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赫中国房地产报:市场震荡加剧结构性套利机会显现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张晓赫中国房地产报:市场震荡加剧结构性套利机会显现

加入日期:2011-1-23 1:06:46

  中银保诚首推内房股ETF

  日前,中银国际英国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标智中证香港上市内地地产指数基金、标智中证香港上市内地消费指数基金在香港主板上市。

  “无论是交易量,还是做空能力都很强。”中银保诚董事总经理及量化投资部主管邓兴成表示,在2011年复杂波动的资本市场主题下,房地产和消费类的内房股已经具备了指数基金的主题投资机会。

  所谓指数基金,又称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指数追踪基金。ETF管理资产为一揽子的股票组合,该股票组合将直接挂钩所属的基础指数,通过对基础指数的追踪来调整内部成分股的组合分布,并由此产生投资回报。这是一种被动式管理,能在股市震荡期淡化个股研究,从而把握结构性赢利机会,交易手续与股票完全相同。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地产类主题指数基金机会来临背后所反映的,则是随着资本市场博弈程度的加深,传统基金紧盯个股的主动管理优势正在弱化。倚仗俱佳的流动性与做空能力,ETF正在顶替传统基金成为各路基金的套利新宠。

  与之相呼应,东吴基金的基金经理王少成也认为,2011年的资本市场将呈现震荡向上的格局,操作策略上,主题指数基金将更吃香。

  锁定内房股

  此次中银保诚的地产指数,由保利香港、越秀地产、瑞安房地产、SOHO中国、中海外、合生创展、华润置地、远洋地产、雅居乐等16只成分股组成,其中前十大成分股占指数约86.7%市值。其所对应的基础指数由中证指数管理,附属于新推的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主题指数系列。

  在1月11日挂牌当日,地产主题ETF每股报收6.5港元,交易量达160.5万股,成交额达1046万港元。

  对于挂牌的首日表现,邓兴成认为交易量活跃的背后则是内地房地产投资机会的到来以及投资者对这一认知的认可。

  这种投资机会首先来源于地产股自身所拥有的安全边际。受2010年密集的地产调控高压政策影响,内房股的估值中枢不断下移,截至2010年年末,很多内房股的估值已经接近历史最低水平,甚至不足高峰时期的1/3.

  “尽管房地产调控还未结束,但随着重庆、上海房产税细节的公布,利空消息已尽出,内房股的股价也已经提前反映了这些利空,相信今年房价不会出现两位数的跌幅。目前的内房股平均市盈率还不足10倍,有很安全的估值边际,正是进入的好时机。”上海世基投资分析师余峻威认为,未来经济整体复苏的大势中,这些内房股将迎来估值修复行情。

  再加上对销售业绩的看好,2011年各券商机构出具的投资策略中,近乎一致地将“地产、银行蓝筹的交易性机会”与“新兴产业”、“消费”一起,组成了今年叫卖的投资主题。

  但在中银保诚看来,经济复苏、充沛流动性、可预期销售业绩所带来的单纯修复性上涨行情显然还不具备吸引ETF的充分条件。

  “另一个必须要重视的是,通胀及其所带来的政策紧缩压力。”嘉实增长基金经理邵健认为,正是这股向下的拉力,将会使2011年变成政策频出的一年,造成资本市场,尤其是地产板块的震荡格局。

  在邓兴成看来,这种较大的波幅,既存在交易量,也存在做空空间,正是ETF可守可攻的绝佳战场。“我们的指数基金工具,相信会有助投资者进行投资部署。”

  根据操作惯例,邓兴成表示,成份股每半年检讨及调整一次。每年派息两次,但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基金并不保证会有息派。

  T+0套利

  中银保诚两只主题ETF的上市,仅仅是香港ETF趋火的部分。消息显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ETF供应商云集香港。此外,包括索罗斯等在内的ETF做空高手也正不断向香港聚集。

  对于ETF的趋火,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主要是因为资本市场波动,前者相对于传统开放型基金,在价值投资、分散风险、透明度、流动性和良好管理方面均更具有优势。“研究个股的主动型基金已经开始劳心而不讨好,很难跑赢大盘。这时候,做波段的结构性、机会性交易更具操作性。”

  而除此之外,港交所“T+0”交易制度与ETF天生的亲和性也使港交所成为了ETF的温床。

  “T+0”交易制度就是当日清算交割,通俗来讲,就是当天买入的股票可以即时卖出。但在沪深两市,实行的则为“T+1”交易制度,即,当日买进的股票,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

  两者相较,“T+0”的投机性远远大于后者。“尤其是在资本市场的波动期,结构性交易机会稍纵即逝,投资者的做空需求增多。”沪市一位ETF基金经理表示在沪深两市的ETF只能通过变通实现准“T+0”交易,港交所的ETF却可毫无阻隔,快进快出。

  “ETF无需保留现金的纯股票交付方式,一旦当基金的净值和基础指数偏离较大时,就可以通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转换获得差价收益,速度之快,买卖之间甚至不需要等基金到账。”上述基金经理认为这种灵活的套利方式对境外的对冲基金吸引力极大。

  现实中可以佐证的是香港ETF数量的迅速发展。作为在港ETF数量最多的供应商,德银环球市场副总裁曾嘉莉曾表示,香港市场对ETF有强大需求,预期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来港开展ETF业务。

  “港股受内地股市与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谈及内房股ETF的成立,邓兴成表示,香港市场更多的成交量来自A股ETF,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港资和境外资金希望借助ETF来套利A股市场。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