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利率大幅跳水 资金紧张突现缓和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回购利率大幅跳水 资金紧张突现缓和

加入日期:2011-1-31 13:46:32

  导读:
  隔夜回购利率大跌约350bp,因短端资金供给足而需求减
  shibor隔夜利率大跌297个基点 近两周低位
  资金面最快春节后放宽 将有3520亿央票到期
  广州证券:春节后市场资金紧张状况有望缓和
  国泰君安:中国的加息周期或已过大半
  贺宛男:货币政策矫枉过正 资金紧缺过分渲染


  隔夜回购利率大跌约350bp,因短端资金供给足而需求减
  中国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周一隔夜品种早盘大幅跳水,跌幅约350个基点(bp),因短端资金供给相对充裕,且大型银行等资金需求不大.
  交易员并表示,多数机构已完成春节前的资金备付,因此七天期回购利率亦有明显跌幅.不过与短期品种相比,14天以上资金供给略少,利率依旧维持在较高位置.
  北京一银行交易员称,今日出钱的人多了,可能是差不多都攒够了,...而且主要是大行不(太)借钱,就好多了.
  截至北京时间10:00,各期限回购成交稀少.其中隔夜品种成交不足30亿元人民币,七天期则仅逾10亿元.(路透社)

  shibor隔夜利率大跌297个基点 近两周低位
  周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开始出现部分回落。其中,shibor隔夜拆放利率自上周五的三年次高点大跌296.91个基点,至5.0142%的接近两周以来的低位,反映市场流动性极度紧张局势开始舒缓。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周一公布的数据还显示,7天期shibor品种下跌29.25个基点,自上周五的三年新高下跌至8.2192%;14天期shibor品种微跌0.87个基点。另外,其余品种仍有微弱的升幅。
  随着春节假期的逼近,加上上周起中国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令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紧张局势持续加剧,上周各品种利率均创迭近三年来的新高。(全景)

  资金面最快春节后放宽 将有3520亿央票到期
  昨天,银行隔夜、七天及两周拆借利率分别达到7.9833%,8.5117%、8.5225%,其中银行隔夜拆借利率七天翻三倍。分析认为,1月银行的放贷冲动加剧了银行间资金的紧张。
  昨天,银行隔夜、七天及两周拆借利率分别达到7.9833%,8.5117%、8.5225%、不仅比上一个交易日分 别上涨了28.41、 32.34、40.17个基点,更是连续一个星期保持快速上升趋势,持续翻番。
  放贷规模加大银行资金紧张
  今年1月11日至18日,银行隔夜拆借利率还不足2%,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一数字已翻了三倍有余。
  从货币投放看,今年1月份货币供应不应该如此紧缺。公开资料显示,去年12月份以来货币投放规模高达2万亿。而1月20日提高0.5个百分点仅回收流动性约3600亿元,货币净投放1.7万亿元。
  东北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王国兵认为,既然货币供应不少,那么造成资金短缺的原因只能在于资金需求过旺,银行信贷投放过多。
  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范为认为,1月银行的放贷冲动加剧了银行间资金的紧张。
  春节后SHIBOR料下降七成
  美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认为,此次SHIBOR升高是因为季节性的需求及供给短期的限制,而不是银行间认为彼此借贷的风险在升高。中国资金市场中的紧张会随着中国央行决定重新注入流动性及春节后季节性的资金需求结束而放缓。2月份将有3520亿人民币的央票到期,这已足够缓解春节后的资金紧张。而央行也于1月13日停止发行新的央票,陆挺预计2月份央行也几乎不会发行多少央票。而下次存款准备金的提高最早将发生在3月份。相信春节之后,隔夜及7天银行回购利率将会分别下降回到2.5%及3.0%的水平,也即在目前的水平上下降七成。
  名词解释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
  2006年底,中国基准利率雏形亮相,这个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正式运行。有了SHIBOR这杆标尺,央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能更精准有效。从理论上而言,SHIBOR利率上升,金融衍生品价格就会下降。(中国新闻网)

  广州证券:春节后市场资金紧张状况有望缓和
  尽管央行连续两周暂停央票发行以及实施逆回购向市场释放资金,但市场资金偏紧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部分市场融资利率继续创出新高,1月27日,1个月以内各期限的回购利率和拆借利率的收盘价均在7.8%以上,其中隔夜回购利率更是创出39个月的高位,收盘价为8.1%。资金持续偏紧对证券市场的投资信心产生了消极影响。
  我们认为,造成近期资金持续偏紧的原因在于:第一、截至1月20日,央行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超储水平快速下降;第二、春节临近,银行希望维持较高的备用金水平;第三、月末临近,银行要确保贷存比符合监管规定;第四、近期新股和可转债发行较集中,融资活动活跃。以上原因导致银行拆出资金的意愿较低,而拆入资金的意愿较高,加剧了市场资金的紧张程度。我们预计,春节过后,市场资金紧张状况有望获得一定程度的缓和。 (广州证券)

  国泰君安:中国的加息周期或已过大半
  机构观点:国泰君安认为,中国的加息周期或已过大半。
  该机构周一在报告中指出,从金融机构贷款实际利率走势看,自2009年初见底以来已经回升了两年,对照2006年初启动的上轮利率上行周期,其上升期也不超过3年,这意味著本轮利率上行期或已过大半。因此判断今年只在2011年上半年有两次加息,而下半年随著经济回落的确认,不会有任何加息。(.路.透.社)

  贺宛男:货币政策矫枉过正 资金紧缺过分渲染
  提要:同在一个地球,同样碰到了金融危机,人家是量化宽松,我们是量化紧缩,资金、财富,还有比黄金还重要的信心,都到人家那里去了。
  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不久前还在宣传流动性过剩,如今却大呼资金告急,资金恐慌!
  资金紧缺到什么程度?1月25日,财政部和央行对国库现金定期存款(总额300亿元)进行招标,中标利率居然飙升至5.9%,要知道该项存款期限才6个月(1月25日起息,7月26日到期),而6个月的普通定存利率仅为2.5%。还有更疯狂的,25日这一天,7天期的银行拆借利率高达7.6941%,创下39个月以来新高,26日居然触及9.5%,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而以前,同一期限的拆借利率不过2%~3%。至于民间拆借利率,有报道说目前已飙升至20%以上。
  对此,笔者感同身受。本周某日,我去一家股份制银行办事,碰到许多人在排队(这家银行以前很少排队),一打听,绝大部分是股民,正争着将打新股的钱搬家,参加该行假日理财套餐,7天期的最高年化利率可达3.5%,而16天期的视资金大小可达3.2%~3.6%。如今打新股一再破发,越破越深,再说春节长假有10来天,与其按活期利息(才0.36%)让钱躺在股票账户上,不如拿出来做假日理财,从0.36%到3.6%,这可是10倍的收益啊;而银行呢,纵然给你3%多,你已经很满意了,他转手一拆借就是7%多,轻轻松松,不担任何风险几天获利翻番!
  这类资金买卖,金额越大赚得越多,小散户5万元、10万元,7~8天假期不过赚上几百元外快,若能搞到几亿元、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巨资,那可就不得了,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就有这样的本事和渠道。加上媒体的渲染,又是央行紧急输血啦,又是 信贷额度空前紧张啦,又是贷款增量实行逐月控制、逐日盯死啦,资金短缺警报越拉越响!过去每逢通胀,人们开始买油买米囤积商品,企业则会储存大宗商品、贵金属等原材料,如今最好的买卖是囤钱,许多企业(包括部分大户)开始大量囤钱,即使暂时不需要,也囤积以备后患,而真正需要资金的在市场上根本借不到钱。结果是导致银行信贷额度进一步紧张,于是企业进一步囤钱……如此恶性循坏,股市则成了没人疼的孩子,连日来缩量下跌不止。
  为什么从过剩到紧缺,从炎夏到寒冬,中间几乎没有过渡?主要原因是货币政策矫枉过正。别的不说,2007年GDP增长达13%,经济一片过热时最高存准率也不过17.5%,可现在,经济并没有过热,通胀也在可控范围之内,存准率却高达19%,这是自有存准率这个调控工具以来从未有过的高指标!日前,周小川行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在货币政策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宽松五个档次中,稳健是中间值。从适度宽松到稳健,就是特殊政策回调至正常。他指现在的政策也不是过分收缩的。其实不然。2009年,我国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官方文件从来不说宽松和从紧,总是冠之以适度),实际是特殊,结果这一年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存款增加13.13万亿元,存大于贷3.5万多亿元。而2010年从适度宽松到稳健(其实上半年还是宽松,直到年末才改为稳健),这一年贷款增加7.9万亿元,存款增加12万亿元,虽然存大于贷4万多亿,但被央行连续7次调高存准率--又重蹈特殊!以每次冻结3500亿计算,就有2.5万亿的活钱变成了死钱,银行的头寸只剩下了1万多亿,比2009年减少一半多,自然要大叫缺钱。同在一个地球,同样碰到了金融危机,人家是量化宽松,我们是量化紧缩,资金、财富,还有比黄金还重要的信心,都到人家那里去了。君不见道指已冲破12000点,创金融危机以来新高,可我们呢?去年股市表现最差,今年一月又是最差……
  另一方面,持续了12个月的负利率又长期不作调整,这是对储户的变相剥夺,也是市场实际利率纷纷走高,从而造成资金紧缺的重要原因。
  对股市而言,心理面的影响远大于实际面。如果春节前后加息靴子落地,短期内不再动用存准率工具,则尚有走出底部之可能,否则,市场老是担心加息,老是笼罩在资金紧缺的阴影中,要走好也难。(.理.财.周.刊)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