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决定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号文件:10%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首次部署水利工作
一号文件 62年来首次治水
水利部部长陈雷解析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10年将投4万亿用于水利
中央一号文件奏响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全文)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决定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综合新华网、央视报道、中新网等,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决定说,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做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二要坚持统筹兼顾。三要坚持人水和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五要坚持改革创新。
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
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
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
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
推进依法治水
加强水利队伍建设
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人民网)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中新网电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这包括: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中国新闻网)
一号文件:10%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要求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
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
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结合增值税改革和立法进程,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中国网)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首次部署水利工作
据新华社电 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29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记者获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首次全面部署水利工作。
一号文件共分八个部分30条,包括: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文件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的总量和增量要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文件强调,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政策解读>>>
水价改革:减轻低收入群体负担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这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水利部水资源司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供排水价格仍然过低,难以反映水资源的稀缺价值。一些地方和行业用多用少一个样,有的耗水大户也享受着财政补贴。推进水价改革,实行梯级水价,让用水多的多花钱,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新华社)
一号文件 62年来首次治水
近日,罕见大旱之下,北方的水利设施又在经受严峻考验。即使山东一些老旱区,抗旱水源、水库灌区配套工程等水利设施仍然捉襟见肘。
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的水旱灾害,近年又进入一个多发期。这一轮极端天气再次提醒,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从基础上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
记者获悉,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首次全面部署水利工作。
天灾凸显中小水利欠账积弊
自1998年特大洪水以来,我国七大江河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防洪体系基本形成,干流也足以抵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
但绝大多数中小河流还从未经过系统治理,防洪标准低,水利部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小河流水灾损失约占全国水灾损失的80%。
与此类似的还有水库。2010年汛期,全国垮了11座小型水库,核心原因都是年久失修。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我国已确立目标,力争通过5至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其中一项关键任务是,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同时,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扭转临阵抗灾的被动局面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我国异常天气明显增多,极端暴雨频次明显增加。
防灾减灾专家、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说,相对于近年来山洪灾害多发的形势,我国监测和预警能力总体上还偏低,预案体系不够完善,群众防灾意识不强,这种局面亟待改观。
国家防总办公室综合处处长万海斌指出,在硬件上,技术手段、人员设备已不能适应当前严峻形势;软件上,很多地方基础水旱数据不足,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形同虚设。(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