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票两周暂停一石双鸟 解资金饥渴缓加息预期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继上周央行票据暂停发行后,昨天央行发布公告称本周继续暂停发行央票。分析人士指出,央票发行在春节前连续两周暂停,一方面有利于缓解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缓市场的加息预期。
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再升级
本周为春节假期前的最后一周,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上缴和春节效应的叠加,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这使得央行暂停央票发行在市场预期之中。
上周央行不仅没有发行央票,也暂停了例行的正回购操作,这使得上周到期央票和正回购资金2490亿元全部回流市场。但资金面的紧张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上周银行间资金利率快速飙升,7天回购加权利率最高曾升至7%,触及三年来的高点。昨天市场利率有所回落,但借钱难的现象并没有得到丝毫缓解,甚至显示出加剧的趋势。
现在是有价无市,一证券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说,想借到钱很难,基本上只能借到很零星的资金,还要一家一家地去问,整个市场的效率都在下降。
数据显示,昨天银行间隔夜和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分别回落了21.86和222.16个基点至5.5928%和5.2747%,而当天各品种成交量也有大幅萎缩,其中隔夜和7天回购分别较前一交易日减少了620.07亿和124.88亿元至2286.4亿元和319.81亿元。
资金紧张态势的加剧不但令央行暂停了回笼操作,还开始主动向市场投放资金。
据外电报道,昨天央行与几家商业银行进行了定向逆回购操作,规模达到3000多亿元,而回购的期限涉及16天和21天,利率分别约为7.3%和7.6%。此外,央行上周也进行了至少500亿元的逆回购,以缓解资金面的紧张态势。
另据了解,央行进行逆回购的商业银行可能以国有大行为主。
由于春节前资金往往紧张,以前央行通常在春节前进行逆回购操作来投放资金,但都以公开操作为主,目前的定向逆回购操作则很罕见。不过,自2008年以来央行没有再进行过公开逆回购操作。
对于近期资金面的骤然趋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一方面,商业银行年初信贷投放较猛,资金本来就较为紧张。另外,今年元旦假期和春节假期距离较近,商业银行资金备付需求持续在较高水平,央行在这一期间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资金紧张再度加剧,这才促使央行主动向市场投放资金。
本周到期资金为1700亿元,如果央行继续进行逆回购,央行本周投放资金量有望超过5000亿元。
加息预期难抑制
此外,分析人士还指出,央票发行的暂停还有利于减弱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
作为市场利率风向标的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此前连续三周上扬至2.72%附近,已经接近2.75%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
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严重,如果停止上行,利率结构显得太不合理,但如果继续上行,超过1年期存款利率,又会使得市场认为央行又将加息。一股份制银行债券人士表示,因此,央票暂停发行则使得央行避免了这种两难局面。
鲁政委认为,从目前央行面临的两难局面来看,1年期央票是否会在节后重新出山仍值得关注。
不过,由于通胀预期高涨,央票暂停发行并没有令强烈的加息预期有所减弱。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0年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态势超出预期,而通胀态势仍在进一步恶化。在增长无忧而通胀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多位分析人士和专家都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会以全力控通胀为主,央行将会继续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纠正负利率局面。此外,存款准备金率也会继续上调。
交通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强劲、劳动力与资源品价格上涨、国内流动性依然宽裕、美元持续贬值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多项因素的共同作用,2011年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将较大。他们认为,今年1年期存贷款利率会有2~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则可能有4次上调。
而有市场人士认为,节前暂停央票发行可能意味着最近一次加息的时机将落在春节后。
央行银监会达共识 今年信贷调控收紧
各商业银行正在给1月份的信贷激增踩刹车。同业交换数据显示,四大行1月前两周信贷新增超3500亿元。昨日有媒体报道称,1月中旬,主要大行分支行已陆续收到总行紧急通知,要求本月不得突破信贷额度,否则暂停开放信贷审批系统。
与此同时,央行和银监会正在双管齐下地管控信贷,央行采取了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而银监会则通过贷存比、业务进入以及银信理财融资类业务入表等方式加以控制。
信贷猛增、通胀压力不减
尽管监管层屡次强调投放节奏,但1月份的信贷增速依旧惊人。同业交换数据显示,四大行1月前两周,银行业新增总量已逼近万亿元。假设本月后两周投放量与此相同,按相关比例计算,1月份信贷总量将在1.5万亿元左右。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这种增速在过去的年份也很少见。
与此同时,通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上月CPI同比增长4.6%,1月份数据极有可能再创新高。
昨日,据媒体报道称,从宏观政策调控角度,央行和银监会已就坚决回收过去两年超发货币达成一致,但双方在信贷规模大小、工具应用等问题上,还略有分歧。比如,银监会倾向于1月新增贷款在1万亿元至1.2万亿元之间,央行希望月度额度在9000亿元左右。
中行知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该行在信贷投放上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分行相比,总行的紧缩力度更大。
建行总行相关人士称,是否发过上述通知,要再了解。建行的政策是各个省分行要按照总行要求,再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的客户风险情况,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
沪上某股份制银行支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该行并没有停贷,但信贷额度依然较紧,贷款是需要排队的,放贷时会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她说。
央行银监会紧密管控
时隔两年之后,央行今年再次获得货币信贷总量的调控权。与此前银监会资本监管工具及有关政策等监管方式相比,央行引入了差别动态存款准备金率,同时,社会融资总量也会被作为信贷总量的替代目标而被逐渐关注。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师崔永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相比信贷总量,社会融资总量更能全面反映宏观经济的热度。该指标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以及股权、债权等融资额加总。
据悉,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将以社会融资总量和银行信贷这两项比值偏离其长期趋势值的程度,来表征整个宏观经济热度的状况,增强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动态调整的取向确定之后,调整重点是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体偏离度的影响。如果银行资本充足率达不到宏观审慎的要求,就需要缴纳一定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另外,动态缴纳会考虑不同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并对于系统重要性较高的金融机构给予较高的宏观审慎要求。
与央行相比,银监会的工具更具强制力,具体措施包括将日均存贷款上报、银信合作融资类资产入表等。(每日经济新闻)
加息潮难消通胀火 新兴市场败北首轮货币战
2010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货币较量并未谢幕,反而愈演愈烈。汇率压力、物价上涨压力、资产泡沫压力让新兴经济体的宏观调控左右为难,多个国家抗不住通胀压力纷纷加息,但代价是进一步推升本国货币,牺牲经济增速,全球陷入滞胀的风险加大。在部分发达国家持续推进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嫁危机与新兴市场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防范通胀之间的货币战争第一阶段,新兴市场告败。
经济滞胀风险加大
尽管暴风骤雨的金融海啸渐行渐远,但次生金融灾害不断,国际金融乱象纷呈: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国际热钱乱窜、大宗商品与贵金属价格持续上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齐现、货币战争硝烟弥漫……
在这些乱象中,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最大的输家,几乎所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着本币升值压力大,国内购买力却越来越弱的现象。以金砖四国为例,2010年巴西经济增速接近8%,但通胀水平上升了5.9%;俄罗斯和印度的通胀率均超过8%;中国也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
对于食品开支占家庭预算50%以上的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来说,食品价格上涨给民众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印度的洋葱价格飙升,比去年翻了一番;东南亚的棕榈油价格上涨,使得民众不得不减少食用油的消费。2010年,至少六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率在6%以上。高物价吞噬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也给调控政策带来了空前压力。
为应对本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发的困扰,主要新兴经济体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以量化紧缩对抗量化宽松。比如,2010年以来,印度央行六次加息,巴西央行利率已经升值11.5%;中国央行两次加息、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外,各国央行为阻击货币升值而屡屡干预外汇市场,对资本流动实施特别措施的绝地反击战也一再打响。
目前,全球经济似乎进入了一个双速时代,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新兴经济体将引领全球经济发展,而发达国家的滞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胀成为各自的主要矛盾。这种不平衡打乱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的节奏。新兴市场国家为避免通胀失控,必须收紧调控政策,但这又可能加剧投机资金流入和本币升值,加剧另一种风险。而连续的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的叠加效应,很可能刺破新兴国家已经累积起来的资产泡沫。
美元走势牵动全球
在过去的两年中,美元成了金融市场的重要关键词。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新兴市场经济似乎全部系于美元之上。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两度开闸放水,向全球释放巨额流动性。美元贬值的动机不难理解,以私人债务国家化,然后将国家债务国际化,力图通过货币贬值和输出通胀化解债务,处理本国经济累积的过度负债问题,同时刺激出口。
2011年,美元贬值的策略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截至21日,美元指数78.12点的收盘点位较年内高点已累计重挫3%以上。各国为对抗通胀纷纷加息,进一步推升本国货币,美元可能继续疲弱。可以预计,各国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美国则借机获得喘息和复苏的时机。
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看来,有利于美元升值的因素在增多,但美元汇率走向并不是向上趋势。无论是美国敏感的房屋市场指标、制造业数据、就业数据,还是银行业利润、股指表现,都显示美国经济向好趋势,但这反而成为美元贬值的基础。汇率基础来源于经济表现,经济利好,汇率上升。然而,新金融时期,美元策略运用更注重信心和心理的因素,进而形成美国经济利好、美元贬值,美国经济不利、美元升值,包括突发事件发生时美元规律走向也违背原理指引,美元避风港的作用取决于美元策略性的运用。谭雅玲指出。
与此同时,美元走势与全球金融、资本市场展现出罕见的同步性。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指出,这种情况不难理解。全世界的市场均处于流动性驱动状态,而美联储是流动性的主要源头。资金成本超低,套利交易大行其道,而美元是当下主要的借贷货币。在就业低迷、情绪波动的年代里,市场对宏观消息的敏感度颇高,而世界最大经济体、最大央行的消息自然是最重要的。同时,美元的起伏,也折射着世界其它地方的经济复苏情况、货币政策、资金走势与债务负担。
警惕美货币政策转向风险
尽管目前看来,宽松的货币条件有利于就业和消费市场复苏,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美国经济转好,不排除货币政策年内转向的可能。美国货币政策动向成为决定全球经济走向的最大变量。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发布报告指出,美国经济沿着复苏道路前行的步伐有越来越坚实的迹象,因此美国继续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的必要性在降低。并且,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措施引发的通胀压力增大与热钱肆意流动,已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这将对美国是否一意孤行造成压力。从相关数据看,如果2011年美国经济好于预期,货币政策最早可能在年底转向。
谭雅玲预计,美联储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或之后发生方向性的转变,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快速转向。如果美国经济增长顺畅,美联储将加快利率调整步伐和节奏。
假如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新兴市场更应警惕货币战争第二阶段--美元低息套利中断,资金突然大量撤出,给新兴市场造成较大冲击。类似情况在过去几十年中屡屡上演。上世纪90年代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不景气,资本流向拉丁美洲和亚洲,推升了这些地区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并造成实际汇率上升、经常项目逆差扩大。当这种趋势发展到一定程度,投机资金感到这些国家货币已经高估时,资金大规模撤走,从而触发了1994年和1997年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危机。
沈建光指出,美国如果提前收紧货币,会导致部分资金撤离,对中国资产价格会造成短期冲击。从长远看,积极推动人民币贸易和投资的跨境结算,放宽资本项管制,实现人民币可兑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才是应对美国量化放松政策最积极的办法。
美元指数短期仍将宽幅震荡
1月中旬以来,在欧债危机大幅缓解的背景下,美元指数节节下挫,24日盘中一度创下78.03点的两个月新低。市场人士表示,随着市场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焦虑开始减退,投资者避险需求下降,欧元等非美元货币存在进一步走好的动力,国际大宗商品等高风险投资品也得到投资者青睐。但欧债危机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除,避险需求仍将对美元构成一定支撑,在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背景下,美元指数短期或继续在78-82点区间宽幅震荡。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美国经济及就业形势的好转,美元也在逐渐积累反转的力量。
避险情绪降温 推升风险资产价格
2011年初,受2010年12月就业数据好转提振,美元走出一波连续上涨的拉升行情,美元指数由78.77点升至10日的最高81.33点。此后,在欧元区利好消息频传的刺激下,欧元持续走强,美元指数掉头向下。1月24日,美元指数跌至78.01的近两月低点,较10日高点跌去4%。
对于近期美元的走低,市场主要归因于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大幅缓解。最近两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欧元区五个国家的国债拍卖顺利进行,且债券收益率明显走低。好于预期的拍卖结果令投资者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担忧进一步缓和,避险需求随之下降。风险偏好情绪的变动,引发了避险资金在美元资产与风险资产之间的转移。在美元指数不断下行的同时,欧元等非美货币以及大宗商品等高风险品种的市场行情节节走高。
数据显示,1月10日后,被广泛用来衡量市场风险和投资者恐慌程度的指标--VIX指数(芝加哥期权期货交易所使用的市场波动性指数)一度跌至15.46这一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显示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预期持续下降。与VIX指数相对应,近期国际股市、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一轮创新高行情。21日,CRB综合期货指数收于639.06,创历史新高;美国道琼斯指数收于11871.84点,盘中以11905.48点创下2008年6月26日以来新高。
美元指数短期将宽幅震荡
展望美元后市,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来看,美元处于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境地。
从压力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随着市场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焦虑开始减退,投资者避险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欧元区核心国家基本面改善对欧元继续上行构成支撑。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德国经济强劲增长的推动下,欧元区Markit 1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55.2,高于预期的54.3,而2010年12月为54.2。这是该指标自金融危机以来连续第17个月高于50的荣枯分水岭。此前,由于欧元区债务国为解决债务问题纷纷出台各种紧缩性措施,市场一度担忧这会导致其经济进一步下滑,利好数据的出台无疑再次缓解了投资者担忧,欧元也因此得以从基本面上获得了反弹动能。
从支撑美元走势的角度来看,有分析人士指出,事实上,欧元区债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得到解决。因为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欧元区统一的货币制度与分割的财政制度之间的矛盾,如果不从整体制度上进行改革,欧元区债务问题的阴影就始终难以消除。一旦对一个或多个欧洲二线国家的某种形式救助最终可能进行,那将会对欧元构成下行压力。
事实上,从2010年11月下旬以来,上述多空交织的因素已在影响着美元走势,并导致其在78-82区间四上四下,连续震荡达两个月。市场人士表示,随着当前美元指数再度跌至78一线的震荡区间下轨,美元指数有望在区间内展开反弹。1月24日美元指数下探78.01后反弹,截至当日北京时间22:00,美元指数在78.30一线盘整。
而从更长期限来看,随着美国经济和就业形势的逐渐走好,基本面因素对于美元构成的支撑也在逐渐变强。兴业银行(601166)分析师蒋舒表示,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11年年初美国失业率进入下降通道,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于6月到期后,美联储将不再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甚至提前终止QE2的执行。那么,在这一背景下,美元将有望于二季度中期到三季度中期开始确立反转的趋势。 (中国证券报)
春节前后或再加息 股市和房市感到阵阵凉意
面对2011年首周超预期的信贷量,央行再度出手。
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1年央行第一次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2010年,央行已经6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加息。
从实际影响来说,本次上调直接冻结大约3600亿元资金。上调之后,以四大国有银行计算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0%,为历史最高水平。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央行接连出手面前,市场预期受到的影响将更大。
春节前后再加息?
由于近期央票市场回笼货币功能已是捉襟见肘,管理层不得不动用存款准备金率,以对冲市场流动性。国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吴土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亿美元,其中,四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990.35亿美元,创下单季度外储新增量之最。
尽管管理层近期通过允许境外直投等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走出去,资本项下管制有所松动,但这也难以改变短期内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元旦以来新年首周过快增长的信贷投放成为这次央行调升存款准备金率的导火索。此前市场有消息称,元旦过后商业银行放贷热情高涨,首周新增贷款规模几乎达到5000亿元。
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次显示出央行收紧银根的决心。虽然对今年的紧缩政策早有预期,但银行1月份信贷抢闸冲高的冲动仍然难抑。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央行针对2010年人民币信贷规模突破市场预期的直接反应。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杨青丽表示,上调准备金率在预料之中,年初商业银行信贷冲动比较大,央行要控制信贷增速。但上调准备金率对银行全年的盈利影响很小,央行调控目标是防止信贷增速超过预期,而不是禁止银行放贷。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调节充裕的流动性。汪涛预计,央行为了让信贷平稳增长,接下来会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春节以后2月份央行将可能加息。而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春节前后央行或者会再次上调利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认为,一季度之前加息一到两次的可能性大。他指出,为了促使负利率状态有所改善,缩小负利率程度,使得利率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今年第一季度加息一到两次可能性大,这有利于抑制未来通胀的发展,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A股有忧?
逐渐偏紧的货币政策,表面上看对于股市将构成不利因素,但实际上,股市反映的是预期,如果经过调控,通胀很快被抑制下来的话,对于股市来说是利好。私募基金海孚投资副总裁向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向东认为,近期市场震荡已经提前消化了这个预期,从2010年10月至今,调控措施出台得比较快,力度已经突破了2008年高位。市场层面看,短期市场会受到压制,尤其权重银行股会受到压制。长期看,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延续下去,只是节奏和频率多快的问题;短期可能不会有更严厉的政策出台,股市会有所反弹。
申银万国分析师袁宜则维持对A股市场中期谨慎的判断。申银万国认为,一季度CPI涨幅将有望冲6,通胀压力会明显加大,收紧流动性的迫切性明显增加。存款准备金率尽管已经很高,但还将上调,而且春节前后可能加息,只有形成加息周期的预期才有可能抑制或者扭转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
袁宜指出,密集的紧缩调控如果持续下去,那么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终将有所下调,因此策略上要积极防御。首先是低仓位,然后是配置传统防御性的消费板块以及受十二五规划刺激的装备制造板块。
从基金、券商等主流机构去年底发布的2011年投资策略报告看,已预期到今年一季度国家调控手段将处于稳中偏紧的态势,因此,多数机构对今年一季度行情并不看好。
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长彭砚苹指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为了收缩流动性,因为叠加因素,市场影响或许会大于前几次,但主要限于心理层面,不用过度担心。
不过,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国江则相对比较悲观。张国江表示,在近期股市成交量萎缩、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央行出台此政策,必将动摇投资者持股信心,将会对股市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大盘可能走出连续阴跌的走势。并且,央行可能还会陆续出台相关紧缩政策。
捅破房地产泡沫?
海通证券地产分析师冯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开发商的资金链形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融资渠道有限的中小型开发商,将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冯凯认为,对房地产开发投资而言,在调结构及房价高企的大背景下,银行本身对于开发贷款的态度就较为谨慎,加之贷款规模受限,房地产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难度将不断加大,审批也将更为严厉。
和一些中小型开发商不同,一些规模较大的开发商则对后市表示乐观,他们认为,在当下市场成交火热的大环境下,央行收紧钱袋子并不会对企业的资金链形成实质性影响。
我们更担心市场转冷,买房人不愿意买房。一位项目在北京东城区的开发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只要成交量能够稳定下去,项目能够快速回款,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就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有分析称,央行此次是出于担心经济过热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希望各银行在贷款方面收紧一点。当然,这只是央行的主观愿望,向东说,房地产的泡沫很大,其根在地上,不在房上,所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他表示,这同时也释放出一种信号,中央希望缓慢地、逐渐地退出刺激政策,但又不能急刹车,不能一下子把房地产泡沫捅破。
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同时实施的可能性不会很大,但如果两者同时发生,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将会很大。当前房地产市场进一步火热,第三次调控预期强烈,未来金融信贷可能进一步缩紧,目前过热的市场可能会被抑制住。张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