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CPI今亮相能否逆转 存准率或难下调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9月CPI今亮相能否逆转 存准率或难下调

加入日期:2011-10-14 7:48:3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前三季外贸超预期 经济未现大幅下滑
  企业家信心指数跌至两年来低点
  9月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预计CPI超6%
  9月CPI仍将高企 货币政策短期难转向
  物价未降 9月CPI同比涨幅或达6.3%
  9月CPI今日亮相 或难别6时代
  专家:存款准备金率短期内难下调
  汇丰:中国货币政策或迎来局部放松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组合拳第三招?
  A股基本面隐现松动迹象 今日CPI数据很关键

  前三季外贸超预期 经济未现大幅下滑
  虽然9月的外贸数据未能延续8月超预期的强势,但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外贸规模已经超过2008年全年水平。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外贸作为本月第一个公布的宏观数据仍然显得乐观,这也基本打消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明显下滑的担忧。
  海关总署13日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248.3亿美元,增长18.9%。其中,出口同比增长了17.1%,进口同比增长20.9%,双双低于上月增速和市场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的整体外贸仍然显得较为乐观。
  海关数据显示,经过季调后,9月出口环比增长了1.6%,这表明中国的出口尚未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严重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9月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口也保持在较为正常的水平上,铁矿石进口量创下了8个月以来的最高点,原油、大豆以及铜的进口量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表明9月的进口增速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
  另一方面,前3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774.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外贸规模已经超过2008年全年2.56万亿美元的水平。
  较为乐观的外贸数据有利于打消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说。
  展望全年,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预计,今年我国外贸总值将超过35000亿美元,增长19%左右。其中出口约18600亿美元,增长18%左右,进口大约16900亿美元,增长21%左右。对比历史数据可以发现,这样的增速表现基本达标。
  外贸数据也折射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落。
  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文波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今年3、4季度经济增速回落不会很大,经济增速不会出现过度回落,整体保持在10%左右没有问题。(上证)

 

  企业家信心指数跌至两年来低点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昨日(10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9.4,这也是在连续6个季度位于130以上之后,该数据首次回落至130以下。
  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在即,企业家信心指数或预示三季度我国GDP相比前两个季度有较大回落。
  国家统计局报告称,多数行业企业家信心回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59.8和143.0,高位环比回落3.7和1.2点;社会服务业、建筑业、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8.1、131.8和125.8,比二季度回落1.4、7.2和3.1点。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已连续6个季度位于各行业最低,三季度跌破临界值,为99.9,环比回落7.6点,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明显不足。分析人士指出,这与国家一直未放松对楼市的调控导致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有直接关系。
  各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情况也不容乐观。三季度,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环比、同比均有回落,幅度在2~6之间。
  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结果类似,渣打银行昨日发布的首期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为47.37,显示未来中小企业家信心指数也偏弱。
  我国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今天(10月14日)即将发布,而企业家信心指数或暗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将呈现下滑态势。
  一份针对14名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显示,中国第三季度GDP可能同比仅增长9.2%,增幅远低于第二季度的9.5%和第一季度的9.7%。
  投行高盛预计,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幅将从二季度的9.5%降至9.1%。该行宏观经济学家宋宇称,虽然工业增加值环比增幅反弹,但仍低于趋势水平,表明总需求增长乏力。
  在CPI的判断上,鉴于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已经连续第七周上涨,各机构认为9月CPI回落至6%以内已无可能。
  花旗集团驻香港特区经济学家丁爽表示,尽管通胀已在7月见顶,但由于猪肉等主要食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今年来通胀率每个月都超出政府目标水平,而且其回落的速度会远远慢于预期。(每日经济新闻)

 


  9月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预计CPI超6%
  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发布日程显示,14日将公布9月份经济数据,其中9月份CPI自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尽管翘尾因素正逐渐减退,但有关分析机构认为,由于食品价格继续呈现小幅环比上涨势头,9月CPI同比涨幅很难有明显回落,预计仍维持在6%以上的高位,部分机构甚至预测9月CPI可能高过8月,因此,多数专家也同时预计宏观政策基调难有实质转向。
  对于未来几个月物价走势,当前各分析机构均认为,进入四季度后,CPI涨幅将呈现逐渐回落态势。有专家认为,前期对CPI推升作用明显的部分食品价格涨幅开始回落,物价快速上涨的压力已有所减轻,同时考虑到下半年翘尾因素将逐步降低归零以及地方政府加强对流通环节管理,通过集市与生产基地对接降低食品供应价格,物价调控正逐步起效。
  有证券研究员分析说,四季度货币政策稳健的大基调难有实质性转向,实际操作将在松紧搭配中谨慎权衡。部分经济学家也分析称,在当前物价持续徘徊在6%的背景下,整个宏观调控政策离放松尚远。
  央行此前表示,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仍处在高位。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人.民.网)

 

  9月CPI仍将高企 货币政策短期难转向
  国家统计局今天将公布9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对9月份CPI的走势,市场普遍认为其数值不会有明显的下降。甚至有分析机构认为,9月份CPI将恢复上行势头。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受成本上涨、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当前物价回落还缺乏稳固的基础,货币政策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转向。
  食品价格一直维持高位运行是CPI涨幅迟迟不能回落的主要原因。中信证券研究员诸建芳认为,9月份CPI将同比上升6.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将同比上升6.8%。食品价格方面,蔬菜、鸡蛋受到季节因素影响,环比出现较大上涨,这将推动9月食品环比上涨1.5%至2%。与此同时,非食品价格环比也出现回升,同样推动CPI上行。
  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则认为9月CPI同比增速或超过8月回升至6.3%。通胀回升部分源于季节性因素,主要是中秋节的提前到来,包括猪肉在内的食品价格月环比继续上升,因而推高了9月份的整体CPI通胀水平。
  国泰君安李迅雷认为,9月CPI涨幅仍将在6%以上高位,但10月份或将大幅回落至5.3%,同时,李迅雷预测9月PPI为6.8%,但10月将大幅回落至5.8%,通胀压力在10月或将显著缓解。
  尽管在9月CPI数据是否超过8月这个问题上有分歧,但专家们一致的观点是目前物价上涨的势头已是强弩之末,四季度物价指数的涨幅将明显回落。但无论怎样,今年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即使CPI在后三个月有明显回落,年内CPI均值仍将高悬于政府年初所设定的目标4%。
  对于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中国国际信息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表示,要抑制通胀,抑制原材料涨价,除了改善供给,货币政策要回归稳健,不能再过度紧缩。
  李迅雷也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目前仍然处于紧缩状态,但由于经济的下滑和通胀的回落预期非常明确,货币政策不会进一步紧缩,目前政策已经进入观察期。预计年底货币政策有转向可能,即从紧缩回归中性,以为实体经济需求提供支撑。(.每.日.经.济.新.闻)

 

  物价未降 9月CPI同比涨幅或达6.3%
  8月CPI同比涨幅6.2%,低于7月份CPI同比涨幅6.5%。随即,物价出现转折,7月为全年高点的说法铺天盖地。然而,9月份物价真的回落了吗?
  对于将于今日发布的9月CPI数据,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9月CPI同比涨幅很有可能高于8月。他预计,9月份CPI同比涨幅或达6.3%。
  鲁政委说,虽然国庆节之后我们感受到肉价、蛋价下降,但这是从9月份的高位上回落下来的。此前猪肉价格又被推至风口浪尖,猪肉疯涨,CPI高涨;鸡蛋价格更是在全国很多城市突破5元/斤。这些都是令9月份CPI同比涨幅或许仍维持高位的重要因素。
  鲁政委介绍,自8月最后一周开始,肉价、鸡蛋价格反弹,9月上旬也维持着价格上涨的趋势。这仅是食品价格方面的因素,占CPI比重较大,所以对CPI同比涨幅影响明显。除此之外,其他商品物价并没有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而下降,因为虽然8、9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且持稳,但是其反映到制成品价格上需要时间,所以9月份这些商品价格也处在高位。
  基于上述两点原因,9月CPI可能小幅回升。
  无论是在百姓的眼里,还是在专家的眼里,物价问题都不容忽视。面对仍处高位的物价,政策方面会有何动向?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9月物价仍高位,或与8月CPI同比涨幅持平或高于8月份,政策方面会仍维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不会放松。
  鲁政委分析认为这一轮通胀的高峰实际上从7月份就过去,现在物价虽然高,但属于强弩之末。政策应当具有前瞻性,不应因当前高物价就继续收紧政策,政策未来的趋势是放松,但不是现在,至少年内政策不会放松。(.东.亚.网 .吴.丽.娟 .栾.喜.良)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