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0月16日电(记者 章利新 叶前 王攀)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16日进入第二天。由于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形势依然严峻的欧洲债务危机问题也成为广交会上众多出口企业的关注焦点。
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周六在巴黎闭幕,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分歧和博弈仍在继续,关于全球经济因欧债再遭重创的担忧也仍在蔓延。在广交会上,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了从欧洲吹来的寒风,以及“危”中之“机”。
山东青岛泰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明辉对记者表示,欧盟是该公司园艺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由于这个行业属于非必需类消费品,“钱包”空瘪的欧洲消费者为了保证日常刚性支出,基本上都会大幅削减在园艺方面的支出;加上行业“门槛”低、工艺简单,行业内部竞争激烈,通过产品升级转型赢得市场的空间不大,因此受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吴明辉预计,对欧年出口收入将从去年的超过一亿美元降至7000万美元左右,“这令企业感到相当大的压力”。
海关统计显示,前3季度,中国对欧盟双边贸易增速分别为20.9%,低于中国总体进出口增速3.7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9.8%,与上月相比出现一定下滑,回落幅度明显扩大。实际上,自2010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就进入了下行通道。
“欧洲市场持续萎缩的趋势估计到今年底不会改变,再加上汇率因素的影响,以经济型中低端产品为主打的中国企业受到的冲击会更大。”海尔电器集团欧洲部负责人孙振华告诉记者。
在欧债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希腊和意大利,这种冲击显得更为直接、彻底。山东潍柴动力进出口有限公司2010年初才正式成立欧洲部,并取得了2400多万美元的出口额。负责拉美欧洲事务的王璐说:“希腊原本还不错,今年的业务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了,意大利也很不景气。”王璐告诉记者,第一天只接待了一位土耳其客商,第二天也只有一位客商前来咨询,来自塞尔维亚。
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微博)认为,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会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显现,9月份顺差仍会下降,明年中国对欧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危”“机”并存,即使“欧债”也不例外。对部分有实力的中国出口企业来说,现在他们迎来了通过加强品质和服务来提升品牌在当地认知度、通过并购调整布局的良机。
集中精力于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营销的海尔在欧洲市场也实现了“逆市增长”。孙振华透露,海尔“白电”今年对欧出口预计增长30%至3亿欧元。他说:“欧洲消费者过去最担心的不是‘中国制造’的质量,而是售后服务,当下正是中国出口企业通过更好的售后服务提高品牌认可度的好机会。”
欧债危机为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走出去”创造了条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尝到甜头的山东潍柴目前正在与意大利企业洽谈豪华游轮项目。当年正是在危机中,财务状况良好的潍柴以8000万欧元买下了法国的一家百年老店——博杜安,这比危机前便宜了2000多万欧元。
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吸引外资总额在锐减,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在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却飞速上涨,增速为99.2%,达到8.6亿美元。据商务部介绍,中国在欧盟的投资在过去几年中呈稳定上升态势,欧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地区,尤其是通过兼并和收购的方式。
英中贸易协会总裁傅仲森说,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企业在英国和欧洲市场进行投资、IPO、并购等行为会有较大增加,“这个趋势已经确立”。
目前债务危机并没有席卷整个欧洲,部分国家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准仍然较为稳定,甚至给占有价格优势的部分中国产品创造了空间。傅仲森说:“欧洲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更少了,因此他们倾向于选择价格方面更加有优势的中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