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定调“十二五”规划(附股)_股票_证券_财经

中央政治局定调“十二五”规划(附股)

加入日期:2010-9-29 8:01:5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十二五规划
  中央政治局定调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
  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召开 十二五或主攻经济结构调整
  胡锦涛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 或将写入十二五规划
  10月 选股可盯紧十二五规划
  三大十二五规划争宠物联网 12股受益最大
  展望十二五股市五类机会 10股欲成关键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十二五规划
  中央政治局昨天召开会议决定,十七届五中全会10月15日至18日召开,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稿
  ⊙据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后修改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这次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七大代表对文件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了民主,集中了全党和各方面的智慧。会议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会议指出,全党同志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上.证)

 

  中央政治局定调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月金秋临近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9月28日)召开会议,决定10月15日至18日在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会议还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后修改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这次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七大代表对文件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什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整个十二五的规划大方向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重心改革。
  张茉楠表示,十二五规划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进一步细化,主要是从十一五的粗放型向依靠低端要素增长、低成本劳动力增长、知识与技术创新和内生动力以及制度性建设五大领域转变。
  进一步细化看,收入分配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之一,张茉楠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缩小收入差距涉及到制度调整、资源分配等众多利害关系,十二五时期会逐步解决。
  结构调整是十二五时期的重大转变。张茉楠认为,实际上今年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已经迈出很大的步伐,典型的是节能减排措施。整个十二五时期的五年,将按照今年开始的调整方式、调整力度快速递增下去。
  从2011年开始,在投融资领域,国家将出台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包括启动民间投资政策和鼓励并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的一些政策,张茉楠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等在今年陆续出台的政策里,实际已经开始部署了。(.每.日.经.济.新.闻)


  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召开 十二五或主攻经济结构调整
  在十一五的最后时间里,如何谋划未来已经成为中国近期的关键任务。
  在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主导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策略的十二五规划将得以定调。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并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后修改情况的报告。会议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
  昨日会议还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意味着,还有半个月,下一个五年计划将展露雏形。
  从1953年开始,中国以五年为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规划起止时间段是2011~2015年。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按照原有安排,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这份规划建议稿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后,将被提交至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此前,国家发改委所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告》已经大体描绘了政府对十二五期间构局谋篇的范围,而昨日的政治局会议既然已经听取了相关报告,会后从新华社消息中所传达的官方信息对研判十二五规划方向有着重要价值。
  昨日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会议表示,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通过这样的表述,已能一窥政府在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政策宏观框架。
  事实上,除了昨日会议之外,和十二五期间相联系的另一个新表述同样需要市场密切关注。
  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包容性增长成为胡锦涛致辞中的一个关键词。
  早在2007年,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曾被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而今这个概念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倡导,再结合十二五规划临近期,也有专家猜测,这一概念将被写入十二五规划。


  胡锦涛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 或将写入十二五规划
  胡锦涛主席公开倡导、或将写入十二五规划的这个概念,如此重要,却又如此陌生--
  什么是包容性增长?
  9月16日,对于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原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来说,是一个心情愉悦的日子。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胡主席在正式场合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这对解决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作为最早提出此概念的参与者之一的汤敏说。
  这一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
  胡锦涛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包容性增长,这个在2007年由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首次提出的概念,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谁最早提出这个概念?
  对于包容性增长一词,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甚至包括经济学家。胡锦涛主席的致辞公开发表后,就包容性增长问题,记者先后对多位经济学家进行了采访,其中有七八位均表示,是从胡锦涛主席所作的报告中第一次听到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之前并没有过多地了解和研究。
  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2007年由亚行首先提出来的,但也是国际组织在10年间逐渐完善的一个概念。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基于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增长迅猛的事实。
  数据显示,2002年-2007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1.65%,尤其是2004、2005年这一轮增长比较明显,甚至超过10%以上,2006年、2007年更是达到了12.7%和14.2%的增长。
  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的汤敏表示:当时大家都在谈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过程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增长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受益,有的人受益多,有的人受益少,特别是贫困人口受益更少。
  此外,中国GDP如果再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压力会增大,由增长本身不均衡导致的矛盾也会增多。是否应该适当下调增长预期水平,也成为当时学者争论的焦点。
  庄健表示,导致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由投资、出口拉动,消费的比重偏低;在产业方面,重工业劳动高,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和社会相比较,社会领域发展相对差一些,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状况、城乡差距还比较大,这种增长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均衡的增长,所以亚行当时就做了相关研究。
  据汤敏介绍,在此背景下,2005年,由亚行赞助支持,亚行经济研究局和驻中国代表处联合开展了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研究课题,同时邀请林毅夫、樊纲等国内七八位知名学者一起参与研究。
  当时作为亚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参与了一部分组织工作。
  与此同时,在中央政府将构建和谐社会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的背景下,由林毅夫主编,庄巨忠、汤敏、林暾等学者编写的《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一书正式于2007年出版,该书出版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中国经济过去30年增长的特点,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和所带来的问题及挑战,探讨通过实现共享式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选择。
  这本书出了英文版。当时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我们斟酌了很久,最后是用了共享式增长这个词,实际上也有人翻译成包容性增长。庄健说。
  庄健表示,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其实跟这些年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这个理念。单纯地发展经济是不好的,而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得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这才是发展的目的,这样的发展才能够可持续。
  包容性增长或被写入十二五规划
  从2007年亚行首提这一概念,到如今国家领导人在正式场合再次倡导,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包容性增长被官方采纳和认可的助推器。
  庄健告诉记者,金融危机的爆发,实际上是对当时经济失衡状况的一种强制性的改变。经过这场危机之后,大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确实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对投资、出口的依赖性比较强,而中国恰恰受这种冲击比较明显。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恢复较快。但与此同时,从经济学家到中央政府都开始思考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更加可持续的问题。
  这次重提包容性增长,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看来,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含义。马晓河表示,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对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走的一个大的判断。
  据悉,即将于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一项重要议程就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大胆预言,十二五规划中肯定会明确提出包容性增长,今后这个概念也将越来越普及并被人们接受。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是要加强社会建设,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要注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我觉得肯定会写入的。邓聿文说。
  嘉宾
  庄健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
  马晓河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汤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邓聿文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包容性增长
  具有不同内涵
  《中国经济周刊》:包容性增长作为一个新概念,目前并没有人给予准确的定义。您怎样理解包容性增长?
  庄健:亚行当时在中国提倡包容性增长,比较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增长也要是可持续的、协调的、更多关注社会领域发展的。
  这种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考虑到其他方面,尤其是社会领域的,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这种发展的成果。
  马晓河:我理解的包容性增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增长应该是互相协调的。
  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不要造成贫富差距,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A国增长了,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B国,不要给对方带来危害;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应该有益于多方。
  汤敏:我理解的包容性增长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含义,包括环保、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改变,但我认为,最核心的含义,就是经济增长让低收入人群受益,最好是让其多受点益。比如怎样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怎样增加工资收入,这些就是包容性增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怎样增加农民的收入,因为这些人群是收入分配中比较弱势的部分。
  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提出这一概念,应该是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中国现有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是需要改变的,说得严重点,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各个方面都要包容性增长。
  邓聿文: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和价值导向,即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增长方式都需要改变,所以提出了包容性增长。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各种各样的弊端,如果再不改变,当前与未来的任务与目标都会面临着压力。
  其实包容性增长不仅仅是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还要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向全社会倡导这样一种理念,就是应该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要让人民过上一种很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这就是包容性增长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不是原来过多地强调GDP的增长。
  实现包容性增长,
  政府的价值导向很重要
  《中国经济周刊》: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包容性增长?
  庄健:包容性增长和我国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和协调发展、和谐社会都是一致的,具体到经济领域和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都是有共同点的。如果能做到这些,也就能够最终实现包容性增长。
  中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这些目标都是很明确的,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排除一时或者局部的困难,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实现这个目标。这些需要更多地去讨论、形成共识,采取有关的改革发展措施去推进。
  马晓河:首先,我国应该尽快地转变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其次,要多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一些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要加快推进城镇化。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实现社会的繁荣富强稳定,都应该实现城镇化,只有这样,中产阶级或者中等收入者人口才会增加,社会才会形成一个中间多、两头少的橄榄型结构。这样,社会才能增加消费,只有消费占主流了,稳定才有坚强的保障,社会才能进步。
  第四,应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尤其是调整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的收入分配结构关系,让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快一点。此外,还要调整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之间的关系,让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得更快一点。
  第五,政府下一步还应该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投入,尤其是应该加快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汤敏:包容性增长跟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相比,有更多的量化指标,也更具体了。包容性增长最终要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惠及更多的劳动者,惠及到社会的大多数,让他们的收入增长要比一般人更多一些,这些将变得更加明确。
  包容性增长不但量化了GDP,而且提出GDP是怎么分配的。而衡量各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就要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以人为本方面,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贫困人口、工薪阶层的收益有多高,他们的增长比GDP的增长更高还是更低,这变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相对可以量化推动的事情了。
  邓聿文:我国要达到包容性增长,首先,是政府价值导向的引导。政府出台的包括财政体制改革等各项措施等都要往这方面倾斜。政府的价值导向要改变,在收入分配等方面都要往弱势群体方面倾斜。这样才能使贫富差距缩小。
  其次,资本也应该适当地向劳动力方面倾斜。一方面,资本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赋予劳动者更大的权力,比如博弈的权力,否则单靠资本家的善行,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大多数是起不了作用的。
  实现包容性增长
  是全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和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之间,应该怎么配合来实现包容性增长?
  庄健:国际社会有这么一种声音和倾向,就是经济面临比较大的问题时,大家容易携起手来;一旦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并相对稳定时,便都去考虑各自的问题了,共同应对困难或解决问题的合作意向就会有所减弱。在这个时候,应该推广一种理念,去更多地寻求双赢、多赢。
  据我了解,对21个成员,包容性增长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大家都会朝这些方面共同努力,这对于亚太国家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有利的。
  汤敏:和谐发展是国际社会都很关注的话题,各国之间的协调配合、合作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使得弱势群体、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有效地保护。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了对投资、贸易、金融保护主义的反对。这些都是不利于包容性增长的。应该说,包容性增长不仅仅对中国,对全球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全球范围看,经济发展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发展比较快,但是否能够利用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的老百姓,是值得关注的。
  一般来说,包容性增长主要还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而各成员国之间的包容性增长,更多的是指,贫困的国家在全球的区域性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中.国.经.济.周.刊)


  10月 选股可盯紧十二五规划
  对于股市而言,10月将是一个政策性信息密集的月份,十七届五中全会将讨论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题材性的炒作机会能否再度来临?
  转变将成核心话题
  大通证券许鹏介绍,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走向具有重大意义,从前期各个行业主管部门披露的行业性规划草案看,转变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话题,也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从市场的角度归纳,宏观经济将出现三方面转型,从过去的依赖投资、出口,到注重发展内需转变,从过去的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碳、高科技产业转变;第三种转变应是逐步提高国民收入,这与发展内需相辅相成。
  转变成为核心话题,股市的投资主线也将变得更加鲜明,大消费概念、节能减排概念、新兴产业概念、产业升级概念等等,将越来越受到股市投资者的认同,主力资金的配置也将在10月之后更倾向于此类行业,而传统的银行、地产、煤炭、钢铁、石化等领域,在10月或将受到冷落。
  节能减排首当其冲
  十二五规划内容几乎涵盖所有行业,投资者该如何从众多板块中挑选有望在10月借政策性利好而表现出色的个股和板块?
  瑞银证券刘东升认为,进入四季度,节能减排将被列为管理层的头等大事确保完成。而在10月份对十二五规划的讨论过程中,对节能减排的规划必然提出更加严格要求,避免再出现末期突击的现象。借用某地方领导的话讲,发展新兴产业、提升GDP等属于预期性指标,而节能减排属于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是努力完成,约束性指标是必须完成。
  预计在10月,将有关于节能减排的新政策出台,同时十二五规划中涉及节能减排的规划将更显强硬。这对于市场中的节能减排、新材料、新能源等板块构成利好,此类板块有望在10月表现优异。
  板块应有轮动效应
  银河证券分析师佟圣勇认为,虽然预计即将到来的10月份将因讨论十二五规划而出现较多利好消息,但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板块在近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炒作,因此投资者不应过于激进,应等回调机会。
  具体来看,医药流动行业、海洋工程、文化传媒行业、电动汽车行业、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以及高科技板块将成为10月的焦点。投资者可采取提前筛选个股,密切跟踪的方式来对待。此外,对于钢铁、煤炭、水泥等面临重新洗牌的行业,也可保持适当关注,寻找此类板块中的兼并重组机会。
  总体看,由于和十二五规划相关的板块在近期已经有过炒作,因此在10月出现2009年年初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推出时那种井喷式集体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应呈现板块轮动式机会。( .华.商.晨.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