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创新型企业数量众多,但其中不乏长期难以成长的“小老头”企业,不但分散了支持政策的力度,更无意“中国硅谷”塑造世界品牌的初衷,为此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在昨日北京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后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建议,在“1+6”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十二五”时期,中关村(000931)应改变此前存在的“小老头”企业过多,扶持政策享受者过于分散的局面,集中力度推出具有世界规模化、迅速成长型企业。
“过去十年我们在中关村创业,未来十年应该是做大做强,迅速成长。” 在邓中翰看来,中关村提出打造“中国硅谷”,并不应单纯地停留在鼓励技术人员下海这么简单,而是通过政策扶持技术人员的下海,进而扶持其中优秀的企业起来,变成大的企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这才是中关村所有扶持政策的初衷,像硅谷这样,具有世界驰名的品牌。
邓中翰表示,中关村是北京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过去的十年尝试了很多,也享受很多鼓励机制,其中特别是去年国务院原则同意中关村“1+6”的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创新型企业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能够不断地从优惠政策中找到不断发展的驱动力,迅速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不可能回到传统产业中去,但创业困难、创新更困难,中关村的企业数量不少,但其中不乏长期难以成长的‘小老头’企业,因此未来现有的扶持政策如何集中起来,支持一些已经显露出苗头、具有迅速成长潜力的企业与产品,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拥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及产品,这是中关村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