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强力措施干预市场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人民日报:强力措施干预市场

加入日期:2011-10-25 18:12:5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郎咸平:高盛集团太可怕了 请珍爱生命远离高盛
  马光远:政府权力过大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短板
  张庭宾:中国经济或面临四个资金链断裂
  李稻葵:西方危机转嫁中国
  谢百三:关于贫富差别巨大的个人原因之思考
  易宪容:房地产信贷风险严重性不可低估
  桂浩明:房价下跌会怎样影响股市?
  潘敏立:低迷股市的特点
  叶檀:政府希望楼市下挫股市上升
  人民日报:A股筑底将持续 胡俞越呼吁强力措施干预市场

  郎咸平:高盛集团太可怕了 请珍爱生命远离高盛
  从9月17日开始,由美国人民掀起的这场占领华尔街运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华尔街的欺骗与贪婪终于惹恼了美国人,以至于这场运动愈演愈烈,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民众的愤怒不难理解,作为07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的华尔街金融巨头们,因接受了美国政府的巨额援助才免于倒闭,事后非但没有受到相应惩戒,华尔街金融高管们反而继续拿着惊人高薪,收入有增无减,分红动辄上亿;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失业率已经到了危险的9%,大量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实,我们对华尔街金融幽灵应该并不陌生,它们不仅在美国兴风作浪,更是早就把触手伸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大肆攫取财富。我在《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一书中,就以高盛为例为大家做了分析。
  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集团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势的投资银行。从当年的马夫门面店到今天的华尔街大佬,从一间地下室一个雇员到如今上万亿美元资产的影子操控者,高盛经历了无数次风雨沉浮,走过一个多世纪洒满鲜血的征途,终于登上全球金融的巅峰。从1929年起,世界上任何一次大萧条和对美国之外的国家进行的狙击,高盛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高科技股到高油价,高盛主导了大萧条后的每一次市场操作。
  高盛号称是泡沫制造专家,没有谁比它更会制造泡沫,也没有谁比它更会引爆金融核弹,包括迪拜危机。迪拜危机的背后,隐性的权力和关联很值得探究。高盛这种银行,它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就是事先布好局,过一阵子才开始狙击你,从中获利。它怎么做呢?它事先卖空,包括汇丰银行、迪拜世界。什么叫卖空?就是我今天向证券公司借出一张股票,用今天的价格100块卖掉,等明天的股价跌到70块,我再买回来还给证券公司。我是100块卖的,70块买的,我就赚差价。所以高盛卖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赌股价跌。它一定会事先卖空一大堆股票,然后突然发布坏消息,导致股价大跌,它就大赚一笔,这就是它干的事情。
  但是,面对这一次迪拜引起的欧元区的问题,比如说希腊的债务危机,高盛没有直接跳出来,它是让南非标准银行出面。这个银行我们之前很少听到,但是这一次它跳出来了,说希腊跟爱尔兰等国可能会因为它的债务问题退出欧元区。为什么我说高盛是在操纵?因为高盛是中国工商银行战略投资的最大股东,现在依然持有中国工商银行133亿股股票,而中国工商银行同时又持有南非标准银行20%以上的股份。当初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就是高盛做的首席财务顾问。这一次南非标准银行站出来一说,欧洲人马上就受不了了。然后他们循线一追,发现中国工商银行是南非标准银行的大股东,开始怀疑中国,然后又开始制裁中国。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愚蠢,帮高盛做替罪羔羊。
  你看,我们聊到高盛的两个手法:一个手法就是所谓的信息披露或者制造概念,还有一个手法就是所谓的影子操纵,它经常会扶植一些傀儡帮它来做事情,它在幕后垂帘听政。高盛最喜欢创造一些针对新兴市场的概念。它2001年的时候就创造了金砖四国,最近又创造了一个叫什么新钻十一国,它就是这样经常给这些国家镶钻贴金。这些国家就得意得不得了,包括金砖四国,也包括什么新钻十一国,被高盛一评,这些国家感觉到好像真的在国际上扬眉吐气了,哪里知道这是它的策略之一。尤其是那个越南,越南刚成为新钻十一国,结果呢,美国马上狙击越南。它给出这样一个概念的时候,就是要人们把泡沫给炒起来。比如说越南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越南一贴上标签,经济马上就崩溃了。当高盛走的时候,整个越南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5%。
  高盛这家公司太可怕了,将来它会造成多大的危险都很难预料,而且话说回来,你以为它只是搞金融的吗?高盛什么都搞。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吃的民族,猪肉就很重要,猪肉就占了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10%。我现在发现,高盛也开始在中国养猪了,它竟然控制了中国的猪,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它在2004年首先收购了猪肉的下游加工厂雨润集团,2006年又以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河南双汇下游加工厂。搞定下游之后搞上游,高盛在湖南、福建花了3亿美元收购了几十个养猪场。2009年又开始搞中游的渠道。所以高盛几乎是中国唯一的一家掌控着这么一个庞大产业的上中下三游的公司。你要知道,只要掌控这一条产业链,成本就是最低的。一个产品的价格是怎么决定的呢?通常都是由最低成本者所决定的。所以它不需要控制全中国的猪,只要控制这一条从福建到湖南到江苏到河南的猪肉产业链,通过高效整合,变得非常有效率之后,它就能够掌控全中国的猪肉。也就是说,高盛哪天想让猪肉涨价,中国的老百姓就得买高价猪肉。
  很多人评论高盛说,就像在整个经济版图上的一只饿鹰,它的视角特别敏锐,不放过任何一个捕捉利润的机会。整个世界版图哪里有机会,它马上就飞奔向哪里,去狙击这个国家或者这个行业。这次金融危机,谁搞死了雷曼兄弟?高盛嘛,还用怀疑吗?当时韩国的产业银行要来重组,本来雷曼是很有机会重生的,因为那个银行的行长是原来雷曼首尔的首席代表。当时雷曼的老总,还跑到韩国去求救。但雷曼最后还是被高盛搞死了。高盛搞死雷曼是很隐秘的,它没有直接干死雷曼,怎么干?它让韩国的国民银行站出来,说这个雷曼太烂了,我们不可能重组。事实上,雷曼的总裁根本就没有去找他谈。而当时韩国的金融服务委员会(相当于中国的银监会)说,你看韩国的国民银行都说雷曼很烂,韩国的银行不能去干这事。韩国的产业银行要去买雷曼,议会的议员就跳出来说,你看监管机构还有其他银行都说雷曼这么烂了,你为什么还要去买?哦,原来你持有雷曼的股票。这实际上就是高盛的一种策略。而这个议员之所以跳出来,实际上是由于高盛拿了大量的资金给李明博集团,让他们去参加竞选。
  在中国不是一样吗?我举个例子。我们银行业的改革是谁在推动的?高盛。高盛过分到什么地步?全世界都没有这样子的交易。高盛说,你们中国建设银行要把坏账全部撇清,撇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然后拿一个干净的壳给我,我用低价买你的壳,比如说用一块钱买建行的一股股票。最后的结果是高盛的好朋友美国银行当了大股东,读者如果对这个关联有兴趣的话,请参阅拙著《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因此你看,在2007年年底的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说,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它们受到巨大的损失。但是建行的上市呢,让它们赚了1300亿。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那就是说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为美国银行付出100块。这就是我们政府所做的金融改革,最后图利了高盛集团。实在不知道从事金融改革的这批官员是怎么盘算的,为何会被高盛牵着鼻子走,里面的秘密大概只有当事人知道吧。
  从9月17日开始,由美国人民掀起的这场占领华尔街运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华尔街的欺骗与贪婪终于惹恼了美国人,以至于这场运动愈演愈烈,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民众的愤怒不难理解,作为07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的华尔街金融巨头们,因接受了美国政府的巨额援助才免于倒闭,事后非但没有受到相应惩戒,华尔街金融高管们反而继续拿着惊人高薪,收入有增无减,分红动辄上亿;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失业率已经到了危险的9%,大量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实,我们对华尔街金融幽灵应该并不陌生,它们不仅在美国兴风作浪,更是早就把触手伸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大肆攫取财富。我在《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一书中,就以高盛为例为大家做了分析。
  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集团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势的投资银行。从当年的马夫门面店到今天的华尔街大佬,从一间地下室一个雇员到如今上万亿美元资产的影子操控者,高盛经历了无数次风雨沉浮,走过一个多世纪洒满鲜血的征途,终于登上全球金融的巅峰。从1929年起,世界上任何一次大萧条和对美国之外的国家进行的狙击,高盛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高科技股到高油价,高盛主导了大萧条后的每一次市场操作。
  高盛号称是泡沫制造专家,没有谁比它更会制造泡沫,也没有谁比它更会引爆金融核弹,包括迪拜危机。迪拜危机的背后,隐性的权力和关联很值得探究。高盛这种银行,它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就是事先布好局,过一阵子才开始狙击你,从中获利。它怎么做呢?它事先卖空,包括汇丰银行、迪拜世界。什么叫卖空?就是我今天向证券公司借出一张股票,用今天的价格100块卖掉,等明天的股价跌到70块,我再买回来还给证券公司。我是100块卖的,70块买的,我就赚差价。所以高盛卖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赌股价跌。它一定会事先卖空一大堆股票,然后突然发布坏消息,导致股价大跌,它就大赚一笔,这就是它干的事情。
  但是,面对这一次迪拜引起的欧元区的问题,比如说希腊的债务危机,高盛没有直接跳出来,它是让南非标准银行出面。这个银行我们之前很少听到,但是这一次它跳出来了,说希腊跟爱尔兰等国可能会因为它的债务问题退出欧元区。为什么我说高盛是在操纵?因为高盛是中国工商银行战略投资的最大股东,现在依然持有中国工商银行133亿股股票,而中国工商银行同时又持有南非标准银行20%以上的股份。当初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就是高盛做的首席财务顾问。这一次南非标准银行站出来一说,欧洲人马上就受不了了。然后他们循线一追,发现中国工商银行是南非标准银行的大股东,开始怀疑中国,然后又开始制裁中国。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愚蠢,帮高盛做替罪羔羊。
  你看,我们聊到高盛的两个手法:一个手法就是所谓的信息披露或者制造概念,还有一个手法就是所谓的影子操纵,它经常会扶植一些傀儡帮它来做事情,它在幕后垂帘听政。高盛最喜欢创造一些针对新兴市场的概念。它2001年的时候就创造了金砖四国,最近又创造了一个叫什么新钻十一国,它就是这样经常给这些国家镶钻贴金。这些国家就得意得不得了,包括金砖四国,也包括什么新钻十一国,被高盛一评,这些国家感觉到好像真的在国际上扬眉吐气了,哪里知道这是它的策略之一。尤其是那个越南,越南刚成为新钻十一国,结果呢,美国马上狙击越南。它给出这样一个概念的时候,就是要人们把泡沫给炒起来。比如说越南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越南一贴上标签,经济马上就崩溃了。当高盛走的时候,整个越南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5%。
  高盛这家公司太可怕了,将来它会造成多大的危险都很难预料,而且话说回来,你以为它只是搞金融的吗?高盛什么都搞。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吃的民族,猪肉就很重要,猪肉就占了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10%。我现在发现,高盛也开始在中国养猪了,它竟然控制了中国的猪,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它在2004年首先收购了猪肉的下游加工厂雨润集团,2006年又以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河南双汇下游加工厂。搞定下游之后搞上游,高盛在湖南、福建花了3亿美元收购了几十个养猪场。2009年又开始搞中游的渠道。所以高盛几乎是中国唯一的一家掌控着这么一个庞大产业的上中下三游的公司。你要知道,只要掌控这一条产业链,成本就是最低的。一个产品的价格是怎么决定的呢?通常都是由最低成本者所决定的。所以它不需要控制全中国的猪,只要控制这一条从福建到湖南到江苏到河南的猪肉产业链,通过高效整合,变得非常有效率之后,它就能够掌控全中国的猪肉。也就是说,高盛哪天想让猪肉涨价,中国的老百姓就得买高价猪肉。
  很多人评论高盛说,就像在整个经济版图上的一只饿鹰,它的视角特别敏锐,不放过任何一个捕捉利润的机会。整个世界版图哪里有机会,它马上就飞奔向哪里,去狙击这个国家或者这个行业。这次金融危机,谁搞死了雷曼兄弟?高盛嘛,还用怀疑吗?当时韩国的产业银行要来重组,本来雷曼是很有机会重生的,因为那个银行的行长是原来雷曼首尔的首席代表。当时雷曼的老总,还跑到韩国去求救。但雷曼最后还是被高盛搞死了。高盛搞死雷曼是很隐秘的,它没有直接干死雷曼,怎么干?它让韩国的国民银行站出来,说这个雷曼太烂了,我们不可能重组。事实上,雷曼的总裁根本就没有去找他谈。而当时韩国的金融服务委员会(相当于中国的银监会)说,你看韩国的国民银行都说雷曼很烂,韩国的银行不能去干这事。韩国的产业银行要去买雷曼,议会的议员就跳出来说,你看监管机构还有其他银行都说雷曼这么烂了,你为什么还要去买?哦,原来你持有雷曼的股票。这实际上就是高盛的一种策略。而这个议员之所以跳出来,实际上是由于高盛拿了大量的资金给李明博集团,让他们去参加竞选。
  在中国不是一样吗?我举个例子。我们银行业的改革是谁在推动的?高盛。高盛过分到什么地步?全世界都没有这样子的交易。高盛说,你们中国建设银行要把坏账全部撇清,撇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然后拿一个干净的壳给我,我用低价买你的壳,比如说用一块钱买建行的一股股票。最后的结果是高盛的好朋友美国银行当了大股东,读者如果对这个关联有兴趣的话,请参阅拙著《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因此你看,在2007年年底的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说,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它们受到巨大的损失。但是建行的上市呢,让它们赚了1300亿。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那就是说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为美国银行付出100块。这就是我们政府所做的金融改革,最后图利了高盛集团。实在不知道从事金融改革的这批官员是怎么盘算的,为何会被高盛牵着鼻子走,里面的秘密大概只有当事人知道吧。
  高盛的宗旨叫什么呢?叫长远的贪婪。它们说短期交易的损失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它们最终追求的是长远的贪婪。它们要干掉一切对手,赢下整个世界。高盛布局中国房地产也是由来已久,1994年高盛就叩关进入中国。西安的长安城堡大酒店,上海的虹桥公寓、高腾大厦,都是高盛的产权。而且高盛做房地产是标准的美国式房地产,就是它不直接做房地产,它是通过日本财团进入中国房地产的。当然中国人有仇日情绪,我们就说小日本又来搞我们的房地产了。但是,事实上你把日本人的衣服扒开,里面藏着的就是高盛。
  后来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高盛一开始说房地产价格很高,其实前几年并不高,那个时候它是在为进来寻找一个很好的机会,实际上跟操纵华尔街的股票是一个道理。等它低位进来了,你再也不会听到高盛说任何话了。当然等到它要套现的时候,那它又会出来发言,把中国房地产拉高。也就是说,它偷偷摸摸地进货,要套现的时候开始拉抬,拉抬之后我们中国人跑去买。等卖给你们了,它就全部撤资。它当初对付越南人就是这么干的。一旦高盛撤资,死的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的什么任志强、潘石屹这些人。
  当高盛退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是裸泳者。这些人现在说没有泡沫,实际上就跟中国的股票黑嘴一样,是在跟人抬轿子,跟高盛在高高地抬轿子。他们自己感觉好得不得了,还不知道他们是在抬轿子,甚至不知道被高盛利用了。高盛实际上它最终操纵的就是经济和民生这两条线,把你给卡死了,你就得听我的。所以,请珍爱生命,远离高盛吧!(国.际.财.经.时.报)
  


  叶 檀:楼市或将与股市同降
  对于中国乃至亚洲而言,最美妙的资本与货币市场局面是楼市下挫、股市上升。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南宁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处于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一方面要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增加普通商品房的用地供给,促进普通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温家宝强调,要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逐步建立稳定、成熟的地区资本市场,进一步增强本地区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
  简言之,房地产调控处于关键时刻,不能松劲;资本市场要稳定、成熟,可以增强对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楼价相对下降股市相对上升,债券市场发展,这是中国投资者所能期盼的大牛市的开端。楼市下挫股市开启大牛市,代表中国经济从转型期进入又一轮良性高速发展期。
  房地产价格保持稳定,至少说明剥夺民财的通胀恢复到警戒线以下,大多数工薪族的财富可以得到保障,土地不再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金库,从银行通向土地的财富增值链被斩断。股市进入新一轮的平缓而长期的上升阶段,则是所有国民的福音,说明中国证券市场摆脱了融资大于回报的宿弊,说明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与信用符合基本的市场所需。
  目前的情况是,房地产调控不变,地方财政收入下行,必然导致地方政府与权贵资本寻找新的溢价途径,证券市场无疑是最好的地方。债券市场动用行政力量,可以降低发债成本,但毕竟要还本付息,对于借债者还是不爽,而证券市场则可以无本万利,在最恶劣的情况下可以变成典型的操纵型赌场。
  中国证券市场之所以成为融资主导型的市场,从好的方面推测,是因为在市场建设初期,需要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快速建设和扩张。事实上,市场处于低迷期,大型国有企业仍然源源不断在主板上市,中国水电被力捧一天而后任股价折戟,原因就是只讲融资、赌性十足的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大型企业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从融资收购技术、品牌,增加资产到改善流动性,中国的国有大型企业至此寻找到了一条点石成金之路。
  不仅做大做强需要,扩张期的坏账风险由证券市场买单,其次才轮到债券市场。2010年到2011年,是银行的再融资大年。考虑到中国的广义货币M2大约80万亿元,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需要大约8000亿元资金,与银行业总利润相当。如果每年再增加10万亿元货币风险资产,就要再融资超过万亿元。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后果,就是不断再融资。
  股权融资后是发行次级债。10月22日,交通银行发行260亿元次级债。至此,今年以来上市银行次级债发行规模已达到1879亿元,共有14家商业银行发行总量达到2076.5亿元,比去年全年919.5亿元的发行总量增长125%。不仅如此,根据各家银行的发行方案,未来两年仍有2305亿元的次级债等待发行。
  因此,笔者称今年为证券与债券市场买单年,为银行、为大型央企、为机械等行业买单。买单远未终止,在大型企业后,地方重点企业上市预案多如过江之鲫。债券市场不振,原因是债券利率受到行政控制,被压在低位,导致买盘不振。
  另一类最糟糕的企业是骗子与强盗企业,涂脂抹粉上市之后,毫无廉耻、毫无同情大肆圈钱,是证券市场财富的瓦解者。这样的公司越多,市场越没指望。以最近媒体披露的庞大集团论,上市后仅两个月,实际募资60.4亿元消耗殆尽,不足5个月,又抛出巨额再融资计划,拟发债不超过38亿元,并于10月14日获证监会核准。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6.1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0.98亿元。
  笔者建议A股市场设立一些长期的特色排名,如圈钱排行榜、破发排行榜,既是对投资者的提醒,也是对监管层甚至发审委的能力良知打下的烙印。
  考虑到圈钱不已、买单不止、回报文化不彰的现实,笔者认为今年到明年上半年,楼市调控虽已收效,而市场只有短期的结构性机会。大众盼望的楼市下行、股市上行的良性发展态势暂时难以出现,而是楼市与股市同降。(每.日.经.济.新.闻)
  


  马光远:政府权力过大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短板
  最近,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又开始成为各界的热门话题。应该说,站在改革的十字路口,对中国改革开放33年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总结,并为未来的改革寻找新的共识和突破口,无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中国模式,学界支持和反对的力量一直都很强大,长期以来互相难以说服对方。在笔者看来,这种思想僵局持续的关键是双方都没有找对切入点,即不是从政府和企业的作用作为切入点,而只是简单的拷贝华盛顿共识或者否定的逻辑,这样非此即彼的思路只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笔者一直认为,考察中国模式的最佳切入点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元素公司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兴衰变迁。改革开放33年的历史,事实上就是一部公司不断获得生存空间,与政府争夺权力边界,在市场经济的废墟上爆发力量和惊人生命力的历史。从人类整个经济史的长河看,公司、市场、金融交易所和互联网的确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重要的四大发明,他们的共同特质是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决定了全球经济权力版图的更替。通过考察公司兴衰的逻辑解释中国30多年的经济崛起和制度变迁,并对所谓的中国模式方方面面进行探讨,一些由此引发的关于中国改革未来的争论有望找到结合点和共识。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就社会组织的地位而言,并没有独立的企业,国有企业作为政府政策的附庸而存在,是另一种形式存在的政府,承担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从中国改革的路径看,农村改革以承包制作为切入点,解决吃饭问题,而城市改革将国有企业作为切入点,解决一个社会的活力和经济的主导权问题,而城市改革的主体无疑是企业角色在社会中的转型。在1978年,中国企业的数量不过几十万家,而到今天,中国企业的总数量已经超过了1千多万,1978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进入全球500强,而到今天,中国进入《财富》500强的企业已经有61家,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特别是以乡镇企业为起始点的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更是成为中国改革最意想不到的突破。从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看,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的收缩,释放了经济活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的动力。在国有企业改革障碍重重的情况下,中国选择的增量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道路,事实上也抑制了政府在微观领域的干预力量。就此而言,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一部不断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和限制政府干预的历史,一方面,通过改革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构筑了新型的政企之间的权力边界,培育了一个能够和政府抗衡的市场主体。
  站在中国改革的视角,扩大国企的自主权,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在强大的政府之外,培育一个更有效率、更有活力的经济体,代替政府的全能的职能,这个路径,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基本共识之一。在两个世纪之前,美国费城的制宪代表们已经真切地意识到,最初由私人企业组成的经济体系,对国家强大和民主政治体制的保护是一种必要的先决条件,历史学家阿瑟。斯莱辛格也认为,没有私人财产,民主是不可能的,而拥有大量强大的私人部门的国家,一般都趋向于向国民提供更大范围的经济和个人自由。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国家的让利,使得民营企业摆脱了发展的桎梏,创造了人类经济转型史上的奇迹。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看,尽管2003年以来国进民退的趋势明显,但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言,非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高达60%以上,成为中国经济繁荣的最主要力量。
  当然,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方,政府对现代经济生活的干预可谓无处不在,没有市场的社会和没有政府的社会都是不可想象的。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运行未必仅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继承的财富、文化或地理上的问题。诺斯在其名作《西方世界的兴起》中特别强调: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而对于转型经济国家政府的作用,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1990年推出了一本新书《通向自由经济之路》,在讨论了种种的变革措施之后,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突然笔锋一转,谈起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的必要性。依据科尔奈的看法,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实现市场经济的转型几乎没有可能。怎样才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呢,他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不过他声明不喜欢建立在强制基础上的民主,而是喜欢建立在人民共识基础上的民主政府。
  倡导中国模式者特别强调这一点,认为中国政府的强大和集权是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减少内耗,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实,这样的逻辑根本禁不起历史的考验,在改革开放之初,政府垄断一切,国有成为垄断了经济的所有方面,但没并没给中国带来繁荣,政治和经济上的极左使得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可见,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保持政府政策的稳定与政府的强大是两个概念。就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而言,国有部门可谓占有了绝大多数的政策和金融资源,但就国有企业的效率而言,一直却面临不能资源其所的悖论。在2003年之前,国有企业在微观领域亏损累累,依靠财政的巨额补助才能生存,成为财富的黑洞;在2003年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财政救助政策,中国的国有企业告别了微观领域的亏损,到2010年,国有企业的利润高达近2万亿,但如果分析国企利润的来源,就会发现,国企的大部分利润要么是靠资源,要么是靠垄断,2010年中央企业的利润70%是靠前10家垄断企业,如果没有政策优惠和垄断地位,国有企业在微观上仍然是亏损和不赚钱的。正是因为国有企业垄断了资源,从经济总体而言,反而造成了整个社会财富的缩水。因为,占有30%资源不到的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60%以上,而占有70%以上资源的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只有30%不到,其2万亿的利润,真正上交财政的只有可怜的400多亿。假定这二者占有资源的比例互换,可以想象对经济增长的提升有多大。
  基于此,笔者一直认为,中国改革30年财富积累的历史,既不是什么政府集权为代表的中国模式所带来的繁荣,也不是什么新国企带来的,而是民间投资不断壮大和国家在经济方面功能逐渐收缩的带来的。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可以浓缩成一部企业争取经济民主和自由,打破垄断的历史的话,那么按照吴晓波的说法,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则一直存在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三种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博弈的过程,他们的利益切割以及所形成的产业、资本格局,最终构成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所有表象。鼓励非公经济和民间投资,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大计,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方向性选择问题。保育钧先生曾经一语中的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到底,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权力配置资源的传统方式,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让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因此,重新定位国有企业的未来,并大幅度收缩国家的经济功能,明确界定政府投资的领域,为中国的民企松绑,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大计,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方向性选择问题:是选择按照市场来配置资源,还是选择按照政策、关系和权力来配置资源的重大问题。
  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而言,政府的过度强大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最大短板,而不是知道炫耀的比较优势,各种腐败和寻租,无不和政府占有过多的经济和政策资源息息相关。因此,周其仁才深刻认为,来自政府的种种威胁,构成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最大威胁。今天,当我们讨论中国模式,总结中国30多年财富创造的原因时,切不可以政府之强大视为中国模式的特色,更不可将其视为中国财富的制度源泉,只有如此,才能找到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和侧重点。中国的繁荣来自私人公司的强大,来自对政府权力的限制,而不是相反。(国.际.财.经.时.报)
  


  张庭宾:中国经济或面临四个资金链断裂
  中国改革攻坚的最后倒逼机制已形成
  一个定向宽松政策未能避免A股上证指数创下2313点的新低。
  20日财政部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四地发行地方债,额度大概在250亿左右。然而地方债重启未被股市看成利好,上证指数连续两天下跌2.07%,首次收盘跌破前期2319点的低点。
  这一消息确实难称利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额度仍然包含于今年2000亿中央代发地方债,即额度并未增加。发债资金的用途方向也是明确的,主要用于保障房、中央和地方重点公益民生项目。而增建保障房就会对商品房价釜底抽薪。
  这表明,中国扭转货币紧缩的最后机会已失去,温州资金链断裂,地方大员赴京争取均无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9日即表态,银行可以承受房贷抵押品价格的40%下跌,同时各地商业银行提高首套房贷利率。
  诚然,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是否放松货币和信贷也是两难。如果放松了,又一轮房价上涨,又一轮地方债务规模扩张,难免会导致通胀再度上涨,前期宏观调控,尤其是房价调控功亏一篑。但是如果不放松,则难免在半年内出现四个中国经济的资金链断裂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这个已经发生了);国民资金链断裂(表现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无力还房贷);房地产商资金链断裂(房产商破产倒闭潮正在爆发);地方政府资金链断裂(地方土地财政锐减,诸多在建项目将停工)。
  需要提醒的是,这四个资金链断裂一旦进入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势必发生硬着陆,商业银行系统也将蒙受重大损失。还要指出的是,倘若人民币停止升值,热钱流入减速甚至逆流,目前维稳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更紧缩。
  目前中国已无既能免硬着陆,又能有效控制通胀的两全其美的方法了。其根源在于多年来权贵和外资既得利益不断扩张,已经逼迫到中国民营经济,中国国民大众承受力的最后底线,产业中小企业承受不住,就是破产倒闭跑路;老百姓承受不住,就是房贷最后断供,银行系统危机。
  权贵既得利益的不断扩张的主要表现为:一,政府财政收税的不断膨胀,公务员队伍的不断膨胀,政府部门不断自我授权,增加以权牟利机会,增加企业和公民负担,扰乱民间企业的自由市场竞争。其最直接的表现是,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GDP增速,甚至达到GDP的两倍,更大大超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二是国有企业垄断能源资源,其自身利益不断膨胀,导致资源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变相增加下游民营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其经营利润上缴财政的比例很低,能够直接纳入社会保障,补贴给中小企业和国民的更是微乎其微。三,国有垄断金融资源,其效率低下,存款负利率严重,导致了中国有着全球最高的储蓄率50%的同时,却有着全球最高的民间借贷利率,常年在年30-50%,最近最高已达180%。
  外资既得利益不断扩张的主要表现为:一,中国企业的外贸盈余积累,即外汇储备,被法律禁止借给中国社保基金一分钱,却可以借给美国政府1.16万亿美元,借给欧洲各国政府6000亿欧元用于社保;不能借给中国政府一分钱用于建立保障房,却可以借给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3760亿美元,去买他们的垃圾债券,如今两房已经破产,债券严重贬值,回收绝望,却无人担责;二,外资企业在中国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占据最好的土地和政策资源,虽近两年来略有扭转,但外资企业在诸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市场垄断,而中国的反垄断法形同虚设,民间企业不得不依附于跨国公司讨生活;三,人民币不断升值加息,导致中国外贸企业不得不承担由此产生的成本上涨,大量热钱涌入中国进行无风险套利,央行却以热钱流动性过剩为借口,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导致中国企业和国民的资金被抽到央行的水库中,由于热钱具备脱离银行系统赚钱的能力,紧缩货币收不了热钱,反而在民间翻云覆雨,借贷利率飙升,使热钱获得暴利信贷机会。
  权贵和外资利益在近年既得利益扩张,尤其在股市和楼市上形成共谋。在A股上,权贵主导的不断加速的IPO和大小非减持,使A股不断资金失血;外资热钱主导的股指期货,使得热钱从二级市场上财富转移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楼市上,权贵主导的土地拍卖,是推动楼市价格上涨的一级市场推力;外资势力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加息,导致巨量国际热钱涌入投机,在二级市场上推动楼价暴涨。两者具有共同动力在股市楼市高峰,影响和控制舆论,把中国国民大众积蓄套牢在泡沫顶峰上。
  权贵和外资既得利益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膨胀,使得中国社会公众财富由增量减少,到存量受损,再到未来预期收入被剥夺,这在房产上尤有代表性。原来老百姓分的房子少,小,但还能分到一点;到后来分房取消,必须买房,要用已装到口袋里的钱去买房;再后来房价越来越贵,所有积蓄只够首付,要贷10-30年的款,用未来很多年的预期收益还现在欠下的债,而一旦房价大跌40%,几十年辛劳积累就会变成负资产。
  本质而言,土地资源的财富再分配严重不公,是中国一切社会不公正的源头中国的土地和矿产这些天赋资源,本来是全民所有,人人均有份,按照这个道理,每个家庭在自己应得的那一块地上建首套房,应该最多只交拆迁成本的地价。现实却是,通过土地招拍挂制度,那一块本属于自己的土地,被拍到天价,民众不得不竭尽所能去购买。而拍卖土地得到的钱,很少投入社会保障房。矿产资源也是类似情况。
  这种地方政府和房产商(矿产商)的权钱共谋,是中国出现大量暴发户的源头,而这些暴发户的肆无忌惮,藐视公众,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社会矛盾,严重威胁社会稳定。
  这一权贵和外资既得利益不断扩张的过程,最终必然表现为中国民营中小企业、中国国民收入被涸泽而渔,必然导致两难结果:放货币,老百姓承担不起高房价和高物价;不放货币,经济硬着陆,大量企业倒闭,老百姓失业还不起房贷,造成金融危机。
  时至今日,所有表面的维持局面、缓和矛盾的措施均已失效。这就构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如果我们继续回避矛盾,不解决根本问题,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乃至社会稳定和政治危机难免会接踵而至。
  未来三年之内是中国必须立志改革攻坚的最后机遇期了。改革攻坚有两条主线:一是扩大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由村级向上扩大直接民主选举,以对权贵利益扩张釜底抽薪;二是强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意志,消除中美国思路的误导,扭转以送礼为外交主要手段的风气,靠自尊、自立、自强赢得世界敬重。而这两条主线有一个核心,即中国社会公众幸福最大化的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主义、人民当家作主决定官员乌纱的人民民主要通过改革攻坚变成现实。
  如果改革攻坚不能成功,则中国要么彻底沦为美国的政治经济附庸国,要么将走上对外战争以转嫁国内危机的道路。
  历史的逻辑往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对于未来,本人谨慎乐观。(国.际.财.经.时.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