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方国企的上药“北伐”,与央企的国药、华润一争高下
国药、华润和上药三大医药集团巨头又一次狭路相逢。
1月12日,上药集团宣布完成对中信医药和爱心伟业药业这两个医药流通平台的股权收购,上药借此正式进军北方市场。
“松江模式”北上
“北京市场乃兵家必争之地,一定意义上,得北京市场者得天下。而医药流通市场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环节,因此,医药企业想进入某区域,往往先从医药流通市场入手。”医药界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曾表示,希望把新上药的“松江模式”推广到全国一些区域,北方总部成立后,首先要做的是,加速基本药物配送的渗透。由此,“松江模式”北上显得十分重要。
据悉,“松江模式”是在2009年2月份上海医药(601607)在松江区试点尝试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零差率药物购销模式,该模式根据松江区卫生局开出的常用目录中435个规格的药品目录,由上药集团定点生产,再统一由上医股份直接配送到医疗机构。
上药内部人士指出,零差率药物购销模式可以使老百姓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基本药品,因为就基本药物药品而言,原本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后享有的15%加价被取消了。
为了进入北京医药流通市场,上药以100%股权收购爱心伟业和部分入股中信医药,试图打通从流通到终端零售的所有环节。公开资料显示,爱心伟业是北京市排名前十的连锁药店企业,而中信医药是北京排名第三的医药流通企业,2009年中信医药实现收入为43亿元,净利润近1亿元。
记者了解到,上药击败了包括北极光投资、礼来亚洲风险基金等机构,斥资23.28亿元,收购中信医药65.24%的股份。2011年3月底前,上药还将完成对中信医药100%收购计划。
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股份(600511)和华润集团旗下的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占据着北京的医药流通市场,而上药“松江模式”北上会使北京医药流通市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
引发三大医药集团大战
“上药入局后,北京医药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说三大药企短兵相接一点也不为过,国药和华润两大央企自是财大气粗,而上药也不是吃素的主儿。”医药行业资深分析师指出。
事实上,上药此举入京已经让在北京市场盘踞良久的两大药企感到了一定的压力,接近国药和华润的人士告诉记者,“国药和华润的相关人士确实感觉了上药来者不善,都在静观上药会在2011年采取哪些措施。”
吕明方曾公开指出,“北京市场将是上药的重点,通过两大平台,借此同时可扩大华北区域市场,上药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三大药企各有各的优势,所以一时还难以分高低,更不能简单地以兼并或控股一二个企业来评判三大药企的强弱。”上述分析师认为。
“上药此举‘悍然入局北京’是上药高层反复思考后做出的决定,同时也符合国家关于鼓励企业跨区域、跨地区重组的政策。”接近上药的人士告诉记者。国资委内部人士曾指出,整合可以采取国资彻底退出、多元化持股以及整体上市等多种方法。不排除央企和地方企业的产权互相交叉持股的可能,鼓励改制后形成多元化的股权格局。
接近上药的上述人士分析,“此举只是上药‘北伐’的序幕,上药可能在节后陆续采取兼并重组等组合措施来巩固以北京为主的北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