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乡镇经济迅猛发展 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股票_证券_财经

鞍山市乡镇经济迅猛发展 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加入日期:2010-9-17 10:20:53

  县域的基础是乡镇,激发乡镇经济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辽宁鞍山市乡镇(不含城关镇、街道,下同)经济迅猛发展,财力不断增强,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为全市县域经济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经济实力增长迅速,经济活力显著提高

  1.企业发展强劲,税收收入大幅提高。在各级政府大力招商引资的推动下,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市乡镇企业发展迅速,2009年,乡镇企业数达到9626个,比2007年增加1516个,增长18.7%,其中工业企业单位数达到6181个,比2007年增加1307个,增长26.8%。受惠于企业不断增长和投资规模扩大的双重带动,乡镇企业实缴税金总额也实现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0.7亿元,为2005年的3.9倍,年均增长40.7%。

  2.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投资规模显著提高。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乡镇财政收入的迅猛增长带来强劲支撑,2009年,全市乡镇财政总收入达36.5亿元,为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22.2%;2009年,财政总收入超亿元的乡镇达到12个,比2005年增加8个。在财政总收入强有力的保障下,2009年,全市乡镇财政支出达33.1亿元,为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21.1%。2007-2009年,乡镇本级财政累计投入13.9亿元,用于乡镇的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势喜人,居民储蓄增长强劲。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94元,比2005年增加3344元,年均增长14.3%;2009年,有36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一数字比2005年增加13个,其中有18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2009年,乡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8.1亿元,为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25.0%,其中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413元,为2005年的2.3倍;2009年,乡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全市居民储蓄余额的比重为15.5%,比2005年提高5.1个百分点。

  二、民生工程逐渐推进,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乡村道路建设在行政村全部通油路的基础上继续向自然村组延伸,村屯绿化美化工作正有序的开展。2009年,全市农村全部行政村实现通有线电视,让村民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电视娱乐节目;通自来水的村达到618个,占全部行政村的比例高达90.4%,比2005年提高了30.1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洁净的饮水;实现垃圾集中处理的行政村为301个,占全部行政村的44%,比2007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09年,全市乡镇有各类市场142个,为农村百姓生活、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日用商品和农业物资,也促进了乡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农民养老、医疗保障日趋完善。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139.9万人,比2005年增加47.3万人,参保人数占乡镇总人口的83.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6.1万人,比2005年增加3.3万人,参保人数占乡镇总人口的3.7%。2009年,乡镇敬老院、福利院共77所,比2005年增加9所,为3586位老人提供了优质幸福的晚年生活服务。

  3.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就业。经济活力的增强,为乡镇劳动力实现就业带来重大机遇。2009年,乡镇从业人员达到90.6万人,比2005年新增约10万人。其中,受近三年鞍羊线、鞍营线、张庄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达41.4万人,比2005年新增约0.6万人;受乡镇企业个数的增加和农村市场经济繁荣的促进,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7.3万人,比2005年新增约4.1万人;同时,不断发展的第三产业也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1.8万人,比2005年新增约4.8万人。

  4.教育、科技、卫生投入日益增强。教育投入一直是全市乡镇投入的重点,“十一五”期间,教育资金累计投入达10.6亿元,平均每年投入2.64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每个乡镇拥有九年一贯制学校目标,大大提升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综合实力。“十一五”期间,全市乡镇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累计投入各项科技资金3442万元,年均投入约860万元,用于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普及和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随着国家对社区和农村基础医疗设施投入的加强,乡镇基础医疗能力逐年增强,2009年,全市乡镇医院数达到77个,比2005年新增9个,每万人拥有医生数达到12人,每万人拥有病床数达到22.7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不平衡将制约全市乡镇整体发展水平。由于受自然资源差异和地域条件的约束,2009年,乡镇间财政总收入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为48.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为3.3倍,虽然比2005年这二项比值数据的52.6倍和6.6倍有所缩小,但乡镇间发展不平衡性依然突出,这些差距的存在,将成为制约全市乡镇整体发展水平的巨大障碍。

  2.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偏高,劳动力转移任重道远。经济活力的增强促进了全市乡镇就业增长及就业渠道的多样化,全市乡镇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005年的50.4:28.6:21.0变为2009年的45.7:30.2:24.1,人口就业正逐步有序的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但农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份额还远远大于二、三产业比重,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还需进一步提高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力。

  3.极端天气使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加。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异常气候影响,将对主要大田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干旱和暴雨天气,将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另外,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剧烈和人工费用的增长,将对设施农业种植产生不可预知的风险,农户对价格预知能力的薄弱,直接影响到其收益,尤其是对贷款参与设施农业的农户,其风险将会被成倍放大。

  四、思考与建议

  1.利用新城镇建设契机,培育乡镇发展新动力。省委和省政府建设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新城和新市镇的战略部署,将为全市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发展动力和成长契机。一是结合乡镇自身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相关配套企业和相关服务产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打造乡镇经济名片。二是在保证粮食稳定生产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引导农民入园经营,逐步扩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规模,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精品设施农业。三是积极扩展农村商品流通领域建设,进一步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洪、抗旱能力,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大农业灾情预警系统和农业保险体系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缓解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是加强村容村貌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环境,争取早日实现通自来水的村达到100%,垃圾实现集中处理的村达到100%。

  3.加强农业软实力建设,培养农村复合型人才。在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农业软实力建设。一是不断壮大经济人队伍和经济合作组织规模,提高经济合作组织参与人数,增强农户抵御农产品市场风险能力。要建立和完善经纪人和经济合作组织监管机构,做好引导和培育经纪人和经济合作组织工作,使其规范化发展。二是继续加强涉农科技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培养本土农业科技人才,深入开展科技下乡、人才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三是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技术人才,为乡镇经济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4.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一是要以高水准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目标,不断增加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提升乡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每万人就医服务量,解决农民就医的需求。二是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和个人积极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三是积极兴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高乡镇图书馆和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满足和丰富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上一条: 下一条:新疆兵团建筑业生产稳中趋快 产值稳步攀升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346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责任编辑:Newshoo)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