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退市制度缘何一拖再拖_股票_证券_财经

创业板退市制度缘何一拖再拖

加入日期:2010-9-21 0:54:54

  再过一个多月后的10月30日,创业板将迎来一周岁。

  随着一周岁将至,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在公开场合表示,下半年很难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现在没有具体时间表。

  从诞生开始便被业界评价为“消化不良”的创业板,随着中报披露结束、高市盈率和解禁潮等隐忧突显,专业人士建议投资者要抛开整体看个体,掌握其分化本质,有选择地投资。

  先天残缺的隐患

  “创业板出生的时候,就是先天残缺”。上海某私募股权基金的一位高层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2009年10月30日,28家首批创业板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截止2010年9月7日,深交所创业板网站上正在交易的117家创业板公司截至总市值接近5000亿元,平均市盈率高达67.67倍。

  与高市盈率、高市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业板增长却不那么“茁壮”。截至目前,所有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中报都已披露完毕。据资讯统计,有可比数据的105家创业板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2.3亿元,相比2009年同期增长28.1%;净利润合计30.45亿元,同比增长25.7%。远远低于同期中小板公司上半年净利润43.63%的增幅,也低于主板的41.07%。

  “创业板特点就是风险大,中报显示出来的业绩分化大,整体比主板中小板都弱,这都是其特征决定,更多是分化特征,对于创业板来说,必然制度就是退市制度。”天相投资首席顾问仇彦英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创业板退市制度作为一项创业板基本必备制度,不存在时机不时机的问题。而是应该标准在先,从创业板设定之初就应该具备的制度。“有没有人杀人不重要,但是我们要设定杀人的标准,即使没有违背的企业,还是应该设定好标准在先。”

  对于深交所关于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推出没有时间表一说,叶檀更是撰文表示,中国证券市场只进不出、消化不良,没有退市机制的结果是壳资源炒上了天,全体投资者染上赌徒色彩,以购买ST股为荣、以狂炒新股为荣。

  退市制度拖延的“苦衷”

  退市制度缘何一拖再拖?

  “交易所考虑尽量不要影响市场稳定,高管要变现要卖出冲击股价,投资者考虑风险,综合考虑。结果是最后都不满意。”天相投资首席顾问仇彦英直言不讳地说,最主要还是看交易所通常从自己的市场发展角度考虑,不可能在发展初期给创业板太多制约,可能到一定规模,淘汰机制会健全,出于这种自身考虑,交易所对退市制度推出不积极;但是,从投资者角度看,尽快推出退市制度,更有利于投资者增强一些投资意识和风险规避意识,“不同的人从自己角度考虑不一样”。

  参考主板和中小板的退市标准,上海私募股权基金的一位高层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通常的三类退市标准是“盈利情况不达标,股价交易不活跃,违背重大信息披露制度。”在不足周岁的创业板中很难真正对号入座,从时机角度讲,退市机制时机上交易所可以这样解读。

  然而不少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反对,分析师仇彦英说,作为制度没有时机不时机的问题,就像建一个房子,一开始整个体系都很完善设定好,时机不是退市制度拖延的根本。

  缺少了退市机制的创业板背后已经形成直投加保荐、超募高佣金、风投加审批等一系列利益链条。深交所严打内幕交易的“禁炒令”实行的人盯人防守制度,也被业内人士质疑。

  “禁炒令本身就不是合规的,愿意买卖就是自行买卖,违反相关法规的有证券法规定,查就行了,禁炒是什么招数。”上海某私募股权基金的一位高层表示,比起退市机制的建立,似乎“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就做了”般的缺乏机制建立。

  如此消化不良的创业板,周岁将至,市场起伏不定。

  对于投资者,仇彦英建议投资者要依靠自身判断:“对待创业板最核心是从个体角度去挖掘,不要从整体看,整体市场总有些群体效应,市场从投资角度更偏向于个体。”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