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檀:资金弃楼市大势所趋
房地产投资者必须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而不是通过冲击开发商来保障自己的投资收益。
房价大幅下挫之日,就是出现维权风波之时。2008年9月5日下午1点左右,万科老业主聚集在杭州万科位于世贸的办公处,抗议万科降价,现场打砸了售楼办公室。
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产品,投资品风险尤其大。当投资品价格下降时,受损的投资者理应为自己的投资失误买单,而不是向商家索赔。
只有无良商家有意欺诈、契约不清、价格欺诈、虚假宣传或者质量低劣,消费者或者投资者才能要求索赔,仅仅因为价格下降就打出维权的旗号,无异于对维权的亵渎。规则对任何人都应该是公平的,既不能保护资金强势一方,也不能出于民粹一味袒护相对弱势一方。再说,开发商也有强弱之分,在房地产生产链条中,也有上中下游之分。当开发商遭遇资金瓶颈、市场寒流不得不降价促销时,难道都是有意欺诈,都是对消费者权利的剥夺?消费者有公平消费权,投资者有公平投资权,商人也有市场定价权。
此轮房地产价格下降与2008年下半年相同,都是在紧缩政策下,房地产市场的弱势表现。开发商与维权的业主心心相惜,他们绝不愿意降价,一旦降价将出现老业主维权、新业主徘徊、市场预期下行种种不利局面,开发商降价乃政策倒逼之下为维持生存不得不然。
每次房地产泡沫崩溃,都是货币泡沫崩溃的结果。与2008年的紧缩相似,在房地产多米诺骨牌倒塌之前,出现激烈博弈,银行、政府部门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互相较力。最终,实力不济、现金流紧张的开发商遮遮掩掩,以促销办法拉开降价序幕。
投资者与业主到底争取什么权益?投资者要求房价维持在高位,相当于要求政府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当于要求取消调控政策,于理无据,于情不合,对中国未来经济有害,对买不起房的群体造成侵害。
我们可以对维权的业主抱以同情之心,他们中有的人倾半生心血买一套房,有的投资者成为接盘的最后一棒,但所有这些都不足以成为反对房价下挫的理由。每个人都不能以自己是不成熟的投资者为由,向社会要求赔偿。如果说冤,购买次贷衍生品的投资者比他们更冤,但以香港市场而论,截至目前,购买雷曼迷你债券的投资者,只有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获得了折价赔偿,而其他人不得不咽下苦果。买者自负,是资本与货币市场的必然规则,否则所有的亏本者都可以找金融机构、房地产机构维权,而所有的金融机构、房地产机构都可以找央行与财政部维权,必然导致天下大乱。
只要政策不放松,房价尤其是以往上升过快的城市郊区楼盘将出现大幅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盘,可惜有价无市。在转折关口,温州缺钱的企业主们首先退出楼市,而后抛售手中的楼盘。所谓投资者逃离楼市,温州房东急哭了当然过甚其辞,但受迫于资金链紧张离开房地产市场,则是大势所趋。
面对越来越多的楼市乱象,有关部门该怎么办,是装聋作哑,还是未雨绸缪早作预备?在强调买者自负原则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入反省,为什么对房地产市场没有统一规划,为什么坐视房地产成为最大宗的投资品种,为什么让房地产成为吸金器?
从2003年18号文发布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每隔两三年一调控,但每次调控都敌不住经济增长的压力而成为房价新一轮增长的起点。如2008年房地产因调控下挫,到2009年4月却因货币宽松而直线上升,2009年因此成为楼市的黄金投资期。
政策的急剧变动,房地产的屡调屡升培养了一批投资敢死队,他们不相信房价会降,他们不相信政府敢让房价下降,更不相信货币泡沫会崩溃,更相信挺过严冬就是春天。这是政策阴阳脸导致的恶果。
现实是残酷的,目前中国货币紧缩、经济结构变化造成实体经济下行与房地产价格下行,而货币局部泡沫导致原材料价格、日常消费品价格上升,中国经历的是局部实体经济坍塌与局部资本泡沫的坍塌。这次房地产调控基调不会发生变化,否则,房地产健康发展和中国经济的繁荣都会变成大笑话。(每.日.经.济.新.闻)
周世俭:人民币急剧升值无赢家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急剧升值将导致大量中国出口企业倒闭。同时,中国出口商品提价会给美国造成输入型通胀压力,而中国经济一旦下滑,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也毫无好处。他认为,人民币应保持稳定的窄幅波动,未来升值空间已经不大。
中国证券报:美国参议院日前通过了汇率法案,这个方案究竟有怎样的效力?
周世俭:该法案一旦最后签署成为立法,美国商务部在对中国商品反补贴、反倾销时就可以制定规则:凡是中国卖到美国的商品,都要加征25%-40%的反补贴税,因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25%-40%。这将把中国逼到墙角,不得不出手反击,因为中国将面临上千万人的失业问题。事实上,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要害并不是外贸出口企业的存亡,而是就业。
这里要认清两个问题。首先是一个国家是否有权干预另一个国家的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牙买加协定中承认有管理的汇率体系,既然如此,何来操纵一说?说到底,操纵汇率是美国参议院凭空捏造的,是违背国际货币基金体系规定的。其次是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目的是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但这不意味着一味升值,市场化是双向波动的过程。
参议院的汇率法案是针对中国的杀手锏,但预计是个扔不出去的杀手锏。眼下美国众议院和白宫都提出了质疑,该法案最后很可能胎死腹中。
中国证券报:人民币升值究竟让谁受益?
周世俭: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受益者不会是美欧公司,而是越南和孟加拉的工厂,因为那里的劳动力价格和汇率都相对更低。
人民币急剧升值的风险非常大,可能导致数以千计的中国出口企业倒闭,而出口企业不倒闭的另一种选择就是对出口产品提价,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美国的通货膨胀。去年中国出口纺织品和服装已经提价9%,今年还要提价10%,我们看今年美国通胀率已经从1月的1.6%升到8月的3.8%。就这一点而言,美国和中国都没有受益。
这里还要提到的一点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美中贸委会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从162.5亿美元增长至919亿美元,增幅高达465%,而同期美国对中国以外所有其他地区的出口总额增幅仅为56%。在美国商务部去年公布的落实奥巴马五年出口倍增计划蓝图中,给中国分配的年均出口增长计划幅度为15.6%,实际上去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32%。此外,自2006年至今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速一直高于从中国进口的增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迫使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重创中国出口企业,把中国经济搞下去,还怎么支撑美国的出口?
中国证券报:眼下人民币加速升值、通胀压力居高不下,中国出口企业似乎又看到了2008年的情况,你怎么看?
周世俭:从2007年10月19日到2008年7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7.5升至6.8,短短九个月升值幅度高达10.3%,超过此前两年的累计升值幅度。由于人民币加速升值,连续两年六次大幅下调出口退税,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叠加效应,2008年外贸出口企业遭遇重创。
眼下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着同样严峻的环境: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外需疲软、人民币加速升值。前三个因素都不可控,我们唯一有发言权的就是人民币升值。
中国证券报:人民币升值能否缓解国内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幅度多少为宜?
周世俭:人民币升值遏制输入型通胀的前提是美元不再贬值,否则无法起到控制通胀的作用。
对比一下就很清楚:第一次人民币加速升值发生在2007年10月19日,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7.5,到2008年2月底升至7.2,短短四个月升值幅度达5.3%,而同期CPI从2007年9月的6.2%升至2008年2月的8.7%。最近的一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去年9月1日的6.81升至今年6月17日的6.47,升值幅度为5.5%,而去年9月CPI是3.6%,今年的6月CPI已经升至6.4%。
人民币每年升值幅度最好不要超过3%,充其量不要超过5%。人民币还是应该保持稳定的窄幅波动,升值空间已经不大。(中.国.证.券.报)
何志成:较差经济数据袭来 A股能否扛住?
14日公布的中国CPI数据,以及前一天公布的贸易数据都显示略微低于市场预期。通胀率仍然高悬于6%之上,说明四季度CPI会出现向下拐点的期望很可能泡汤,更说明目前高通胀的最大动力并非全部来自货币宽松,而是来自成本上升,包括劳动力价值的提升。
9月数据显示较高的通胀率将是长周期现象,未来农产品价格还会因为中国劳动者收入的提高而持续上涨;而进出口数据下降,于是9月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还会呈现下滑态势,中国经济正在降温,将从东部传导到西部,滞胀危险已经出现。
8月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由于财政紧缩与危机并存,欧洲经济下滑,金融动荡在欧洲各国蔓延的可能性加大。而美债危机引发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在国内外诸多危机连番袭来的阴影下,中国经济进入最艰难的第四季度。当我们还在讨论是否应该对欧元区国家伸出援手时,我们自己的债务危机却临近大面积爆发。国庆长假期间,温总理急赴温州考察;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汇金增持四大行股票,打响了救(股)市第一枪。
虽然有关中国政府是否真心救市,该不该救市的讨论似乎没有结果,但我坚持认为,10月份的中国股市将与经济数据背道而驰。中国股市持续低迷,说明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很强,有很强的预判能力,沪指跌至2300点一线,提前反映了中国经济必然发生的大减速,以及由于高利贷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所导致的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的实质是什么?不是经济的负增长,而是对储备财富的洗劫。由于全球长时间的流动性泛滥,国家和个人的财富长期蜂拥在股市和楼市等高风险资产,而中国从2010年开始严厉调控楼市、股市,大量储备资金涌向影子银行,爆发了一些地区全民放高利贷的丑恶现象。债务危机的结果或曰最终解决方式,必然是高风险资产的缩水或曰泡沫破灭,包括追逐高风险资产的平仓潮以及追逐高利贷的损失。但是,A股已经提前调整,10月开盘沪指再创新低,险些击穿2300点。问题是,这样的调整够不够?中国股市还能不能经受更极端事件的考验?
近期,我一直在外地调研三农问题,同时从基层观察中国经济。我看到,虽然农业和农村也有危机隐患,但农民群体是稳定的,农村是祥和的。而农村的祥和并不完全是因为农业丰收,农产品价格提升,更因为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挣到了钱,农民工近几年收入增长迅猛。农村的稳定说明经济的稳定,农民工的收入源于中国各地热火朝天的建设潮。经济整体仍然健康,说明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非常强,抗风险能力很强。
9月宏观经济数据对股市会有影响,但不会持久,因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着力点已经有所变化,货币结构性宽松是大趋势。为了防止中国经济硬着陆,必须提振股市信心,相信政策面对股市反弹的推动力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从技术图形分析,欧美甚至全球股市还有20%下跌空间,中国股市也可能再跌10%以上。A股沪指完美跌破2300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经济的硬着陆,意味着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中国经济目前背负着三个十万亿的巨额债务,即高风险体外循环资金的十万亿,房地产贷款的十万亿,地方融资平台的十万亿。目前,体外循环的十万亿已经由于温州高利贷资金链断裂而危在旦夕,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也近在咫尺,地方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缺乏保证。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断崖之边,必须立即救助,包括紧急调降存准率。汇金救市,正是源于这个基本判断,因此它是一系列救市举措的开始。
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可能很快将转向保增长,而保增长必须保信心。沪指能不能守住2300点,代表着广大投资者对未来中国经济抵御重大风险是否具有足够的信心。重大风险是一定要来的,极端情况一定发生,而且会连番冲击。但我相信,已经率先调整很多的中国股市,应该能够抗击国内外目前已知的所有风险,强大的内生动力一定能使中国经济转危为安。问题的关键还在顶层设计,只要货币政策向着保增长转变,社会资金环境能够略微宽松,中国股市一定能够守住2300点,甚至可以走出与全球股市相反的行情。
由于汇金开始救市,国务院决定对小微企业增加贷款,我相信后续政策还有很多,包括紧急调降存准率等。因此,我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前景仍然乐观。(每.日.经.济.新.闻)
谭雅玲:通胀指标与预期吻合 但不乐观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6.1%的上涨说明通胀压力仍然很大,并没有显示出拐点或者出现利好。接下来CPI走势仍会保持当前水平,甚至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即便有下降的可能也不是短期,周期和流程会很长。但是从去年10月到现在的情况来看,流程和效率非常不足,不仅没有消化通胀压力,反而将压力扩大了。
谭雅玲表示,解决通胀问题应从结构和配置等基础因素上进行改革、消化和疏导。否则,通胀问题将很难消化。(证.券.日.报)
任志强:房价仍会上涨 不会出现大幅降价或崩盘
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房价一直是这一两年来最让人关注的问题,任志强本次受新地中心的邀约,来到合肥论道,就直言房价依然有上涨的压力,不会大幅降价或者崩盘。
房地产市场仍有上涨压力
如果紧缩的政策一旦放开,才可能看到真正的原貌是什么样的,就可能面临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惨盘。任志强首先表达了他对政策的肯定。 他坦言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仍然面临着上涨的压力,同样也正因为依然存在的上涨压力,所以政策也将继续严格的执行。
也有一些企业出现了降价,但它不是一个全国普遍现象,不会出现大幅度降价或崩盘。因为即使是在严厉的政策下,全国的总销售金额和总销售面积依然还是在上涨,特别是总销售金额,约上涨了26%,远远高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 这就意味着我们看到更多的不是消费需求,而是打压都打压不住的需求,一旦放松,会涨的更加厉害,所以目前的局面是紧缩的。紧缩的局面最直观的就是出现新的限购政策、不断的出台新的约谈政策,任志强透露,前几天放松政策的佛山就被约谈了。 同时也正是因为政策,加大了保障房建设的推动,也用保障房投资维持着投资的高增长。
政策破坏市场调节能力
政策也有两面性,在持有肯定态度的同时,任志强也直言不讳的提出了政策的不利之处。 任志强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要签定合同,限定每个地区和城市房价增长的幅度要低于GDP增长的幅度和人民经济增长的幅度,而对于这种政策方式,让表示:用抑制投机的方式限制了消费,用价格限制破坏了市场调节能力。 而这两种不利之处就导致了供求关系变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保障性住房在今年的用地中要占到70%的比例,挤压了商品房市场供应。 尽管我们的总开工量是在上升的,但是商品房的新开工量是负增长和下降的。假定我们按照建设部统计的数字把一千万套保障房把完成的数据扣掉的话,我们却发现商品房负增长超过了20%,意味着明年的年底和后年的年初就没房子了。任志强指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政策导致不良影响
然而,调控政策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也是众多业内外人士所能看到的。 首先导致了非限购城市的房价上涨速度是在加快,中小城市因为限购城市的影响而导致其房价上升。形成结果是大城市过去人口高度集中是靠房价来限制人口,于是人们利用较低的房价进入到中小城市去。任志强表示。
除此之外,租金价格在不断的上涨,从前几日公布的九月的CPI里,租金上涨的幅度还很高,达到了3.4%。任志强计算,按照社会的公开经济方法计算,我们商业化的租金价格上涨超过了18%,有些地区已经达到24%。 而重点城市销售下降、市场现金流不畅、重点城市大量土地挂而不摘、政府土地收益锐减等问题更是显而易见的现实。 从而导致了政府没有能力拿出土地和资金进行保障,商品房的销售非正常萎缩、库存量加大、后期商品房的供给将减少,无论是政府的融资平台还是一些其他的资金链条都出现了故障或者断裂。任志强分析这些现象最终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改善住房需求才是最终目的
任志强坦言,他觉得现在的调控政策最大的问题是宣告买第二套房一定是投机,有些不符合情理:中国大陆用的是限购政策,香港用的是两年之内增加你的资本税和交易税的办法,台湾用的是五年,在不同的年份你要转让的话我会增加不同的税收,超过五年,也就是一个经济周期过去你就可以自由买卖,这就比我们的政策好很多。 而现在,面对房价上涨的巨大压力,唯一的方法就只能持续的调控、紧缩政策,一直到调控成为常态。 而提及调控的最终目的,任志强无论是在本次高峰论坛,还是在其他地方都曾经多次表示:最终目的是让大家能够改善住房需求,而不是因为调控让大家少买房子或者不买房子。如果是后者,那么调控就是失败的。
胡立阳:目前是播种良机 2517点下是买入好时机
10月15日, 一场主题为弱市环境下的投资选择的2011年中国投资者服务巡讲大型公益活动在深圳市民中心隆重举行。该活动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编辑部主办。来自博时基金、摩根资产管理的资深人士,以及有亚洲股市教父之称的胡立阳先生与现场600多位投资者分享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胡立阳表示, A股是全球第一个睡觉的股市。
A股市场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涨的太快,又急又快,所以休息的时间相对长了一些。他研究了多个国家的股市得出一个结论,每年8月份的行情最差,11月、12月份的行情最好。
胡立阳表示,A股将会早睡早起,而现在正是播种的良机。
他坚持认为,2517点以下都是买入的好时机,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候买点和卖点,并适时将手中持有的烂股和死股调换成好股和活股。 (证.券.日.报)
吴晓求:市场资金紧张 近期加息提准概率非常小
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CPI未来将呈现平缓下降的趋势,加息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概率都非常小。
吴晓求表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6.1%与之前预测大体一致,未来CPI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下降的速度也会比较缓慢,呈现出比较平缓的拐点。
因为CPI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考虑到现在市场资金面紧张的情况,未来加息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概率都非常小。
吴晓求指出,CPI上涨因素中,食品价格仍上涨较快,因为食品价格与居民生活高度相关,所以居民感受的物价上涨幅度会更强烈。(证.券.日.报)
周其仁:融资难不是小企业的最大困难
日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在深圳发布的《珠三角小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该报告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于今年9月在对珠三角6个城市的95家小企业11家专业市场和15家当地银行进行实地走访,并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珠三角各地2889家小企业进行网上调研后最终形成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经济观察报:一圈调研下来,周教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有什么看法?
周其仁:现在大家都关注小企业,主要原因是小企业非常重要,在国民经济中它虽然很小,但数量很大,另外就是它现在面临很大的困难。
因为小企业自己的特点,简单地概括就是两个方面都没有定价权。它卖产品,几百万家企业都在卖,而且全球竞争,要跟越南、印度的企业一起在全球市场竞争,没有多少自己的品牌和专利,没有多少自己独到的东西,因此叫不出价来,这是产这头,小企业没有定价权。
在生产要素方面,小企业仍然没有定价权。它要跟其他小企业争夺工人、争夺原料、争夺能源。在这个方面它是买家,仍然没有定价权,它会受到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很大的挤压。两头没有定价权,又遇到通胀摆尾的时候它就特别不灵。
所以小企业现在问题很多,但是总的问题就是在国际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通胀还在摆尾巴这个环境下,小企业就特别困难。
经济观察报: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希望政府出手,通过特殊的渠道或者采用一些特殊的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倾斜,但同时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政府不要介入,应该让市场发挥作用。
周其仁:中小企业融资难媒体上反映很多,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小企业现在最主要的困难并不在融资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成本压力太大。成本压力大,产品又叫不出价,利润空间收缩,开工率降低,这是目前主要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你融资干吗呢?融资是要扩大经营,如果经营的利润在收缩,那道理上就不会去扩大经营。所以对我们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呼声,我的看法是要做一些分析,要放到整个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架构里头的恰当位置来讨论。
第二,中小企业确实有融资难的问题,这个融资难还跟宏观形势没有关系,不管宏观经济是紧、是松,是宽松货币还是紧缩货币,中小企业的融资总的都是难的。我曾经讲到一个观点,什么叫中小企业,特别什么叫小企业。小企业就是不大用人家钱的企业。它小、它短,它还没有建立多少的信用基础,别人的钱怎么敢借给它,所以小企业得依靠自己、依靠亲朋好友,然后靠周围的小圈子,在这个圈子的资金支持下做产品、做服务,取得一点市场竞争地位,然后慢慢建立信用基础。
中国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大机构占主导,客观上要给草根班的小企业提供到位的金融服务就有这个困难。小企业做一笔贷款才几千几万元钱,银行的业务员也要记账、记数。
我们过去对小企业的定义当中,其实很多是非常大的企业了,把它们的贷款也算进来,叫中小企业。最近划了小企业、微小企业,情况会好一点,你把所有大银行发生的贷款数比比看,比例很低的,我相信这个情况要努力改善,但是不会马上改善,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的政府都会设立一个专门的政策项目,就是要增加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美国、日本、德国,特别是在那些在工业、加工制造业有优势的国家,这些制度都是需要通过政策去推广的。为什么?你完全让市场找,市场有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太高事情就做不了。
至于你问到中国现在这个情况,是不是不要政府特别关照,靠市场去解决,这个观点我想还是要讨论,我的看法,不管政府怎么关注,客观上大多数企业还是靠市场。因为政府想关注,关注到的面还是很有限的,但是我并不认为政府关注不重要,因为中国政府的意向、政策导向还是有影响的,如果它已经很困难了,你再没有一点呼声,没有一点自上而下的压力、指示,那就更加困难。再讲下去就复杂了,因为我心目当中市场和政府是一体的,没有哪个市场是没有政府的,全世界没看到过有无政府的市场,政府一定要在市场里承担产权界定、服务有关的工作,没有一个市场可以完全脱离政府,因为它不在市场之外,政府是市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再进一步看小企业的融资难,从调查的样本看,融资排到了第七位,而且它的覆盖面不到20%,就是20%的小企业把融资难排到了困难的第七位。这个非常有意思,都说小企业是不靠融资的,53%的企业靠自有资金周转,有的干脆不借钱,有的根本不借正规的金融渠道的钱。即使借钱,62%来自亲朋好友,这些是非常典型的小企业。因为小企业没有信用历史,没有信用历史怎么可以随便借到钱呢?人家怎么会相信你呢?它又没有很多资产,不能抵押,它也没有过去的行为记录,所以它只能靠亲缘关系,在47%有过融资的小企业中,通过正规金融渠道的只有30%,也就是在小企业的资金总量中,只有12%来自于银行和信用融资。因此,现在说融资难,特别是正规金融融资难,这个问题要放到恰当的位置来看,不能忽视也不能扩大,如果扩大的话对症下药就会出错。
经济观察报:在当前背景下,很多人对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不同看法,认为应该放松货币调控。
周其仁:现在还是负的利率,有什么理由放开货币调控呢?而且即便开了,对小企业不会帮很大的忙,当然你简而言之,把货币龙头开到小企业借钱一点困难没有,那么,劳动力成本会怎么样?原料成本会怎么样?资产价格会怎么样?最后会进一步让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所以现在是要用财政政策、体制政策、政府服务,然后在稳健的货币前提下,把有限的货币量更多地导向小企业。
只有整个货币平稳,金融形势平稳,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才能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从融资来说,亲朋好友的钱他买房就可以赚很多钱,他干吗借给你搞工业;工业企业的自有资金干吗用在利润越来越薄的工业,他干吗不拿去炒这个炒那个;这也是现在一部分小企业困难的由来。包括这两天舆论报道的温州很多跑路的企业,仔细看,没有是因为扎扎实实搞实业跑路的,都是因为前两年较高的通胀,然后通胀当中资产价格涨得更快,改变了相对价格,出现了一些投资的热点,出现了一些投机的热点,然后调动资金大量转移。炒房能赚一倍的钱,我借50%的利息不算啥。如果我炒某一个东西能赚两倍的钱,我借100%的利润不算啥,它还是个杠杆。风险就在这里,如果钱往那里涌,它确实会自我证明,会把价越炒越高,然后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偶发因素、随机因素影响下,它可能掉头向下,这就是大家讲的泡沫的破灭。
所以我的看法,稳健的货币政策至少目前的情况看没有放弃的必要,反过来应该坚持,因为我们总的货币存量已经非常高,70多万亿!我们一年的GDP是40万亿,这么高的货币存量来转这么一个流量的经济,怎么看这个比例是偏高的。当然,要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增加针对性,这是我认为下一步政策的难题,总量要持稳,不能因为出现一些跑路的企业、小企业的开工率下降、实业倒闭,这些要引起注意,但对策不是去开货币龙头,因为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对于经济下行的时候过大地开货币龙头只会带来一连串麻烦。我们今天很多经济当中的问题是货币龙头偏大的结果,要记住这个经验教训。
怎么增加针对性呢?正规金融对小企业就是12%,你就开出龙头也就12%,但税可是不变的。温总理在大连开会,这次在温州,都提到这个东西,这些要赶快落实,所得税已经降低了,所以所得税的影响不大,影响更大的是经营,对还在开的企业要降低它的负担,增值税、营业税,然后已经准备好的或者筹措当中想出台的加税的政策不要再出,讲了好多年要降税的政策要赶快出,这个是会普遍起作用的。虽然有偷税漏税,但每家企业都有税,降税的政策要比开金融、开货币龙头对小企业来看更有普遍性。除了税,还要降低其他的费,能减的普遍地减一点。
人民币汇率上升是硬币两面,出口的成本上升,但是我们买全球资源的成本会降低,但是你要买到国际上的东西,就会有中间的服务、中间的海关,相应的税费,包括商品检验,要把这个交易费用降下来,这对小企业会帮很大的忙。
桂浩明:房价跌了 房地产股会涨吗?
本轮房地产调控是从去年4月份开始的,有关方面通过采取包括财政税收、信贷融资等各方面的政策工具,再加上还使用了一定的行政手段,应该说到去年年底各地房价过快的局面已经得到了扭转,今年以来更是出现了房价陆续松动的状况。时下,人们的普遍预期是,房价将会开始明显下跌。
房地产调控刚开始的时候,房价并没有下跌,但是股市上的房地产股票却大幅度下跌。根据申万研究所编制的行业指数,从去年4月份到今年9月份,房地产指数的最大跌幅是35.67%,不但与同期的中房指数根本无法相比,也远远超过同期大盘26.19%的最大跌幅。房地产股票之所以大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投资者普遍认为房地产后市不看好,房价的下跌会拖累房地产企业的业绩,从而形成标准意义上的戴维斯双杀。尽管在调控期间,房价似乎并没有出现下跌,但这无从对房地产股票构成支撑,因为大家想到的是,由于房价不跌,政府就一定会出台进一步的调控政策,这样以后房地产行业的环境将更差,房地产股票也就更加没有机会了。
现在,在折腾了一年半以后,终于看到了房价下跌的动向。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退房潮,个别城市甚至已经要求试图调整限购政策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股票又会怎么运行呢?有人担心它还会进一步下跌,因为现在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资金匮乏,销售困难,这自然会影响到其业务的正常进行。不过,话也要说回来,由于房地产股票下跌比较多,其估值是明显偏低的。有人计算过,现在有些大型房地产公司的股票,其内在价值已经包含了房价下跌20%的因素。因此,一种比较简单的预测是,在房价下跌以后,如果管理层保持现行调控政策基本不变,而房地产公司在几经调整后其业务也逐渐正常化,那么它们的估值就会稳定下来,而且很可能其合理水平是会比现在要高,这样一来,房地产股票就会出现相应的上涨。这次汇金出手增持股票以后,市场上也是金融服务与房地产板块的反弹幅度最大。
当然,在承认房地产股票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反弹机会的同时,人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反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期超跌比较严重,一旦这种超跌局面得到矫正,那么后市就只能随波逐流了。显然,这次的房地产调控,实际上是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即中国经济以房地产为支柱的局面将得到改变,房价持续上涨以及房地产公司能够轻易地获取暴利的时代,应该说是基本结束了。虽然,由于中国走城市化、工业化道路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房地产还会有较长时间的发展期,而且基于地少人多的特点,在一定时期房地产行业还是会出现相应的泡沫,但是这些都已经不再是市场的主流。当人们看到大量的房地产公司开始转向开发矿山时,就应该承认房地产股票的黄金时期与这个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都已经结束了。因此,现在房地产股票可以出现超跌反弹,但在中线走势上不会真正强于大盘。
另外,现在投资房地产股票,还需要注意的是对标的公司的遴选。在行业景气程度下降的情况下,不能想象各公司都会有不错的表现。不能排除会有一些公司因为前期资金链绷得太紧,并且在开发策略上又出现了问题,结果陷入被动。有媒体估计国内会倒掉1/3以上的房地产公司,这也许有点夸张。但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中一定也会出现业绩大幅度下滑的案例。即便只是个案,但也是需要加以提防的。所以,现在房价下跌了,对于房地产股票来说可能是好事,会促使其运行环境的正常化。但是,这只是带来了股价合理回归的希望,今后要有超额收益,可能性就很小了,而这正是热衷投资房地产股票的人们所需要加以注意的。
皮海洲:汇金增持难以再造9·18行情
本周是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周,最牵动市场的事情非中央汇金公司增持工、农、中、建四大行股票莫属。虽然10月10日沪市成交量创出了399亿元的地量,但就在这一天,中央汇金公司动用了近2亿元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大行股票。
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股票的消息引发市场对管理层救市的联想。不少投资者乃至市场人士都将中央汇金此次增持与2008年9月18日对工、中、建三大行的增持相提并论,认为股市将再造9·18行情。
但11日沪深股市的走势无疑让投资者失望。11日是中央汇金增持消息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当天上证指数高开低走,全天涨幅仅为0.16%,深证成指下跌1.04%。虽然12日上证指数大涨3.04%,深证成指大涨3.58%,但这较之于9·18行情的连续两天井喷相差甚远。
为什么此次中央汇金增持没有再造9·18行情?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仅就救市而言,此次中央汇金增持与9.18救市存在很大的不同。
回首2008年9.18救市,不仅救市的性质非常明确,而且打的是组合拳,共推出了包括印花税单边征收、中央汇金增持三大行股票、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等三大利好。而此次中央汇金增持的救市性质并不明确,所谓救市只是市场的理解。
当然,此次中央汇金增持之所以难以让股市再造 9·18行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中央汇金增持对于目前股市所存在的问题来说只是隔靴搔痒。当前股市之所以跌跌不休,投资者信心尽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股市失血严重。今年1-9月,IPO融资2305亿元,上市公司增发融资3369亿元,大小非套现1394亿元。而且从9月下旬的情况来看,新股发行呈现加速之势,中国水电、陕煤股份、中交股份这些巨头公司相继袭击A股市场,动摇投资者信心。因此,不为股市止血,仅仅通过中央汇金增持来挠痒痒,是无助于当前股市走强的。而这种股市失血情况在9·18时并不严重。
中央汇金此次增持未能再造9·18行情已清楚地表明,尽管目前市场对救市充满了期待,但中央汇金增持这种隔靴搔痒的措施是难以救市的。股市救市必须对症下药。对时下的股市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要为股市止血,叫停IPO与再融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任何救市措施其效果都要大打折扣,其结果最终难免从终点回到起点。(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