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的A股仍处于襁褓期,实物交割的股票跌破百元面值乏人问津,根本无法反映实体经济,因此在2010年秋季看不到1990年秋季的倒影。但是感谢彼得林奇对于其投资经验的总结,让我们能够在2010年秋季看到1990年秋季的倒影。 20年前的秋季,人们对于美股的反感,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避而不谈,他们甚至会非常急切地告诉你为何看空股市,恰如今年股指期货推出之后,A股也是长空短多,空方始终牢牢占据着制高点,而多方始终显得羞羞答答。 彼得林奇特意收集了1990年秋季的一部分美国报刊,为人们重现了当时美股投资气氛的低迷: "房地产市场崩溃"--《新闻周刊》;"高租金使年轻人无能力租房"--《商业周刊》;"房地产崩溃危机金融机构"--《美国新闻》;"不知美国经济还会衰退多久"--《华尔街日报》;"焦虑时代的生存指南"--《新闻周刊》;"美国还有竞争力吗?"--《时代》周刊;"你的银行能幸存下去吗"--《美国新闻》;"艰难度日"--《纽约时报》;为了标榜自己不是愤青,彼得林奇收罗的这些大字标题在当时还算是比较乐观的。 比照2010年秋季A股面临的经济和舆论环境,两者何其相似:"蜗居"和"蚁族"这两个新名词,折射出小白领就业和住房的艰难,与上述"焦虑时代"、"艰难度日"、"高租金"几乎一致;国内经济结构转型难题与当年美国竞争力问题相似;今日国内金融地产业所面临的困境,在当年的美国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令1990年秋季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在海湾地区还有一场沙漠战争要打,与21世纪的伊拉克战争不同,在1990年秋季时,伊拉克军队人数排名全球第四,军事战略家们普遍认为美军将会是惨胜,因此当年巴伦投资圆桌会议认为道指也将血流成河。可是次年的海湾战争速战速决,1991年的美股居然演变成20年来最好的牛市。而21世纪的这场伊拉克战争却是旷日持久,成为美国财政的巨大负担,美股走熊也间接受其影响。 今日国内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没有战争之忧,但却时常受到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打击,2008年沪指1664点和今年沪指2319点皆拜金融海啸和欧元区危机所赐,因此现在A股投资者对于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绝不亚于当年美股投资者对于海湾战争的担忧。8月底、9月初日本和美国这两家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相继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刺激计划的核心是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还准备专门设立基建银行配套融资,这意味着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概率会降低,同时投资者对于国内银行的估值判断可谓过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