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仍将以“稳”为主 _股票_证券_财经

货币政策仍将以“稳”为主

加入日期:2010-9-16 10:37:52

   随着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出炉,业内普遍对国内经济发展态势作出了“较好”的判断。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这说明前期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成效,当前经济运行态势良好,预计下半年宏观调控方向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货币政策仍将以稳健为主基调。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保持了本国经济稳定和较快增长,也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发生改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恢复性发展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进一步彰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天津出席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时表示,将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把稳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势头。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分析认为,从8月份金融数据和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看,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依然有不少人担心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市场信心还有待进一步巩固。同时,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显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具有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必要性,目前还不是轻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候。

  采访中,对于“当前CPI处于年内高点、是否需要考虑动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如加息”等疑问,专家表示,本轮物价上涨是因为天气等季节性原因导致供需的不平衡,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并不能立刻改变这种供求矛盾。在国内经济增速有放缓迹象、货币信贷运行保持平稳以及欧美等国央行继续维持低利率等因素影响下,当前央行将更加倚重短期品种灵活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准备金率年内保持基本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当前经济下行风险犹存情况下,更要充分估计政策使用可能产生的叠加效应。货币政策调控重在‘看预期’、着眼长远,在四季度物价水平可能下行态势下,目前是否需要动用价格型工具这一问题还有待观察。”而对于市场对“负利率”的担忧,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某些阶段出现“负利率”态势实际上比较正常,且如果下半年物价水平有所回落,“负利率”态势就可能改变。此外,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依然维持低利率水平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动用价格型工具可能会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及资本流入压力增大。不过,如果“负利率”状态长期得不到改变,也会影响经济长远发展。因此,如何把握政策工具使用时机显得尤为重要。

  从整个宏观调控形势来看,CPI近两个月连续高企,在经济结构调整没有取得新进展的背景下,潜在的过剩、通胀和泡沫风险不容忽视,这就需要货币政策以更加灵活的手段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及时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应在下半年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同时,更多地以国内经济形势为参考依据,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以及时应对新形势,对流动性、通胀预期等问题进行合理疏导。

  从存款准备金率方面看,下半年在货币信贷平稳运行、国际收支持续改善的情况下,准备金率进一步调高的压力明显降低。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公开市场的灵活操作,即根据实际存贷款状况、外汇占款情况、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灵活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市场资金供求。

  同时,还要注意管理好通胀预期,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灵活、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在经济持续回升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各类价格走势,注意维持更长期及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

  “总体来说,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当以‘稳’为主,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总体基调基础上未雨绸缪,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着力提高信贷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表示。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