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方雄:最好买点 曹仁超:牛皮向上 常士杉:一定超配_顶尖财经网

龚方雄:最好买点 曹仁超:牛皮向上 常士杉:一定超配

加入日期:2011-1-8 13:24:16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野村证券吴海锋:房地产股仍具有投资价值
  目前地产股股价相对NAV(净资产价值)有37%的折价,而历史平均折价为23%
  继2009目年的反弹和2010年的盘整之后,我们对2011年中国股市的前景颇为乐观。我们相信稳固的盈利增长(同比21%以上)、充足的流动性(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8%)和不高的估值(动态市盈率与12.6倍的历史平均水平相符)将支持中国股市在2011年上升20%以上。
  对通胀的担忧将在短期内拖累股市的表现。不过在货币政策收紧和控制物价措施的作用下,任何一轮的股价下跌都是买入机会,将带来长期的收益。
  我们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前景仍然乐观,这会对股市表现起到支持作用。野村经济研究团队预期2010年的GDP增长10.2%,2011年、2012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9.8%和9.5%。由于经济发展强劲,我们估计2011年和2012年的企业盈利分别增长21.4%和19.0%。
  除了盈利的稳步增长外,我们相信2011年的流动性也足以支持目前的市盈率水平。我们估计2011年银行新增贷款约为8万亿元人民币(相对政府的贷款额度约为6.5万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约18%。虽然远低于上次峰值(2009年的同比27.7%),但2011年M2货币供应量增速仍然高于过去10年17.6%的历史均值。此外,我们相信将有更多流动性从发达市场流入新兴市场以寻求更高的回报。在过去几个季度,不明外国资金流入中国的速度一直居高不下。
  在行业方面,我们长期看好消费类股,原因是,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对消费有利;二、收入分配改革(特别是最低工资调整)应该会促进消费,我们预期2011年通胀再次高位运行(CPI年涨幅达到4.5%),这显然会在短期内促进消费,因此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鉴于消费品需求普遍缺乏价格弹性,这表明生产企业的定价权较大(特别是必需消费品)。我们判断在高通胀时期产品可能会涨价,从而扩大销售额。对部分上游产品实行价格控制或会再次提高消费品行业的利润率。两者都可能会推动盈利的大幅增长并带来高净资产收益率,从而为消费品行业的卓越表现奠定基础。
  同时,我们看好2011年的房地产行业。目前的股价相对NAV(净资产价值)有37%的折价,而历史平均折价(2003年~2011年初)为23%,其中2011年和2012年的行业盈利增长率预计分别为32%和22%,因此我们认为存在投资价值。目前,房地产成交量低于一年前的水平,部分是由于政府试图打压房地产市场投资行为导致的需求疲软。而开发商为了减少供应量以及避免降价而延后许多项目的推出,这也导致了更低的成交量。
  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商的资产负债表仍然健康,2011~2012年的净负债/股权比率达到40%~50%。在我们看来,降低通胀可能仍然是政府在未来6个月的首要任务,因而推出更激进政策来压低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可能性较小。由于中国房地产基本需求仍然强劲,我们认为成交量的最终复苏应该会对2011年中国房地产股产生积极效应。
  由于今年新增贷款额度降低,我们认为银行业的盈利前景将更多取决于利率前景。我们预期2011年四个季度将分别有一次对称性加息,总共加息100个基点。这应该有助于银行在2011年实现更好的利润,从而提振对银行股的信心。尽管资金募集和政策不确定性导致股价表现不佳,但银行业的盈利自2008年以来一直在上升。
  估值方面,我们预计中国银行股的估值仅为2011年盈利的9.2倍和2012年的7.3倍(预计2011年和2012年的市净率分别为1.7倍和1.5倍), 而这两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将超过20%。此外,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保险股有更大的空间将表现出众。


  国泰君安李迅雷:加息预期下看好保险股
  中国经济增长正进入减速阶段,今年上市公司盈利增幅将下降10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增长正在进入减速阶段,今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幅度将下降10个百分点。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
  他表示,由于今年上半年政策偏紧,投资机会将在下半年显现。而如果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变,中国的政策也可能会放松。
  《财商》: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你如何看?
  李迅雷: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增长是在减速的,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预测今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将由去年的30%左右回落到20%。
  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决定,估计今年消费总体增长大概在18%,投资由今年的25%回落到20%,进出口将由今年的30%左右回落到16%。三驾马车中两驾马车将要减速,这就限制了上市公司的成长空间。
  另外,国内有通胀压力,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趋紧;国外有美国的二次量化宽松,欧债危机,这些都给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压力。
  《财商》:从具体的行业来看,你预计它们今年的业绩增长情况如何?
  李迅雷: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在加息的预期下,盈利水平将回落,预计今年银行的盈利增长在17%左右。在金融领域我们比较看好保险,相关公司有受益机会。另外,房地产的盈利增长估计是20%,比起去年也会有所回落。
  钢铁金属行业受周期性影响也将是增速最快的之一。
  农业受国家政策支持,食品价格上涨可能达到10%,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可能达20%,蔬菜价格上涨也将在15%以上。
  另外,通讯交通运输等上涨将会比较平稳。新能源、锂电池、新医药今年的增长都会比较快。
  至于大家关心的汽车的盈利增长,我估计速度可能会放缓。去年汽车的销售增长为35%,今年大概会在15%。这主要是因为今年购车优惠政策将要取消,原来准备在今年买车的人就赶在去年买,这样就提高了去年的增速,但是今年的同比增速就会变小。
  《财商》:你是否有测算过股市波动的区间?今年是否存在大的投资机会?
  李迅雷:估值与成长决定了今年的股市波动区间。刚才讲的是关于今年的成长性,这决定了股市的顶部,而估值则可以决定今年股市的底部。
  目前A股市场平均估值水平不到20倍,沪深300是16倍左右,应该属于历史的低点。比如我们不少公司的A股跟香港的H股相比都是折价,这在历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显然我们A股目前估值有吸引力。大盘股是A股的主要权重股,整个A股今年的下跌空间不大。
  《财商》:从估值来看,银行和地产股的估值是比较低的,你是否认为它们今年会有机会?
  李迅雷:银行地产的估值的确很低。但是,做股票一种思路是看估值,还有一种是选美。我们现在还是停留在选美的阶段。投资者看中的是故事是否讲得漂亮和持久,故事讲出后是否会有人跟风。我国要进入成熟市场阶段至少还要20年。
  《财商》:为何我国M2一直上涨,但是CPI的涨幅不大?
  李迅雷:这被国外经济学家称为中国货币之谜。其他国家一发货币,CPI就上去了,而我们国家发货币,CPI就上不去。
  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要看到我国CPI的构成成分主要是猪肉蔬菜水果,而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它们的价格涨幅远比不上其他的商品,比如拉菲红酒。
  CPI变化的背后是我们由资本短缺变为资本过剩了。比如之前,我们取消了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是资本短缺,劳动力过剩,而现在是资本过剩,劳动力开始短缺。
  我们可以看到年初钢产量增速出现了回落,这很可能就意味着我国的劳动报酬率增加,而资本报酬率下降。
  《财商》:你觉得今年房价会涨吗?
  李迅雷:我估计,房价今年还是会保持平稳。房地产市场主要可以分成投资型需求、改善型需求、居住需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率决定后两者仍旧是刚性的。
  我们现在的城市化率是47%,相当于日本1965年的水平,之后日本的房价一直上涨,直到1990年泡沫才破灭。


  桂浩明:3200点附近会遇到较大阻力
  上半年是个关键,前3个月或有15%的涨幅
  2011年的股市,实现了开门红,这让很多投资者感到欣喜。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出现开门红的话,那么全年上涨的概率就比较大。
  当然了,理性的投资者都知道,开门红更多是反映了一种市场心态与情绪,尽管它对行情的运行是有正面作用的,但不应该被夸大。决定市场走势的,更多的还是经济环境以及政策预期。
  现在来看,投资者对于2011年股市走势的整体判断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基本都认为是个震荡行情,有一定的机会。但问题是如何震荡,以目前的点位而言,先上还是先下呢?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看待现在的政策走向。如果认为调控政策还将进一步收紧,那么的确近期是没有什么机会的,股市只有先向下打出空间,才能够探明真正的底部,为后市的反弹奠定基础。而如果认为政策短期内不太可能再强烈收紧,那么股市无疑会在现在就迎来一个反弹的机会,行情就是要先往上走了。因此,不管怎么说,上半年是个关键。
  去年11月中旬股市就出现了调整。从盘面表现来看,是与大盘权重股启动而资金面显得不足有关。但其实这不过是个表面现象,本质问题在于当时为了抵御越来越严重的通胀,国家开始加大调控力度,动用了数量工具及价格工具,大力回收流动性。而在这个时候又恰逢大盘权重股试图上涨,这就使得供求失衡的问题一下子暴露了出来,上涨行情也就因此而被逆转了。
  最近公布的去年12月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它在连续上涨5个月以后出现了首次下跌,而且跌幅还比较大。这说明调控已经开始见效,并且从另外一方面也提示出,经济运行已经明显受到了抑制。那么,接下去将是一段政策的平静期吗?
  如果这个推断能够成立,那么在2011年股市就有先往上涨的可能。因为一方面经过11月中旬以来的下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挤出了泡沫,总体上估值还算合理;另外一方面此间也积累了一定的做多力量,而这些力量通常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是最有活力的;再有就是在年初的时候,市场上各种题材也比较多,相对适合操作。
  而最为本质的原因是,当投资者已经对利空有了充分的预期以后,只要没有新的利空,那么既有的利空就会变为利好,市场上各种积极因素也就能够被充分挖掘,促使大盘出现上涨。
  现在来看,2011年的年初,股市的确存在上涨的条件,开门红的出现也许是偶然的,但是在前三个月内出现15%的上涨,还是有希望的。当然,受制于当前的市场环境,这种上涨不可能表现为个股的普涨,而是会集中在具有抗通胀能力的大消费板块、新兴产业板块以及产业整合与资产重组板块上。
  至于说年初上涨以后会怎么样,现在还很难判断,因为期间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在大环境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股市在3200点附近会遇到较大的阻力,这里会有反复,因此那时就要注意提防风险了。


  龚方雄:今年股市将有20%-30%的上涨空间
  今年的股市将会是震荡向上的行情,第一季度是最好的投资节点
  今年第一季度将是入市的好时机,全年将有20%~30%的上涨空间。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龚方雄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股市将会呈现震荡上行的格局,通货膨胀将会下降至4%左右。
  《财商》:你对今年宏观经济的总体预期是什么?
  龚方雄:总体来说,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比去年低一点,但仍然会维持在9%~10%。去年中国的经济波动幅度比较大,呈现出一个前高后低的走势,今年应该会相对比较平稳。
  今年的通货膨胀应该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情况。上半年的通货膨胀很可能还会高于4%,而下半年可能会回落到4%以下。
  《财商》: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会不会压制经济的发展?
  龚方雄:前年是宏观政策非常的宽松,而去年是相对宽松,今年应该是会有一个趋于正常化的过程。
  去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打击房地产的措施,但是从目前的数据看,全国房地产的销售额还是维持在5万亿元左右。在如此大的政策力度之下,房地产的销售数据仍然超过了2009年,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出台打压措施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井喷情况。所以说,政策上紧缩或者是趋于正常化都抑制经济增长。
  如果今年GDP维持在9%~10%水平的话,已经反映了中国政策趋于正常化的情况。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依然会保持一个相对高速的水平。
  《财商》:大部分券商认为今年的市场将走出前低后高或者是N形的行情,你怎么看?
  龚方雄:去年年初时我认为经济发展会前高后低,股市会前低后高,今年我就不这样认为了。我想说的是,中国股市一定要向前看。我认为今年的股市将会是震荡向上的行情,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到今年的第一季度是股市最好的一个投资节点。
  去年11月的通胀率是5%以上,如果往前看,通胀未来马上会见顶然后向下走,经济会往上走,所以投资人一定不要立足于现在,市场共识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
  目前股市的估值相对较低,如果今年经济能保持9%~10%的增长,上市公司盈利维持在20%以上的增长,今年年底股市上涨20%~30%是很正常的。
  《财商》:大盘蓝筹股今年会不会有行情?
  龚方雄:跟去年相反,今年我比较看好估值比较低的大盘蓝筹股。
  去年投资者太关注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今年的确定性要大很多。现在大家都知道还会继续加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经济已经开始强势复苏,全球的流动性也会继续充裕。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将会给大盘股的上涨带来动力。另外,经济平稳成长,通胀由高向低走,加上估值较低,因此今年大盘蓝筹股行情可期。
  《财商》:在加息的预期之下,比较看好哪些行业?
  龚方雄:加息的预期之下肯定是比较看好周期性的行业。加息说明经济趋于正常,那么一些周期类型的,比如说金融、商品、资源和消费都会向好。
  《财商》:怎么看待人民币的升值问题?
  龚方雄:人民币升值肯定是对股市的一个利好,会令中国的通胀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
  去年中国出口表现特别好,创了历史新高,但是全球经济离危机之前的顶部还很远,在这种情况之下,出口还这么好,从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出口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民币被低估的情况。人民币在未来肯定会经历一个长期、持续的升值过程。虽然每年升值的幅度不会很大,在3%~5%,但3~5年之内,人民币至少有20%的升值空间,幅度将不亚于汇改以后的5年。
  《财商》:不确定因素有哪些?
  龚方雄:不确定性肯定还是存在的,也不排除爆发一些新的不可预测的危机的可能。但从去年的情况看,例如欧债危机等金融风暴后的余震并没有阻止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成长,也没有阻止全球股市的上升。


  曹仁超:进入内需带动型经济 2011年牛皮向上
  下支撑2800点左右、上阻力3500点左右;在2800点左右可低吸,接近3500点宜获利回吐
  在展望2011年投资之前,先了解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前工业期、制造业起飞期、内需带动型经济,然后进入大量消费社会。
  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英国制造业起飞期维持了100年,内需带动型经济繁荣期约30年便进入大量消费社会。
  美国制造业起飞期只维持了50年左右,内需带动型经济繁荣期亦只有20年便进入大量消费社会。
  战后日本百废待兴制造业起飞期由1945年开始,1973年出现石油危机便结束,1975年进入内需带动型经济繁荣期一直维持到1989年便进入大量消费社会。由于日本人十分节俭,令过去20年日本经济好不起来。
  中国香港制造业起飞期从1950年开始,随着1980年深圳特区成立而结束,香港内需带动型经济由1983年中开始到1997年第三季结束进入大量消费社会,2003年中国因素令香港经济出现再繁荣。
  上述模式即30年制造业繁荣期、15年内需带动型繁荣,然后进入大量消费社会,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同样出现,因此有理由相信亦在中国大陆发生,即由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开始,到2007年全球金融海啸出现而结束中国大陆30年制造业繁荣期,2009年在四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拉动下,中国经济应该进入长达15年的内需带动繁荣期。
  基于上述分析有理由相信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1664点上升到2009年8月4日3478点然后回落到2010年7月2日2319点乃牛市一期。情况有点同1981~1982年恒生指数大跌后,1982年12月2日恒指由676点上升到1983年7月21日1102点上升63%然后又回落到1983年10月4日690点一样(这次上证指数牛市一期升幅109%,远远大于1982~1983年恒指牛市一期涨幅。这次上证指数跌幅33%亦较1983年恒指牛市一期跌幅37.38%为少)。
  1982年至1984年当时香港涉及主权谈判因此不能同今天A股比较,如我们再参考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由150点上升到1976年3月17日465点上升210%后一直到1976年5月才打破长达两年牛皮市的。1983年7月恒指高点要到1985年才打破,牛皮市长达一年半。参考恒生指数过去两次表现,是否代表上证指数亦需在2319点至3478点牛皮一年半至两年才打破上阻力?即由2010年7月2日开始的牛皮市要到2012年上半年才打破上阻力3478点,2011年全年上涨的机会十分大。
  一、至于加息问题。1975年1月至1981年7月是香港利率向上期,同期楼价大幅上升,由每呎200港元上升至1200港元(编者注:约11呎折合1平方米)。即加息无损股市及楼价上升。1978年中国宣布改革开放政策令1979年至1981年香港楼价及股市升幅扩大,未来内地楼价及股市升幅应不及1975年至1981年那次香港牛市那么大,但大方向是向上这点毫无疑问。
  二、在牛市一期因信心不足令蓝筹股吃香,形成蓝筹股跑赢大市。牛市二期信心渐恢复形成二线股迎头赶上,由2010年7月起到2011年是二线股吃香的日子。
  三、政府希望2011年CPI控制在4%内恐怕不易。个人估计,2011年CPI高峰可能见6%后才渐回落,在内需带动型经济里,CPI升幅通常都较大。至于GDP保持8%增长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因此2011年A股纯利升幅应在12%或以上(个人估计可达18%或以上)。可利用股市每次回落机会作为吸纳之用。
  四、2011年A股走势估计是牛皮向上。下支撑2800点左右、上阻力3500点左右。在2800点左右可低吸,接近3500点宜获利回吐。
  五、内需带动型经济便是滞胀状态。例如制造业面对三高一低(即工资、原材料、土地成本皆上升,企业边际利润下降),但房地产、金融、消费行业及国家支持项目却大升,即有些行业繁荣、有些行业衰退。
  六、香港没有外汇管制,因此有多少资金流入或流出没有人真正知道。如资金流入太多令港元出现强势,金管局可发行票据将之吸收(即放出港元,买入美元。),令同业拆息下降。反之便收回票据放出美元,令同业拆息上升。由最近香港同业拆息向上情况看,已否定大量资金囤积香港说法,反而担心有资金净流出。
  七、全球通胀由1967年美元宣布战后第一次贬值开始,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后加速。过去43年美元以每年平均3%速度失去购买力。有时候快些(例如1971年至1980年),有时候慢些(例如1990年至2000年),加息减息对短期CPI有效,长期无效。例如1976年至1980年是加息期,同期美国出现战后最恶劣通胀期。
  2001年至2003年是减息期,同期美国通胀率并不高。这证明加息不是有效对付通胀的工具,例如日本自1998年至今长期维持低利率,但日本通胀率仍极低。过去10年澳大利亚维持高利率政策、澳大利亚通胀率亦不见得低。全球资金流向原因很多,不能一一说清楚。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