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忍耐极限 曹仁超:见底先兆 李大霄:勿交筹码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李志林:忍耐极限 曹仁超:见底先兆 李大霄:勿交筹码

加入日期:2011-10-22 10:23:1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皮海洲:机构投资者何以成了害群之马
  本周股市最重大的事件当属10月18日中国水电的上市了。作为年内迄今为止最大的IPO,中国水电上市市场充满了争议,不少投资者甚至诅咒中国水电上市首日破发。
  不过,在一定要发这个日子里上市的中国水电,其表现也确实发了一把。上市首日该股票不仅没有破发,而且还因为早盘大涨38.22%而被临时停牌,虽然午后出现回落走势,但收盘仍上涨17.11%,全天换手率高达93.96%。
  中国水电的首日秀虽然让新股中签者、中国水电公司以及管理者三方都甚为满意,但它带给市场的影响却是负面的。一是大盘因为市场爆炒中国水电而失血,虽然中国水电笑了,但2000多只A股却哭了,当天A股市场蒸发了5000亿元。二是中国水电上市首日遭遇爆炒,也为陕煤股份、中交股份、新华人寿等超级大盘股的发行上市铺平了道路。实际上正是基于中国水电的探路性质,投资者是希望中国水电首日破发的。如今,中国水电受到追捧,无疑给市场发出错误的信号,以为投资者欢迎超级大盘股上市,管理层当然乐意因此加紧安排超级大盘股的上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18日爆炒中国水电者,均属股市的害群之马。
  那么谁是爆炒中国水电的害群之马呢?从上交所披露的18日中国水电买入席位排名来看,害群之马非机构投资者莫属。虽然一直以来,管理层把机构投资者视为是理性投资者,但从中国水电首日的表现来看,机构投资者恰恰就是兴风作浪者。在前五位买入的席位中,列第一、第三位的均是机构专用席位,买入金额高达3.09亿、1.11亿。而第四席的中信证券客户资产管理部同样也是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成了害群之马,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事情。那么,为什么机构投资者会成为害群之马呢?究其原因,笔者以为至少有这样几点。
  首先是以上市公司、主承销商乃至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代表的护盘机构,他们需要为面子而战。中国水电的上市遭到了投资者的诅咒,破发言论不断。但破发不仅影响到主承销商的面子,也影响到上市公司乃至大股东的面子。因此,不排除与之相关的机构在上市首日进行护盘,拉高股价,使股价尽可能脱离发行价区间。
  其次是网下配售的机构也希望能够在上市首日大幅拉高股价,以便为三个月后的套现腾出空间。如网下配售高达2.86亿股的国泰君安,就积极鼓吹中国水电首日定价区间拟为5.53-6.80 元,以诱导投资者推高中国水电的股价。这些网下配售的机构也有进场推高股价的动机。
  其三是投资基金,因为投资盈亏对于基金来说只是一件小事,毕竟基金投入的资金都是基民的钱。因此,在各方面利益的诱惑下,不排除基金在首日大肆推高中国水电的股价。更何况,投资基金推高中国水电股价,也是对管理层发行超级大盘股做法的最好支持。
  其四,那些在一级市场中签的机构,也有推高股价套现的冲动。毕竟中国水电网上发行中签率高达9.6953%,机构投资者掌握有大量的新股筹码。因此,这些机构为了自身利益,一方面大力推高中国水电股价,一方面在高位大肆套现。加上爆炒中国水电不容易引发监管部门的监管,这些机构更加可以放手一博。中国水电首日换手率高达93.96%,也就是这些中签机构积极套现的结果。(.天.府.早.报)


  李志林:A股市场的诚信缺失最为严重 忍耐超越极限
  上周的汇金增持底部2318点,因大盘新股中国水电上市和恶炒搅局,被本周以2317点收盘形式所无情击穿。为了增加70亿新股市值,却损失了12000亿流通市值,稍有市值管理意识的人,都明白这是大亏本的买卖。但是,在如此低迷市道下,仍不依不饶地大扩容,市场信心崩溃,只能用持续的下跌来对付。
  扩容大跃进无疑是当前中国股市一挫再挫症结所在。但是,比之更严重的是诚信缺失。温总理1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着重指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相当突出,人民群众十分不满。殊不知,中国股市中的诚信缺失最为严重。
  1、货币政策的失信。2009年初明明政府推出4万亿投资、地方政府配套10万亿的强刺激计划,M2余额达70万亿,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却被轻描淡写地表述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许多人错漏了1664-3478点的大行情。2010年底以来,5次加息、12次提准,这明明是极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至今仍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连适度从紧也不说,又致使股市中绝大多人丧失了对政策从紧的警惕,显然是政策缺乏诚信的表现。
  2、晴雨表的失信。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全世界皆然。中国股市以前以股权分置为由,拒绝晴雨表之说,但是,在全流通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将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更不要说去坚决捍卫晴雨表。2000年底,中国的GDP仅8.9万亿,2011年猛增到43万亿,增长383%;2000年M2广义货币发行量13.24万亿,现在是80万亿,增长504%;房价涨了8-10倍,物价涨了5倍以上,汇率从8.28-6.34元,升值了23.5%,意味着人民币贬值了23.5%。但是,这十年股市从2245-2314点,仅涨了69点,晴雨表被扭曲得一塌糊涂,成为全世界最差股市。
  既然政府强调要使居民的收入跟上GDP增长,为什么不强调股市应跟上GDP呢?如果还承认 经济晴雨表的话,就应向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那样,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责无旁贷、顺理成章、千方百计地维护晴雨表,让股市与GDP一起稳中有涨。
  3、要把握发展的速度与市场承受力的统一承诺的失信。这是有关领导上任后前六年每会必提的承诺,并曾经三次在低迷市道,当市场失去承受力的时候,果断停止扩容。后两次停扩的点位分别是3000点和2700点。但是这两年,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这句话却突然消失了,变成了不顾一切地扩容:60%以上新股破发,要扩容;股指雪崩似地下挫,也要扩容。以至于2009年,GDP增长10.3%,但由于扩容1.03万亿,创世界第一,致使股市也从3277到2808点,跌幅居全球第一。今年,由于继续大扩容,在GDP增长9.4%的情况下,股指再从2808到2314点,跌幅比欧美债务危机国家的股市还要大。在此情况下,有官员仍然称:未来10年中国股市高速扩容都将是世界第一,这岂不等于说,要把广大民众的财富像水池里的水一样吸干?
  4.要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承诺的失信。这句刻在美国华尔街证券交易所门前的名言,成为各国股市至高无上的信条,同样也是中国股市管理层的每会必提的口头禅。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全球金融危机发源地和重灾区的美欧股市,以及金砖五国中的另四国股市,今年上半年都纷纷创出了危机前的新高,唯独中国股市最多仅到达半山腰,如今的2314点比危机前还跌掉了62.3%。近期,欧债危机后的中国股市的跌幅,比欧债危机国家的股市还大一倍。而今的股市,只有融资者和再融资者无限度圈钱的利益,成了他们的盛宴,而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则成了一地鸡毛,在深度痛苦中煎熬。每发一个大盘股,从招股到上市,都演绎了一家笑,万家哭的悲剧,保护投资者利益已成了十足的空话,或成为最大化侵吞投资者利益的代名词。
  5、特批上市的失信。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规定,股份制改造后成立3年的公司方可上市。这应该是最权威、最庄严的法律。但是,股市中竟然权大于法。这两年来,一大批中字头大盘股,仅成立了一二年,就由有关部门特批上市。如中国中冶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一重、中国水利等。这些公司中有很多在上市前,为了高价圈钱,报表包装、利润虚增、甚至造假,而上市后,财务报表一般不超过3个季度就变脸。如中国一重,造假行为已被证监会查处,上市不到一年,利润就下降了81.41%。新上市的中国水电的负债率高达90%以上,并且在缅甸水电站的投资因缅方废止而蒙受巨大损失,却上市前故意隐瞒重大不利信息,根本就不具备上市的条件。大盘股的造假程度和危害性,远胜于小盘股。所以近期市场极为厌恶大盘股扩容,是事出有因的。
  6.创新品种的失信。每当市场推出一个新的创新品种,总是花好桃好,吹得天花乱坠,标榜如何成功。但事后都证明:并不成功。例如创业板推出前,被宣传为十年磨一剑,极富生命力,但推出时,起板指数是1000点,现今已跌到760点,这能算成功吗?又如,股指期货推出前,管理层和舆论一致认为,以前中国股市之所以大起大落,尤其是单边下跌不止,就是因为没有股指期货,如果推出股指期货,就可以正反向操作,烫平股市的波动,今后的股市就能保持稳定。但实际的情况是:自从股指期货开设后,股市就从来没有上涨过,一直是单边下跌,连反弹都比以往次数少并且幅度小,成了放大10倍做空中国股市的助推器,成为国际资本唱空做空中国经济的帮凶。
  7、艰险局面中还有什么指望?一是,在跌到极限程度时,网上乏人申购大盘新股,中签率奇高,网下申购的机构也数量不足,导致新股发行失败,用市场力量迫使管理层停止扩容或放慢新股扩容节奏。二是,鉴于目前M2降到13%,创了10年的新低,并低于政府17%的调控目标4个百分点;M1降到了8.9%,创了21个月的新低,已低于10%的松紧分界线;下月公布的10月CPI很可能降到5.5%,11、12月继续降到5%以下。这样,就可以预期:货币政策在几个月内必将出现松动。所以,目前股市恐慌割肉的绝望情绪,正是快速奔底、艰难筑底临界点上的表现。当市场的忍耐超越极限、恐慌割肉盘成为习惯,转机就不会太远。因此,目前持有部分筹码傻瓜式守仓,并准备好资金、伺机抄大底,也许是最好的选择。(.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


  李大霄:行情虽差 悲观股民勿轻易交出筹码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10月21日在微博上称,股市行情虽差,但全球有实力一族都在增加股票配置。
  李大霄称:各位读者,虽然行情非常差,但我眼中所见,是全球的有实力一族在增加股票配置,包括巴菲特、李嘉诚、李兆基、许荣茂、张茵、李思廉、史玉柱、中石油、中国建筑、汇金。而大量悲观绝望者纷纷向他们投降在低位交出宝贵的低位筹码,不忍才写下这些……(.证.券.时.报.网)


  桂浩明:反弹昙花一现 市场将在反复下探中筑底
  差不多一个多星期前,沪市在跌破2319点这个去年低点以后强烈反弹,当天就收复了2400点,拉出了一条很长的阳线。有关这一条阳线的性质,市场上有很多争议。不少投资者认为,这是探底后的大阳线,结合当时汇金已经出手增持四大银行股,因此相信是探明了底部。但也有不少投资者认为,这种单针探底式的走势,很难构成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底部。在股市已经持续调整很长时间以后,不太可能出现一次探低就成功的案例。再说了,尽管汇金在增持股票,但力度不大,而且历史上这种操作过后,股市往往是先反弹再下跌,不会因为它开始增持就彻底改变运行方向。
  现在看来,当初的探底回升,确实只是昙花一现。股指自2318点展开反弹以来,行情的运行并不流畅,同时成交量也没有真正放出,股指一直走得磕磕碰碰。结果到了本周,在中国水电新股上市的压力下,股市迅速向下破位,到周末时最低跌到了2313点,再度刷新了本轮调整的新低。前期底部没有维持多少时间,马上就失效了。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这次股指跌破2318点以后,市场也只是小小地再往下探探就反弹了,也就是没有大力向下打出空间。而一旦向下破位以后就全力杀跌,这是以往行情的惯例。这是为什么呢?留意一下股指下行时的成交量就不难发现,这个时候并没有出现放量的状况,也就是说市场很平静,没有人因此而感到恐慌,当然也没有人认为这个时候可以大手笔来抢反弹。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已经很麻木了。投资者对后市都很悲观,对于股指要向下破位,既感到无奈又觉得无助,因此不管股指跌到什么位置,都引不起操作的愿望。这种状况的出现,实际上是很可怕的,因为它表明投资者已经对股市没有起码的兴趣了。
  当然,反过来说,股指不断创新低以后,总是会有反弹出现的。底部也是早晚会来的。那么,既然依前面所提到的状况,单针探底是不现实的,那么后市就很可能是在反复下探过程中来寻底。这种下探行情会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它是缩量进行的,也就是在下跌过程中成交一直很有限,多数投资者因为股票深度被套而被迫选择持股。此刻,最具有杀伤力的是那些前期的强势股,因为补跌或者私募清仓等原因,这些股票会成为下跌行情的主力,相对来说那些前期的弱势品种,则因为股价已经跌得很低了,这段时间走势会相对平和一些;第二,它是呈现一种下跌抵抗的格局,即由于股指已经处于低位,在没有新的利空因素出现时下跌动力其实并不大,这个时候往往会有小幅度的反弹出现。但由于总体环境严峻,加上不时会有新的负面因素出现,因此每次反弹过后都会有新的下跌,这种下跌抵抗走势的出现,使得弱势行情得以延长,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令股指走得更弱;第三,它具有比较明显的整数关效应,也就是说在那些百位数前,股市会出现一定的支撑,像这次分别在2318点和2315点出现反弹,都体现了整数关效应。不过,问题也就在这里,一旦整数关破位了,那么随后就可能从支撑变成了阻力。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现在股市的下跌格局还没有改变,后市也就将在不断的下跌中来寻找支撑,探明底部。这个过程因为行情本身的特点会比较复杂。所以投资者对本轮下跌的严酷性与长期性,还得有足够的认识。(.第.一.财.经.日.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