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冲关 谁将成为突破口_股票_证券_财经

蓄势冲关 谁将成为突破口

加入日期:2010-9-8 18:38:1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蓄势冲关 谁将成为突破口

  工业增速超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注意到,工信部在日前举行“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新闻发布会”指出,整体上看,由于受去年全年“前低后高”走势影响,今年下半年工业增速将有一定程度回落,预计下半年降到10%左右,全年仍可达到13%左右,超过了工信部设定的11%的增长目标。

  工信部同时表示,以2008年作为基期来看,工业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工信部认为经济运行不太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由于此前大多数机构认为在各种因素叠加效应下,经济可能出现快速回落,显然,此次工信部的表态将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增强了市场的做多“底气”。

  资源品与新兴产业受追捧

  从周三的盘面表现来看,稀土、黄金、有色金属板块继续受到市场追捧,如五矿发展、包钢稀土、广晟有色、厦门钨业、北矿磁材、江西铜业、太原刚玉、中色股份、东方钽业等。近期已强调,稀土、有色金属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家限制生产和出口的背景下,相关资源型企业将面临重大的资产重估机会。

  注意到,今年以来,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总体继续保持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1—7月份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6个百分点。这是支撑有色金属板块反复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在全球主要货币面临长期贬值的趋势下,稀土、有色等资源品升值是必然趋势。此外,前期披露的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至2015 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控制在4100 万吨内据了解,工信部正在起草稀有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该规划将独立于有色金属规划,而且级别更高,涉及钨、钼、锡、锑、稀土五种稀有金属品种。其主导思想仍然是控制供给,鼓励深加工。由此可见,国家进一步强调了对我国优势稀有战略金属的重视,明确了保护资源的决心,因而确定了稀有金属价格长期向上的趋势,长期利好资源自给率高的企业。

  除了稀土、有色金属板块表现活跃之外,锂电池、节能减排与低碳板块、发电设备、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个股也有良好表现。值得关注的是,十一五节能减排已进入收官之年,随着节能减排任务的大限临近,部分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重组整合步伐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在节能减排的政策驱动和国家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受益节能减排政策和新兴产业个股将会持续受到主力资金青睐,甚至成为引领大盘继续向上拓展空间的重要突破口。

  [今日消息面]

  周三主要有以下信息值得投资者关注:

  1、 7日上午,联合国贸发会议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全球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要加快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速度,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继续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惠民生。

  2、 中国证监会7日公布的《QFII名录(2010年8月)》显示,8月份证监会批准了韩国KB资产运用(KB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的QFII资格。截至8月底,共有98家外资机构获得QFII资格,其中5家在今年获得QFII资格。此外,上周(8月30日-9月3日)共有5只基金向证监会基金部递交了基金募集申请。

  3、 于8月10日开始的13个项目总计280兆瓦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工作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尽管13个项目的上网电价各有不同,但项目方对光伏组件的选取结果却出奇一致:中标项目全部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无一入围。

  4、 人民银行于本周二(9月7日)以价格招标方式发行了560亿元1年期央票,发行价格97.95元,参考收益率连续第13次持平于2.0929%。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规模高达2740亿元,仅次于2月8日当周的3480亿元。面临巨额的回笼压力,加大央票发行量是央行的必然选择,不过在“双节”即将来临之际,预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仍将以净投放为主。(广州万隆)

  两大疑问下行情能否强势依旧?

  A股近期似乎更倾向于走自己的路,在欧美股市受到关于欧洲银行分析报道影响而走弱之时,A股在震荡中仅以小幅下跌报收。虽然金融地产略受影响,但在推动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消息的刺激之下有色等板块顺利接棒,政策影响下板块轮动的节奏较为明显。以下两条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近期的行情:

  房地产调控下的思路导向

  进入9月以来,全国各地区房屋销售再次出现价量齐升的局面,旺季的到来从导致价格和成交量双双被推生,间接加重了市场对于房地产调控再出新政的担忧。在A股市场当中屡次传出关于房地产调控的传闻。市场对于地产调控的关注度以及地产调控对于经济的影响都注定,地产调控下的思路变化有助于对行情的理解。

  结合经济层面来看待目前的地产调控问题,管理层曾经在多个场合表示,下半年将以保证政策平稳为主基调。现在无论是欧美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充斥着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地产是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调控地产,防止高房价危害经济的同时,从政策层面来说,一个重要的主导思想就是不能够以妨碍经济复苏为前提。由此衍生出的思路大致有两点,一是在调控地产的同时推出另一些行业的扶持措施,例如节能减排,另一个可能性就是对地产的调控避免用行政手段强行打压,在这一基础之上,地产商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来使得房子的问题进入市场化解决的渠道。

  银行的问题

  近期除了地产以外,银行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内有几大银行的再融资,外有欧洲债务危机对银行的影响,关于银行的信息也容易形成市场杂音。

  就银行的问题来看,看点主要有两点。首先必须提及国内银行的再融资问题。对于再融资,市场首先想到的必是2008年中国平安再融资给市场带来的浩劫。此次银行的再融资与08年的再融资性质上完全不同,08年的再融资更倾向于用于补充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之下看似断裂的资金链。而2010年银行的再融资是基于贷款需求增长之后资本金补充的需求,换句话说,不是用市场的钱去填“亏损的窟窿”,因此不应理解为利空。至于市场普遍担心的资金面抽血问题,从目前A股的成交量以及国内通胀的形势来看,这样的融资规模不至于形成大的抽血效应。

  对于欧洲银行来说,我们认为近期欧洲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整个欧洲从债务危机中复苏的效果较为明显。近期关于欧洲银行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国外媒体的分析文章,而不是准确的数据。

  以上两条大的思路显示,目前整个市场行情不会受到大的影响,越往后进行,结构性的纹理将越发清晰,这是投资者布局中不得不注意的方面。(科德投资)

  半年线攻破指日可待 稀土永磁又放光彩

  受昨晚美股下跌的影响,今天大盘早盘低开小幅调整,在金融、地产、钢铁、煤炭等权重板块继续走弱的情况下,沪指上攻软弱无力,成交量继续萎缩,下午在深成指反弹上攻的影响下带动沪指有所反弹,沪指小幅下跌,深市涨0.34%;其中沪指在5日均线2678点获得短期强大支撑,半年线逐步向下移动,沪指经过前段时间充分震荡调整,攻破半年线将指日可待。

  从长远资金面看整个市场资金还是较为充裕的。管理层今天纷纷表示外商投资环境并没有恶化,同时将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深度,包括资本市场的开放。从这些表态中也可以看出外围资金将会源源不断的流入到市场当中。

  机构和游资继续布局中小板

  上午中小板指数在高位维持小幅上涨格局,下午继续发力,创出前期新高。二六三、艾迪西、三维工程、金正大今天四只新上市的中小板个股涨幅均超过59%,艾迪西涨幅更是惊人,超过了200%,相应的带动中小板其它个股的上涨,如东华科技午后开盘不久即封涨停和全聚德强悍表现。原因之一就是权重股的萎靡不振和创业板估值过高压力。

  二八转换未果稀土永磁又放光彩

  从周三盘面上看,金融、地产、钢铁、煤炭等权重股经过周一大幅上涨之后,又开始进入调整状态,而前天权重股强势上涨看更像是对之前屡次不涨一次所谓的抗争,对二八转换意义不大,从深刻原因上看主要是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决定的,房地产打压政策如果没有放松,就不可能带动权重股的持续上涨。

  从短期上看,市场资金相对处于稳定,权重股的上涨必然使一部分资金流向这类股票,而造成其他板块资金减少,因此权重股持续上涨之际,也可能是“八股”纷飞湮灭之时。

  而周三低碳经济、智能电网、新能源和稀缺资源等题材继续受到资金追捧,稀土永磁题材概念更是位居榜首,中色股份、广晟有色、五矿发展、包钢稀土、厦门钨业、北矿磁材表现突出,呈现出强者恒强。在2010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指出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并把稀土列为兼并重组的六大行业之一,根据这一《意见》国内将淘汰关闭一些稀土小企业,形成几个比较大的稀土龙头在整合各自领域的资源的格局,稀土产业兼并重组可以形成合力,避免多家对外削弱稀土产业的优势地位,稀土概念股或将因此获得又一持续高位的支撑因素。并且稀土资源由于稀缺性和在新兴产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和扶持的行业,上市的稀土公司,虽然现在看估值相对较高,但其重要的融资平台作用不能忽视,未来的稀土行业重组完全有可能围绕上市公司平台来进行,全行业的行业价值重估的可能性较大,具有较好的长期投资机会。

  虽说目前权重股价值估值普遍偏低,但是并没有持续上涨的基础环境,投资者不要被所谓的二八转换所迷惑,错失其它投资品种。(越声理财)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