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忧地方债约束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或掀新一轮投资潮
随着自行发债浮出水面,众多专家已将关注点转向如何控制地方发债风险。
悲观者表示,虽然自行发债是过渡性产物,但是过渡阶段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乐观者则认为,此举利于理顺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直言,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或埋下更大隐患。允许四省市发债,一方面说明了年内地方偿债压力的确大;另一方面也暗示城投债风险已大降。但在地方政府举债约束机制未能健全的情况下再开新口子,则可能为未来埋下更大隐患;财政部代办偿付,也使市场无法正确评估信用风险。
一外资投行经济学家表示,1998年因无法偿还贷款,当时广东省政府的借款机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宣布破产;而其债权人最终仅收回广东国投债务的12.5%及其主要下属机构债务的11.5%到28%。以当时广东的经济实力仍未能阻止广东国投滥用资金并最终破产。他指出,现在中国政府需要确保的是,省级债券真正能够取代透明度较低的其他债务,而非仅仅开通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新的融资渠道,是否会掀起地方政府新一轮的乱花钱行为呢?
此外,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一研究人员就表示,自行发债造成的融资成本增加,可能导致东部地方财政状况良好,发债相对容易;西部地区财政基础薄弱,发债困难,进一步加剧地区差距。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成为发债主体,中央政府可能不再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担保。因此,如何约束地方政府按要求履行偿债义务,控制地方债违约风险,是自行发债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最大阻碍。但在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看来,试点自行发债则可以变堵为疏,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权,使其和事权相顺应;让地方政府阳光融资,减少隐形债务。
对于业内通常认为地方政府采财权不足,导致土地财政的观点,贾康并不认同。他认为,实际上,地方政府财权不小,但并不规范,有不少隐形债务,只是让财权和事权相顺应,让地方政府成为顺理成章的发债主体,使地方融资阳光化。贾康同时认为,此举的确有利于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是这项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在这个节点推出十分必要。
我很看好这个政策,试点后政府会继续积极稳妥推进。贾康说。
回顾中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近年来已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从1998年中央发行国债转贷给地方政府,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财政部代理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再到最新推出的自行发债,甚或最后变成地方自主发债,必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显见的是,若要全面实施全国性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或者自主发债,需要完善的环节还很多。首先根据现行《预算法》,地方政府没有发债权,这就可能涉及到修法的过程;除此以外,债务管理办法、如何确保还款、违约责任等若干约束性规则也必须陆续制定并出台。 (.东.方.早.报)
鲁政委:四省市发地方债或埋下更大隐患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10月20日在微博称,允许四省市发债或埋下更大隐患。
鲁政委称:允许四省市发债,一方面说明了年内地方偿债压力的确大;另一方面也暗示城投债风险已大降。但在地方政府举债约束机制未能健全的情况下再开新口子,则可能为未来埋下更大隐患;财政部代办偿付,也使市场无法正确评估信用风险。对于允许四省市发行地方债是否可被视为宏观政策的松动,则要看额度是在年初预定的2000亿以内,还是额外新增的额度?只有新增,才可视为松动。(.证.券.时.报.网)
且把地方发债看成好消息吧
昨天,中国财政部表示,国务院已经批准相关试点计划,允许部分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债券。显然,北京中央政府希望为地方政府增加融资渠道。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公告称,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将参与发债试点。根据中国现行《预算法》,地方政府不得直接发债。一直以来,中国财政部都根据2009年推出的一项计划代表地方政府发债。财政部在债券到期后支付本金和利息,地方政府随后再向财政部偿还这笔资金。
地方债务造成的银行负担是近一年来的热点话题,前述方案可视为北京降低风险的一个解决方案。更早一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即宣称,地方政府债务及房地产贷款对中国金融系统造成的风险是可控的。银监会网站公告显示,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一次会议上承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管理不规范不审慎、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埋下了一些风险隐患。但他同时强调,总体风险是可控的。最新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体系房地产信贷资产占比相对较低。
随着地方政府对资金需求不断提高,融资成了头等大事。而到目前为止,地方政府融资仍依赖银行贷款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尽管按照监管制度,中国地方政府不能直接从银行借款,但能够利用融资平台(为特定项目而设的公司)来绕开限制。特别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北京中央政府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之后,地方政府为执行该计划,融资规模急剧增长。根据中国国家审计署的数据,到2010年年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人民币10.7万亿元。此外,地方政府举债而来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流向当地房地产市场,遭到北京宏观调控压力后问题突显。
从市场反应看,地方政府发债得到多方欢迎。投赞成票的有评级机构穆迪。该机构在最近一份报告中写道,发债计划对信贷有正面影响,因为这会提高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的纪律性和透明度,更将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而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就坚持认为并非所有地方政府举债都不可行。比如,根据之前新华社报道,第一批试水地方债市场的浙江省政府将发行价值80亿元的三年期和五年期债券。浙江可以利用这笔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建设社会保障房。而当地政府有着较雄厚经济实力,足以保证偿债。
在中国,能否让一些管理较好的地方政府直接发债争议很大。地方政府当然希望通过发债获得更多融资通道,而北京不得不考虑到这样做的巨大风险。如果地方债真能取代透明度较低的其他债务,厘清地方政府融资乱象,避免发生新一轮乱花钱行为,那就是解决了地方政府融资难的大好事。能否如意,恐不简单。
不管怎样,气息微弱的市场需要一点好消息稳定情绪,让投资者对整体经济软着陆产生更多信心。昨天,中国股市收于31个月低点。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盘跌46.14点,至2331.37点,跌幅1.9%,为2009年3月25日收于2291.55点以来的最低水平。我想不出什么消息可以阻止大盘下跌,但正面消息总好过负面消息(包括独裁者之结局)。
四地试点自行发债:利好信用债市场 利空地产股
财政部发行四地试点自行发债将对市场带来何种影响。
东方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邵宇认为,此举将能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局面:如果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发债,地方政府将有一个透明公开的渠道获得资金,将会对其资金来源提供重要补充,也能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但他不认为这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内地经济不景气情况下的救急措施。
正因为如此,在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国旺看来,地方政府对卖地财政的依赖度降低后,在地方新财源出现前,此举仍只是治标的措施,对地产股可能产生利空作用。
但是中邮证券的观点则相反,他们认为地方政府发债渠道被疏通后,此前市场担心的地方债集中爆发出现缓和,从而延缓了地方债务危机的担忧;加之银行季末考核结束,资金面有望短暂缓和。
而对于国庆后暖风频吹的债券市场来讲,《试点办法》可增加市场高信用评级产品的供应,对该市场再度造好。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认为,虽然财政部关于自行发债的个别细节暂不明晰,也即不确定地方自行发债是用中央政府信用,还是地方信用,但考虑到现阶段地方债火爆,二级市场交易活跃,预计此债券会受市场追捧。
可见的是,从国庆后的债券市场表现来看,之前几乎临近崩盘的信用债券出现了强势反弹。其中,尤其是高信用评级品种,如中石油、中石化信用债反弹幅度尤为强劲。包括国债、央票、股息金融债等利率产品,近两周内的收益率曲线平均下移了30个基点。与低信用等级品种明显拉开差距。
此外,尽管本周一是中小银行类机构因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调整,上缴约800亿元准备金的日子,但当日财政部代理招标的176亿元三年期固息地方政府债,中标利率仅3.67%、认购倍率达到2.02倍。由此显示,债券市场暖意依然。大部分金融机构债券交易员认为,利率债市场回暖信号已很明确,可判断已进入了慢牛通道。(.东.方.早.报 .忻.尚.伦)
地方自行发债 部分券商基金认为利好股市
地方政府开展自行发债试点,能否带给市场一丝新气象?一些券商研究机构、基金经理认为,在债市火爆的情形下,未来该品种债券或将受到债市追捧。同时,试点有助于厘清地方财政和银行信贷的关系,将成为财税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但他们对该试点是否可被视为财政政策松动存在争议。
减轻地方政府资金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对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已有充分预期。试点发债有助于厘清地方财政和银行信贷的关系,有助于投资者对风险的预期。
招商基金策略分析师李恭敏认为,该项政策的推出对整个市场是一个利好。目前地方融资平台使得地方政府的投资、财政和银行信贷纠结在一起,三者之间形成矛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地方债发行试点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把地方政府的财政与银行信贷的关系进行剥离。这是完善和改进整个投融资体系的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国信证券的分析师认为,地方债试点渠道明确后,有利于缓解投资者对地方融资平台信息不完整的担忧。
长江证券宏观策略组认为,对于地方财政资金来源,国家仅通过财政安排了其中的一部分,庞大的资金缺口更多是地方政府通过银行贷款以及其他融资方式来弥补。各地纷纷上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给城投债的爆发提供了条件,也为城投债信用问题埋下了隐患。此次四省市地方债发行试点无疑将成为财税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大突破。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有两大正面影响:首先,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地方政府投资资金上的压力,保障房和其他基础设施也可以获得新的资金来源,这有利于推进保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该项政策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因为以往地方政府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和银行贷款。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若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地方政府只能向银行贷款,如果所投的项目收不回投资,最后可能会造成大量坏账,这就把风险都转移到了银行体系身上。
发行利率或略低于国债
杨德龙认为,地方政府开展自行发债试点可以视为财政政策开始松动的一个信号。该政策对银行板块是一个重大利好,对大盘的反弹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过,招商基金认为:把这一试点看作是财政政策松动的信号,可能有点牵强。因为按照年初的财政安排和目前为止的数据,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的空间。如果财政政策有松动,政府可以审批新的项目,放出财政存款。而此次推出的政策,更多是中长期国家政策上的一个布局,目的是厘清地方财政和银行之间的关系。
具体到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国信证券认为,对于股市投资品如高铁板块等将是利好。
长江证券认为,就债市来说,一种新的可供投资信用债品种将闪亮登场。3年或者5年的期限对于债券投资来说比较适中,发行利率预计也将略低于当前新发国债发行利率。尽管目前规模不大,短期内不足以对债市供给形成冲击,但从长期的角度上来看,地方债无疑将成为投资者一个新的选择。而对于城投债来说,利好的方面在于地方债可以成为其背后还本付息的隐形支撑,但地方债也会起到分散资金的效果,对于已上市的城投造成抛压。综合下来,具体影响仍有待市场检验。
还有一家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现阶段地方债火爆,二级市场交易活跃,这种债券将会受追捧。
当然,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也指出,地方债试点相关办法仅是粗略勾画出一个地方政府发债的轮廓,一些关键事项仍有待明确。
长江证券指出,传闻称此次四省市试点发债总规模在250亿元左右,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仅广东省各级财政的负债就已经达到了3000多亿元,试水对于解决当前地方政府资金短缺问题并无实际意义。地方债规模何时可以扩大、何时可以将制定发行规模的权利下放地方政府值得关注。当然,此次试点的四省市均属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利于形成吸引资金-投资项目-获取收益的良性循环。何时、以何种条件将范围扩大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引人注目。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