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失去十年痛苦甚于日本_股票_证券_财经

中国式失去十年痛苦甚于日本

加入日期:2010-9-2 18:10:27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姜山:美联储又到艰难抉择时

  经济上的不确定性在8月份终于压倒了此前投资者的乐观情绪,道指在8月份转升为跌,全月下跌达4.3%,这是自2001年以来9年中最差的当月表现。在糟糕的经济数据面前,二次探底已经越来越多地为投资者所谈及,而美联储和奥巴马政府也正面临着艰难的政策抉择。
  对于美联储而言,在短期利率水平已下调至近乎零的区间时,可用的政策手段极为有限,为了防止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再度紧缩局面,以及增强在经济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时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压低长期利率水平是美联储首选的药方。然而,相比去年3月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开启时市场几乎是一面倒的赞成之声,美联储此次想要重启宽松政策面临的难度已是今非昔比,不仅外界颇多质疑,就算是联储内部也存在着重大分歧。
  北京时间周三早间公布的美联储8月会议纪要,清楚显示了目前联储内部存在的不同声音有多么响亮,虽然当月的政策投票仍然是9:1的绝对压倒性多数,然而对于联储推出的以到期的抵押证券本金来购买国债的做法,在讨论时却有着很多反对之声。
  美联储推出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压低长期利率水平,以利于企业借贷和个人的房地产贷款消费,从而减轻经济下行周期时经济大幅滑落的风险。数据显示,美联储持有的抵押证券有4000亿美元将会在2011年到期,如果这些资金从金融系统中抽离,无疑将会大幅减少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使经济的增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然而,美联储政策委员会中的部分人士认为,这样的再投资计划可能为投资者释放一个不适当的信号,即美联储即将开启新一轮大规模资产购买的大门,从而增加投资者在当前承担更多风险的可能,而这种风险承担可能在未来的经济下滑期对市场形成更大的下行推动因素。另外,如果经济并没有出现预期之中的大幅滑落,而美联储又不适当地提前为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的话,将可能引发新一轮经济上升时通胀快速走高的风险,美联储在最终退出此前的非常规宽松货币政策时,也势必面临更为复杂的政策环境。
  从上周末伯南克在二季度GDP修正之后的讲话分析,他显然是购债计划的坚定支持者,而从其历史上所采取的政策分析,伯南克似乎更倾向于提前给市场一个信号,以使投资者相信美联储有足够的政策准备来应对经济上可能发生的不利扰动,从而减弱经济数据上的疲软表现对市场心理的影响。
  这一做法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经济再度下滑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投资者会逐渐质疑美联储的政策效用,以及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否恰当,一旦美联储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经济却仍持续下滑的话,投资者对于美联储政策的信心就会显著下降;
  其次,在经济遭遇显著不利变化时,美联储必须迅速采取适当的对策以实现其对市场的预先承诺,否则投资者会质疑美联储承诺的可信性,并导致未来美联储所做出的类似预先反应无法达到预期的影响效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预先给出的政策是不是市场认为能够真正有效的,如果投资者对于这个政策的效用产生质疑,那么不仅无法起到预期的正面效果,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的负面效应。
  经济下行的速度明显要大于此前美联储的预期,未来一旦经济数据持续回落,美联储必然要做出更为及时和有效的反应,而这也将是真正考验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能力的时刻。


  
任志强:别听潘石屹瞎忽悠

  小潘发了个博客说影响房价的几个因素,并因此得出结论:房价很快要跌回2009年初。许多媒体与网友问我的意见,本不想批评小潘,结果他又来了篇补充,还链接在上,炒得挺热乎。我怕许多民众上当,只好也回应一下小潘的忽悠。
  我也认为房价三、四季度会下跌,早就在国十条之后多次呼吁适度调整了。其实房价已出现了下降。但影响房价的原因和理由却不同于小潘的看法,小潘也许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
  首先,保障性住房的大量推出并不影响商品房价格,但信贷政策会影响房价。保障房与商品房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消费层次,并且更多的保障房是以租赁为主,李副总理的讲话中甚至没有经济适用住房,说明政府已将保障购买住房资产的做法(也许一直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变成了保障租用为主的做法,而这部分家庭本来也是买不起商品房的。
  但中国与世界各国一样,没有一个国家的住房消费不是依赖于信贷的支持而能发展形成的。不管有多少刚性或非刚性需求,没有了住房消费信贷都无法变成实际的消费行为,信贷的门槛、信贷的利率高低、信贷的杠杆倍数关系等都影响着消费的能力与决策,也影响着消费的价格,就像货币政策中的利率决定着资金价格一样。
  其次,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与预售收入监管是一个问题。小潘将其分为两个问题来谈,其实都是指开发商的资金流受控。确实这会影响一些小的地产公司的现金周转与多个项目中的拆东墙补西墙,会让那些三个盖子扣五个锅的开发商面临周转问题,但不会影响正常经营的企业现金周转,反而降低了开发商的资金成本与利息支出。把降价的预期寄托于开发商的现金流断裂并不现实,这也不是重要的因素。
  第三,关于闲置土地的情况。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或说博弈并没有因此而中断,毕竟地方政府要承担处理闲置土地中的供方责任。固然这种清理是必要的,但总量并不是影响市场的供给量。当开发商能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发时,也会占用现金流,那么就可能减少对新增土地的需求。结果会是市场的供给总量不变,否则上面提到的现金流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正在于资金总量不变时,投入旧地的开发必然影响新地的购置。
  实现今年计划加大的土地供给量,已从销售的削弱和市场的下滑中可以看出流拍量在增加,地价也像房价一样出现了价格分化、有涨有跌,并且很可能全年预计供应的土地总量并不能如愿地被市场吸纳和消化,甚至连保障房用地也许都无法全部利用。
  第四,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供给的增加无疑会让价格在供求关系平衡中波动。尤其是中国的地区性不平衡、城市间不平衡与地区经济发展之差导致的人口输出与人口输入的变化,也加剧了这种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不平衡,于是部分城市的土地供给成倍增长,但这部分人口输入的城市土地仍然严重不足的局面并未改变。
  最后,根据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经济周期对房地产周期的影响分析,在所有的房地产周期中都有一个明显的对应关系,即经济高增长中不会也不应出现房地产严重下滑的趋势。


  
曹中铭:创业板高成长性不被认可 早日出直接退市制度

  自去年10月30日算起,创业板挂牌已整整10个月时间。如果说市场原先关注创业板是因为这是A股市场新生事物的话,那么随着创业板新股源源不断地上市,投资者关注创业板的负面新闻则更多些。
  创业板新股发行呈现出的 三高格局、数百亿巨额超募资金躺在银行睡大觉、用超募资金改善办公条件与买楼置地、个中的PE腐败现象等,凸显出创业板公司所存在的弊端与缺陷。特别是头顶高成长性光环的创业板,今年中报所揭示出的成长性,不仅与有成长板之称的中小板存在差距,甚至于还被主板给抛在后面,一度格外光鲜的创业板逐步走下了神坛。
  毋庸置疑,目前创业板的表现与市场的期望明显不对称。尽管创业板新股以三高的态势发行,尽管创业板公司的估值水平整体不低,并且其中还隐藏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但市场投机资金仍然趋之若鹜,这一切正常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应该说,在目前涉及创业板的诸多规章制度中,发审上市环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制度建设已经基本成型,但最重要的关于创业板公司的直接退市制度却还没有出台。创业板挂牌快满一年了,鉴于创业板不被认可的所谓高成长性,业绩大面积滑坡的事实,同时还存在一些内部治理结构一团糟、内控机制严重缺失的公司,早日出台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已经走下神坛,何妨就让这些不合格的公司再贬落凡间,退出市场。这不仅是完善创业板制度建设的需要,实际上也是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壮大的根本诉求。
  从境外市场看,创业板公司退市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并且退市率还不低,明显高于主板市场。以纳斯达克市场为例,有统计数据显示,该市场高峰时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而目前只有3000多家。2000年前纳斯达克市场每月平均有60多家上市公司退市,而在1995~2007年间,退市公司数量甚至超过同期新上市公司数量。正是纳斯达克市场较高的退市率,才使其充满活力,从而成为全球创业板市场中的佼佼者。
  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所产生的威慑力其实早见端倪。今年3月4日,就在媒体纷纷披露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表示关于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直接退市制度的方案已经上报证监会的当天,其时挂牌的58家创业板公司绝大多数股价纷纷下挫,跌幅超过4%的就达32家之多,足以见得直接退市制度对创业板市场的影响。
  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的出台,一方面将对目前创业板的高估值产生较大压力,那些没有成长性靠题材支撑的高估值个股,最终裸泳将是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对于警示创业板投资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能教育那些盲目追捧创业板股票的投资者。毕竟,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与目前的沪深主板、深市中小板退市制度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另外,直接退市制度必然会对创业板新股高价高市盈率发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首只创业板公司退市后将更是如此。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