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暴跌暴涨玄机 桂浩明:误伤 李志林:3度挖“坑”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水皮:暴跌暴涨玄机 桂浩明:误伤 李志林:3度挖“坑”

加入日期:2011-1-22 12:10:00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叶弘:逆向思维 最纠结的地方往往有机会
  股市让人纠结。要过年了,跌这么深,但股市仍然是人们广为关注的地方,别看现在冷冷清清,只要一来行情,人们又会从四面八方涌向股市。
  房地产让人纠结,也让政策纠结。喊打喊杀一年多了,调控政策号称史上最为严厉,但房价不跌反涨,谁看了谁纠结。纠结归纠结,人们对房地产的关注热情丝毫不减。
  股市楼市,聚集资金能力最强,沉淀市场人气也最厚重。历史上看,二者相辅相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这次政策调控,股市楼市出现分化。政策对房地产调控,可谓是定点打击。但成交缩量,并不影响房价上涨。这种现象在股市则完全不同,股票一缩量就下跌,政策明明打的是高房价,但跌的却是房地产板块的股价。政策调一次,房地产股票跌一次。房地产板块,已经成为股市中整体业绩好,但股价远远跑输大盘的超跌板块。房地产仍然是人们最为纠结的地方,也是市场资金与市场人气最容易聚集的地方。在股市,机会是跌出来的,房地产股票在2011年及以后的行情中,有理由被看好。
  过去的行情中,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在熊市中也过着牛市的日子。这同样让人纠结。中小板与创业板过去涨幅太大,很多人说过去没涨的大盘、绩优、低价、蓝筹股今后应有机会,而中小板及创业板则可能成为市场风险板块。这种声音比较突出,看似有道理,但股市往往不太讲道理。短期看,创业板,中小板近期跌幅比较大,风险释放比较集中,但盘中只要出现反弹,弹性好,上涨快的股票,仍然大多是这些小盘成长品种,或低价题材品种,而不是大盘蓝筹,纠结啊!
  我的观点是:能涨的股票肯定是好股票,能跌的股票可能也是好股票,能涨能跌,说明股性活跃,抗涨抗跌的股票,可能也是风险。一年的行情,也就那么几个波段,多么宝贵。错过赚钱机会,其本身就是风险。别人赚钱的时候,你却不赚钱;别人上涨,你抗涨;别人下跌,你抗跌;这是好股票吗?我认为:只要资金面没有大的改变,股市成交无法持续放量,价值蓝筹仍然没有机会。不是这些股票不好,而是这些股票缺乏与之相称的大资金量推动它们。
  以黄金、石油为代表的稀缺资源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在过去的行情中这些股票涨幅巨大,这同样让人纠结。但稀缺资源价格上涨是大趋势。过去涨了,今后还会涨,稀缺资源,仍然会在今后的行情中机会多多。
  春节日益临近,缩量成交,但行情渐趋回稳,震荡向上迎接春节,但行情预计在节后春暖花开的季节展开。


  李志林:三度挖坑行情 实乃冬播良机
  1月冬播已是家喻户晓,前期做空主力机构因为在低位买不到足够的筹码,所以,就创造了A股20年股市历史上一个月内连挖三个低点逐渐下移的坑的奇迹。下周临近春节,市场各方求稳心态将逐步显现,最后一周股市,市场大幅再度杀跌恐有难度,所以,本周五开盘后快速挖了2667点第三个坑后,出现了80点的暴涨,表明这很可能是终结性的坑,亦即春生行情前的最后一跌。
  面对三次挖坑行情,笔者认为投资者理智的应对之策应该是:一,放弃指数大涨的幻想,强化箱体震荡意识。即做好较长时间在2700至2950点箱体震荡的准备。二,抛弃大盘股有大行情的幻想。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资金面等,哪方面都不支持大盘股有大行情。三,坚持一市N制,重塑市场的估值体系。周期性行业的大盘股,10至15倍市盈率;稳健行业,如消费股,25倍左右市盈率;新产业小盘股,30至50倍市盈率。不能以一概全,随意错杀。四,在低位抓紧调仓换股,埋伏热点。即提前埋伏到春生行情的主要热点高成长、高送转的新兴产业股中去。 (.上.证)


  王利敏:市场信心雪崩 中线走好难度很高
  尽管周五股市再度反弹,但从本周情况及市场信心严重滑坡看,中线难以让人乐观。本周股市屡屡走出过山车行情,继周一拉出大阴线后,周二缩量小阳及周三中阳让市场有所期待,但周四在经济数据偏好的情况下,沪市暴跌80点,而周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大盘必补去年十一后形成的2650点附近缺口时,大盘稍稍低开后就立即转头向上,最后拉出上影线极长的中阳线。
  既然面对目前的低指数,大家都认为跌无可跌,那为何大盘屡屡走低呢?最重要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出现了雪崩。一是在去年GDP仍达到10.3%的情况下,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则下跌14.31%,广大投资者根本没能分享到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的成果。二是既然去年该涨没涨,今年应该表现一下,但除了元旦后稍稍上涨,马上掉头向下。三是去年以来经济状况如履薄冰欧美股市屡屡上涨,多数已经创下2年半的新高。投资者很担心全球股市大幅上涨时,A股市场不涨,那么一旦欧美股市回落,A股再度被拖累。
  市场信心雪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今年以来新股破发成潮,仅今年上市的21只个股就有9只首日破发,共14只出现破发,且在去年扩容大跃进后,今年则越发越多。 所以,如果供需严重失衡情况没有明显改善,大盘中线走好难度很高。(.中.国.证.券.网)


  阿琪:权重护盘不是底 风格转换难成形
  近阶段A股出现新股上市全面破发,甚至是深度破发的罕见现象,这可能形成一种新的趋势,流动性收敛必然会倒逼新股发行价与上市价格不断降低,比价效应又会进一步压迫原先三高次新股不断调整。因此,只要流动性紧缩不改,创业板与中小板行情可能依然恶性循环。
  在创业板与中小板三高泡沫破灭的情形下,近期市场似有向周期股,乃至权重板块进行风格转换,但仅流动性收缩一个限制条件就决定这种风格转换不可能成功,周期性与权重股行情骚动更多是资金追求防御性而形成的小规模补涨,抑或是超前的预热。今年A股面临上、下半年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和政策背景,上半年主题是反通胀,下半年主题是稳经济。因此,周期股真正的复兴还有待下半年政策主题转向于稳经济。周末行情出现突如其来又莫名其妙中阳拉升,上涨功劳来自于两桶油和银行、地产股,行情表面上大有护缺口的意思,但护盘不是底乃市场本质规律。行情出现久违了的护,或能理解为节前市场祥和需要,但更大原因恐怕是在新股成批破发态势下,为了下周14家新股顺利发行的需要。因此,策略上仍需配置低PEG股增强防御性。(.上.证)


  桂浩明:缘何股市频频为调控误伤
  本周股市大跌,虽然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与调控有关。上周末,央行宣布提高准备金率,尽管其本意是因为外汇占款过多而紧缩流动性,并非直接针对股市,但股市还是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有人说,股市是被调控误伤了。其实,调控政策对股市产生冲击,以前也是多次发生过的。远的不讲,去年国家颁布国十条,调控房地产市场,但实际上房价倒是没有什么下跌,但股市却跌了不少。
  拿这次提准来说,央行是想以此为手段来收缩流动性,而现在的信贷资金基本上与股市是无缘的,这也就是说,银行资金再怎么紧,也不会对股市产生太大的影响,那么何至于导致股市大跌呢?这里的问题在于,买股票是讲预期的,预期差了,甚至可能变得更差,于是就选择卖股票。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不久前央行负责人就曾提到,在出台具体的调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应该说这是很有见解的,具体又该如何做呢?毕竟,股市如果一次次被调控误伤,这不论是对实体经济还是对虚拟经济,都是极端不利的。在这里,有必要作这样的考虑:首先,在实施调控政策时一定要慎重,同时要做好适当的宣传,不能搞出其不意;其次,需要为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作些实际安排。去年中国实体经济很好,但股市在世界上排名靠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出台调控政策有关,而股市又确实是受到了调控的间接影响。既然这样,那么出台适当的措施,维护股市的稳定,避免其为调控所误伤,应该说也是必要的。在这方面实际上有很多工作可做,譬如鼓励保险、社保等机构增加投资股市的规模,加快引进QFII等;最后,证券管理部门也可考虑,在宏观环境严峻情况下,适当放缓股市扩容强度。时下,新股频频破发,这时是否可有序地放慢一点新股的发行节奏呢?(.上.证)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