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庭宾:美国汇率报复 本质是抢中国税收 美国单边金融霸权主义显露无遗 货币金融学上最荒诞的一幕正在发生--汇率是否低估--由议员、官员投票决定,而不是由经济学家的理论和模型来确定。 9月24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通过了该法案提案。如果众议院投票通过,法案将进入参议院立法程序。 这项针对中国汇率的提案,其核心内容是,由议员和官员们单方面确定所谓汇率根本上被低估的货币的定义,一旦按照这个标准确认了某国货币(比如中国)被低估,美国有权对该国进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个被议员们确定的标准是: 1. 在为期18个月的时间内一个国家的政府长期且大规模地至少对一个外汇市场进行了干预。 2. 在为期18个月的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实际有效汇率至少被低估了5%。 3. 在为期18个月的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全球经常账结余数额巨大且这种状况长时间持续。 4. 在为期18个月的时间内一个国家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超过未来12个月偿还债务所必需的数量,或超过该国货币供应量的20%,或超过该国此前四个月的进口总值。 美国议员们这种几乎为中国量身定制的卓越理论创新能力,不仅使经济学家汗颜,还会让经济学家们失业。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斯蒂芬·罗奇16日在纽约表示:中国通过货币稳定保证金融稳定的做法无可厚非,而美国希望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解决自身经济不平衡的做法只能是自欺欺人。 按照国际金融学的一般常识,也是WTO的基本原则,一个国家采取固定汇率或者是浮动汇率,或者介于这两端中间的汇率模式,都是这个国家的权力。经济学家们从来没有对某国货币被低估的标准达成任何共识,即使美国土生土长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也是如此。而对另一重要经济学派--奥地利经济学派而言,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纯信用纸币本身就是一个扭曲市场经济的怪物,货币体系应当回归金本位。今年4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皮特森研究机构接受鲍勃·斯奇富的采访时表示,希望看到金本位的回归,并称现在的金融危机缘于抛弃了金本位。 但是,美国议员和官员需要的是--就像IBM向客户承诺的那样--随需定制。2005年,他们教导中国货币官员说,固定汇率制度糟糕而落后,中国需要向浮动汇率制度前进;2008年年中以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恢复了类固定汇率制度,美国官员议员们却盛赞中国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复苏的贡献,绝口不提汇率操纵问题;现在美国国债负担极为沉重,与GDP的比重年底将达到100%,各种救市开支和减负慷慨承诺仍在快速增长,美国只能通过印刷钞票,任由美元贬值来推卸债务责任,减轻支付压力,转嫁财政危机。这时,他们又将曾经信誓旦旦的强势美元抛在了脑后,希望其他货币都强势,反正只要美元贬值就好。 既然美国和全球的经济学家无法满足美国国会和政府这种快速变化的需求,那么,好吧,我们美国议员就是经济学家,我们美国官员的需求就是经济学标准,确定汇率被严重低估的四项标准,可以用几天,甚至一个小时就可以商量决定--这个标准太简单了,为中国量体裁衣就可以。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货币霸权了!如果真说到货币汇率操纵,最大的操纵者就是美国和美联储,它一直在滥印钞票,操纵美元贬值,以此逃避自己的债务责任,并侵吞其他国家的正当所得。它如今倒打一耙,居然还如此理直气壮! 美国之所以敢于以自定义汇率低估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无非是中国商品有出口美国的需要,美国可以敲竹杠。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要求人民币升值;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以及设置各种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壁垒等,包括最新创造的汇率低估惩罚税,无非都是向中国收税,分割中国的国家财税收入。 这是最荒诞的一种大国关系:中国人苦干,给美国人送钱(购买美国各种债券),美国人用送来的钱享受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然后还向中国人收税。 当今中国货币金融制度中,最荒诞不经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购买近万亿的美国国债都合法,购买一分钱的中国国债都非法(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只能送给美国人花,不能留给中国人自己花。由此,美国人坐享其成,劳动、商品和金钱源源不断地从中国送来。 中国人能不能扭转这个单向利益输送?改变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 即使要出口商品,也应换回来资源,跟亚非拉资源国家建立直接的平等良性的互惠循环--中国购买这些国家的资源,这些国家获得人民币,用人民币购买中国的商品,如此各取所需,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正途。 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害怕和美国打贸易战,如果真要掰手腕,中国反制手段很多:1。在美国法案通过前,宣布取消全部对美国出口退税,并向出口美国商品增收10%~20%的关税,这不仅让美国再无借口征中国的税,也可以刺激美国通货膨胀上升;2。中国卖出美国国债,并将其转为中国国债,注入社保体系,外需损失内需补;3。宣布对美国在华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地征收惩罚性税收,中国企业损失美国企业补……以上措施任何一条都会给美方的汇率操纵惩罚有力威慑,如果两三条并举,可能将美国的第二轮金融危机提前引爆。
张国红:首套购房退税政策或加大房地产调控压力 日前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主城区首次购房财政补助政策,这无疑会使当前国内房地产调控面临政策调整的不小压力,可能会刺激国内房价重新恢复性上涨,并将进一步强化市场不再相信房价会真跌的预期。 当前国内房地产调控正处于敏感时点,重庆市却于日前出人意料地发布了重庆市主城区首次购房财政补助政策,这令市场顿生疑义,认为这项政策的出台很可能会给当前房地产调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根据重庆市出台的主城区首次购房财政补助政策的主要内容来看,从2008年12月1日起,重庆主城10区首次(含改善型)按揭购房者,同时在10区内缴纳个税的购房产权人,根据所缴纳的个税额度将享受财政补贴优惠。财政补助方式和计算如下:从购买住房并支付按揭本息的首月起连续12个月止为一个补助年度,在补助年度内,以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40%为限。高于按揭本息的,按按揭本息额度给予补助;低于按揭本息的,按个人所得税40%的额度给予补助。总累计补助金额不得超过住房总价的30%。 其实,这项政策就是购房退税政策,属于一项房地产刺激政策,只是这次强调了面向首套(含改善型)购房者才能退税而已。这让人想起1998年上海市曾在全国率先推出为期5年的购房退税政策,结果是刺激了当时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与回暖。但是,在当前重庆房地产市场并非低迷的情况下推出此项政策,是否会引起今后重庆市住房销量与房价重启恢复性快速上涨之势? 这种担忧有一定理由。因为,享受这项政策的一个必要前提是首套(含改善型)购房退税与个人缴纳所得税额度密切相关。但由于大部分本地居民的个人所得税缴纳额度并不高,他们或已拥有住房,或是即便有财政补贴也买不起首套(含改善型)住房,结果真正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的主体人群并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外来有能力的首套购房者。从这个角度分析,这一政策与鼓励普通居民的自主性购房需求、抑制或打击投机性购房需求的政策预期目标还相差较远,但与当年上海市实施的购房退税政策效果却非常相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项首套购房退税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很可能使当前国内房地产调控面临政策调整的不小压力。 首先,从表面上看,这次重庆市推出的主城区首次购房财政补助政策仅仅是针对首套(包括改善型)购房者实施退税政策,似乎市场影响不会太大。但以笔者之见,这一政策一旦落实,很可能会触发重庆市住房销量的上升和房价的重新上涨。 因为,按规定首套(含改善型)购房的财政补贴累计总额不超过住房总价的30%,也就是说,按目前房价购房可获得30%的超额溢价,假定日后房价下跌30%,现在购房也不存在什么风险。这等于是向市场发出了当前国内房价调整或下跌空间已被封杀的强烈信号。在一定程度上,这将导致刚性需求者不再相信房价还会继续调整,只能被迫入市,由此引发房价的止跌回稳,最终可能会刺激房地产投资或投机性需求的再度回升,并引发房价的重新恢复性上涨。 所以,鉴于当前国内房价本来就没有出现过像样的调整,重庆市推出这样的房地产刺激政策,透过刺激刚性需求入市→推动投资或投机性需求大幅回升→住房销量回升和房价恢复性上涨的影响路径,很可能会刺激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与回暖。一旦房价不跌反涨甚至出现一定幅度的报复性上涨,势必对当前房地产调控将构成很大压力。 其次,重庆市此次推出的首套(含改善型)购房退税政策,使得本来就不太稳定的市场预期变得更加敏感,特别是不再相信房价会真跌,从而会动摇或消解市场对当前房地产调控的信心与耐心。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次延续近半年的房地产调控效果距离市场的基本预期还有一段差距,人们似乎已经看不到房价真跌的可能性,反而却听到了要求放缓房地产调控的弦外之音。尽管国家反复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但市场等来的却是个别地方政府变相推出的房地产刺激政策,这预示了当前房地产调控正遭遇来自多方面的夹击。 更重要的是,鉴于以往执行购房退税政策会刺激房地产市场不断回暖,首套(含改善型)购房退税政策有可能会搅乱当前市场预期,导致市场可能不再信任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这将给当前房地产调控构成挑战与压力。
中证报:美特别关税法案或阻碍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24日投票通过了一项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的法案,矛头直指中国输美产品。中国证券报认为,这一法案有悖于WTO规定,带有浓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而中美互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如果该法案最终付诸实施,中美间贸易争端的升级将沉重打击全球经济。 美方提出的这一法案找不到任何法理支持。法案中称币值低估如果为相关出口制造商带来好处,美商务部可将其视为一种隐性补贴而加征反倾销税。而目前无论是WTO法规还是美国国内贸易法案,都没有一条规定将币值问题与出口补贴联系在一起。 针对汇率的特别关税法案延续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思路,也是美国策划的一场秀。为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奥巴马年初提出出口倍增计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今年第二季度美国贸易逆差比第一季度增长12.9%,增至1233亿美元,为连续第4个季度增长。眼下美国国内失业率已高达9.6%,这导致消费市场低迷,进而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复苏。在中期选举即将开展之际,美国政客再次抛出汇率牌,有转移国内视线之嫌。 当然,该法案最终立法的可能性仍存悬疑。即使众议院投票通过,特别关税法案也需进入参议院立法程序。而此前参议院人士曾暗示,不可能在2010年就此类法案投票,即使参议院通过总统也有权否决该法案。 当前中美互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一旦特别关税法案通过,将严重损害中美贸易,这不仅不利于解决中美贸易的失衡,还可能导致连锁反应,甚至爆发全球贸易战,其结果只能是多败俱伤。 首先,中国出口产品和出口企业将受到全面打击。特别关税法案给予美国商务部门更加宽泛的自由裁量权,也就是说,所有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都可能要接受贸易调查、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也是前所未有的。目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比重占中国全部出口的18%左右,假如征收特别关税,中国出口将受到严重打击。 其次,如果美国采用违反WTO规定的方式来惩罚中国,将面临多重风险,包括失去其他国家的支持、引发全球贸易战以及破坏数十年来辛苦建立的自由贸易体系等。历史上一些著名贸易保护案例也很能说明问题。1930年6月,美国颁布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升200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引来英法德等国家对美采取报复性关税,曾使全球贸易规模在1929年-1934年间萎缩了约66%。 再次,美国企业和普通消费者将为特别关税买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亚洲各国出口商品中都有很大一部分经过中国加工后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而在中国出口企业中有很多是外商企业,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大批外包到亚洲,其产业链整合已经根深蒂固。关税变化将会使生产链上下游行业同时受到打击,生产成本的上升最终将由美国公司以及消费者承担,这更不利于美国国内消费的回升。美国36家商会已经联名致信国会,强烈反对通过特别关税法案,也说明该法案不得人心。 最后,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将受到阻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对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巨大。但出口复苏一旦受到贸易保护主义侵害而中途夭折,中国稳健的经济将遭到冲击,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在欧美国家风险犹存的情况下,假如全球经济出现二次衰退,复苏之路将变得更加漫长。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汇率问题并不是中美之间贸易失衡的主因,而美国的投资和储蓄结构才是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出口中国的市场份额还有所增加。在2009年美国出口份额中,对中国占6.8%,比2008年增长1.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美国2008年以后在日本市场减少的份额全部转到中国市场来,其增长部分相当于美国对巴西出口的一半。中国证券报认为,从当前形势看,无论是贸易前景还是贸易结构,中美之间都是互补的。假如美国当局不从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求同存异解决问题,而是一意孤行向对方施压,结果只能是损人不利己,最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克鲁格曼:美国不该叫停经济刺激 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用新政应对经济危机,包括整顿金融业、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等。罗斯福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危机的破坏程度,但是美国政府依然还是太谨慎,致使失业率高居不下。显然,美国政府还需要出台更多、更有力的举措。然而,美国公众似乎对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持不满的态度,并在接下来的中期选举中令民主党处于不利地位。 罗斯福过早地结束了财政刺激计划,奥巴马的经济学家声称不会重复美国在1937年犯过的错误,但由于奥巴马政府的举措规模太小,并且持续时间太短,本次刺激计划只在其持续发挥作用时促进了经济增长,并使失业率小幅降低,而现在,刺激计划的影响正在逐渐减退。 经济学家的担心在于,美国当局最初经济刺激举措的不足已使整个国家陷入政治陷阱,毫无疑问,美国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刺激,但因为最初的刺激计划没有给美国经济带来显著的复苏,所以,人们不再信任政府能够实施有效政策创造就业机会了。 回到1937年,罗斯福采纳了那些持是时候削减赤字了观点人士的建议,作出了灾难性决定,这已众所周知。但很少有人知道随后公众从经济再次衰退中作出的错误结论的严重程度,公众不但没有呼吁恢复新政方案,甚至对财政扩张失去了信心。 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二战是赤字支撑下,政府的一次大规模支出,那样的支出规模是在其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存在的。在整个战争期间,联邦政府借了相当于1940年GDP两倍的债务,相当于现在的30万亿美元。 在二战前,如果有人提议增加相当于那些债务的一小部分开支来应对危机,就会有人对沉重的债务和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发出警告,他们肯定还会说,大萧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过度借债造成的,然后再宣称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务是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赤字开支创造了经济繁荣,并且为长期的繁荣打下了基础。由于经济的增长和部分通胀(通胀减少了未偿债务的实际价值),公共的和私有的债务加起来在GDP中的占比实际上下降了1%。战后,由于私有部门财务状况的好转,经济已经能在没有赤字的情况下繁荣起来。 经济发展是有着规律性的,但当经济衰退时,通常的规则就不再适用,紧缩往往会弄巧成拙。当所有人同时偿还债务时,结果只能是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并且债务问题会更糟糕。反之,将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倒是有可能走出一条摆脱债务危机的新路子--赤字开支临时性扩大到足够的规模,能够解决由于过去过激行为带来的问题。 但是1938年的经验表明,人们能认识到这些是很困难的。没有哪个政治家能采取科学的措施拯救大萧条中的经济,即使是罗斯福总统,从本质上来讲,最终能够渡过难关是偶然的。 如今美国经济因国际金融危机而严重受挫,美国政府的政策已经限制了危机的危害,但失业率仍然处在灾难性的高点。显然政府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这与20世纪30年代的情形非常相像,我希望这次美国可以做得更好。但事实证明,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还在重复原来的老错误。 经济是能够从低迷中走出来的,这需要我们保持清晰的头脑,也包括政治决策上的理智。我们能够在不远的将来看到希望中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