膨胀对投资界所带来的影响是人人相信货币已失去作为储存价值的作用,导致资金不断在股市、楼市、金市间流窜,不断产生资产泡沫。例如1997年8月至今的恒生指数过去14 年的滔天巨浪,香港楼价由1997年12000港元/平方英尺到2003年的4200港元/平方英尺再重返11000港元/平方英尺过去14年楼价的升降所引发的财富转移及民怨十分大。至于黄金,从1980年的850美元一盎司跌至1999年的252美元,再上升到今年的1920美元,亦产生了巨大的利损得失。
  资产泡沫愈接近爆破期,上升速度愈快,例如2007年8月至10月的恒指。资产泡沫爆破后情况又十分恐怖,例如2008 年10月。在通货膨胀压力下buy and hold 投资策略,即买入后长期持有早已不管用,取而代之的是何时买卖、买卖什么及何处投资, 即when、what、where.Stock picking成为游戏新规则,例如今年的公用股、赌场股、消费股皆跑赢银行股、地产股、航运股。在负利率环境下,金价升完可以再升,直到负利率环境改变为止。
  香港地产的黄金30年于1967年起步,1997年结束。1997年7月出现亚洲金融风暴加上特区政府成立后立即推出新房屋政策,令香港楼价出现狂泻。2003年9月特区政府改用勾地表取代公开拍卖土地政策,加上批准内地人来港买楼做投资移民,刺激物业需求上升,令香港楼价大升。
  香港股票市场自1997年起过去14年三上三落,楼价V型走势令1982到1997年冒起的中产阶级饱受煎熬,香港步入M型社会,即小部分家庭由中产进入富裕阶层,只占总人口的20%,大部分中产却变成中下阶层,因为专业人士的收入在过去14年停步不前,尤其是大学生。14年前大学生月薪12000港元,今年新毕业的大学生收入仍然差不多,但12000港元的购买力只及1997年的5000港元左右,即大学生实际收入减少40%,早已跌入下层收入阶层,社会无法再为80后提供高收入工作岗位。反之1980年毕业的那批大学生到1997年已成为社会上的高收入阶层,这段时期社会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晋升机会。但1997年毕业的大学生到今年不少仍停留在月薪30000港元左右,扣除通胀即没有上升。
  年轻一代失去上位机会,却要面对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自然仇富。M型社会的出现是经济环球化的结果,并非香港独有,上述问题亦非特区政府可以解决。随着内地教育水平提升,估计两地经济在15年内看齐,届时香港大学生地位和今天的内地大学生一样不受重视。(21.世.纪.经.济.报.道)

 

  金岩石:明年股市可抄底
  明年股市可抄底。这是经济学家金岩石日前对明年中国股市走势做出的论断。
  对于目前股市是否已构成底部,金岩石给出了自己的一套判断方法。他认为,市场是否到达底部可以通过情绪性底部系数来判断,而情绪性底部的判断指标包含:股市分红率、市场平均市盈率以及破发率。
  对于上述指标,金岩石做了进一步阐述,首先,如果股市的分红率超过了银行的基准存款率,将会有部分资金从银行转入股市。其次,平均市盈率是启动投资的重要指标,每次股市行情的启动,都会对应一个相对低的市盈率。他表示,目前A股的平均市盈率已经低于998点,行情启动的技术条件已经形成。不过,由于全流通以及总市值在不断增加,市盈率随之也被压低。因此,市盈率只是一个相对指标。最后一个指标是破发率,他认为如果市场的破发率超过30%,说明市场的情绪性溢价在减少,也就是投资机会的来临。(北.京.商.报)

 

  曹中铭:股市十年只有股民没赚钱说明什么?
  资本市场是一个利益博弈的场所,参与各方置身其中,无不是为了利益两字而来,作为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当然也不例外。但是,逐利的中小投资者没有分享到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不说,反而是亏损累累。
  网络上有网友调侃称,过去10年,打新股的赚走了2万亿,券商佣金赚走了2万亿,印花税赚走了2万亿,保荐机构、律师、会计、审计师等中介机构赚钱不计其数,围绕股市的都赚了钱,只有股民没赚钱。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圈钱的数据或许存在偏差,但股民在10年里没赚钱却不幸是事实。
  10时间,经济在高速发展,商品都出现大幅涨价,就连上证指数也出现了一定的涨幅。10年前的10月24日,上证指数报收1718点,10年后的10月24日,股指收盘2370点,涨幅38%。尽管如此,股民的资金卡上却没有收出相应的阳线。
  其实,如果考虑到大盘股上市后对于股指的影响,上证指数的涨幅远远不可能达到38%。这也就意味着,10年来,股指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
  A股市场曾经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创造了6124点的辉煌,但也在随后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跌至1664点的凄惨。如果说当年的大牛市行情曾让投资者享受到市场的财富效应的话,那么,飞流直下式的大跌,同样也让投资者有不堪承受之重。股市的魅力在于其涨涨跌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市场如此般的发挥其魅力,这样的市场显然是不正常的。
  其实,A股市场一直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早已是不争的事实。10年来,A股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不仅挂牌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2000家,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管理规模出现爆炸式增长,即使是中小投资者的跑步入市,也足以说明市场在发展壮大了。而且,监管部门在制度建设上,与10年前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而所谓的市场化进程亦被推进了一大步。
  为何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都能成为市场利益的分食者,唯独股民成为奉献者?必须看到,如果没有千千万万投资者的加盟与支持,A股市场不可能发展为今天的规模,两登全球融资额宝座也不可能出现。毫不夸张地说,股民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作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的,但他们的利益,又有谁来保护呢?
  由于错误的定位,A股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圈钱市。虽然10年来制度建设更加健全与完善,但同样是制度建设,在维护上市公司的圈钱上,同样功不可没。今年以来,股指持续下挫并不断创出新低,除了境内外市场因素之外,上市公司的大肆圈钱行为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以超过数万亿市值的缩水作为代价的。
  资本市场是一个利益博弈的场所,参与各方置身其中,无不是为了利益两字而来,作为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当然也不例外。但是,逐利的中小投资者没有分享到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不说,反而是亏损累累。
  网络上有网友调侃称,过去10年,打新股的赚走了2万亿,券商佣金赚走了2万亿,印花税赚走了2万亿,保荐机构、律师、会计、审计师等中介机构赚钱不计其数,围绕股市的都赚了钱,只有股民没赚钱。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圈钱的数据或许存在偏差,但股民在10年里没赚钱却不幸是事实。
  10时间,经济在高速发展,商品都出现大幅涨价,就连上证指数也出现了一定的涨幅。10年前的10月24日,上证指数报收1718点,10年后的10月24日,股指收盘2370点,涨幅38%。尽管如此,股民的资金卡上却没有收出相应的阳线。
  其实,如果考虑到大盘股上市后对于股指的影响,上证指数的涨幅远远不可能达到38%。这也就意味着,10年来,股指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
  A股市场曾经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创造了6124点的辉煌,但也在随后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跌至1664点的凄惨。如果说当年的大牛市行情曾让投资者享受到市场的财富效应的话,那么,飞流直下式的大跌,同样也让投资者有不堪承受之重。股市的魅力在于其涨涨跌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市场如此般的发挥其魅力,这样的市场显然是不正常的。
  其实,A股市场一直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早已是不争的事实。10年来,A股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不仅挂牌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2000家,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管理规模出现爆炸式增长,即使是中小投资者的跑步入市,也足以说明市场在发展壮大了。而且,监管部门在制度建设上,与10年前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而所谓的市场化进程亦被推进了一大步。
  为何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都能成为市场利益的分食者,唯独股民成为奉献者?必须看到,如果没有千千万万投资者的加盟与支持,A股市场不可能发展为今天的规模,两登全球融资额宝座也不可能出现。毫不夸张地说,股民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作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的,但他们的利益,又有谁来保护呢?
  由于错误的定位,A股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圈钱市。虽然10年来制度建设更加健全与完善,但同样是制度建设,在维护上市公司的圈钱上,同样功不可没。今年以来,股指持续下挫并不断创出新低,除了境内外市场因素之外,上市公司的大肆圈钱行为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以超过数万亿市值的缩水作为代价的。
  10年来只有股民没赚钱,其实说明了一个最为浅显的道理,中小投资者利益根本没有受到切实的保护。虽然监管部门甚至为此还专门出台相关的文件,但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维护与保持市场的圈钱功能,才是其首要任务。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多地体现在口号与形式上。

 

  钮文新:必须立即修正政策错误
  为什么今天中国中小企业会出现如此恶劣的经营环境?吴敬琏的调查结论,和我一贯的坚持的认知是吻合的。金麒麟论坛上吴敬琏演讲中,披露了他对中国企业的调查结论:2009年大规模放贷,银行贷款大量涌现政府项目,这几乎是所有银行即要完全保8的贷款任务,又要安全免责的共同选择。结果,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一轮贷款高增长的时期并没有获得充足的资金。但是,当紧缩一开始,投放于政府项目的资金收不回来,也不能收回来,于是就只能去紧中小企业的贷款。
  这就是导致温州信贷危机的关键原因。一些人认为,温州业主有意贷款跑路,恶意逃债;或者不务正业,借高利贷投机炒作。这类情况是否存在?当然,但仅仅是个别的情况,而绝非主流状态。而且,这种情况的存在,只能证明中国的中小实体企业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是中小实业资本没有出路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对温州中小企业主的一些指责、甚至谩骂是有失公平的。
  其实,吴敬琏在此次演讲中还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政府支持的产业占用了过多的资源,这使得有限的资源厚此薄彼。当政府支持新兴产业的时候,所有企业一哄而起,都去争取政府支持。吴敬琏的这番话意味什么?我认为,这意味着传统产业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现在社会上一群不负责任的专家大叫淘汰落后产业,这是一个极大错误。该淘汰的是落后的产能,而不是落后的产业;该淘汰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而不是中低端消费品产业。我们必须懂得:中低端消费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盲目地走向所谓高附加值商品生产,那将是一个更加狭小的市场,会面临更加激烈而残酷的竞争。升级换代如果建立在大量淘汰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势必将中国经济导入空心化,导入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时代,这将是中国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陷阱。
  为什么今天中国中小企业会出现如此恶劣的经营环境?吴敬琏的调查结论,和我一贯的坚持的认知是吻合的。金麒麟论坛上吴敬琏演讲中,披露了他对中国企业的调查结论:2009年大规模放贷,银行贷款大量涌现政府项目,这几乎是所有银行即要完全保8的贷款任务,又要安全免责的共同选择。结果,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一轮贷款高增长的时期并没有获得充足的资金。但是,当紧缩一开始,投放于政府项目的资金收不回来,也不能收回来,于是就只能去紧中小企业的贷款。
  这就是导致温州信贷危机的关键原因。一些人认为,温州业主有意贷款跑路,恶意逃债;或者不务正业,借高利贷投机炒作。这类情况是否存在?当然,但仅仅是个别的情况,而绝非主流状态。而且,这种情况的存在,只能证明中国的中小实体企业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是中小实业资本没有出路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对温州中小企业主的一些指责、甚至谩骂是有失公平的。
  其实,吴敬琏在此次演讲中还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政府支持的产业占用了过多的资源,这使得有限的资源厚此薄彼。当政府支持新兴产业的时候,所有企业一哄而起,都去争取政府支持。吴敬琏的这番话意味什么?我认为,这意味着传统产业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现在社会上一群不负责任的专家大叫淘汰落后产业,这是一个极大错误。该淘汰的是落后的产能,而不是落后的产业;该淘汰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而不是中低端消费品产业。我们必须懂得:中低端消费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盲目地走向所谓高附加值商品生产,那将是一个更加狭小的市场,会面临更加激烈而残酷的竞争。升级换代如果建立在大量淘汰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势必将中国经济导入空心化,导入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时代,这将是中国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陷阱。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针对此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错误组合提出反思。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按理说没错,但稳健货币政策必须是稳健而非紧缩。按我们曾经提出的理解,稳健货币政策应当是:该松的方向要松,该紧的方向要紧,总体中性,不僵化,不教条,突出灵活性。
  为什么这样理解?因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定调,要求货币政策不能过于紧缩,否则大量政府项目会吸干贷款,以致民营经济和中国经济主动性增长动力受到威胁。因此,在紧缩货币政策执行之初,我们不敢相信会有今天这么大力度的紧缩。认为:在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大量投放货币、并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前提下,中国过度紧缩货币不仅无法控制物价,反而会严厉压制中国内需,压制民营经济的发展,压制中国经济的主动性增长动力。这不是调控,而是作死。
  其实,现在所发生的种种问题,恰恰证明了我们当时判断。我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了。
  回首过去一年半的货币政策。我认为,中国的利率控制是比较适中的,没有被负利率的搅动而大幅提高。看看现在的巴西,利率水平一路上涨至12.5%,CPI一路上涨至7.6%;实际利率为正不错,但控制住物价上涨了吗?没有,而从今年中期开始,经济增速开始跳水。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机械、教条地去理解物价和货币的关系,尤其在开发条件下,金融资本控制世界的时代,我们必须从新理解一些经济学常识。
  在利率控制适度的前提下,我们必须看到中国货币的量化控制失度――21.5%的法定存准率太过分了。这样的紧缩,已经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天翻地覆地折腾,给市场造成了极度混乱的预期,货币供应量(M1、M2)居然萎缩至历史地位,社会融资额同比不仅没有任何增长,反而是绝对下降1.4万亿元。
  这样的错误政策同样破坏了中国股市的正常运行。信贷的过紧,逼迫企业寻求大量的股票市场融资。一方面融资压制股市无度下跌,一方面银行拼命拉住存款,使得居民存款不能、也不愿意转化为股市投资,以致中国股市严重失血。
  不错。正是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导致中国经济和金融的混乱,现在已经到达极致,必须立即做出检讨,做出转变,而不是羞羞答答地掩饰。

 

  明石基金高峰:鼓吹熊市是在忽悠股民
  明石基金执行总裁管理合伙人高峰10月26日在微.博称,股市正走出大底,鼓吹熊市的人是在忽悠股民。
  高峰称:美欧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在A股市场已经有比较充分的反应了,国内经济转型成功概率很大!股市对经济的反映永远是超前而不是滞后的!!在如此背景下还在鼓吹熊市的人都无疑是忽悠股民!现在的问题不是会跌多少而是会涨多高!!2319点的两年来低位跌破后,股市正走出大底,时间会相当漫长!信不信由你!!(证.券.时.报.网)

 

  胡俞越:定向宽松已实施 中国股市该涨了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10月26日发表微.博称,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在实施,中国股市该涨了。
  胡俞越称:温家宝昨天在天津的表态: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以适应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已经预示着宏观经济政策在发生变化,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在实施。10月10日汇金公司增持工中农建股票就是提前释放的信号。中国股市该涨了!(证.券.时.报.网)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