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失去十年痛苦甚于日本_股票_证券_财经

中国式失去十年痛苦甚于日本

加入日期:2010-9-2 18:10:27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美媒:中国式失去的十年痛苦或甚于日本
  游 石:美日重启宽松政策加大中国调控难度
  姜 山:美联储又到艰难抉择时
  任志强:别听潘石屹瞎忽悠
  曹中铭:创业板高成长性不被认可 早日出直接退市制度
  陈宁远:上市银行业绩繁华背后存隐忧
  黄湘源:内源性融资是及时雨还是马后炮
  张一萌:炒股要有好心态
  花 荣:惊人变盘要来了

  美媒:中国式失去的十年痛苦或甚于日本
  【美国赫德森研究所网站8月31日文章】题:中国要是更像日本就好了(作者:约翰·李)
  随着中国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吴敬琏和约翰·梅金等有影响的中国和美国经济学家纷纷猜测,中国很快要忍受自己失去的十年,因为该国会出现一个日本式的经济低迷期。鉴于中日两国的增长模式非常相似,有关当代日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未来的说法是可信的。但是,日本的经济衰退对日本人民和政府来说至少是个逐步的、令人舒服的过程。对中国共产党和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说,步日本后尘所带来的痛苦可能会大得多。
  在有确凿证据证明日本的经济停滞期延长之前,一些经济学家就不断对过度依赖出口和固定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产生的危险提出警告。-般认为,日本具有当代东亚体制固有的优势。例如,西方体制中不断更迭的政府奉行的政策缺乏远见,而与此不同的是,由于日本的自民党占支配地位(从1955年到2009年,该党对日本的统治几乎没有中断过),东京得以进行长期的政策思考和执行。加上日本人民聪明、负责、勤劳,日本拥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可以对必要的转型、朝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过渡进行管理。
  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并不寻求复制任何一种模式,但是与日本模式存在的相似之处却非常明显。正如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一样,中国正在接近终止依赖出口和固定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做法--并在考虑转而采取能够增加国内消费的政策。为了做到这一点,中国政府可以集中精力推行不必为短期政治私利来牺牲国家长期利益的政策。
  然而,正如北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方式表明的那样,为推动经济增长,中国对一种难以为继的模式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不是降低。银行贷款猛增,而国内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实际上正在下降。这个比重刚刚超过30%,在现代经济史上各主要国家中最低。这个数字不断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以上降至世纪之交的40%,而在2008年全球经济下滑之前约为36%。
  类似模式往往导致类似问题,更糟糕的是,两个政治经济体之间的差异也许对中国不是个好兆头。当日本的经济低迷期开始时,这个国家已经建立起牢固的制度:法治、产权和稳定的政治制度。尽管日本的发展模式经常被称为国家主导型,但是私营部门通常能得到这个国家约四分之三的资金。这就是说,即使在结构性衰退时期,大多数日本人也有好日子过--而且在变老之前就变富了。
  相比之下,这些制度在中国相当不成熟,甚至在长达30年的改革之后也是如此。此外,中国的发展模式把国家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国有企业的产出仅占全部产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是得到的资金却占全国的75%以上。由于这个国家的许多财富集中在大约12万家国企(及其数不清的子公司)手中,人数较少的一些有身份地位、有关系的圈内人从中受益,而绝大多数人则被剥夺了繁荣的机会。
  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这个事实会对社会稳定、最后对政治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北京花在维护国内治安方面的钱比花在解放军身上的钱还多。根据中共自己的推算,要保持该党的执政地位,这个国家的经济就需要保持8%的年增长率。与日本的情况不同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会变老,但永远不会变富。这表明我们正在目睹一支非常脆弱的力量崛起。
  中国要是更像日本就更好了。经济不振最终导致东京政府和平更迭。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中国,过渡也许不会那样顺利。(新华网)


  
游石:美日重启宽松政策加大中国调控难度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货币政策仍将坚持动态微调
  近期,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宣布将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姑且不论对各自经济刺激效果如何,但对中国而言,却无疑加大了长期通货膨胀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由于各国政府联手救市,货币竞相贬值,美元所幸未出现市场担心的崩溃状况。但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率先复苏,全球经济结构出现巨大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矛盾凸显。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开始逐步退出刺激政策。今年以来,印度、巴西相继加息,中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内7月份CPI飙升至3.3%,创21月以来的新高,重新点燃市场加息预期;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仍饱受高失业率和经济二次探底的困扰,有意进一步刺激经济,尤其近日美国、日本针对糟糕经济数据发表将继续注入流动性的言论,欧洲央行也有意推迟刺激政策的退出时间。由于经济实力此消彼长,发达国家货币相对新兴国家的贬值压力陡然加大。
  在国际贸易中,国内成本相对固定,美元作为主要支付和计价货币,美元贬值损失必须通过产品涨价得以弥补,如果涨幅过大,便会在国际范围输出通胀。可以看到,尽管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中国产能又严重过剩,但由于计价货币价值的下降,今年以来全球商品价格重心仍逐渐上移,近两个月来,农产品(000061)、软商品更借天灾题材大幅上涨。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数挂钩发达经济体6大货币,而非新兴市场货币,未来美元指数和商品价格负相关性将会减弱,容易给人造成物价上涨与美元贬值无关的错觉。
  发达国家继续量化宽松,也将加大新兴国家政策调控难度。目前欧美国家普遍采取低利率政策,成为跨国公司获取廉价资金的源头,但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疲弱,新的主导产业还未出现,面对本土极度贫乏的投资机会,跨国公司和私人资本更青睐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当中也夹杂从事投机套利的各类热钱。未来全球资金从发达国家流出一旦形成新的趋势,新兴国家对抗通胀的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7月外商直接投资(FDI)为69.24亿美元,同比增29.2%。前7月FDI合计583.54亿美元,同比增20.65%。7月当月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82家,同比增12.85%,前7月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459家,同比增17.9%。
  另外,国内热钱流出也呈趋缓态势。我国新增外汇占款在5、6月份连续环比下降后,7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达到1709.51亿元,环比猛增45.93%或538.02亿元。而7月份我国贸易顺差287亿美元,加上FDI合计为356.24亿美元,折算人民币约2423亿元,7月外汇占款扣除贸易顺差和FDI之和后,不可解释部分减少约713亿元人民币,较6月相比已开始放缓。
  发达国家通缩,新兴经济体通胀,中国将面临多重压力的考验。一方面,欧美低利率,大量释放流动性,中国为防范热钱和确保人民币升值渐进可控,加息将变得极为谨慎,甚至可能被迫放弃自主利率政策。另一方面,在上一轮经济刺激过后,经济结构矛盾继续因通胀而被掩盖,通过市场化手段显然已无法完成对过剩产能的清洗。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国内货币政策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动态微调,央行发行票据、对商业银行信贷总量控制、打击市场投机将是主要措施。另外,面对外汇占款居高不下、国内流动性难控制的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27日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的通知》,释放出基础货币发行体制改革的信号。而产业政策调控上,则可能更多地以设置节能环保等政策性门槛进行清理。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