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三探底 王亚伟:买牛股_股票_证券_财经

谢国忠:三探底 王亚伟:买牛股

加入日期:2010-9-13 19:09:50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谢国忠:可能进行三次探底
  新华社:负利率严重往往诱发房价猛涨
  基 金:增仓动力明显下降 波段操作盛行
  曹仁超:小心信贷危机重临
  成思危:防止绿色增长成为全球贸易新壁垒
  左小蕾:经济并没有过热 三季度加息可能性不大
  霍德明:今年通货膨胀不会有大井喷 或达4%
  马 骏:中国潜在增长将降至7% 出口和城镇化减速
  王亚伟:如果不知钱往哪里投 那就买牛股
  樊 纲:5年后国民收入差距更大 5-10年内不会逆转
  罗 奇:亚洲能否再平衡 中国决定成败
  鲁比尼:发达经济体难逃U形复苏路


  谢国忠:可能进行三次探底
  11日,国家统计局突然将原本该今日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提前两天公布,这一举措引起了市场上的很多猜测。有业内人士猜测,或许未来几日决策层会有更加紧缩的政策出台。
  但是,更多专家则认为,8月份的CPI虽然再创新高,达到了3.5%的水平,但未来随着季节性因素消退,通胀压力料逐月趋缓,实现全年3%通胀目标的难度不大,加息压力不大。
  而8月数据中,最为亮丽的就是工业增加值。数据显示,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优于市场预期的增加13.0%。很多专家认为,经济已经见底,复苏正在展开。
  但是,还有一部分专家却持有相反的观点。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就看出了经济的不同趋势。他认为,工业增加值下滑的趋势在8月份以后将加速,四季度将重新回到10%以下。
  经济走势到底如何,物价高企下中国通胀压力究竟有多大,全球经济如何影响中国,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将会如何进行?本期南方经济圆桌,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负责人吴庆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以及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一起为您解读经济下半年最核心的问题。
  本期嘉宾
  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负责人
  刘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谢国忠:著名经济学家
  权威解读
  盛来运:全年实现原定宏调目标可期
  9月11日上午10时,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市场及价格等主要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对宏观经济的数据进行了详细而权威的解读:
  物价走势
  物价涨幅有所扩大,从结构上有两方面:第一是翘尾因素,另外一个就是新涨价因素。综合来看,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对新涨价的因素贡献了70%左右,CPI的上涨主要还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从7月份以后的翘尾因素就会逐渐回落。如果后期管理得当的话,全年实现原定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还是可行的。
  工业增速
  8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速出现了小幅回升,这个是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下滑以后第一次出现反弹。我们觉得这个现象应该是一个好的现象,从结构上来看,工业增速的回升主要是两大行业带动的:一个是装备制造业;另外一个就是轻工类的行业;由此带动了工业增加值的回升。
  中国经济
  通胀危机临近宏观调控应积极主动
  1通胀:
  经济减速通胀压力加大
  主持人:8月份的CPI更是再次创下了新高,达到了3.5%,但是,仍有专家认为,通胀压力还不是很大,在各位专家看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刘煜辉:真实物价水平已经很高
  经济进一步的减速,同时伴随着通胀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可以说,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了。中国物价和真实通胀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从数据来看,可能最近出现今年的一个高点,但是国内的真实物价水平,其实已经很高了。
  吴庆:宏观经济接近滞胀状态
  经济处于一个下行通道中。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通货膨胀在上升并有可能继续维持,所以可以简单地说,我们正在越来越接近一个滞胀的状态。当然这个滞胀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因为一个国家有8%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别的国家来看还是很高的。我们的经济增长保8%,还是没有改变。到年底,这个趋势可能会得到缓解,CPI可能会到达高位不再上涨。
  谢国忠:中国现在面临的是经济过热问题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过热的问题,这是由货币积累起来的。货币供应量从12万亿涨到70万亿,房屋土地的价格涨了十几倍,有的地方涨了一百倍。中国核心的问题是,这么多年里市场上这么多的货币,积累了一个很高的通胀压力,所以要说用一般的周期性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是错误的。中国现在通胀的水平很高,中国政府如果不正面应付这个问题的话,通胀危机就很近了。
  2物价: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主持人:下半年的物价走势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全年CPI能否保持在3%以下?
  刘煜辉:明年上半年物价变动较大
  八月份达到一个高点以后,相对的物价涨幅会平缓下来。但是由于物价的翘尾因素逐渐消失以后,明年上半年的物价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变动。
  吴庆:价格上涨压力还未完全释放
  CPI在下半年应该是会接近高点了。我的看法和现在的很多观点不同的地方是,即使这个高点出现了,CPI也未必会以很快的速度下降,而可能是在高点处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再以较为缓慢的速度下降。原因是,前期我们投放到市场上的大量货币,需要找到出路来释放。而由货币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现在还没有释放完全,它势必要推动CPI上涨,或者资产价格上涨。
  3经济:宏观经济不会失控
  主持人:8月份的工业增加值超出预期,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这个数据说明下半年经济情况有转好的迹象,您们怎么看待这个数据,还有没有可能出现经济的二次探底?
  吴庆:经济有所下滑比较肯定
  经济情况有所下滑是肯定的,季度数据已经能反映出这个趋势。但是中间可能个别月份会速度较慢或者持平。8月份数据还未公布,它有可能会与7月份的水平比较接近。
  刘煜辉:经济减速难免但不会失控
  探底的说法都是媒体的语言。下滑是难免的,减速是一定的,但是,对于是否会出现失控的这种状态,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4宏调:保增长重新占据重要地位
  主持人:今年是我国结构调整年。从已经过去的大半年时间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正在增强,不仅如此,决策层在制定政策时,还需要考虑保增长,以你的观点,调结构和保增长在下半年的政策制定中,哪个更重要一些?
  刘煜辉:应该有在控制通胀下实现快速增长的共识
  毫无疑问,宏观决策者应该有一个共识,就是说未来经济的调控将会遵循的是一个既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也能够控制通胀的这个水平。
  吴庆:靠短期积极财政政策已经不行了
  关键要从体制上解决问题。促进经济的增长,如果还是沿用2008年底我们的政策,靠短期的这种扩张,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能真正解决的,它的副作用会逐渐显示出来。
  政府应该会更强调保增长,那在具体做法上,还应该从体制方面入手。比如改革垄断行业,在一些垄断严重的行业中,要打破它这种垄断,使民间的、国内外的资本都可以对这些行业投资,从而对经济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谢国忠:应该用土地销售收入去补贴工业
  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这两个问题,我认为还是由于利息过低土地价过高引起,各个地方政府在竞争工业,因为要创造GDP,所以要用土地销售的收入去补贴工业。现在全国的工业本来就不怎么赚钱,利润率很低,扩张工业就问地方政府要钱要地。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5加息:经济下滑和通胀构成矛盾
  主持人:由于CPI目前出于历史高位,实际利率长期为负,因此,有关加息的传闻也甚嚣尘上,以你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决策层会不会动用加息工具来抑制通胀?
  谢国忠:央行可能会小幅加息
  我认为央行会在未来某个时点加息,但是应是小幅加息。中国的利息目前至少低了3个百分点,也可能是5个百分点,所以要把利息加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使它能够稳住。当然,也有可能上调准备金率,但是它也还是一个信号性的作用。
  刘煜辉:暂时不可能出现收缩政策
  在我看来,短时间内可能性都不大。现在经济正在减速和下滑,同时也就需要更高的一个通货膨胀,实现现状稳定。没有进一步的措施,不大可能出现全面收缩的这样一个政策,这样的概率是很小的。
  吴庆:调整准备金率可能性更大
  适当的时候,利率调整是有可能出现的。但是,如果在加息和调整准备金率中比较可能性的话,我认为调整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更大。
  因为加息会有种种顾虑,也就是说,利率调整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来讲,提高利率会抑制某些部门的需求。但同时它会吸引国际的资金流,人民币的升值将有利于吸引外资,对供给有利。
  从微观角度来看,是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难的。如果想通过调整存款利率以结束负利率,这个需要上调的幅度就很大。而这样大幅度的利率上调,会缩小商业银行的息差,这就要考虑银行是不是承受得住,这一点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委婉地提到了。如果同时上调贷款利率,将使一些已经获得资金的项目所面临的还款压力增大。
  世界经济
  全球经济或出现不止两三次探底
  美国:
  奥巴马新政画饼充饥
  主持人:9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亥俄州的演讲中,提出新的经济政策主张。本周内,他已在多个公共场合宣布了三项经济提案,虽然还没有经过国会批准,但是,也表现了奥巴马急切地希望美国经济复苏。请问,奥巴马的这些举措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谢国忠:奥巴马刺激新政不会实施
  奥巴马减税等刺激经济的三项政策国会不会同意的。奥巴马这样做是为了他的中期大选搞宣传,在财政赤字10%的情况下老百姓会反对,他没有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保守派的支持,是没有票通过的。
  刘煜辉:美国应该走财政紧缩之路
  我们是希望看到经济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我觉得奥巴马政府最关键的措施可能就是收缩,节省财政开支,像这样的措施有可能在近段时间之内给美国带来衰退,但是这是美国经济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现在这方面的措施还要继续观望。
  奥巴马马上要面临一个很严峻的中期选举,财政上有所举措可能是为了获得政治上的支持,以后会怎么样进行也说不好。
  吴庆:新政即便实施也是杯水车薪
  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依赖程度很高,更多的是我们依赖美国。美国经济走好,对中国是有好处的,当然这也要看它是怎么走好。
  美国政府采取行动的力度还是比较小。这次说的几百亿的投资,还要分六年来做,这个对经济的刺激力度就比较小了。这一举措对经济衰退所起到的作用,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美国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它的财政政策能做的估计也就是目前的水平了,更多的就要靠在货币政策上加大力度。
  全球:
  全球复苏道路可能是3个V
  主持人:经合组织在9日发表的经济展望报告中说,世界经济复苏的减速势头超预期。你能否预测一下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的走势?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经济大环境恶化的趋势在下半年能否得到扭转?
  刘煜辉: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中国外需
  全球经济疲软应该是明确的。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外需。现在的出口相对稳定,那是因为前几个月的订单,困难的是未来的订单出现下滑,PMI下行的话,应该就是困难的时期。
  吴庆:各国采取政策相对短视导致复苏道路延长 全球对这次经济危机的预期是比较严重的,中国对此的预期也比较严重,但各国采取的对策大多都是短期的 。比如美国,就是由美联储来发钞票,它只解决表面问题。这种发钞票的方式只能解决流动性问题,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清偿力,而清偿力想得到解决,还需要时间。
  全球经济危机的损失,要找到来承担这个损失的人。现在估计的这次损失有4万亿到5万亿美元,这个损失要有人来承担。只有有人承担下来这个损失了,全球的经济才能放下包袱,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而现在这些问题还未能解决,所以经济的这些波动也是正常的。是不是二次探底这个说法并不重要,这种下降的趋势是在预期之中的。
  我也在书里写过,中国经济复苏的道路,可能W型都是不够的,它甚至可能是3个V,可能会经过不止两次三次的探底。全球的经济,道理上也是一样的。

 

  新华社:负利率严重往往诱发房价猛涨
  1万元存银行1年要缩水125块
  新华社发出警告:负利率严重往往诱发房价猛涨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5%,创22个月来新高。与此同时,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维持在2.25%,年初以来形成的居民银行存款利率为负的局面进一步固化,存款负利率困局亟待破解。
  存款负利率格局进一步形成
  数据显示,我国CPI同比涨幅自去年底以来持续走高,在今年2月份达到2.7%的高点,超过了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也由正转负。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当前物价水平不但超过了2.25%、2.79%的一年期、两年期存款利率,而且首次超过3.33%的三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实际存款已连续7个月为负,负利率格局进一步形成。
  存款负利率给储户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7月份当CPI同比涨幅达到3.3%后,城镇居民一年期存款实际贬值首次超过1%,达到1.05%,8月份CPI同比涨幅再创新高,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贬值达到1.25%。这意味着长期下来,居民手中的一万元存款,一年后实际缩水超过125元。
  我国百姓对负利率并不陌生,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很多年份里,居民存款利率都出现过负值。经济学家认为,当物价水平维持一定程度的温和上涨,只要政府维持低利率政策,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可能性很大。
  持续负利率诱发房价疯涨
  除了导致存款缩水外,如果存款负利率进一步扩大,则直接导致我国居民对自身财富的重新配置行为,助推社会通胀预期,并令投资行为发生扭曲。一方面,通胀预期会快速抬头,另一方面,鼓励居民财富进入楼市等资产价格市场的信号会得到强化,最终不利于当前经济调控。
  有研究发现,正是在上一次持续负利率状态下,资产价格出现了大幅飙升。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尹中立的观察,当2007年出现了物价快速上涨、负利率变得较为严重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恰好迎来价格猛涨时期。尹中立指出,从2007年的情况看,当CPI超过5%以后,老百姓对负利率的担忧与日俱增,投资者的情绪开始变得十分敏感,于是出现恐慌性购买资产的行为。
  2007年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从7月份超过5%的关键点,之后高点在8月份达到6.5%,与之相对,我国股市在这两个月间分别大涨17%和16.7%,房价也出现飙升。当时市场流行的一句口号是跑不过刘翔,但必须跑过CPI,老百姓对存款负利率的担忧溢于言表。尹中立说。
  此外专家也指出,如果存款利率较低,将导致银行存贷息差过高,会进一步释放银行的放贷冲动,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不过,专家指出,当前对负利率问题不必过分担忧。尽管负利率状态已经持续数月,但考虑到未来通胀即将见顶后平稳回落,负利率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性不大。交通银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鄂永健说。
  负利率困局凸显政策两难
  针对持续出现的负利率现象,市场诱发政策变化的传言,有关存款利率上浮的争议也变得炙热起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上周的一个论坛上建议,基于CPI上涨的压力,可乘机推出存款利率浮动机制。央行沈阳分行行长盛松成近日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建议国家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争取允许东北率先开展存款利率上浮试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经济未能完全复苏之际,贷款利率上调的可能性不大。此外,考虑到提高存款利率将显著压缩银行利润,减少税收,因此决策者对此顾虑重重。
  新近公布的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基本在75%以上。其中中国银行(601988)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76%。工商银行(601398)这一比例则达到79%。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负利率困局,其实是目前宏观调控诸多两难的具体体现。低利率虽然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由此出现的负利率却又强化着居民的通胀预期;高额利差虽然能为银行放贷带来积极性,但却又有投放失度、结构失调之虞。如何走出负利率困局,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实考验着调控部门的智慧。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