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年CPI要超过3%并不容易,但负利率时代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今年物价仍然强劲上涨的事实让“过剩产能会抑制通货膨胀”观点受到了较大质疑。未来粮价稳定走高是大概率事件。CPI重新起来后难以大幅回落下去,低通胀短期还难以重现。
随着猪肉、蔬菜和蛋价格大幅上涨推动8月份CPI增幅创出22个月新高,同比增幅达到3.5%,未来通胀形势再次引发了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数字不仅比7月份仍然高出0.2个百分点,而且按照目前趋势在此后两个月CPI很可能维持高位,这显然出乎了市场预料。即使是在年底有所回落,下半年CPI的强势表现仍然值得警惕,对未来的通胀形势判断则必须格外关注一些基本因素的深刻变化。
产能过剩不能抑制CPI上升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今年CPI涨幅3%左右的预期目标,目前大体可以确定的是,今年要完成这一任务总体上看还是有把握的。今年上半年CPI同比涨幅仅为2.6%,因此,在年底回落至3%左右的预期下,全年CPI要超过3%也并不容易。当然,与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相比,这还是意味着,负利率时代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在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今年物价仍然强劲上涨的事实让“过剩产能会抑制通货膨胀”观点受到了较大质疑。回顾过去,在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的时期,国内也出现过明显通胀,例如2008年产能过剩严重———2007年多数工业行业在建产能达到当年产量的50%,这些产能在2008年陆续释放,但并不妨碍CPI在当年2月攀升至惊人的8.7%。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对于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更为敏感,食品权重较高的局面也使得CPI易受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上涨的影响。换个角度来分析,在国际金融危机迫使货币投放过多的背景下,产能过剩甚至会逼迫整体物价水平走高。这是因为,产能过剩意味着实体经济利润率偏低,甚至是亏损,逐利的资金显然不愿意大举投资于实体经济之中,进入虚似经济以及炒作大宗商品、农产品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今年国内频频出现农产品炒作就是一个证明。所以,随着宏观经济调结构的深入发展,一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并不会对CPI产生太大影响。
未来粮价可能稳定走高
在8月份CPI中,食品价格对CPI增长的贡献达2/3,而核心制造业产品价格仍保持平稳。表面上看,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在国内主要是受长江中游和东北等主要产粮区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这确实有一定偶然性。从影响粮价未来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来看,由于国内粮价普遍低于国际粮价,加之国际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未来粮食价格稳定走高还是大概率事件。第一,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农村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已经转变为有限剩余,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必然是逐步增加,这也就意味着作为机会成本的农业收入也就会相应增加,粮价上涨在其中应该会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第二,在国家扶植农业发展、维持农民利益的大前提下,逐步提高粮价以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将是一个必然的方向。对此,国家发改委等在今年初已经有明显表态。所以,未来农产品价格继续保持总体向上的大趋势是较为明确的。
低通胀短期难以重现
影响未来通胀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资源品价格改革对物价的拉动效应。粗略的估算,资源品价格改革将直接拉动水、电、燃气等价格上升,从而直接推动CPI上涨。二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物价走势的影响将逐步显现。以缩小收入差距为目标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显著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带动相当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需要注意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调结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升消费在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地位。因此,这一过程将是缓慢而又有坚实基础的。
经济学中有一句有名的格言:“通货膨胀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随着全球央行自2008年底以来陆续开闸放水,过多货币投放必然最终反应为价格上涨。由于国内处于调结构的重大变革期,影响通胀的因素更为复杂。可喜的是,今年相关部门对信贷投放全力调控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货币政策宽松尺度趋于合理,通胀形势暂时不会出现明显恶化。即便如此,低通胀时代短期显然已经难以重现。综合多方机构的预测,即使最为保守的估计也是,明年CPI仍然会达到3%左右。这意味着,CPI重新起来后难以大幅回落下去,低通胀短期还难以重现。
如果利率水平保持不变,3%左右的通胀率就意味着明年还是负利率。利率本质上是居民与企业的一种利润分配,利率高就意味着更多利润分配给了居民,利率低就意味着更多利润分配给了企业。在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中,居民相对应的是消费,企业相对应的是投资。因此,是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是让资源更多地流向企业从而贡献给投资,利率走向实际上承担着更大的责任,而它又与经济增长方式紧密关联在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