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8月CPI再创年内新高 持续负利率引发加息猜想
8月CPI或成年内峰值
8月宏观经济数据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M1、M2倒剪刀差降至年内低点 流动性充裕局面得到缓解
秋粮丰收无通胀之忧 加息或弄巧成拙
8月CPI同比增幅创22个月新高 加不加息专家观点打架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暗示中国或短期内加息
8月CPI再度超标 加息预期制约节前行情
加息传闻再起 引来口水无数 股市三大影响
8月CPI再创年内新高 持续负利率引发加息猜想
3.5%!8月份CPI同比增速达到年内新高。而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这也是连续第7个月处于负利率状态。
这样的情况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的种种猜测。上周五,市场提前动荡便是佐证。
作为宏观调控中的重磅措施,加息与否将考验央行宏观调控的技巧。但是通过对引致高CPI的原因、货币供应量等因素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短期内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较小。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全年CPI的增速设定在3%以内,8月份CPI显著超过红线,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翘尾因素使得今年3季度CPI的同比增速较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
分析人士指出,正是因为上述两个因素没有可持续性,因此CPI高位运行不会持续,预计8月份很可能就是CPI的峰值。同时,上游价格的传导压力也开始趋弱,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4.3%,涨幅进一步回落。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说,如果后期管理得当的话,全年实现原定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还是可能的。
同时,目前货币供应量增长压力趋缓,也为稳定物价创造了条件。
从货币供给看,上半年央行公开市场调节适时有度,贷存比考核趋严,银行放贷能力有所下降;从货币需求看,上半年整体投资趋于平缓。供求两方面的影响将使货币供应延续上半年增速放缓走势,从而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8月份M1增速为21.9%,M2增速为19.2%,新增信贷为5452亿元。
而最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阶段,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时若加息,会进一步加大经济回稳的不确定性,与宏观调控以稳为主的基调不符。权威人士分析说。
但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综合高物价、经济增长平稳以及充足的流动性这三个因素,目前略微地增加存款利率有利于经济稳定,而且短期看这项措施的成本也比较低。(.上.证)
8月CPI或成年内峰值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这也是22个月以来的最高增幅。有关专家指出,尽管近几个月CPI屡创新高,但是均受气候灾害等短期因素影响,整体来看物价上行压力并不大,8月份CPI应该已达峰值。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目前来看物价下行的因素要大于上行因素,全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之内的目标应该可以实现。
8月份CPI涨幅扩大主要还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盛来运指出,8月份CPI同比上涨3.5%,环比上涨0.6%,涨幅有所扩大。具体来看,翘尾因素对CPI影响为1.7%,占同比涨幅3.5%的48.6%。新涨价因素影响了1.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造成的。
盛来运说,8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9.2%,肉禽也有所上涨。环比来看,8月份猪肉价格上涨9%,鲜菜价格上涨7.7%,蛋上涨7.5%,综合来看,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新涨价因素贡献了70%左右。
分类别来看,CPI中八大类商品价格8月份同比六涨两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最为突出,达到7.5%,居住价格上涨4.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4%;衣着类价格下降1.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6%。
在8月份CPI创出新高之后,接下来物价的走势如何成为关注焦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8月份导致CPI上涨的许多新涨价因素不具备可持续性。猪肉价格前一阵子跌破盈亏平衡线,目前是恢复性上涨,对未来生猪生产供应有好处。而蔬菜的生长周期很短,洪水过后菜价很快会稳定。
盛来运认为,目前来讲物价上涨因素主要来自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但整体来看未来导致价格下降的因素可能更多。今年粮食总体还是供大于求,总体来看粮价不具有大幅上涨的基础,绝大多数工业品供过于求的局面也没有改变。另外,7月份以后,物价翘尾因素也逐渐回落。
3.5%的涨幅可能将成为今年年内CPI的最高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
如果后期管理得当的话,全年实现原定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还是可能的。盛来运表示。
但是政策方面对物价的调控力度显然不能放松,交行报告建议,有必要运用包括经济、行政等政策手段在内的组合拳,加强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和管理。
具体来说,首先要继续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把握好信贷投放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降低社会通胀预期。二是要采取综合措施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短期政府要继续运用储备投放、区域调运和进出口调节等多种手段,加强对重要农产品市场的调控,控制价格上涨的预期;就中长期而言,要采取价格支持、增加补贴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于农业生产的激励,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和利益补偿机制。(.上.证)
8月宏观经济数据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作者 沈建光
作者系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
首席经济学家
经济学博士
日前,海关总署、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相继公布了8月份相关经济运行数据。总体上讲,当前中国经济要好于预期,中国经济正由下滑逐渐复归回稳,但这并不意味着将重拾升势,而是恰恰预示了中国经济正在缓步走向软着陆。
具体分析,8月份经济数据有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一是经济增速强于预期。8月份经济活动数据强劲,显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其中,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与笔者的预估值13.5%较为接近,远高于市场预期。结合8月份PMI数据,笔者认为,目前经济增长态势运行依然较好。与此同时,消费增速较快,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显示居民消费十分旺盛。另外,投资增速为24.8%,虽然小幅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尽管8月份短期经济数据表现强劲,但受节能减排要求、外部需求放缓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等综合影响,未来经济增速仍有向下压力。笔者据此预计,2010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为9.5%,略低于二季度10.3%的增速,四季度GDP则将达到8.5%,全年GDP增速或将达到10%水平。
二是强劲贸易数据显示旺盛需求,人民币升值有望加速升温。综合分析,8月份贸易数据仍然强于市场预期。其中,出口增速(同比增长34.4%)已有所放缓,进口增速(同比增长35.2%)上升并超过出口,使得贸易顺差仍处于200亿美元的较高水平,尽管8月份贸易顺差已有所下降。
笔者认为,受美国经济弱于预期、欧洲采取紧缩措施、国内制造业工资上涨、数百种商品出口退税率降低等因素作用下,8月份后出口同比增速将逐步降低,甚至基数效应还可能导致12月份出口同比增速降至10%以下。但是,进口数据出现回升,显示国内需求强劲,将抵消出口下降的不利影响。
基于近几个月来贸易顺差仍然维持高位增长,预示未来人民币兑美元及一篮子货币将进一步升值。此外,央行已经采取重要步骤推进放松资本管制、实现人民币自由化进程,如允许部分地区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对境外投资者开放及开放人民币回流通道等。鉴于自由的跨境资本流动需要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安排,笔者据此认为,随着目前市场逐步消退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未来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将逐渐显现。考虑到未来几个月美元对欧元、日元将可能走弱,预计今年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将达到6.6:1水平。
三是尽管8月份CPI同比增长创出新高,但年内物价调控目标仍将可能实现。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增长3.5%,环比上涨0.6%,接近笔者对8月份CPI为3.4%的早先预测。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非食品价格与上个月持平。除了翘尾因素外,自然灾害、进口价格上升及囤积农产品等因素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了CPI上涨。所以,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和基数效应是推动三季度CPI上升的主要影响原因。
但是,随着翘尾因素影响的逐渐下降,粮食储备较为充足、暂时温和的非食品价格、秋粮丰收有望、政府不断推出稳定价格的政策措施,以及PPI涨幅的进一步回落(8月份PPI同比增长4.3%),这些因素都将缓解未来CPI的上涨压力。由此可见,尽管全球食品价格仍可能上涨,但3季度CPI有望成为年内最高,预计4季度通胀压力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仍然较小,通胀压力将可能出现在明年。
四是信贷投放超预期,货币增速有所反弹。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达5452亿元,普遍超出市场预期;M2同比增长19.2%,增幅比上月高1.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显示了当前流动性仍较为宽松,企业借贷需求也相当旺盛。按目前人民币新增贷款均衡投放趋势分析,中国很可能实现或略超年初货币当局制订的7.5万亿的货币信贷调控目标。
有迹象显示,央行已经连续三周在公开市场上净投放流动性,央行2010年二季度央行例会上又表示将继续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事件都暗示了央行对当前的货币增速、流动性现状较为满意。笔者据此判断,今年下半年中国的流动性仍将较为宽松。(.上.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