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日大出风头的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昨日有点虎头蛇尾的意味,尽管5日依然逆市上涨,不过冲高回落的走势让其股价踩了脚刹车,而机构拉高出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幕后推手,昨日"南北车"出逃资金高达2.63亿元,超过了前一日净流入资金的总额。
机构"变脸" 净流出2.63亿元
1月4日,借助未来五年高铁运营里程将增加8000公里的利好,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在资金追捧下双双冲击涨停。
高铁概念股的"牛劲"在1月5日早盘依旧延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开盘后快速拉升,盘中最高触及8.30元和8.79元,对应的最高涨幅为6.41%和6.03%。与此同时,晋西车轴、天马股份等股票也纷纷冲高。不过,随着午后大盘逐级下行,高铁概念股也集体回落,最终中国南车收于8.33元,涨幅仅为0.48%;中国北车表现略好,全日上涨3.33%。
之所以出现了前高后低的走势,资金蜂拥出逃是主要原因。根据益盟操盘手统计,1月5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分别净流出资金1.37亿元和1.26亿元,合计达2.63亿元,而当日沪市A股净流出资金总额为12.86亿元,两只股票出逃金额占比就高达20.45%。大量的资金流出源于机构投资者的手笔,从2010年三季报来看,基金、券商和券商理财产品等占了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多数,成交量大增和换手率高企均隐现着机构的身影。
回顾高铁概念股股价暴涨的1月4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分别净流入资金0.81亿元和1.54亿元。而前一日净流入2.35亿,次日即出逃2.63亿,资金流向"变脸"反映出投资者态度的转变,机构"一日游"或将让"南北车"的暴涨就此刹车。
"高铁热"背后的隐忧
高铁概念在2011年股市的起跑中占得先机,巨额的建设投入、宏伟的发展前景让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不过,机构投资者1月5日大量逢高出货犹如一盆冷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高铁概念是刚刚起步还是高烧待退。
面对股价陡然拉高的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市场人士普遍建议不宜追涨。一方面,高铁概念股的炒作已经长达半年之久,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的期间涨幅均超过了60%,已经远远超越同期大盘的表现,在股价上涨的推动下,两只高铁龙头股的动态市盈率达到了40倍左右,而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市盈率仅18.57倍,高涨幅和高估值压缩了其股价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高铁运营亏损和海外市场拓展依然是困扰国内高铁设备制造业发展的难题,2010年中国南车牵头的联合体曾退出国外一个高铁项目的投标,原因是竞标不仅包括项目的设计、施工,还包括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设备维护,而运营经验不足是国内高铁项目整体出口的瓶颈。此外,市场人士还指出,热炒的高铁概念股存在着鱼目混珠的现象,很多股票沾"铁"就涨,而实际上主营业务与高铁建设的关联度并不大。
年初全国铁路工作会议提出了2011年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新增4715公里,初步形成覆盖面更广、效应更大的高铁网络设想,未来高铁产业应该具有广阔的前景,不过概念股热捧之后的市场风险依然值得投资者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