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拐点突现 一天飞来3封“鸡毛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宏观拐点突现 一天飞来3封“鸡毛信”

加入日期:2011-10-25 8:01:3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宏观拐点突现 一天飞来3封鸡毛信
  汇丰PMI初值回升 失速担忧缓解 四季度政策调整可能性减弱
  逾八成省份猪肉价格下降 局部地区出现抛售
  鸡苗价格出现暴跌
  肉蛋涨势退潮 CPI迎来拐点?
  李稻葵预测今年中国GDP增9.2% 明年至少增8.5%

  宏观拐点突现 一天飞来3封鸡毛信
  正当大多数股民几乎丧失信心的时候,A股突然上演绝地反击。
  股市反弹的背后,离不开利好消息的助威,它们都和拐点有关。比如发改委官员称CPI迎来拐点,18种商品价格转跌,汇丰中国PMI预览值回升至51.1。而这些方面的拐点综合起来,反映的则是整个宏观经济的拐点,表明市场经济硬着陆的担忧逐渐减少。
  当然,我国宏观经济究竟如何演变,还有待继续观察。
  久违的红色星期一,A股涨就一个字!
  这一切,源于昨日宏观政策面传出的三大利好消息:首先,发改委称未来两月CPI将低于5%,价格拐点确认;其次,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以来18种商品跌价;再者,10月汇丰中国PMI预览值回升至51.1.
  一天接连传来经济增长与通胀方面的好消息,外加沪指强势上扬53.06点,涨幅高达2.29%,这些很容易使人忘却对四季度经济增长的担忧。昨日,一位基金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利好一 汇丰PMI重回荣枯线上
  此前,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数据自今年7月以来已连续3个月低于50景气线以下,依次为7月49.3,8月49.9及9月49.9.
  10月的PMI预览数据却一扫三季度颓势,产出指数升至6个月高点,新增订单指数也有大幅回升。
  有研究认为,10月PMI的显著回升主要得益于新增订单和出口订单的改善。自7月以来,制造业新增订单指数首次超越50的枯荣分界线,环比反弹2.3个百分点。出口订单指数亦在半年内首次录得超越50的表现,高升至52.4.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可佐证经济正在向好发展--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3.8%,高于8月的13.5%。
  10月制造业PMI初值重返扩张区间,归功于新增订单和产出指数回升,这令四季度制造业活动平稳拉开序幕。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
  他还称,10月PMI出现反弹应能化解由近期出口增速显著放缓所带来的冲击,显示中国经济并未衰退。进入第四季度,料中国出口仍将保持在低位运行,但不会再出现类似9月的大幅下滑,主要因为美国经济缓步企稳及持续的新兴市场需求。
  在汇丰PMI初值中,代表企业成本的投入价格指数大幅回落至54.3,脱离上月的4个月新高,汇丰报告认为,这显示后期通胀压力或将进一步得以缓解。
  屈宏斌指出,PMI中的通胀分项指标确认了产出价格增长平稳,投入价格通胀放缓,且所有这些数据均证明了我们有关 中国不存在硬着陆风险的观点。
  澳新银行最新研报也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保持9.4%~9.5%左右的增长,目前的一些政策举措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总体来说,今年将实现软着陆。


  利好二 发改委确认通胀拐点
  除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得以确认外,昨日的另一个好消息来自通胀走向。
  新近公布的我国9月CPI同比涨幅为6.1%,虽已连续两个月下滑,但还是处于6%以上,市场对于通胀这把宰牛刀仍存在恐慌心理。
  然而,这种恐慌心理如今已具备了烟消云散的理由。来自发改委和统计局的讯息犹如两封鸡毛信,传达出决策层对于控通胀的信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8月份以来,物价总水平涨幅开始回落,年内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经得到确认,预计今年后两个月CPI可以控制在5.0%以下。
  他还详细解释说,今年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市场供应、降低流通成本、整顿市场价格秩序、促进货币信贷向偿贷回归的政策措施,物价较快上涨的势头已基本得到控制。
  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伴随欧美经济走软而逐渐被消解,铁矿石现货目前创出每吨150美元的近一年新低,较9月初下跌18%;伦敦期铜同期跌幅达24%……
  中信银行国际中国业务首席经济策略师廖群博士认为,输入型通胀的回落主要源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入第三季度以来持续回落,预计投入价格的下降将渐渐反映在CPI上。
  据他预测,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整或出现在明年一季度。
  利好三 统计局:18种主要食品跌价
  相比于彭森的表态,来自统计局的食品价格数据也颇具说服力。10月中旬我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29种食品价格有18种呈现下跌趋势,仅7种食品价格上涨,另有4种食品价格与10月上旬持平。
  具体来看,下跌的食品包括肉禽类、豆制品和蔬菜。其中,油菜和大白菜分别下跌了12.6%和8.6%,猪肉价下跌了1.2%。此外,利乐枕奶亦有微幅下降。面粉、花生油、菜籽油等价格不变。
  而位于本期涨幅前三的分别是国产香蕉上涨5.8%、巴氏牛奶上涨1.3%、大米上涨0.4%,食用油价格与10月上旬基本持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自9月中旬以来,肉禽类产品价格就一直保持下降趋势。除猪肉价格,鸡蛋价格也持续回落。10月以来食品价格的陆续下降,进一步显示了通胀回落的趋势。
  华创证券10月第二周食品行业周报认为,经验数据表明历年10月份食品价格环比增速较9月都有所下降,有些年份甚至降至环比负增速。考虑到内外部需求回落等有利因素,本月物价压力有所减轻。
  国泰君安证券也表态,维持全年物价前高后低走势的判断,预计通胀从10月起显著缓解。(每日经济新闻 胡健 陈舒扬 杨芮)


  汇丰PMI初值回升 失速担忧缓解 四季度政策调整可能性减弱
  24日发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显示,10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51.1,为5个月来最高值。这不仅是汇丰PMI指数近3个月来首次上升,也是3个月来首次位于50的枯荣线以上,表明未来中国制造业将扩张。继月初发布的9月官方PMI连续第二个月回升,月中发布的用电量数据回升之后,10月汇丰PMI初值再次反弹缓解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失速的担忧,也预示着四季度政策调整的可能性正在减弱。
  市场 经济失速担忧缓解
  受国内政策紧缩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逐季放缓态势。再加上三季度欧洲债务危机再度爆发,9月以来市场一度担心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失速。
  中国银行日前发布的四季度展望报告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报告称: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复苏的困难重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临外需萎缩和通胀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经济表现也多欠佳,世界经济徘徊在二次探底的边缘。从国内形势来看,商业银行信贷资源有限且继续收紧,股票市场低位徘徊,民间借贷在高风险中运营,问题频出,外部环境不断趋紧。受此影响,四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景气将继续回落,三大需求不同程度放缓。如世界经济滑坡和国内经济减速双碰头,建议做好中短期政策调整甚至转向(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的预案,为可能到来的经济失速做好应对准备。
  然而10月以来多项数据出现反弹,缓解了这种担忧。先是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9月PMI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最近两月连续回升;然后在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9月全社会用电量又较8月大幅反弹3.1个百分点;到了24日,已经两个月收缩的汇丰PMI的10月初值也一举弹上了枯荣线。
  对于24日发布的汇丰PMI初值,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评论称:受益于新订单和产出的增长,10月份汇丰PMI的初值反弹至增长的景气区间,预示制造业四季度开局良好。同时,PMI结果显示产出成品价格增长趋于稳定而投入品价格增长放缓。总体而言这些数据再次确认了我们的观点:中国经济并无硬着陆之忧。
  屈宏斌日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1%,季调后的环比增速2.3%,较二季度的2.2%略有加快,显示尽管前期紧缩政策效果显现已经为整体经济降温,但增长势头温和放缓的同时国内需求仍然相对强劲,四季度增长仍有望延续这一态势,预计GDP同比增速保持在8.5%至9%的水平,不会出现部分人所担忧的经济硬着陆。
  展望中国的经济形势,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也表示并不担心。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经济增长稍有回落,有些人就担心经济失速,要求改变政策以刺激经济,难道9%以上的经济增长还慢吗?国内的经济运行短期内问题不大。
  受汇丰PMI初值重回枯荣线上这一利好消息提振,24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强势涨停,上证综指收盘反弹。
  分析 外部冲击不宜夸大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三季度再次爆发的欧债危机。从13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来看,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已经显现。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7.1%,大幅低于上月的24.5%,而且中国对美国以及欧盟出口的同比增幅与上月相比均出现了下滑。而且市场普遍预测,四季度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但是专家认为,尽管欧债危机可能导致世界经济二次探底进而冲击中国经济增长,但是对这种冲击的影响不宜过于夸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认为,不能拿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候的情况类比,现在的情况与2008年有四点不同。首先,当前的经济状况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问题,而是2008年危机的持续;其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近两年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今年预计贡献为负值,所以世界经济的回落虽然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冲击,但是这种冲击要远远地低于2008年;再次,今年中国的GDP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在合理区间,如果全年为9.4%,仅比去年低一个百分点;最后,中国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幻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同时面对复杂的经济局势也具有较为充足的思想准备。
  我们认为,鉴于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于外部需求的依赖已经大大降低,欧洲衰退对于中国的影响尚处于可控范围内。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据刘利刚分析,欧洲衰退影响中国的传导机制有三个。首先是直接投资(FDI)。随着欧洲商业和流动性情况的恶化,欧洲公司可能将海外利润向总部转移。然而考虑到欧洲公司FDI仅占中国FDI总额的5%,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多达3万亿美元,欧洲公司利润转移导致的资本流出风险几乎可以忽略。
  其次,贸易机制。欧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中国出口中23%流向欧洲。但是考虑到中国对欧出口的产品大多用于满足刚性需求,弹性较低,所以欧洲衰退的影响仍然较轻。
  此外还有金融机制。虽然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仍然很低,但是欧洲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仍会导致交易量减少、流动性危机和融资额上升,这将导致中国银行的风险厌恶情绪上升。而在最坏情况下,欧洲银行将会收回非承诺部分的企业贷款,依赖于欧洲银行提供贷款和流动性的中国企业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不过欧洲银行在华总资产约为1080亿元,仅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3%,总量较小;此外,中国银行业的存贷比仍低于75%,资本充足率情况良好,我们不认为欧洲银行危机将对境内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刘利刚说。
  判断 政策调整预期减弱
  随着经济指标的回暖,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四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可能调整的可能性正在减弱。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不大,物价压力仍然不小,所以四季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稳住别动。他建议在货币政策方面不宜进一步紧缩,以防止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而财政政策则应该继续积极,尤其是应该进一步给生产企业减税,降低过路费、过桥费这样的物流成本,通过扩张性的供给管理政策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
  目前,欧美债务问题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趋缓但仍处于高位,要实现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宏观调控应以稳为主,政策搭配审慎灵活。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说。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也预测四季度积极财政政策保持不变,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他对记者说,预计四季度财政政策仍会保持积极的大方向,在保障房建设、农业补贴、企业和居民减税等方面继续推动,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在投资消费和工业生产的压力下,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很小,货币政策基调保持不变,即仍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利率调整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货币政策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市场和技术因素进行调节。
  不过,经济学家在建议四季度调控政策不宜转向的同时,也建议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赵农对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始终没有淡出,物价的上涨用货币政策对冲。由于财政政策主要照顾国有企业,货币政策收紧更是使得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再加上民间融资不能阳光化,只能私下交易,结果导致了诸如温州等地高利贷者跑路事件的发生。虽然政府主导的模式可能保证中国经济在近几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要认识到政府发挥作用的力度是递减的,一旦有一天政府扩张不足以支撑经济的高增长,中国可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刻不容缓。(.经.济.参.考.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