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百度的搜索栏中,输入"王亚伟"三个字,找到相关网页约7410000篇。 百度词条显示:王亚伟,1971年生,经济学硕士。曾在中信国际合作公司,华夏证券工作。1998年加入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历任兴华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1998.4-2002.1),华夏成长(000001)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1.12-2005.4)。从2006年开始执掌华夏大盘基金,四年创下了十倍的收益率,成为传奇基金经理。 选股视角独特屡出奇兵 无论用哪一个指标衡量,华夏大盘(000011)精选基金都名副其实地位列投资者心目中的"好基金"之选。从2005年底到2009年底,王亚伟操刀的华夏大盘精选(000011)基金的净值从1元上涨到10元。 作为华夏大盘精选的基金经理,能做到业绩翻番,在王亚伟看来,无非就是有一个明确的投资目标--既要追求绝对的收益,又要追求超越指数,还要追求战胜同行。 "在我看来,三个目标里面,实现绝对收益是最重要的,也是一个大前提。实现了这个目标,才谈得上其他的目标。"王亚伟说。 王亚伟旗帜鲜明支持成长股,他表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在一轮牛市中,投资成长股的收益率一定会大于价值股。 王亚伟认为,牛股不存在流动性的问题,他明确表示:"在市场给予流动性以溢价而不是给予成长性以溢价的时候,正是买入成长股的最佳时机。" "施拉普纳说过,'当你不知道把球往哪踢的时候,那就往对方的球门踢。'如果你不知道把钱往何处投,那就买牛股吧!"王亚伟笑着告诉记者。 王亚伟认为,选对牛股是获得超额利润的最重要来源,比如泸州老窖(000568)的投资价值就是由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率先发掘。 但王亚伟却反对盲目追逐热门股,他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跟随热点买股票,就像黄金周登黄山,春节去三亚,热闹固然热闹,却与你观光休闲的目标大相径庭,除非你觉得与人斗其乐无穷,才会参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博弈,如果你真正想让资产安全稳定地增值,一定要另辟蹊径。" 对此,王亚伟解释说,投资像扑点球一样,事先你根本没有办法预测你应该扑向哪边。没经验的守门员只能靠赌,这次扑左边,下次扑右边,或许有蒙对的一次。有经验的守门员会事先做一些功课,他会了解不同的对手罚点球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偏好,他会在对手跑动的过程中全神贯注地观察,在出脚的一瞬间,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所以,"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我会尽可能做好各种准备,在机会来临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地做出及时、有效地扑救。"王亚伟说。 学生时代投资兴趣浓厚 王亚伟对投资的热爱早在大学时代就埋下了种子。1993年,刚上大四的王亚伟就开始买《中国证券报》,"该报刚创办,一周只有两期,我还到编辑部买了合订本。"从那时起,王亚伟开始积累对股市的认识。其实,王亚伟本科学习的不是财经,而是电子专业,班上只有他一个人选修了清华经管学院的企业管理双学位。 很多人都对王亚伟的启蒙老师和偶像很好奇,说起来,对王亚伟投资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彼得·林奇。 王亚伟曾经表示,作为共同基金行业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成功经验最有可能在中国的共同基金行业得到复制,而巴菲特、索罗斯虽然同样成功,甚至更成功,但他们的成功经验却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共同基金行业。 王亚伟进入证券业最早接触的就是彼得·林奇的书,比如《在华尔街崛起》、《战胜华尔街》,这使他在投资生涯的早期就对投资成长性股票有了相当的认识。 1994年夏天,王亚伟带着电子与企业管理双学位证书,离开了清华大学的校园,在中信下属的中信国际合作公司工作了一年。为了在证券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王亚伟于1995年下半年加盟华夏证券,正式跨进证券业大门。 1998年,王亚伟从华夏证券转到刚刚设立的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开始了他从事基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历程。 谁是王亚伟? 王亚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对于投资,他观点鲜明,就事论事,并不会讲很多玄妙的思想与理论,说到自己,他更是特别的简略。虽有同事透露他爱好电影、音乐和摄影,王亚伟却表示,因为没有时间过多的投入,只谈得上有点喜欢而已。 王亚伟表示,在业余时间会尽量不去想股票的事,虽然有时候也有压力,但会想办法让自己保持轻松的心态。 对于业绩排名,王亚伟认为,为投资人谋取最大收益是基金经理的职责,需严肃对待,而排名只是一场游戏。如果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以严肃的态度去对待排名游戏,其后果可能导致以游戏的态度对待严肃的工作,这就背离了投资管理行业的职业精神。 所以,无论是投资者、媒体、基金管理公司还是基金经理本人,都不必过分看重排名,尤其是短期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