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部署2011年外汇管理重点工作时,提出的首要工作就是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对此,业内专家认为,“热钱”泛滥的状况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威胁近期日益凸显,除了直接体现在汇率上的影响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新兴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就是问题之一,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否则“热钱”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不仅是流动性问题,最终可能导致物价上涨、资产破沫、金融稳定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发生。
随着过去一年美元的持续贬值,以投机为主的大量国际游资不断流入新兴经济体,对这些国家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记者注意到,新年伊始,一场全球性的“热钱”阻击战已然全面打响。南美洲的智利本周宣布创纪录地斥资120亿美元干预汇市,巴西、秘鲁、韩国、泰国等多个新兴经济体也纷纷祭出直接干预汇市或是加强资本管制等措施,抵消“热钱”涌入带来的负面影响。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5日也发布报告指出,鉴于跨境资本流动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日益显著,该组织正考虑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监管。
为防范和打击“热钱”等违规跨境资金流入,保持外汇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国家外汇局从去年2月下旬开始,就在部分外汇资金流入较为集中的省市开展了应对和打击“热钱”等违规资金流入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查实各类外汇违规案件197起,累计涉案金额73.4亿美元。2010年10月开始,外汇局开展的新一轮打击违法违规外汇资金流入的专项检查,共检查了3家商业银行总行以及33家中资银行分支机构和9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涵盖了银行结售汇、短期外债、离岸金融、外汇资金来源和运用等业务。
为警示和教育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进一步提高银行合规经营意识,营造防范打击“热钱”的社会合力。根据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外汇局去年10月28日、12月29日两次对银行外汇违规及处罚的典型案例公开予以通报;11月1日、12月10日又两次对企业、个人外汇违规及处罚的案例进行了通报。
与此同时,外汇局去年11月9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贸易、外商直接投资、返程投资、境外上市等渠道的资金跨境流动,特别是加强了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短期外债的管理,强化了银行在办理外汇业务时的真实性审核义务,有效打击了各种违法违规资金的流入和结汇,防范了“热钱”跨境流入带来的金融风险。该通知的重要作用已从2010年1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数据上体现了出来。
但是,业界人士一致认为,鉴于我国经济良好的运行状态,受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等因素影响,未来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压力还会加大。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认为:一方面,全球市场流动性充裕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增长差异将导致更多资本涌入;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市场主体对本外币利差、汇率预期等价格信号反应更加敏感,跨境套利活动势必增加。在国际收支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跨境资金流动更加频繁的背景下,正常的贸易投资活动中难免会夹杂着部分投机套利资金流入。
因此长远来看,“热钱”流入中国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客观性,而大量资本流入或将引发系统性风险必须引起注意。兴业银行(601166)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说,“应运用汇率、利率等价格机制进行合理引导,尤其要遏制‘热钱’的大进大出。除了外汇管理部门要继续保持对‘热钱’流动的高压打击态势,有针对性堵塞监管漏洞,还要充分发挥跨部门的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外汇交易活动,同时国际合作更为重要,现在IMF执董们也认识到,动荡的资本流动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必要加强IMF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的监督职责。”有业内人士预计,有关加强资本流动管理的问题或将被提上G20日程。
日前召开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应对和打击“热钱”流入作为当前外汇管理工作的着力点,把加强监管协调作为做好外汇管理工作的支撑点。外汇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不断加强对银行外汇业务的监管,提升外汇检查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外汇业务合规性的监督和检查,依法严厉打击“热钱”等违规资金跨境流动,保持对“热钱”的高压打击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外汇局一方面在依法严厉查处境外违规资金的流入,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外汇业务合规性的监督和检查;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强化服务意识,满足企业、个人合理外汇需求。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防范‘热钱’流入需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关键是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避免给‘热钱’提供套利投资的机会。同时,要严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加强监管协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外汇交易活动,有效防范和遏制‘热钱’流入,促进涉外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