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12月CPI预计同比涨4.1%
12月CPI、PPI等宏观数据将于下周陆续披露,本网采访了招商银行宏观分析师徐彪。
徐彪表示,统计局公布了12月上旬和中旬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变动情况,食品价格出现比明显的回落。自国务院颁布稳定价格的一揽子政策后,全国各地农产品价格明显回落。综合考虑基期的因素,预计12月CPI同比上涨4.1%。他表示,PPI价格与基础原材料价格走势高度正相关,是输入型通胀的主要传导途径之一。国际大宗商品综合价格高位震荡,考虑基期因素后,预计12月PPI同比增长5.8%。(证券时报网)
央行连续8周净投放 PMI回落暗示经济软着陆开始
新年第一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仍波澜不惊,继续维持前7周以来货币净投放的态势。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春节前央行都将维持净投放,节后则将根据经济增长、物价变动等实际情况收紧流动性。
公开市场连续8周净投放
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160亿元,连续8周净投放共计3570亿元。从2010年12月9日起,央行暂停了三年期央票的发行。本周二,央行发行了一年期央票10亿元,周四又发行了三个月期央票10亿元。本周央票到期130亿元,正回购到期50亿元,合计本周央行货币净投放160亿元,加上此前连续7周货币净投放3410亿元,央行已连续8周实现货币净投放3570亿元。
发行收益率方面,两期央票发行收益率继续上升。央行公告显示,稍早发行的10亿元三个月期央票的发行价为99.46元,发行收益率为2.1717%,上升了16个基点;周二发行的10亿元一年期央票的中标收益率升至2.6167%,上升近11个基点。自央行加息后,两期央票两周累计上调幅度分别为36个基点和27个基点。
不过,目前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的现象仍比较严重。银行间债市央票到期收益率曲线显示,三个月期央票最新收益率为3.0048%,较发行收益率高约83个基点;一年期央票最新收益率为3.1600%,较发行收益率高约54个基点。
资金面方面,短期资金较2010年末相对宽松。1月7日,Shibor的隔夜回购品种(O/N)利率为2.1200%,7天(1W)利率为2.7996%,分别比2010年12月31日同类产品低240个基点和358个基点,显示短期资金紧张的局面已有很大改观。中长期资金相对比较紧张。1月7日,6个月(6M)的利率为3.6009%,1年(1Y)的利率为3.6620%,比2010年12月31日同类产品的利率高约4个基点和3个基点,显示中长期资金供求局面基本未变。随着近期公开市场货币的净投放,市场资金面短期也逐步转向宽松。
PMI走势预示软着陆开始
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2010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9%,比前月回落1.3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指数近5个月以来首度出现回落。具体来说,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上升,但升幅较小,多在1个百分点内;其余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降幅较大,分别为2.9和6.8个百分点。
针对去年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CFLP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新订单指数下降比较明显,值得关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表示,PMI指数回落,是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以及为稳定物价对一些行业有保有压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属于主动性调整。目前该指数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出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基本平稳。
去年12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于日前公布,为54.4%,在连续4个月上升后略有回调,低于11月份的55.3%和10月份的54.8%,但仍是50%之上,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增长势头不减。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尽管去年12月份PMI指数放缓,但未来政策仍将以应对通胀而非保增长为着力点。他预计,未来中国政府仍然会主要依赖数量型紧缩措施来抑制通胀,并削弱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与此同时,在未来数月通过小幅加息来稳定通胀预期也是必要之举。
中金公司日前表示,去年12月份PMI出现5个月以来首次止升回跌,经济过热风险降低,同时通胀压力出现了缓和迹象,预计制造业经营状况将继续向好,但整体增长动力有所减弱,经济将实现软着陆。(每日经济新闻)
2011信贷调控生变 政策不会全面紧缩
刘晓午
望眼欲穿。
进入2011年,一行三会年度工作会议陆续召开之际,2011年信贷目标仍未水落石出。
新增信贷目标将在内部设定,但不再公布。这实际上是2011年信贷政策一个新的变化,更加强调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一位央行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信贷目标不再公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2010年12月中旬央行曾经召开了一次货币政策专家咨询会,会上许多人也在问这个问题,这确实与以往不同。一位参加了咨询会议的人士说。
而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农业银行公司业务部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还没有收到监管部门下达的今年信贷指标,而在往常,这一信贷指标早已收到。
今年将不设定信贷调控目标,而是根据16%左右的M2增速目标进行调控,事实上,根据M2与信贷比例关系,可以推算出2011年新增信贷为7万亿元左右。前述参会人士对记者说。
2011年信贷目标虽然不会公布,但将在内部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7万亿元左右,较2010年有所收缩。一家大型券商的高层对记者表示。
这也是一种机制的改变,运用多种机制来进行货币和信贷调控。以前货币调控的机制有两个指标,即M2和新增信贷,但实际上,贷款派生出存款,存款推动M2高速增长,现在设定一个目标更加合理。前述央行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2011年不公布信贷目标的原因有多个,一是信贷调控计划色彩较浓,事实上,尽管连年如此调控,仍然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二是各界对信贷目标的界定准确度也有分歧,出现了多个目标,如7.5万亿元、7万亿元、6.8万亿元。
实际上,公布的M2和信贷目标与实际政策操作关系并不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对记者说,以往公布的M2、信贷目标与8%的经济增长目标密切相关,但是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可能在9.5%左右,通过估算,7万亿元信贷可能难以满足9.5%的增长要求,因此实际操作中信贷指标会被突破,所以公布这个目标的意义并不大。
行政调控转为差别调控
市场传闻2010年12月信贷只有4000亿元左右,这将较11月的新增信贷进一步收缩。事实上在2010年年底,许多银行已经停止信贷审批额度。
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主管告诉记者:在2010年年底,不仅贷款利率优惠没有了,贷款额度非常难弄,许多银行已经不放贷,说等到了2011年1月再放。
1月商业银行突击放贷主要是商业行为,商业银行做大利润要靠规模和价格,目前利差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有限,只有以量补价,早放贷早收益。前述央行人士说。许多银行有许多老客户,2010年年底积累了一批单子,所以在政策还没明确之前,商业银行第一季度,特别是第一个月放贷将出现高潮。该人士告诉记者。
种种迹象显示,进入2011年,许多商业银行信贷收缩状况将得到改变,银行信贷将再次出现前松后紧的态势,1月信贷井喷可能性极大。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根据信贷投放的季节性特征,预计2011年1月新增贷款将达1万亿元以上。
据记者获悉,尽管新增贷款目标不再公布,但是针对年初的突击放贷,信贷按比例调控的方法仍可能在今年继续沿用。监管部门在2010年首次使用了按季调控的手段,全年7.5万亿元的新增信贷按照3∶3∶2∶2的比例分配到四个季度,以确保均衡投放。
政府在2010年设定的新增信贷目标为7.5万亿元,2010年前11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7.44万亿元,近期传闻2010年12月新增信贷约为4000亿元,全年将可能达到8万亿元左右。虽然超出年初设定目标,但较往年的不均衡已经明显好转。
今年与去年信贷调控的区别在于,去年采取的是较硬的行政调控,是一种硬约束,这种调控属于一刀切,名声不太好;而今年实行的是一种更软性的区别调控,如通过差别准备金率与信贷调控相结合。刘煜辉说。
刘煜辉说,以前在贷款调控严厉的时候,监管部门会每月或者每周下发贷款额度,从2011年起,监管部门将按月甚至按周动态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措施。对于一些放贷比较猛的商业银行,监管部门会有针对性的提高差别准备金,以此调控信贷。
前述央行人士透露,信贷调控还将重视资本充足率的考核。《巴塞尔协议Ⅲ》规定,截至2015年1月,全球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
尽管目前的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金充足率好于国际水平,核心资本充足率在9%-11%。但如果按照《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重新计算,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加大,这将对国内银行的放贷产生制约。
不会全面紧缩
自从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转为稳健以来,货币政策收紧之声已经纷至沓来。
但前述参会的专家说,监管部门今年新推出的信贷管理办法主要目的在于避免过去一刀切的信贷行政管制方法,希望从行政调控转为以市场为主的调控,但这并不是说货币政策从紧。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近日则表示,银行信贷增长要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特别要考虑经济增长目标和通胀控制目标。下一阶段,央行要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未来加息的趋势是可以确定的,差别提高存款额准备金率及信贷调控会继续。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脱离以前的政策大框架,即在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目前通胀确实较高,但防通胀的前提是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一旦经济增速回到9%左右,决策层会再次担忧。刘煜辉说。
1月中旬,2010年12月的经济数据将陆续公开。在前期调控下,实体经济和通胀预期正在发生变化。率先公布的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2010年12月官方PMI为53.9%,较11月下滑1.3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4个月上涨以来首次下跌。12月汇丰PMI指数为54.4%,也较11月下滑0.9个百分点。
随着政府价格管制措施的出台,在货币和行政管制的双重压力下,价格连续上涨的势头被强行扭转。自2010年11月下半月开始,食用农产品价格结束3个多月的连续上涨态势。国信证券预测12月CPI可能由上个月的5.1%回落至4.3%,PPI 从6.1%回落至5.5%左右。
国信证券的宏观分析师林松立说,从一系列主要产品的产量、外贸情形等可以看出2010 年实体经济环比扩张速度确实已有所放缓,各季度的GDP增速相应也出现了逐步回落的趋势,预计2010年四季度GDP 增速将从三季度的9.6%回落,经济增速的温和回落和滞后的紧缩效应会降低政策大幅收紧的动机。
链接
2011年1月5日和6日,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将稳定物价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央行几大主要任务之首。同时,会议淡化了信贷管理指标,提出将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新变化传递出当前物价形势不容乐观、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的信息,同时,随着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走向前台,未来货币信贷调控也将较以往出现明显变化。
谢国忠:房价若不大跌 通胀势头不会减弱
下一轮危机的催化剂,要么是西方世界的财政危机,要么是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危机。
谢国忠
2011年可能和2010年差不多:年初满怀希望,年中滑入恐慌,年末再次对来年充满希望。和2010年一样,2011又是过渡的一年。西方国家实行财政和货币双重刺激政策,发展中国家的资产泡沫,使得全球经济暂时稳定。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最根本问题,无论是遗留问题,还是结构性问题,都未得到解决。下一轮危机的催化剂,要么是西方世界的财政危机,要么是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危机。危机可能于2012年年底爆发。
暗影重重
我们已被三个黑影笼罩。
首先,自美联储计划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以来,石油价格上涨20%。这是出于对需求增加还是货币供应量上升的期望?分析家往往根据对第二轮量化宽松的态度,分成两派。我属于第二派。2010年全球石油消费小幅上升,可能达每日1万桶,但仍低于2007年及2008年水平。前几个月,经济前景未出现任何变化,可以解释油价如此上涨的原因。油价快速大幅上涨的幕后推手是金融需求,而不是实际需求。
2011年油价会涨成什么样?我估计,第一季度油价将逐步上升,年中当经济数据转差时,将有所回落。如果美联储计划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在下半年--油价将飙升。
其次,美国国债市场已经下跌不少,但远未形成危机。不过,价格回落是市场在泼冷水警告。没有哪国政府,就算是美国政府,可以不顾一切地永远借债度日。美国国债收益不可持续。市场不相信低通胀或无通胀。但是,伯南克希望通胀,并会不断印钞票,直到出现通胀为止。
美国国债收益率超过6%只是时间问题,有可能在2012年就会实现。届时,美国政府债务将达16万亿美元。按6%的利率计算,光支付利息就将近1万亿美元。美国政府收入目前为2万亿美元。也许通胀将使收入增至2.5万亿美元。如果一国政府的债务利息占其收入的40%,很难想象它还能如何运作。一旦债券市场恢复正常,美国财政形势将会失控。如果市场意识到这一点,由于担心联邦政府有破产的风险,债市就会大幅下跌。由此产生的利率飙升也会不断自我强化。
第三,中国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标志着未来将出现更大问题。中国通胀问题,其实是货币供应量的问题。
中国的通胀问题就是房产市场融资的问题,亦即政府为其开支融资的问题。中国的通胀是税收的问题。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现代中国产生通胀,始终是因为向储户征税,为政府提供资金。如果看看中国的房产市场有多大,试想中国的通胀如何落地就令人头晕目眩。
庞大的房产行业的大多数从业者认为,房产市场必须持续发展,因为调控的后果不堪设想。要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兴建足够的公共住房,以安抚愤怒的公众。然后,房产市场可以继续繁荣,成为富人的游乐场。但这种逻辑有两个漏洞。
首先,房地产市场目前的融资方式将导致通胀泛滥,引发货币贬值和社会动荡。
其次,房产市场如此巨大,不可能只是富人的游乐场。富人持有好几套空房,是希望卖给现在买不起、但等将来涨工资之后能买得起房的那些人。如果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房,那有钱人还攥着数以百万套的公寓,让它们闲置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似曾相识
2010年初,我曾预测,股市走势主要是波动;对冲贵重金属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通胀将大行其道;跨国公司表现不俗。2011年大同小异。贵金属和大宗商品将仍有上佳表现。这不会是平稳上升的趋势。目前,美元坚挺,因为奥巴马实行减税政策,美联储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激发了对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期待。只要美元坚挺,贵金属和大宗商品价格就不会快速上涨。但是,只要美国经济数据较预期疲弱--可能在2011年中--贵金属就将再次表现强劲。和2010年一样,疲软的经济数据将促使美联储再次计划出台刺激政策,足以让整个大宗商品部门飞速增长。
我对股票的总体态度不消极。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他们通过新兴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将生产从成本较高的发达经济体转移至低成本的新兴经济体,获取利润。跨国公司的市盈率在15倍左右。它不便宜,但也不贵。全球经济名义增幅可能在5%-6%之间,其中,30%来自新兴经济体的通胀。跨国公司职员的收入增长可能不止于此,其股票价格将同幅上升。
新兴市场泡沫现象更严重,对流动性问题比收入更敏感。通胀促使所有大型新兴经济体紧缩政策,如金砖四国。随着美联储出台新政策,其通胀问题被放大,而且他们的紧缩速度不够快,整体流动性还没有收缩,却也没有出现更大泛滥。
因此,我认为,新兴市场会像2010年一样,以波动为主,年中会出现大幅探底。
2010年,中国股市在表现最差之列。对于大公司来说,市场门槛不够高,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仍高不可攀。正在转为流动性的解禁股金额巨大。这些股份变现极大拖累了股市。
如果2011年中国股市出现惊人上涨,可能是因为QFII扩容。国有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大型金融类股票在与自己的香港H股交易时折扣巨大。国际机构投资者一直不能享受这种差价优惠,因为QFII额度已满。中国担忧热钱流入,限制QFII扩张。由于QFII是推高市场的潜在工具,政府只有在担心A股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才会动用它。
我对房产市场并不乐观。全球房产泡沫持续多年。泡沫首先在发达经济体破裂。由于房产是长周期资产,不大可能迅速恢复。事实上,我认为,未来两年,发达经济体房产市场将会萎缩。但新兴经济体的房产泡沫仍然很大,因为他们的实际利率为负。
通胀一般对房产市场有利。但当房价已经高企,这种关系就会变为反作用。后者触发银根紧缩,首先会影响高估资产。
中国的房产市场特别脆弱。信贷歧视政策给市场搭了天花板。2010年,开发商可能只卖出他们打算出售的一半的房产。尽管国内银行并未强迫他们偿还现有贷款,但施工费用及购买土地等其他债务必须偿还。中国的开发商在2011年将遭遇更为严重的流动资金问题。他们很可能会降价销售,扩大销量,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新的一年,中国房产市场很可能下跌10%-15%。
这并不等于泡沫破灭。消除泡沫需要消除实际负利率。新兴经济体从不曾主动消除实际负利率。通常只有在受到货币贬值的压力下才会如此行事。如果美联储迅速提高利率,要么是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强劲,要么是美国通胀高涨。只有如此,新兴经济体才会降低负利率。我猜想2012年下半年会出现这种情况。
及时行乐
各国均没有认真改革,以解决全球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即使是金融危机的遗留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例如,坏账和金融机构的激励制度等问题。大型银行从隐性政府担保获取资本,且成本低廉,它们通常依靠这些资本继续从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中获利。这迫使投资银行冒更大风险冲销融资成本带来的不利因素。这令金融市场产生动荡。
结构性问题包括:(1)发达经济体社会成本较高;(2)发展中经济体遭受高通胀和资产泡沫。前者要求紧缩银根和再分配。欧洲做了些事儿。例如,法国刚刚延长退休年龄。这可能还不够。成功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指标,是国债占GDP的比重持续稳定。但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尚无动作。美国正朝相反方向前进。
新兴经济体正受益于贸易和外国投资。他们正在迅速扩大。蛋糕做大当然是好消息。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环境容易诱发通胀和泡沫。如果未能妥善处理这股黑暗势力,它可能会破坏新兴市场的社会。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超量积累,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爆发金融危机为时不远。
在部分新兴经济体中,从资产泡沫中受益者将对国家政策施加过度影响。因此,他们制定政策着眼于制造泡沫,而非消除泡沫。
中国的房产泡沫尤其危险,导致巨额收入从家庭部门再分配至政府部门。
后者可支配大规模财政资源,导致政府增加开支。这些支出很难处理,因为通常涉及持续多年的项目。因此,任何收紧银根的措施都会遇到来自政府部门本身的阻力。泡沫持续的时间越长,紧缩政策遭遇的阻力越大。
中国治理通胀和紧缩房产措施至今力度不够。除非房价大幅下跌,通胀势头不太可能减弱,因为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房产市场。目前预测中国能够避免硬着陆还为时过早。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