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今日证券市场走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今日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1-1-24 19:51:01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李迅雷细数A股20年20怪现象 自称仅供娱乐
  叶 檀:盲目追捧金融地产股得不偿失
  为何经济叫好市场却不看好
  谢国忠:中日力挺 美元终将不敌欧元
  高善文:风格转换背后是经济周期 小盘股估值将逆转
  戴若顾比:三大特征A股走低 熊市压力增大
  以破发抑制三高是一柄双刃剑
  水 皮:明年A股市场万点长牛之说是胡说八道
  陶 冬:QE2救不了美国经济 却可以制造出更大泡沫
  马 骏:今年全年CPI约涨5%
  刘煜辉:收紧货币机遇来临

  李迅雷细数A股20年20怪现象 自称仅供娱乐
  编者按
  中国股市转眼已走过20年历程,从市场规模来看,已成全球第二大股市,但是,给股民的回报却寥寥无几。在2010年宏观经济数据非常亮丽的背景下,A股市场却是人气低迷。去年大跌14.31%的沪综指今年仍跌跌不休,年内再跌3.3%,而道指较2009年底却涨逾一成。
  面对房价涨不停和股市跌不休的巨大反差,业界开始反思个中究竟。其中,国泰君安证券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的观点鞭辟入里。他一直关注中国各项资产之间的回报对比,以经济评论阐述人文关怀,关注股民冷暖。据他统计,过去10年里,全国房价涨幅第一,奢侈品涨幅第二,小市值股票涨幅第三,猪肉价格上涨第四,上证指数涨幅第五,CPI涨幅垫底。具体来说,广义货币M2涨了4.5倍、全国房价涨了五成,GDP涨了2.8倍,沪综指上涨31%、CPI仅上涨25%。
  新年伊始,李迅雷数则题为中国股市20年20怪的原创微博,虽自称为仅供娱乐,却引起众多网友围观。他从去年12月11日才在腾讯开通的微博,至昨日15时发出广播才64条,听众已逾130万人。看来,经济学家如果能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社会影响力并不逊色于体育明星。
  以下为李迅雷揭露的中国股市20年20怪,外加本报记者点评,敬请读者关注。
  1 国外入市叫股东,中国入市叫股民。
  点评:国外的股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在集团诉讼和辩方举证等法律框架下,上市公司是真正的公众公司,违规成本极高,股东利益至高无上。中国式股民则多是A股市场小散户,难以有效监管上市公司,更别说强求现金红利回报。A股20年史,更多的是一部上市公司重在圈钱、股民少拿分红的融资史。
  2 行业龙头打折卖,歪瓜裂枣炒上天。
  点评:国外蓝筹股价暴跌,股息率将暴涨,上市公司常常因此回购股票。A股蓝筹暴跌多因货币紧缩式调控,股价越跌融资意愿越强。当蓝筹定海神针不稳,如果不炒歪瓜裂枣,市场早就一潭死水。小盘股行情,为机构不得不为的吃饭行情。
  3 QFII一度被追捧,如今沦为小老外(规模小、老观念、门外汉)。
  点评:中国股市从来没有洋神仙,只因他们看不穿政策市的云雾,学不会庄家操纵的乱拳,做不来利益寻租的勾兑。
  4 送股不花一分钱,机构一样抬轿子。
  点评:高比例送转犹如将蛋糕切成十份,虽然不会变得更多,却向市场暗示有机构在坐庄。所谓的业绩增长带来的填权行情,多数为一厢情愿。股谚有云,股本不在多,高送转就行。业绩不在高,有庄家必灵。
  5 A股遍地铁公鸡,飞到香港竟下蛋。
  点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股市造就不同股民。当股价不因分红变得更高,上市公司多分红岂不是傻帽。既无强行分红制度的约束,又无股东投票说不的倒逼,以股息率为主导的投资理念难以树立。
  6 银行大厦最气派,进入股市变墓碑。
  点评:银行股不长股价,却长市值,这是A股不长指数却长规模的缩影。说白了,就是投资者输血式被圈钱模式,令蓝筹们成为股民血汗钱的洗劫场。正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7 经济上涨好多倍,股市只会原地滚。
  点评:最近十年来,中国股市流通市值迅速膨胀指数不见涨,小股民给力,让法人股和原始股市值借机套现,自个却跑不赢CPI。这就像GDP涨得快如火车,百姓收入涨得慢如单车,一样是车,跑的不是同一轨道。
  8 直接融资年年喊,融资比例上不来。
  点评:不是股民不给力,而是银行太拼命。中国股市规模增长并不慢,已是全球第二大。只是银行扩张太吓人,中国M2总量竟然超过美国逾10万亿元人民币。
  9 曾经评估已破产(指某些银行),上市融资称霸主。
  点评:亏损银行包装上市,证明为国企解困这一任务,已顺延至为银行解困。据说,银监会已批准江苏四家农村商业银行的IPO计划,银行股融资潮还有第N轮。
  10 财产性收入几万亿,只是不落寻常股民家。
  点评:股市财富并不少,却被大股东和股权投资者拿去了。如果设立A股流通市值的增长指数,相信并不逊色于房价指数的涨幅。
  11 股指期货高门槛,有钱不赚交易所(韩国等为促进期货交易,都将合约搞小)。
  点评:期市的游戏规则是零和博弈,甲之盈利为乙之亏损。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期指成交已为世界领先,期交所不是有钱不赚,而是垄断性租金拿得太多,有底气提高期民的入市门槛。
  12 业绩排名想靠前,大盘基金买小盘。
  点评:明星基金王亚伟的华夏大盘基金,屡次染指小盘重组股,图的是超越大盘的赚钱快感。小基民谁管基金经理的契约精神,关注的是年底钱袋里鼓不鼓,哪睬它钱从哪里来?
  13 发行超募2千亿,惹得PE满街跑。
  点评:国内投资渠道狭窄,让A股二级市场成为小百姓的斗牛场。新股高价、高估值和高募资发行,已成打新族的养虎为患,一再让原始股东和PE一道独享资本盛宴。当下的新股屡屡破发,是对贪婪和盲目的打新族迟到的惩罚。
  14 人家军演我发抖,韩股不跌A股跌。
  点评:自从2008年8月以来,A股市场积弱已久。眼下更是风声鹤唳,不论是来自哪旮旯的所谓利空,都可能成为空头砸盘的道具。
  15 股市最看政策面,房价上涨房股跌。
  点评:房市和股市当下最大的区别,在于供给渠道不同。决策层控制股票的供给,排队上市的公司如千军万马。房市基本上是地产商控制供给,房价越涨越捂盘。国家今年拟建1000万套廉租房,意在将供给主导权重新夺回。果如是,炒房者未来也得看政策面的脸色。
  16 拿着地图炒股票,地方越偏越该买。
  点评:近年来的地区振兴计划,实际上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一种方式。虽然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帮助不大,却在短期内攒足股民注意力,股价上涨只是市场情绪作祟。
  17 筹资就像剪羊毛,派息痛如拔汗毛。
  点评:这是因为股民是中国最可爱的人--20年来只问回报,不求索取,屡败屡战还想从头再来。简单来说,上市公司圈钱上瘾,全是股民惯出来的恶习。
  18 股价异动未必出公告,出公告之前必定股价异动。
  点评:股价异动公告常常有,内幕交易黑手被抓的消息难得几回闻。
  19 只见上市未见退市,经营越糟越能变壳。
  点评:臭豆腐突然变成满汉全席,这不是神话,却是壳资源在说话。谁让壳资源这么牛?这是个20年来难解的大问题。
  20 创业板中小板变主板,主板难道要沦为三板?
  点评:当下,工行、中石油等主板蓝筹的市值纷纷跃居全球同业最大,如此成长速度已透支未来增长潜力。创业板和中小板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谁说里面不会诞生中国版微软?(深圳特区报 熊元俊)


  叶檀:盲目追捧金融地产股得不偿失
  希望通过地产股火中取栗者,最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得不承认,证券市场的结构与价格反映了政府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态度。从全国各个地区的开发与振兴,到2009年开始的消费与创新型企业大行其道,就是典型的例证。
  但是,疲弱的市场、融资盛行与扭曲的定价、不负责任的报价与研究,让中国创新型企业上市之初就已泡沫化,在华锐风电泡沫崩溃之后,市场恐慌达到极点。华锐风电以及证券市场大规模的破发潮,很明确地警示投资者,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市场,企业的盈利水准被大大高估,风险被一笔带过。在市场低迷期,泡沫主要在一级市场酝酿,到达二级市场泡沫就会见光死。
  由此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金融与地产是安全港,则大错特错,可谓刚放下毒草又拿起毒酒。一以贯之的投资逻辑不应该改变,虽然炒作创新型公司、拼地图、搭七巧板并不是价值投资者所为,但盲目追捧金融、地产股同样非价值投资者所为。
  1月20日,央行启动500亿元定向逆回购操作,以缓解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的燃眉之急。这很有些黑色幽默,一方面收紧流动性以防年初信贷过度发放,另一方面给少数大银行资金以渡过难关。
  从操作上而言,央行的主动性增强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银行处于困顿当中。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政策性利差,所谓的利率市场化遥不可及,在这样的盈利模式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行贷款相当于直接缩小了银行的盈利源。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认为,目前看来存款准备金率很可能将进一步上调至20%。据测算,每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利润减少约0.3个百分点,随着存款准备金率越来越高,越往后的上调举措对银行的负面影响将越大。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经历2010年年末的折磨之后,在2011年年初仍处于高位,1月21日,隔夜拆借利率居然上升到5.7245%,说明银行资金极端紧张。那么,紧缩之手会因此松开吗?不会。投资还在加快、GDP增速过快、CPI仍存在巨大的上升压力。这就是笔者说的买单时期的含义,也是央行一再表示两难、最终挥泪斩马谡的根本原因。
  2010年银行盈利增长不错,这是利差盈利模式最后一段的光辉岁月,不断再融资是这一模式风险增大的明确信号。即便投资金融股,对于严重依赖利差的银行必须坚决抛弃,而转向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潜力看好、受惠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机构。
  地产股将有一轮大调整。重新回到地产股的有两类人:一类是短期趋势投资者,打一枪赚一笔就跑;另一类则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摆脱房地产依赖症,如果离开房地产,财政将停止运转。
  这一结论现在还能够说得通,不过并不能够成为扑入地产股的充分理由,飞蛾扑火的投资壮举还是留给他人。很明确的原因是,吸食鸦片会给人带来短暂的快感,当吸食鸦片影响到生命质量时,有最后一丝理智的人将停止这一恶习。房地产同样如此,在2010年以前10年,房地产市场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快感,内需启动、地方财政危机迎刃而解、中国经济制度改革显得不那么迫切,但在今天,房地产价格高涨下的产业转型就是产业空心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下的房价大涨就是外资逐鹿、经济自杀的代名词,此时任何具有最后理智的决策者都将做出明智的选择。
  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极其隐蔽、缓慢,却非常坚定。房产税试点逐步推出,房贷融资持续高压,保障房已经成为考核地方政绩的要素,在背后是房地产企业的分化。
  中小型房企逐渐离开市场,他们采取多元化的战略保障自己的生存权;大型房企通过开拓境内外融资渠道、在三四线城市大规模拿地以保证大到不能倒,分享城镇化进程的大餐。房地产整体行业黄金时代已过。
  对于新股泡沫的反思,不应该让我们投入风险的怀抱,事实上,边远地区的基础建设方兴未艾,创新公司能够获得大额订单却相对低调的公司被冷落。中国未来经济的依靠就是投资者的依靠,这些公司相对诚信、低调、目标明确,有真实的盈利,虽然增长可能不那么快。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