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今日证券市场走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今日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1-1-19 18:27:12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东吴证券寇建勋:明日沪指或冲击2800
  桂浩明:利空或未到出尽时
  水 皮:央行不一定马上加息
  倪金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式微  
  胡志刚:只治房价不治通胀是火中取栗
  竺 稼:中国市场不缺资本 但缺乏股本
  周鹏峰:实体经济需求撑起银行新年信贷冲动
  李大霄:蓝筹股已见底
  叶 檀:对2010年美妙的宏观经济数据保持警惕
  皮海洲:境外上市公司为何希望回归A股
  吴敬琏:转变发展方式 政府自身改革更关键
  左小蕾:美元本位是全球失衡根源
  易 纲:大规模外汇储备面临巨大挑战

  东吴证券寇建勋:明日沪指或冲击2800
  今日沪深两市在铁路基建板块的带动下震荡走高,截至收盘,截至收盘,沪指报2758点,涨49点,涨幅1.81%;深成指报12066点,涨294点,涨幅2.51%。
  明日沪指能否向2800点发起进攻?东吴证券寇建勋表示,明日沪指冲击2800概率很大。明日公布12月CPI,若在5%以内对大盘都是利好。今日市场成交量依旧萎靡,投资者参与热情不高。但经过今天的拉升,市场的恐慌气氛已经大大消除,后期走势还需密切关注政策面动向。
  寇建勋认为,蓝筹股目前已处于历史地位,可适当介入。但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蓝筹股不会有趋势性机会,仅可波段操作。未来看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和工程机械等行业。

 

  桂浩明:利空或未到出尽时
  很多投资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市场上出现利空消息(特别是预期中的利空消息)的时候,股市往往会上涨。反过来,如果是出现利多消息(尤其是预期中的利多消息),则股市通常都会下跌。统计也显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凡公布提高准备金率及提高利率的,股市大都上涨,而凡公布降低准备金率及调低利率的,股市则大都下跌。这种看似有违常理的现象,在股市上则被解释为利空出尽是利多,或者是利多出尽是利空。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的状况却并非如此。人们看到,虽然像对于提高准备金率之类的调控政策,投资者都有比较充分的预期,而且很多人也都清楚,现行的准备金率尽管已经很高,但在今后一段时间,还是会有不小的提高空间。既然是预期中的利空,应该说投资者对此也是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那么何以在相关消息公布后,股市没有出现利空出尽是利多的效应,反而加速向下破位呢?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利空并没有出尽。的确,提高准备金率的预期是大家都有的,而且提高的幅度大家也是有所估计的,但是什么时候提高,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实际上,具体的执行时间,又是大有讲究的。在年初的时候就提高准备金率,这种高压姿态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很大。去年股市最后以下跌报收,其开端就是在年初央行率先提高了准备金率。所以说,在银行刚开始放贷,市场预期流动性会得到初步改善的情况下,央行就宣布提高准备金率,这样做要比提高准备金率本身对市场的杀伤力更大。
  但是利空还不仅止于此。有媒体报道,央行要求今年新增信贷规模同比减少10%,而这样一来全年的信贷增长就不是7.5万亿元了,而是只有7.2万亿元,这是超出市场预期的。另外,还有报道说1月份的信贷规模只能占全年指标的12%,而在过去,1月份的信贷投放往往是全年计划的15%以上。这样看来,今年的调控是从年初就开始收紧,这点与过去的做法很不相同,自然是市场所不适应的,也就成为新的利空。顺着这样的思路,人们会发现,虽然现在来看利空在不断释放,但是远远没有到释放完毕的时候。既然是利空未尽,那么当然就不会带来利好的效果了。
  时下,投资者最为担忧的是,虽然去年12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可能会低于5%,但是到了今年的1月份,很可能再度上升到5%以上,甚至超过6%。道理也简单,1月份仅因为去年基数方面的原因,价格指数就要上涨4%,再加上有新的涨价因素出现,的确存在坐五望六的可能。这样一来,大家就不得不担心有关方面还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调控,这些政策又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冲击。显然,现在的不确定性还很大,原有的利空释放以后,又有新的利空出现,如此一来,就不存在原有利空出台后因为没有新的利空而市场环境转好的基本条件。因此,股市就一直笼罩在政策利空的阴影之下,这个时候是股市首先要向下去寻找到支撑,而不是试图反弹。时下,市场所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所以大盘的节节下跌是难以避免的。此刻,理性的投资者恐怕不会太多地去想何时抢反弹,而是会等待最后的利空释放。
  股市跌多了,出于技术上的原因,也确实会反弹,这很自然,但这种反弹不具备趋势性的含义。真正意义上的上涨,应该是建立在市场环境改变(哪怕只是局部改变)的前提。而现在,大家应该明确的是,这个前提还没有出现。利空未到出尽时,投资者当谨慎行事,回避不必要的操作。

 


  水 皮:央行不一定马上加息
  据报道,央行一纸暂停央票发行的公告,吹响了股市继续向下俯冲的号角。骤然升温的加息预期使得本就资金面紧张的沪深股市更加捉襟见肘。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尽管没有公布全年信贷投放总额度,但央行对各行上报的2011年信贷投放目标基本确定为比2010年下降10%。
  资金出口越来越近,央行会在春节前加息吗?10%的信贷目标下降又意味着怎样的缺口?接踵而来的坏消息将把2700点位置的沪深股市压向哪个点位呢?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解析节前纠结的资本市场走向何方。
  记者:尽管可以用保障春节前市场资金充裕来解释央票的停发,但在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高达2490亿元、距春节来临还有两周时间的背景下,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央票发行暂停,可能意味着新一次加息正在临近。目前看,央行会在春节前加息吗?
  水皮:不一样。因为你刚才说了到期的央行票据有两千多,但是我们又提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又提了0.5个百分点,这样差不多对冲的数字只比它多,不比它少,所以不一定跟加息联系在一起。加不加息我觉得可能还要看CPI走势究竟怎么样,如果上涨的幅度或者斜率并没有加速的话,在这个时候还不一定马上就会加息。
  记者:另一方面,有报道称央行对各行上报的2011年信贷投放目标基本确定为比2010年下降10%,由于多数银行这个月新增贷款投放已接近监管机构制定的1月份新增贷款不超过全年信贷目标12%的红线,现在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已经变得非常紧俏。那么信贷投放目标10%的下降又意味着什么呢?
  水皮:因为整个货币增量这几年实际上一直在超额供应:2009年是9.59万亿,去年说是7.5万亿,但实际上最后是7.95万亿,今年如果说是下降10%的话,可以算出来也是在7.2万亿左右,这个数字实际上比我们预期的7万亿还是要高一点点。因为货币投放有个惯性,这个量是不够的。

 

  倪金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式微
  新年刚过去两周,央行再度重拳出击,自从去年1月12日至今的12个月内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之达到了19%的超高水平,逼近该比率执行以来的最高水平。部分被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则要执行20%的标准。不过,笔者以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中国已经越来越逼近理论极限,且收效甚差。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史。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央行职能,当时就按存款性质规定法定准备金率,储蓄存款40%,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到1985年,央行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以给予银行系统更多的放贷空间。至今已经调整了38次,如今再次达到了接近20%的高水平。
  由于当前货币信贷环境依然十分宽松,因此可以预期年内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以上已成必然,不排除达到23%以上的极高水平。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过高的准备金率会让银行运营变得困难,加上这两年信贷投放过大,如果广义货币增速不能跟上,那么银行调控也就存在硬着陆的风险。现今,银监会对银行存贷比的要求是不得超过75%,即贷款比存款不得高于75%,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理论上限是25%,否则银行将没有足够的存款支付贷款,进而制约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近期,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银行没法开门的言论,也反映出超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让银行的整体经营发生变化。虽然广义货币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快速增长,但银行存贷比的压力依然十分巨大,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升的作用所致。问题的核心是,如果为了收紧货币流动性,而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并且还控制不住信贷海量的格局,那这样的货币调控成本就十分高昂。货币当局不可不评估政策的成本和收益。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数量型调控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很难从根本上扭转海量货币的格局。现实也说明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并不好。过去一年中的六次上调,恰恰伴随的是新增贷款的飙升和广义货币的暴涨,带来的唯一效果是银行存贷比紧张,并未能达到调控的初始目标--遏制信贷飙升,控制流动性。
  在存款准备金率负面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流动性泛滥格局难消之际,笔者以为,动用价格型手段应该提上日程。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是助涨过去两年信贷井喷的最主要原因。随着我国CPI的不断高企,负利率状况持续恶化,借贷成本过于低廉,进一步提升基准利率是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选择。不加息,就难以逆转通胀预期,更不能阻遏资产泡沫的继续膨胀。
  时至今日,过去10年堆积起来的资产泡沫和可能出现的高通胀状况已经十分麻烦。而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绝不是依赖数量型货币政策能够完成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才是宏观调控的最有效工具,笔者以为,不动用加息和升值等价格型政策,就不可能控制住通胀和泡沫。

 


  胡志刚:只治房价不治通胀是火中取栗
  高房价与高通胀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高通胀肯定会带动房价的上扬,但高房价未必会引起高通胀,高通胀的主要原因还是要归结到信贷增量和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据央行1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2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4807亿元,至此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达7.95万亿元,超出年初制定的7.5万亿元信贷规模4000多亿元。此外数据还显示,截至2010年末,广义货币(M 2)同比增长19.7%,也超出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流动性压力骤增的现实对于物价上涨特别是资产泡沫的积累和资产价格的上涨,都会起到助推作用,房价也不例外。治理通胀是现在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任务,因此,单治房价不治通胀犹如火中取栗,最后房市调控可能一无所获。
  美国的刺激政策是中国的定时炸弹。美国政府在爆发金融危机后采取利己主义政策,将通胀出口到中国,中国奉行国际奉献主义精神,支持美元和欧元,大量认购国债,自讨苦吃。中国2010年10月份C PI升4.4%,2011年最高预见6%,反之美国CPI升幅有限。尤其是中国央行已持有2.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正面临汇率与利率的双重损失。目前欧洲、日本、金砖四国都在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美国依然推行宽松量化货币政策,继续将通胀输出到中国。
  通胀是货币体制的必然结果。在这个4万亿时代,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谁也不想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恶性通胀是不可避免的,房价也在所谓的存在即为合理的情况下呈现上涨势头。今天我们口袋里的钱发毛了(贬值了),就是宏观调控的代价。我们要为4万亿刺激计划和过度放贷,过度发行票子买单。2011年将是这一轨迹的延伸,只要这个单还没有买完,通胀是必然的。如何选择保值性商品成了很多人必须得去思考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近日在全国价格认证工作会议上透露,2010年全年物价涨幅将控制在3.3%左右。他们预计物价上涨的势头会在2011年第二季度后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物价上涨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上述讲话不敢苟同,据《报刊文摘》称,去年11月份CPI上涨5.1%(工薪女精算个人C PI发现所承受的物价上涨已经远超10%,网友评论道:近30%的通货膨胀与目睹之实情相符),PPI上涨9.9%,通货膨胀预期已成现实。而政府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加大货币回收力度迹象。显然这个3.3%的数字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老百姓一个简单的算术推理就打破了发改委、社科院、统计局等部门发出的信息的公信力,但有一点可以确信,今年上半年对物价的控制肯定要严很多,但只控物价不控通胀是不行的。因此,今年通胀和控物价将相伴全年,物价涨幅不会比2010年低,即使出台新一轮房市调控政策,在通胀的相伴下也难有下跌的趋势。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在某次酒桌上,一位微醺的业内朋友说到:只要你在城市中心拥有几套房子,那就奠定了你今后几十年在这个城市的江湖地位,就算将来面条涨到200元一碗,你也不会沦为下层人。因为货币可以无限制的发行,又不需要黄金做担保,但城市中心的房子却不可以无限制的盖,随便今后市场上流通着多少货币,反正城市土地就只有这么多。
  事实的确如此,哪怕今后征收房产税,包租婆仍然可以通过涨房租的形式来进行税负转嫁,受伤的还是租房者。可见通胀不休房价不止。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