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确定2011年四大工作任务_顶尖财经网

央行确定2011年四大工作任务

加入日期:2011-1-6 21:43:50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央行或再祭差别准备金率 1月信贷投放料将破万亿
  因信贷政策尚不明朗,同时为了扩大未来信贷规模调控基数,年初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冲动难抑。业内人士表示,如果1月份出现信贷井喷,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或将再次祭出。
  1月信贷投放冲动难抑
  忙啊。新年伊始,一位银行对公业务工作人员略带埋怨地表示,由于去年年底企业申报未批的贷款项目堆积如山,2011年第一周就得加班。
  有媒体报道称,2011年一季度信贷指标已下达至各银行分行;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在今年预期货币政策趋紧的大背景下,银行将希望尽早放贷,1月份的信贷投放量很可能破万亿元。
  本着早投放、早受益的原则,银行一般会在年初突击放款;从投放节奏上看,全年信贷投放很可能呈现上半年规模大于下半年的格局。
  去年年底监管层对商业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及节奏的严控,使许多的企业贷款积压下来,这部分贷款很多都会在2011年初投放出去。
  上一年的遗留项目悬而未决,新一轮的贷款扩张已呼之欲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商业银行已于去年年底将2011年信贷规模计划上报。据悉,仅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有大行大体上维持了2010年新增信贷规模的水平。而一市场人士称,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在资本补充后都有扩大2011年信贷规模的计划。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市场预计2011年银行新增信贷目标在7万亿~7.5万亿元,2010年前11个月新增信贷规模达7.44万亿元,预计当年全年新增信贷规模在7.5万亿~8万亿元的水平。
  差别准备金率或再出
  去年7.5万亿元信贷目标的突破已成定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银行信贷投放冲动并非完全是年初信贷井喷所致。实际上,由于去年年底市场对2011年信贷政策不确定性的预期,导致了淡季不淡,银行业去年在第四季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信贷规模整体回升。
  这从浦发银行最新公布的业绩快报中可见一斑。周二晚间,浦发银行率先发布2010年业绩快报,为上市银行中首家,亦是两市首份业绩快报。
  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浦发银行的本外币贷款总额达11465亿元,比2009年底增加2176亿元,增长23.4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单计算发现,浦发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新增信贷规模大幅回升,从第三季度的287亿元飙升至672亿元。数据显示,浦发银行2010年前两季度新增信贷规模分别为612亿元和605亿元。
  对此,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谈煊指出,这一回升趋势与银行业整体的趋势同步,主要是受市场对2011年信贷政策不确定性预期的影响,主动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所致。此外,由于定向增发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对浦发的信贷投放能力实现了部分补给。
  前述市场人士则表示,从扩大基数的角度看,如果银行把去年的信贷规模冲高,有利于扩大今年信贷增速控制的基数,赢得更多的新增规模。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今年信贷投放节奏的控制可能不如去年严格,但如果1月份出现信贷井喷,监管层一定会有所行动。比如说,对放贷过多的银行实施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去年10月份,工、农、中、建四大行与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共计6家银行被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期2个月,12月份到期后该措施延期3个月。而11月份,在存准率全面上调的同时,又有四大行和交行、光大等多家银行被差别上调存准率,为期3个月。至此,已有部分金融机构面临高达19.5%的存准率。
  进入2011年,伴随着年初银行信贷或现井喷的消息,央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的具体方案引发了更多的关注。
  据媒体援引接近央行人士消息称,对于各家银行的差别存准率,央行制定的计算公式为,银行上缴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于按照宏观稳健审慎要求测算的资本充足率与实际资本充足率之差,再乘上该行的稳健性调整参数。
  冲动银行将遭严控
  我们还没有收到总行的相关通知,如果真的被实施差别存准率的话,应该在全行各个分支机构的额度上都有所调整。一国有商业银行深圳分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光大银行资金部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表示,尚不知道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但这个工具应该是针对不按信贷投放节奏,超量发放信贷的银行的点杀。
  在具体操作方面,据报道援引的消息人士称,考虑到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需要一定时间,前三季度将给予商业银行依次递减的容忍度。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央行控制银行信贷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央行没有明确公布的情况下,只能说实施的可能性很大。将来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利率也会发生变化,对于某些超速的银行,利率可能降到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甚至为零。
  凡是被要求上缴差别准备金的机构,应该及时调整信贷投放。
  伍永刚认为,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下,银行可选择相对较高的信贷投放速度,但必须以缴纳较高的准备金为代价;也可选择较低的信贷增速,同时享受较低的准备金成本。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需要在二者之间达成某种均衡,这应是监管层所需要的适度、合理的信贷投放与货币流动性。
  多样目的平衡
  如果被实施差别准备金的话,我想无非就是缓一缓贷款。对具体业务的影响肯定会有,但不至于太大。上述银行人士表示,商业银行要想避免被执行差别准备金率,可以减少贷款投放、提高资本充足水平、提高稳健程度。
  现在企业的资金需求很旺盛,据测算,企业的资金需求大约是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的1.5~3倍。与2009年和2010年不同的是,企业的需求在2011年将变得更加主动,银行肯定有放贷的冲动。盛宏清表示。
  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是回收流动性的主力军,但是各家银行的放贷冲动并不完全一致,四大行在某些时段会稍好一点,其他行有时会更强烈一些,这时如果统一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四大行来说不公平,因此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度如果建立起来,应该能更有针对性。另外,对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GDP增长,虽然大部分预测都较为乐观,但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也是央行在调控方面更为谨慎的原因。他表示。
  此前,央行内部曾有专家撰文指出应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以更好发挥其回收流动性的政策目的。据消息称,在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的同时,央行还有意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降低央行操作成本。
  目前,1.62%的法定准备金利率及0.72%的超额准备金利率,基本可以覆盖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
  此外,莫尼塔证券认为,央行具体政策不明朗这一现状,可能加大银行持有资金头寸的意愿,进而将阶段性推高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信贷投放不设明确目标 重点参考经济增长率
  □投放规模重点参考经济增长率
  □调控以差别准备金工具为主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今年的信贷投放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信贷的增长将主要参考经济增长情况和通胀水平,其中尤其以经济增长率为主要参考指标。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近期曾表示,银行信贷增长要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特别要考虑经济增长目标和通胀控制目标。下一阶段,央行要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市场人士据此认为,这很可能意味着,在今年货币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央行将以差别准备金率工具为主,集体地统一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的次数会较去年明显减少。
  去年央行共计上调六次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处于历史高位。
  业内认为,在信贷扩张冲动较强的背景下,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可以考虑到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和各机构的稳健状况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情况等,以更有针对性地回收过多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合理、适度、平稳投放,优化信贷结构,体现宏观调控的要求。
  目前看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
  近日,有媒体报道,央行已制定一套规范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计算方法,2011年起央行将对各银行按月测算及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措施,考虑到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需要一定时间,前三季度将给予商业银行依次递减的容忍度。央行制定的计算公式为,银行上缴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于按照宏观稳健审慎要求测算的资本充足率与实际资本充足率之差,再乘上该行的稳健性调整参数。
  同时,媒体报道,央行正在酝酿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有利于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上.证)

 

  一季度或密集出台紧缩措施 汇率政策重要性提升
  2010年央行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次加息,央行货币政策逐渐回归稳健,而2011年开年的政策收紧形势或更加严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昨日(1月5日)撰文指出,中国政府可能在今年第一季度启动密集紧缩政策,以缓解物价压力。巴曙松表示,第一季度启动的密集紧缩政策可能包括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及汇率。
  值得注意的是,从相关专家表态看,央行在2011年可能会有限制地使用利率政策,而更多运用汇率政策。
  一季度或启动密集紧缩措施
  2010年11月份CPI同比增幅已经达到5.1%,在通胀形势不断严峻、物价高企的背景下,后续紧缩措施出台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高盛高华证券在其《12月数据前瞻》的报告中指出,随着年末效应(贷存比考核等)消失,各银行年初再次集中放贷,十一五结束后限产措施力度降低,以及短期内天气条件变差,2011年1月份开始经济数据可能再度呈现出实体经济强劲增长、通胀反弹、流动性充裕的局面。高盛高华研究团队表示,如果确实出现以上情况,会有更多紧缩措施出台。
  北京某券商宏观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作为具有官方背景的经济学家,巴曙松此番言论或代表官方的态度。巴曙松的看法是通过文章发表的,可见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巴曙松指出,今年上半年的部分月份CPI升幅很容易达到5%,甚至接近6%,意味着决策者为实现2011年4%的CPI升幅目标将面临非常大的调整压力,而高盛高华证券预计12月份CPI同比增幅可能从11月份的5.1%降至4.2%。
  最近,决策层对物价始终关注程度也丝毫没有消减,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月2日在锡林郭勒盟考察时指出,中央还将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汇率政策重要性提升
  巴曙松表示,在美国及其他主要经济体低利率条件尚未改变的情形下,利率工具的使用仍会非常谨慎,即使加息,次数也会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政策的作用会凸显出来。
  无独有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周其仁教授近日在《中国改革》杂志撰文指出,加息不可能完全解决通胀,重要的是调节金融机构与央行的关系,特别是根除当下央行在开放条件下被动超发货币的机制。
  在1997年~2005年间,中国事实上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固定在8.27:1,这意味着每增加1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增加动用8.27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购汇,这8.27元高能货币转入银行系统,再乘上四至五倍的货币乘数,可向市场投放贷款总额就是40元人民币上下,而中国过度超发货币也被部分学者认为是导致此轮通货膨胀的主因。(.每.日.经.济.新.闻)

 

  新一轮贷款投放潮初现 央行新规遏制中小银行放贷冲动
  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约束部分中小银行放贷冲动
  商业银行人士5日透露,商业银行已将2011年信贷额度陆续下发到分支行,新一轮大规模新增贷款投放潮已初步显现。有业内人士认为,照此情况发展,1月新增贷款可能井喷至万亿元。
  由于央行2011年推动动态调整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等相关货币政策工具改革,这将对银行信贷投放产生一定影响。个别中小银行客户经理表示,由于该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接近监管下限,年初总行对信贷投放的把控非常严格,信贷仍是较稀缺资源。
  信贷冲动抬头
  商业银行人士透露,今年信贷指标已陆续下达,各分支行开始新一轮信贷投放。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信贷的集中投放主要源于强劲的经济增长带来的信贷需求以及调控预期倒逼银行信贷年初放量投放。
  此外,银行业人士表示,2010年底在监管机构的窗口指导下,银行由于信贷额度耗尽,信贷投放闸门一度关紧。
  去年底,我们很多项目已完成尽职调查等贷前环节,只是由于总行不批额度,无法将款项投放出来,一笔5000万的贷款,12月底前只批了600万元,剩下大部分将在2011年1月下发。该人士指出,2011年初的信贷激增有一部分是银行对2010年底受理的贷款申请给予的集中放款。
  某国有大型银行人士透露,银行在新一年为了争取开门红,减少业绩压力,一些本来可以在2010年底放款的项目,也选择留到2011年初再来做。从经验的角度来看,银行遵循早放贷、早收益的原则,1月信贷投放迅猛已成为普遍规律。
  监管层对2011年初的信贷冲动已有所警觉。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此前在一次央行内部会议上提出,要做好信贷投放的节奏安排工作,着力做好2011年一季度特别是1月份的信贷投放工作。
  新规遏制中小银行放贷冲动
  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2011年起央行对各银行按月测算及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措施将会抑制商业银行放贷冲动。2011年央行将更合理安排货币信贷投放。原则上各家银行新增贷款均要比2010年有所回落,大银行新增贷款下降的幅度应更大些。
  某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该行2010年底的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监管指标接近监管下限,导致贷款资源在2011年初仍非常紧张。
  该行客户经理表示,2010年底大家额度都紧张,客户还能理解,现在同业都在投放,而我们总行却上收信贷审批权,大量项目都在总行压着,贷款拿不到,很多客户已转投其他银行。
  由于一季度信贷投放对商业银行业绩增长贡献颇多,信贷收紧显然将对部分银行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证.券.报)

 

  央行顾问李稻葵:今年货币政策将渐进式从紧
  从宽松到稳健,不会一步到位,2011年货币政策转向或将走一条渐进式道路。
  昨天下午,在南开·潇湘晨报指数发布会上,应邀发表主旨演讲的李稻葵表示,受流动性过剩和实际负利率因素影响,2011年货币政策将进入一个较为密集的调整期:调控手段将更加多元,年内亦存在几次加息空间,不过在保增长等大背景下,这些调整将是渐进式的。本报记者胡远志 蔡胤
  实习记者王塔 长沙报道
  不必对货币政策转向过于悲观
  虽已是2011年年初,但人们对央行在2010年末圣诞节宣布的加息仍然记忆犹新--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至此,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至2.75%,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到5.81%。
  此次加息距2010年10月20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仅有两个月。再加上2010年全年先后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分析认为,2010年第二次加息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式从宽松步入了适度稳健的道路,从高企的CPI来看,2011年或将进入一个密集加息周期。
  对此,李稻葵教授表示,不能简单认为此次加息即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加息周期,还要看加息的具体效果,不必据此对货币政策转向过于悲观。
  他说:目前,无论是对股市,还是楼市,包括2011年的宏观调控,都有一些比较悲观的论点,和大家不太一样,我认为流动性过剩的现实难以在短期改变,而在保增长的压力下,宏观政策调整将采取温和的渐进式方式进行。
  预计GDP增长9.5%,CPI为4%
  事实上,自2000年以来,广义货币量以每年平均15%的增速不断增长,加上2009-2010年两年每年平均10万亿的货币投放量,货币超发已是不争的事实,若要从根子上改变流动性过剩的现实也绝非一日之功。
  在列举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李稻葵分析:由于货币的湖水仍然充裕,那么各类资产价格2011年仍处于上升通道,整体形势较好,预计全年经济仍将保持9.5%以上的增长。
  虽然形势总体乐观,但他亦提醒听众,必须对国际流动性泛滥背景下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保持高度警惕:原油价格可能会重新站上100美元每桶的历史点位,再加上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生产型企业明年将面临更大压力,而受国际游资影响,预计全年CPI或将在4%左右。
  李稻葵认为,今年控制物价主要有三大难点:第一是农产品,农产品季节性强,受气候影响大,如果供给不足,就会引致资金炒作;第二个难点是国际原材料价格,我们要提前扩大战略储备,也可以搞金融的,多买点期货,甚至是多买点远期;第三个是长期的劳动用工成本,成本上升是好事情,但是这个要企业去化解,企业要有应对的办法。(.潇.湘.晨.报)

 

  外汇局:加快管理理念转变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日前,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0年外汇管理各项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和国际收支形势,研究部署2011年外汇管理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同志就外汇管理工作做书面报告,副局长邓先宏、方上浦、王小奕、李超,局机关各单位、驻外机构、外汇分局(外汇管理部)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指出,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党委的直接指导下,外汇管理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五个转变,推动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外汇管理方式转变;进一步便利市场主体外汇收支,促进涉外经济健康发展;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积极采取政策措施,应对和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确保储备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外汇管理透明度,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外汇管理部门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扩大对外开放与防范风险、贸易投资便利化与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等关系,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完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稳步放宽跨境资本交易限制,健全跨境资金监测分析体系,构建监测及时、风险可控、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
  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为此,外汇管理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配合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坚持把应对和打击热钱流入作为当前外汇管理工作的着力点,把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作为做好外汇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把服务和管理并重作为做好外汇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把加强监管协调作为做好外汇管理工作的支撑点,不断深化改革、提升服务、防范风险、完善管理,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涉外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打好基础。
  会议研究部署了2011年外汇管理重点工作:一是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二是加快核销制度改革,促进贸易便利化;三是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管理改革和外汇市场发展;四是密切监测跨境资金流动,切实防范风险;五是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实现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六是推进外汇主体监管、数据和系统整合、非现场监管等工作,改进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手段;七是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建设,提高外汇管理政策透明度;八是进一步推进党建、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