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仍将平稳较快发展,这意味着居民收入也会相应提高,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在做大社会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相信老百姓会挣得更多。
如何让百姓手里的钱更多更值钱?这个问题值得思考。笔者认为,除了周小川行长所说的几点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老百姓多一点“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首次提出是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原文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所谓“财产性收入”,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如果我们把周行长的此番话与十七大报告联系起来,是否可以有这么一种假想:让“财产性收入”之一的有价证券变得更加值钱?
其实,对于这一点,周行长在阐述过去5年老百姓手里的钱“变多了”的理由时已经有所提及:(“十一五”这5年)老百姓可以选择存款、债券、股票等各种保值增值渠道来管理自己的收入,而多数渠道的价格在这5年中比较正常。收入增加,物价平稳,没花掉的钱还能保值增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当然变多了。
通过债券、股票等各种保值增值渠道来管理自己的收入,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发展资本市场上。比如此前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推出的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区域振兴规划等,都会使相关的上市公司从中分得“一杯羹”,而且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作用也是看得到的。
同时,要发展这些产业、区域,资本市场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文化产业为例,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需大幅度降低,不少传统产业增速放缓,而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让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不仅可以使文化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为文化企业搭建了融资平台,有利于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投资者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蛋糕”,让居民手里的钱真正成为“下金蛋的母鸡”,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
当然,光靠资本市场来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疏通民间投资渠道,也是很有必要的。
长期起来,我国民间投资的渠道偏少,普通居民有点闲钱一般只能存在银行里,获取不高的利息收入。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手里积聚了较多资金之后,就有可能会去炒房地产、农产品(000061)等,这就会造成市场的不稳定。因此,这就需要引导民间资本流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最需要的领域,要鼓励民间投资创业,疏通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周行长对“未来5年老百姓手里的钱会更多更值钱”充满信心,我们,同样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