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胀压力趋缓势头已成
李木子
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和事实都在表明,我国通胀压力趋缓的势头已经初步形成。不过,在外围量化宽松的氛围里,仍有必要保持适度从紧的政策预防通胀重新抬头。
首先,物价后期推力总体减弱,但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仍存。继8月份CPI回落后,9月份CPI和PPI涨幅低于市场预期,数据反映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的推动力都将减弱。9月食品价格涨幅已缩小,其中最重要的肉禽价格环比涨幅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并带动其同比涨幅持续回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上旬食品价格明显下跌。9月末猪肉价格回落,而农产品价格从9月22日开始已回落4.5%。
继夏粮丰收后,秋粮丰收也已成定局。但是,农业部官员认为,由成本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仍将存在。这将意味着,食品价格占较大权数的消费价格指数仍可能上涨。
其次,外围输入性压力在减缓,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放松戒备。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涨幅下降0.7个百分点至6.5%,环比持平。在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情况下,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放缓。
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63%,石油对外依存度55%,大豆依存度达到80%,9月份,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10月份,国内成品油价年内首度下调,此前,航空燃油税已经下调。近期美国农业部下调美国20112012年大豆产量和期末库存量预期,这将对国内油脂价格形成上涨压力。
虽然数据显示,输入性压力在减缓,但这并不表示,此后无需多虑输入型通胀,输入型通胀压力仍不可小觑。
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前3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呈现高位回落态势,进口价格涨幅明显快于出口价格涨幅,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贸易条件有所恶化。
正如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所述,在目前一些主要国家仍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世界流动性仍然非常充足,这是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没有根本减轻的一个外部原因。(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